罐、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70559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1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抑制液体自罐泄漏的技术。墨罐(25)具有:墨水容纳部(120)、墨水注入部(113)以及大气导入部(121)。大气导入部(121)具有缓冲室(122)和大气连通路径(123)。当处于墨水被注入到墨罐(25)的基准姿势时,大气连通路径(123)的大气导入口(132)位于墨水容纳部120的上端部侧。另外,当墨罐(25)处于基准姿势时、处于从基准姿势旋转了90°后的第二姿势时、处于从基准姿势旋转了180°后的第三姿势时,大气连通路径(12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墨水容纳部(120)的上端部的高度位置。

Tank, tank unit and liquid injection syste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echnique that can inhibit the leakage of a liquid self tank. The ink tank (25) has an ink holding unit (120), an ink injection unit (113), and an atmosphere introduction unit (121). The atmospheric introduction unit (121) has a buffer chamber (122) and an atmospheric connectivity path (123). When the ink is injected into the reference position of the ink tank (25), the atmosphere connecting path (123) (132) is located at the upper end side of the ink holding section 120. In addition, when the ink tank (25) is in the reference position, in a 90 degree rotation from the reference position after the second position, in 180 degree rotation from the reference position after the third position, connected with the air path (123) at least a part of the ink receiving portion (120) of the height position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罐、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罐、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技术介绍
作为液体喷射系统的一个方式,已知有一种对印刷用纸喷出墨水从而形成图像的喷墨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有的打印机上安装有能够经由注入口注入墨水的墨罐(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2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12-2049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第2014-184594号公报通常墨罐上设置有用于随着墨水的消耗而将大气导入至墨罐内的大气连通路径。采用墨罐的话,在被设置为与通常设想的姿势不同的姿势的情况下、或被配置在通常设想的环境中的情况下等,有可能发生墨罐内的墨水从大气连通路径泄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解决墨罐中的上述技术问题,至少是为了解决在能够容纳向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液体的罐中的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并且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来实现。[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罐。该罐能够向液体喷射头供给液体,优选包括液体容纳部、液体注入部以及大气导入部。优选所述液体容纳部能够容纳所述液体。优选所述液体注入部能够将所述液体注入至所述液体容纳部。优选所述大气导入部能够将大气导入至所述液体容纳部。优选所述大气导入部具有能够容纳大气的缓冲室、以及连通所述缓冲室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大气连通路径。优选所述大气连通路径在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相交的部位具有大气导入口。优选所述缓冲室中设置有与所述大气连通路径连接的第一连通口、以及能够将外部的大气导入至所述缓冲室的第二连通口。优选当所述罐处于所述液体经由所述液体注入部被注入到所述液体容纳部时的第一姿势时,所述大气导入口位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上端部侧。优选所述大气连通路径具有:(i)第一部分,当所述罐处于所述第一姿势时,该第一部分位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上端部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上端部和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下端部的中间之间的高度位置;(ii)第二部分,当所述罐处于从所述第一姿势向规定的方向旋转了90°后的第二姿势时,该第二部分位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上端部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上端部和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下端部的中间之间的高度位置;以及(iii)第三部分,当所述罐处于从所述第一姿势向所述规定的方向旋转了180°后的第三姿势时,该第三部分位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上端部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上端部和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下端部的中间之间的高度位置。优选当所述罐处于所述第二姿势且处于所述大气导入口位于下端侧的姿势时,或者所述罐处于所述第三姿势时,所述第二连通口均位于比所述缓冲室的下端部更靠近上方的位置。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罐,即使在罐的姿势从第一姿势进行了旋转的情况下,也能抑制液体经由大气连通路径到达缓冲室。另外,即使液体到达了缓冲室,由于能够将液体贮存于缓冲室,因此抑制了液体经由第二连通口泄漏到外部。因此,液体自罐的泄漏就得到抑制。[2]优选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罐中,所述大气连通路径具有第一通路部、第二通路部、第三通路部以及第四通路部,当所述罐处于所述第一姿势时:所述第一通路部在所述缓冲室的上段侧或下段侧延伸,所述第二通路部从所述第一通路部向下方延伸,所述第三通路部从所述第二通路部的下端向上方延伸,所述第四通路部在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上端部侧从所述第三通路部的上端向与所述罐的上下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罐,抑制了液体经由大气连通路径的各通路部而到达缓冲室。[3]优选的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罐具有基准量规定部,其以规定的基准量来规定所述液体容纳部中所容纳的所述液体的量,当所述缓冲室的容积为V、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容积与所述基准量的所述液体在室温下的体积之差为Va、所述大气连通路径的容积为Vb、并且α为1以下的规定的系数时,所述罐满足以下关系:Va×α-Vb<V<Va×α。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罐,在大气导入口位于下方且被液体充满的状态下,即使在因液体容纳部中的气体的膨胀而导致液体被挤出至大气导入部的情况下,也能在缓冲室中贮存该挤出的液体。另外,抑制了缓冲室不必要地大型化。[4]优选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罐中,所述规定的系数α是反映了空气的膨胀率的值。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罐,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因液体容纳部中的空气的膨胀而引起的液体的泄漏。[5]优选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罐中,所述大气连通路径包含中间缓冲部,所述中间缓冲部具有:与所述液体容纳部侧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所述缓冲室侧连通的第二开口,当所述罐处于所述三姿势时,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比所述中间缓冲部的下端更靠近上方的位置。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罐,即使在罐处于第三姿势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液体贮存在中间缓冲部中,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罐处于第三姿势时的液体的泄漏。[6]优选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罐中,所述大气连通路径为第一大气连通路径,所述罐具有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连接的第二大气连通路径。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罐,由于还能够在缓冲室的后段的第二大气连通路径中贮存液体,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液体的泄漏。[7]优选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罐中,所述缓冲室为第一缓冲室,所述第二大气连通路径包含能够容纳向所述第一缓冲室导入的大气的第二缓冲室。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罐,由于除了第一缓冲室以外,还在第二缓冲室中贮存液体,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液体的泄漏。[8]优选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罐中,所述第一姿势为从所述罐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所述液体时的姿势,当所述罐处于所述第一姿势时,所述第一连通口位于所述缓冲室的下端。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罐,随着液体对液体喷射头的供给而使流入到了缓冲室中的液体向返回液体容纳部的方向引导,因此进一步抑制了液体的泄漏。[9]优选的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罐具有:外壳部件,其为向一个方向开口的箱体;以及片状部件,其以能够密封所述外壳部件的开口的方式与所述外壳部件的开口接合,所述液体容纳部以及所述大气导入部形成在所述外壳部件与所述片状部件之间,所述第一姿势、所述第二姿势以及所述第三姿势分别是所述外壳部件的开口方向与铅垂方向垂直的姿势。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罐,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并且能够实现罐的轻量化、低成本化、制造的容易化。[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罐单元。优选该实施方式的罐单元具有第一罐、第二罐以及外部封装部。优选所述第一罐以及所述第二罐为上述实施方式的罐。优选所述外部封装部能够容纳所述第一罐和所述第二罐。优选所述第一罐和所述第二罐在所述外壳部件的开口方向上的宽度不同,并且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容积不同。根据该罐单元,抑制了液体自各罐的泄漏。另外,由于具有容量不同的多种罐,因此针对液体喷射系统的液体的消耗倾向的适应性得到提高。[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罐单元。优选该实施方式的罐单元具有罐和外部封装部。优选所述罐为上述实施方式的罐。优选所述外部封装部能够容纳所述罐。根据该罐单元,抑制了液体自罐的泄漏。[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体喷射系统。优选该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具有罐单元和液体喷射装置。优选所述罐单元为上述实施方式的罐单元。优选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所述液体喷射头,且与所述罐单元连接。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抑制了液体自罐的泄漏。另外,由于液体喷射装置和罐单元作为单独个体构成,因此能够分别提高维护性。[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罐、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够向液体喷射头供给液体的罐,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体容纳部,其能够容纳所述液体;液体注入部,其能够将所述液体注入至所述液体容纳部;以及大气导入部,其能够将大气导入至所述液体容纳部,所述大气导入部具有能够容纳大气的缓冲室、以及连通所述缓冲室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大气连通路径,所述大气连通路径在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相交的部位具有大气导入口,在所述缓冲室中设置有与所述大气连通路径连接的第一连通口、以及能够将来自外部的大气导入至所述缓冲室的第二连通口,当所述罐处于所述液体经由所述液体注入部被注入到所述液体容纳部时的第一姿势时,所述大气导入口位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上端部侧,所述大气连通路径具有:(i)第一部分,当所述罐处于所述第一姿势时,该第一部分位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上端部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上端部和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下端部的中间之间的高度位置;(ii)第二部分,当所述罐处于从所述第一姿势向规定的方向旋转了90°后的第二姿势时,该第二部分位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上端部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上端部和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下端部的中间之间的高度位置;以及(iii)第三部分,当所述罐处于从所述第一姿势向所述规定的方向旋转了180°后的第三姿势时,该第三部分位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上端部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上端部和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下端部的中间之间的高度位置,当所述罐处于所述第二姿势且处于所述大气导入口位于下端侧的姿势时,或者所述罐处于所述第三姿势时,所述第二连通口均位于比所述缓冲室的下端部更靠近上方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3.12 JP 2015-0494731.一种能够向液体喷射头供给液体的罐,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体容纳部,其能够容纳所述液体;液体注入部,其能够将所述液体注入至所述液体容纳部;以及大气导入部,其能够将大气导入至所述液体容纳部,所述大气导入部具有能够容纳大气的缓冲室、以及连通所述缓冲室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大气连通路径,所述大气连通路径在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相交的部位具有大气导入口,在所述缓冲室中设置有与所述大气连通路径连接的第一连通口、以及能够将来自外部的大气导入至所述缓冲室的第二连通口,当所述罐处于所述液体经由所述液体注入部被注入到所述液体容纳部时的第一姿势时,所述大气导入口位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上端部侧,所述大气连通路径具有:(i)第一部分,当所述罐处于所述第一姿势时,该第一部分位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上端部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上端部和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下端部的中间之间的高度位置;(ii)第二部分,当所述罐处于从所述第一姿势向规定的方向旋转了90°后的第二姿势时,该第二部分位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上端部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上端部和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下端部的中间之间的高度位置;以及(iii)第三部分,当所述罐处于从所述第一姿势向所述规定的方向旋转了180°后的第三姿势时,该第三部分位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上端部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上端部和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下端部的中间之间的高度位置,当所述罐处于所述第二姿势且处于所述大气导入口位于下端侧的姿势时,或者所述罐处于所述第三姿势时,所述第二连通口均位于比所述缓冲室的下端部更靠近上方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气连通路径具有第一通路部、第二通路部、第三通路部以及第四通路部,当所述罐处于所述第一姿势时:所述第一通路部在所述缓冲室的上段侧或下段侧延伸,所述第二通路部从所述第一通路部向下方延伸,所述第三通路部从所述第二通路部的下端向上方延伸,所述第四通路部在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上端部侧从所述第三通路部的上端向与所述罐的上下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罐,其特征在于,具备基准量规定部,其以规定的基准量来规定所述液体容纳部中容纳的所述液体的量,当所述缓冲室的容积为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工藤圣真木村尚己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