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polarimetric calibration method for reflecting 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obtaining the uncalibrated data matrix [O], transforming the uncalibrated data into the covariance matrix, initializing the phasor U, V, W and Z set to 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射非对称信息的合成孔径雷达极化定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SAR雷达极化定标方法,具体涉及反射非对称信息的合成孔径雷达极化定标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定标前反射非对称信息的处理方法很少有人涉及,Kimura采用功率值排除反射非对称的建筑物区域后剩余使用区域参与定标(Kimuraetal.,2004),Freeman假设未定标前的系统误差较低以此提出了一种法拉第旋转的估计方法(Freeman,2004)。国内学者有将飞行姿态角代入Whitt算法的尝试(张林涛等,2011)。在通常情况下,飞行俯仰角不会超过10°,而地面坡度在很多时候、很多区域都远远不止这个程度,所以机载平台定标需要考虑更多的是地形条件影响下反射非对称信息的引入及参数求解方法。但是如果地形平坦,而飞行姿态角变化较大时,本专利介绍的将反射非对称信息引入定标的方法也可以适用于此。传统的极化定标方法都是仅满足地形起伏平坦和飞行姿态稳定条件,使得极化定标无法解决分布式目标不满足反射对称性的假设。利用多源数据,可以先行提供地形起伏区域和飞行姿态不稳(极化方位角)的信息。利用这一先验信息,提出一种反射非对称已知情况下 ...
【技术保护点】
反射非对称信息的合成孔径雷达极化定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取未标定数据矩阵[O];步骤2:将未标定数据转为协方差矩阵,初始化相量U,V,W,Z设置为0,
【技术特征摘要】
1.反射非对称信息的合成孔径雷达极化定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取未标定数据矩阵[O];步骤2:将未标定数据转为协方差矩阵,初始化相量U,V,W,Z设置为0,设置为1;步骤3:使用初始化相量U,V,W,Z,,调整方差矩阵[C];步骤4:通过双波段配准获取到P波段对应的极化方位角偏移矩阵P;步骤5:根据偏移矩阵P,计算出U,V,W,Z;步骤6:再计算出;步骤7:利用角反射器,判断是否收敛,如果收敛,去除同极化通道不平衡,执行步骤8;如果不收敛则使用初始化相量U,V,W,Z,,调整方差矩阵[C],通过双波段配准获取到P波段对应的极化方位角偏移矩阵P;根据偏移矩阵P,计算出U,V,W,Z;再计算出,重复本步骤;步骤8:去除同极化通道不平衡,使用U,V,W,Z,,k参数纠正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非对称信息的合成孔径雷达极化定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合成孔径雷达的数据矩阵包括合成孔径雷达的VV通道回波数据、合成孔径雷达的VH通道回波数据、合成孔径雷达的HH通道回波数据、合成孔径雷达的HV通道回波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非对称信息的合成孔径雷达极化定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方差矩阵[C]=[O][O]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非对称信息的合成孔径雷达极化定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所述双波段配准获取到P波段对应的极化方位角偏移矩阵P的子步骤包括:4a:利用单轨双天线X波段的干涉数据生成DEM;4b:运用公式计算得到极化方位角偏移量。方位向坡度和距离向坡度由DEM数据推算出来。其中,入射角信息来自元数据;4c:P波段HH极化幅度影像作为配准影像对中的主摄影。相应地,X波段HH极化幅度影像被视为配准副影像(待匹配目标影像),需要指出的X波段HH极化幅度影像来自双天线干涉数据中的主天线部分。经过人工选点和匹配得到两组配对的地面控制点集。随后采用二次几何模型得到两幅影像的变化关系。4d:因为DEM数据和X波段主天线影像有着一样的坐标系,所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瑞金,陈莉,向筱,程多祥,何晓祯,周兴霞,廖露,李建,周凯,赵祯,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