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扣位结构及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03792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产品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扣位结构及终端。扣位结构包括:位于第一壳体上一体成型的卡勾和第一凹槽,以及位于第二壳体上一体成型的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卡勾为凸起状;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的开口方向相反。由于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卡合的情况下,卡勾卡合于第二凹槽内且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相卡合,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卡合形成的扣位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需要在第二壳体冲孔形成开口与第一壳体的卡勾卡合的方案来说,可以保良扣位结构中的第二壳体的抗弯强度,进而提高扣位结构拆卸后第二壳体恢复能力。

A kind of buckle structure and terminal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product structure, in particular to a button structure and a terminal. The buckle position structure includes: the hook and the first groove on the first shell, and the second grooves and third grooves which are integrally formed on the second shell. The hook is a convex shape; the second groove is opposite to the opening direction of the third groove. As in the first shell and the second shell card case, hook second is clamped in the groove and the first groove and the third groove are clamped, therefore,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the first shell and the second shell buckling formation of buckling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needs is formed in the second shell punching opening with the first shell hook clamping scheme, the bending strength can guarantee good shell structure in the second button, and then improve the ability to recover second bit buckle after the demolition of hous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扣位结构及终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产品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扣位结构及终端。
技术介绍
终端在生产过程中,很多零部件之间使用螺丝固定。为了节省空间、美化原本布满螺钉的终端,两个部件之间采用扣位结构进行连接。比如,在终端中的极窄空间内,将外部壳体和终端内部壳体通过扣位结构固定。现有技术中终端内部的扣位结构,如图1所示,该扣位结构由用于承载电池、芯片、电路等电子元件的第一壳体1和用于封装第一壳体承载的电子元件的第二壳体2卡合的部分形成。对第二壳体2的侧面21进行冲孔得到开口22;第一壳体1包括卡勾11;将第二壳体2沿着卡勾11的顶面11-1向底面11-2方向按压时,第二壳体2的通过开口22与卡勾11卡合,卡勾11的底面11-2与开口22的断面22-1连接。断面22-1与第二壳体2的侧面21的夹角为直角,第二壳体2和卡勾11进行卡合之后形成了直角死扣。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扣位结构在拆卸时,第二壳体的侧面21变形不容易恢复,不能再次使用。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扣位结构,用于实现保良第二壳体的抗弯强度,进而提高第二壳体拆卸后的恢复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扣位结构,用以实现保良扣位结构中第二壳体的抗弯强度,进而提高扣位结构拆卸后第二壳体恢复能力。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扣位结构,包括:位于第一壳体上一体成型的卡勾和第一凹槽,所述卡勾为凸起状;位于第二壳体上一体成型的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的开口方向相反;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卡合的情况下,所述卡勾卡合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相卡合。可选地,所述第二凹槽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一底面,所述第三凹槽具有所述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二底面。可选地,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底面形成的第一夹角为钝角。可选地,所述卡勾具有第三底面和第四侧面;在所述卡勾与所述第二凹槽卡合的情况下,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接触;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三底面之间形成的第二夹角为钝角。可选地,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值与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值相等。可选地,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二底面之间为弧面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为弧面连接;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为弧面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第四侧面、第五侧面与第四底面;在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相卡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五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相接触。可选地,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五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之间的距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扣位结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扣位结构卡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扣位结构包括:位于第一壳体上一体成型的卡勾和第一凹槽,以及位于第二壳体上一体成型的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卡勾为凸起状;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的开口方向相反。由于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卡合的情况下,卡勾卡合于第二凹槽内且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相卡合,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卡合形成的扣位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需要在第二壳体冲孔形成开口与第一壳体的卡勾卡合的方案来说,可以保良扣位结构中的第二壳体的抗弯强度,进而提高扣位结构拆卸后第二壳体恢复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扣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扣位结构的终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扣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位于第二壳体上的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位于第一壳体上的卡勾和第二凹槽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位于第二壳体上的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终端中的狭小空间中,在一个壳体(以下称为第一壳体)的凹槽内安装很多电子元件,比如驱动电路、各类芯片等,通过在第一壳体上固定连接第二壳体对电子元件进行固定和保护。为了避免现有技术中螺丝固定占用太多空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扣位结构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固定。下面对包括扣位结构的终端的结构进行介绍。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包括扣位结构的终端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终端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和扣位结构A,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通过扣位结构卡合A。其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材质可以为塑料,也可以为金属。较佳的,为了避免在金属材质的第一壳体内电子元件漏电导致的短路现象,可以将第一壳体的材质设置为塑料;为了节省终端内部空间,可以将第二壳体设置为厚度较薄的金属,比如0.15mm的钢片,这样可以使得第二壳体的厚度较薄,而且强度更大,不易损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具体厚度和材质不作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了更清楚的介绍扣位结构A,图3示例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扣位结构。如图3所示,该扣位结构包括:位于第一壳体1上一体成型的卡勾11和第一凹槽12,以及位于第二壳体2上一体成型的第二凹槽21和第三凹槽22。其中,卡勾11为凸起状,第二凹槽21与第三凹槽22的开口方向相反。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卡合的情况下,卡勾11卡合于第二凹槽21内且第一凹槽12与第三凹槽22相卡合。由于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卡合的情况下,卡勾卡合于第二凹槽内且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相卡合,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卡合形成的扣位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需要在第二壳体冲孔形成开口与第一壳体的卡勾卡合的方案来说,可以保良扣位结构中的第二壳体的抗弯强度,进而提高扣位结构拆卸后第二壳体恢复能力。基于图3中的扣位结构,下面对扣位结构中的位于第一壳体上的卡勾和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壳体上的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进行详细介绍。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位于第二壳体上的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位于第二壳体2上的第二凹槽21具有第一侧面21-1、第一底面21-2和第二侧面21-3。位于第二壳体2上的第三凹槽22具有第二侧面21-3、第二底面22-1和第三侧面22-2。如此,位于第二壳体2上一体成型的第二凹槽21和第三凹槽22共用第二侧面21-3,而且第二凹槽21与第三凹槽22的开口方向相反,使得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卡合时,通过第二侧面21-3提供支撑力使卡勾11与第二凹槽21相卡合。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位于第一壳体上的卡勾和第二凹槽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位于第一壳体1上的卡勾11具有第三底面11-2和第四侧面12-1。在卡勾11与第二凹槽21卡合的情况下,第四侧面12-1与第二侧面21-3接触,第二凹槽21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对卡勾11进行限位,主要的受力面为第二侧面21-3,其中第一方向为与第二凹槽开口方向垂直的方向。如此,通过卡勾11与第二凹槽21卡合实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固定连接,而且第四侧面12-1与第二侧面21-3接触可以实现将卡勾11紧密的卡合在第二凹槽21中,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卡合的比较牢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扣位结构及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扣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第一壳体上一体成型的卡勾和第一凹槽,所述卡勾为凸起状;位于第二壳体上一体成型的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的开口方向相反;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卡合的情况下,所述卡勾卡合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相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扣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第一壳体上一体成型的卡勾和第一凹槽,所述卡勾为凸起状;位于第二壳体上一体成型的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的开口方向相反;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卡合的情况下,所述卡勾卡合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相卡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一底面,所述第三凹槽具有所述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二底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扣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底面形成的第一夹角为钝角。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扣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具有第三底面和第四侧面;在所述卡勾与所述第二凹槽卡合的情况下,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接触;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三底面之间形成的第二夹角为钝角。5.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水琴林志元
申请(专利权)人: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