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微胶囊的自修复再生氨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修复氨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微胶囊的自修复再生氨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氨纶是聚氨酯弹性纤维的简称,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合成纤维,具有断裂伸长率大、弹性回复率高、耐疲劳性能好、耐腐蚀、耐光、耐热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内衣、运动衣、游泳衣、健美服等高档纺织品中。在氨纶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切换、停车检修,纺丝投位生头,纺丝断并丝等情况的发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废丝。据悉在行业内干法纺丝生产氨纶的过程中,吨丝的废丝率约为1%。但这些废丝并不能在后道织造中直接应用,需作为固废物送至有专业资质的处理中心焚烧处理,致使企业成本上升,也给国家环保工作增加了负担。虽然氨纶废丝的回收再利用手段多样,但是回收后的聚氨酯大分子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降解,导致相对分子质量下降,得到的氨纶丝性能将会有一定程度下降。氨纶的损伤通常是由一些微小的裂纹开始,而这些微小裂纹用人眼是无法发现的。裂缝在形成后就会不断扩大,致使基体材料的承受能力下降,直致材料断裂。为了提高这些氨纶废丝的回收率,一些研究者通过将微胶囊添加到废丝中,废丝裂开隙缝的同时微胶囊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微胶囊的自修复再生氨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修复再生氨纶是通过将氨纶溶液与聚氨酯包裹异氰酸酯微胶囊、聚氨酯包裹羟基化合物微胶囊和聚氨酯催化剂混合均匀后得到纺丝原液,然后将纺丝原液进行干法纺丝制备而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胶囊的自修复再生氨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修复再生氨纶是通过将氨纶溶液与聚氨酯包裹异氰酸酯微胶囊、聚氨酯包裹羟基化合物微胶囊和聚氨酯催化剂混合均匀后得到纺丝原液,然后将纺丝原液进行干法纺丝制备而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胶囊的自修复再生氨纶,其特征在于:所述氨纶溶液是将氨纶废丝溶于二甲基乙酰胺溶剂中而制得,所述氨纶溶液的浓度为30~60%,按质量百分比,所述纺丝原液包括氨纶废丝60~89.9%,聚氨酯包裹异氰酸酯微胶囊5~20%,聚氨酯包裹羟基化合物微胶囊5~20%,聚氨酯催化剂0.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微胶囊的自修复再生氨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催化剂为固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异辛酸铋、月桂酸铋或新癸酸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微胶囊的自修复再生氨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包裹异氰酸酯微胶囊的壁层为聚氨酯,芯层为异氰酸酯,所述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二异氰酸酯、端异氰酸酯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微胶囊的自修复再生氨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包裹羟基化合物微胶囊的壁层为聚氨酯,芯层为羟基化合物,所述羟基化合物为乙二醇、二甘醇、1,6-己二醇、1,4-丁二醇、1,2-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和蓖麻油中的一种。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修复再生氨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以下步骤:1)聚氨酯包裹异氰酸酯微胶囊的制备:首先将异氰酸酯分散在与异氰酸酯不相溶的第一油相乳化剂中得到第一分散液,搅拌第一分散液直至第一分散液出现细微粒状微滴,然后在搅拌的条件下向第一分散液中逐滴滴加羟基化合物,羟基化合物与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1:3~10,然后向第一分散液中加入丙酮,进行聚氨酯聚合反应,异氰酸酯与羟基化合物聚合形成聚氨酯壁层,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沐芳,王栋,牛应买,蒋海青,赵青华,郭启浩,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