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出容量可控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9773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出容量可控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器,包括电压源、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准Z源模块、第二准Z源模块、输出模块,第一准Z源模块由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一二极管组成,第二准Z源模块由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三电感、第四电感和第二二极管组成,输出模块由第三二极管、第五电容和负载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两组准Z源模块,具有较高的输出电压增益,降低了二极管和开关管的电流应力,提高了功率容量,且准Z源模块的电容应力低,电路不存在启动冲击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出容量可控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器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变换器的
,尤其是指一种基于准Z源桥式结构输出容量可控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器。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大功率、高增益的变换器在需要电能变换的场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提出的Z源变换器实现了低占空比时获得较大的输出电压。然而,在负载功率较大的情况下,在设计传统的Z源变换器时需要选择容值较大的电容,且开关管和二极管的电流应力大,限制了Z源变换器在大功率场合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点,提供了一种基于准Z源桥式结构输出容量可控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器,适用于需要大功率和高增益的电力电子电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输出容量可控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器,包括电压源、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准Z源模块、第二准Z源模块、输出模块,所述第一准Z源模块由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一二极管组成,所述第二准Z源模块由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三电感、第四电感和第二二极管组成,所述输出模块由第三二极管、第五电容和负载组成;所述电压源的正极分别与第一电容的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输出容量可控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出容量可控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源(Vi)、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准Z源模块、第二准Z源模块、输出模块,所述第一准Z源模块由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和第一二极管(D1)组成,所述第二准Z源模块由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和第二二极管(D2)组成,所述输出模块由第三二极管(D3)、第五电容(C5)和负载(R)组成;所述电压源(Vi)的正极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负极、第二电感(L2)的一端和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连接,该电压源(Vi)的负极分别与第一开关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出容量可控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源(Vi)、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准Z源模块、第二准Z源模块、输出模块,所述第一准Z源模块由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和第一二极管(D1)组成,所述第二准Z源模块由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和第二二极管(D2)组成,所述输出模块由第三二极管(D3)、第五电容(C5)和负载(R)组成;所述电压源(Vi)的正极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负极、第二电感(L2)的一端和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连接,该电压源(Vi)的负极分别与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和第四电容(C4)的正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艳峰陈柱张波丘东元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