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设备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9094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设备支架,包括本体、固定臂、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便携式设备安装于本体的前面部;固定臂活动的设置在本体上以固定便携式设备;第一开关可活动的进入和退出本体的前面部,以限制固定臂在本体上复位;第二开关活动地设置在本体的侧面上,第二开关的数量与固定臂相同,第二开关与固定臂之间通过位移放大机构一一对应连接,当第二开关产生第一位移量时,固定臂在本体上产生第二位移量,第二位移量大于第一位移量,通过位移放大机构实现了对位移量放大目的,使得第二开关的有效按压量不用设计的过长,即第二开关凸出于本体的尺寸得到了优化,从而避免了第二开关因外界受力所导致的损坏,实现便携式设备支架结构的优化。

Portable equipment suppor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ortable bracket, which comprises a body, a fixed arm, a first switch and a second switch, the front part of the portable device is mounted on the body; the fixing arm is movably arranged on the body to fix the portable device; a first switch movable the entry and exit of the front portion of the body, to limit the fixed arm reset on the main body; the second switch is movably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body, the number of the second switch is identical with the fixed arm, the second switch and the fixed arm through th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mechanism correspondingly connected, when the second switch produces the first displacement, the fixed arm produces second displacement on the main body, second displacement displacement is greater than the first the amount of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mechanism realizes th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to make effective pressing second switch design is not too long, second switch The size of the convex body is optimized, thus avoiding the damage caused by the external force of the second switch, and realizing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bracket structure of the portabl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设备支架
本技术涉及机械构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设备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以手机、平板电脑、导航仪、多媒体播放器、数码摄像机等为代表的便携式设备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由于便携式设备的可移动特性,其在移动的车辆以及固定位置中使用需求增加,因此用于架放便携式设备的支架在行车、学习或者工作中作为保管便携式设备的装置而得到广泛的使用。目前,常用的便携式设备支架一般采用按压弹开的机械机构,其包括本体、分别形成在本体两侧的第一臂和第二臂、能够进入和凸出在本体上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其中,第一开关设置在本体的前面部并可以变更第一臂和第二臂的间距;第二开关同样可以变更第一臂和第二臂的间距,其包括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第一按钮在本体内部与第一臂刚性连接、第二按钮在本体内部与第二臂刚性连接;当使用该支架时,按压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第一臂受到第一按钮的作用而向外扩张并压缩第一弹性件,第二臂受到第二按钮的作用而向外扩张并压缩第二弹性件,进而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的间距变大,同时第一开关处于自然状态凸出于本体,并且第一开关设置在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以限制第一臂和第二臂向内复位,从而便于便携式设备放置;当便携式设备放置后,不再对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施加外力作用,此时凸出于本体的第一开关因为受到便携式设备的挤压而进入本体内,使得第一臂和第二臂不再受到第一开关的限制作用,同时第一臂受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作用而向内复位,第二臂受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作用而向内复位,进而第一臂和第二臂的间距减小,从而将放置在本体上的便携式设备夹紧;当取下便携式设备时,同样只需按压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以增加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的间距即可。上述便携式设备支架,由于采用按压后弹开的结构,使得在使用的过程中,对第二开关按压的距离即对应为第一臂和第二臂扩张的间距,进而为了保证第一臂与第二臂之间具有足够的间距,第二开关的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需要设计足够的凸出长度以供按压,造成支架的尺寸变大的同时也使得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容易受到外界的破坏,因此,如何简化第一臂与第二臂之间的连接结构以实现对第二开关较小的按压距离带来第一臂和第二臂较大的位移效果而成为了现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便携式设备支架由于第二开关与第一臂和第二臂刚性连接所带来了第二开关凸出本体过多的技术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设备支架,包括:本体,便携式设备安装于本体的前面部;固定臂,至少有一个,活动的设置在本体上以固定便携式设备;第一开关,可活动的进入和退出本体的前面部,以限制固定臂在本体上复位;第二开关,活动地设置在本体的侧面上,第二开关的数量与固定臂相同,第二开关与固定臂之间通过位移放大机构一一对应连接,当第二开关产生第一位移量时,固定臂在本体上产生第二位移量,第二位移量大于第一位移量。进一步地,固定臂具有第一臂以及与第一臂相连的第二臂;第二开关具有传动部和按压部;第一臂与传动部在本体中通过位移放大机构配合传动,第二臂垂直伸出本体以固定便携式设备;按压部与传动部相连接,并凸伸出本体。进一步地,位移放大机构为齿轮组,其包括至少一组同轴齿轮,每一同轴齿轮分别具有外径大小不同的大齿轮和小齿轮;固定臂的第一臂上设置有与所述大齿轮相配合的齿牙,大齿轮与第一臂配合传动,小齿轮与第二开关配合传动。优选地,齿轮组包括第一同轴齿轮和第二同轴齿轮,第一同轴齿轮具有同轴设置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的外径小于第二齿轮的外径;第二同轴齿轮具有同轴设置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第三齿轮的外径小于第四齿轮的外径;第二开关与第一齿轮啮合传动,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传动,第四齿轮与固定臂啮合传动。优选地,传动部上开设有穿孔,传动部上位于穿孔的外围设置有齿条,第一同轴齿轮的轮轴插设在穿孔中,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传动。进一步地,本体包括相互盖合的前盖和后盖,后盖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滑轨;第一臂收容于后盖中,第一臂上对应于第一滑轨设置有多个第一滑槽,第一滑轨与第一滑槽滑动配合,第二臂垂直伸出前盖。进一步地,第一臂与后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为第一臂提供回复力。进一步地,前盖上设置有供第一开关进入和退出的通孔,第一开关为与固定臂相适配的按压开关,第一开关和固定臂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当第一开关退出本体时,限位结构限制固定臂复位。进一步地,限位结构包括开设在第一臂上的收容槽以及凸设于收容槽槽底壁上的限位部;第一开关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按钮和加压板;按钮与前盖的通孔相适配,加压板与收容槽相适配;加压板收容于收容槽中;当按钮进入本体中时,加压板位于收容槽上,并且限位部位于收容槽的槽底壁和加压板之间;当按钮退出本体时,限位部位于加压板的侧边,加压板的侧边抵顶限位部,以限制固定臂朝复位方向运动。优选地,收容槽上设置有贯穿第一臂的限位孔加压板和按钮之间通过滑动柱相连,滑动柱活动地插设在限位孔中;第一开关还包括对其施加回复力的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与滑动柱相连,并向后凸伸出加压板以弹性抵顶后盖。优选地,固定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臂分别设置在本体的相对两侧;第一开关设置在本体前面部上并位于两个固定臂中间的位置;第二开关对应于固定臂为两个,每一第二开关通过位移放大机构与固定臂一一对应传动连接,以控制两个固定臂之间的距离。优选地,两个固定臂分别设置在本体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二开关同样分别设置在本体的左右两侧,并分别对应位于左右两侧固定臂的下方。进一步地,本体的外侧面设置有密封盖合的框架。进一步地,本体的下端面设置有用于支撑便携式设备的托座,托座垂直向前凸伸出本体。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设备支架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设备支架,由于第二开关与固定臂之间通过位移放大机构一一对应连接,当第二开关产生第一位移量时,固定臂在本体上产生第二位移量,第二位移量大于第一位移量,通过位移放大机构实现了对第二开关小位移量转换成固定臂大位移量的放大目的,进而使得第二开关的有效按压量不用设计的过长,即第二开关凸出于本体的尺寸得到了优化,从而避免了第二开关因外界受力所导致的损坏,实现便携式设备支架结构的优化。2.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设备支架,由于位移放大机构采用为齿轮组,其包括至少一组同轴齿轮,每一同轴齿轮分别具有外径大小不同的大齿轮和小齿轮;固定臂的第一臂上设置有与所述大齿轮相配合的齿牙,大齿轮与第一臂配合传动,小齿轮与第二开关配合传动,当对第二开关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小齿轮转动,小齿轮的线速度即为第二开关的位移速度,然后通过小齿轮同轴传动的大齿轮实现对线速度的放大,进而使得传递到固定臂上的位移速度得到有效的放大,即达到了位移放大的目的。3.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设备支架,由于本体包括相互盖合的前盖和后盖,后盖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滑轨;第一臂收容于后盖中,第一臂上对应于第一滑轨设置有多个第一滑槽,第一滑轨与第一滑槽滑动配合,第二臂垂直伸出前盖,进而通过第一滑轨与第一滑槽之间的滑动配合,保证了滑动的稳定性。4.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设备支架,通过在第一臂与后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为第一臂提供回复力,进而第一臂通过位移放大机构产生位移量后,当不再对第二开关施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便携式设备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便携式设备安装于所述本体的前面部;固定臂(2),至少有一个,活动的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以固定所述便携式设备;第一开关(3),可活动的进入和退出所述本体的前面部,以限制所述固定臂(2)在所述本体上复位;以及第二开关(4),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开关(4)的数量与所述固定臂(2)相同,所述第二开关(4)与所述固定臂(2)之间通过位移放大机构(5)一一对应连接,当第二开关(4)产生第一位移量时,所述固定臂(2)在所述本体上产生第二位移量,所述第二位移量大于所述第一位移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便携式设备安装于所述本体的前面部;固定臂(2),至少有一个,活动的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以固定所述便携式设备;第一开关(3),可活动的进入和退出所述本体的前面部,以限制所述固定臂(2)在所述本体上复位;以及第二开关(4),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开关(4)的数量与所述固定臂(2)相同,所述第二开关(4)与所述固定臂(2)之间通过位移放大机构(5)一一对应连接,当第二开关(4)产生第一位移量时,所述固定臂(2)在所述本体上产生第二位移量,所述第二位移量大于所述第一位移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2)具有第一臂(21)以及与所述第一臂(21)相连的第二臂(22);所述第二开关(4)具有传动部(41)和按压部(42);所述第一臂(21)与所述传动部(41)在所述本体中通过位移放大机构(5)配合传动,所述第二臂(22)垂直伸出所述本体以固定所述便携式设备;所述按压部(42)与所述传动部(41)相连接,并凸伸出所述本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放大机构(5)为齿轮组,其包括至少一组同轴齿轮,每一所述同轴齿轮分别具有外径大小不同的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固定臂(2)的所述第一臂(21)上设置有与所述大齿轮相配合的齿牙(211),所述大齿轮与所述第一臂(21)配合传动,所述小齿轮与所述第二开关(4)配合传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同轴齿轮(51)和第二同轴齿轮(52),所述第一同轴齿轮(51)具有同轴设置的第一齿轮(511)和第二齿轮(512),所述第一齿轮(511)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齿轮(512)的外径;所述第二同轴齿轮(52)具有同轴设置的第三齿轮(521)和第四齿轮(522),所述第三齿轮(521)的外径小于所述第四齿轮(522)的外径;所述第二开关(4)与所述第一齿轮(511)啮合传动,所述第二齿轮(512)与所述第三齿轮(521)啮合传动,所述第四齿轮(522)与所述固定臂(2)啮合传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41)上开设有穿孔(411),所述传动部(41)上位于所述穿孔(411)的外围设置有齿条(412),所述第一同轴齿轮(51)的轮轴(513)插设在所述穿孔(4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元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宇思岸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