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流道增压式气缸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8968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流道增压式气缸盖,包括气压流道、气缸盖和排气歧管,所述气压流道的输出端设置有混合室,所述混合室与设置在气缸盖的侧边,并与气缸盖相通连接,所述气缸盖内对应混合室设置有导气板,所述导气板的末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气缸盖内对应出气口设置有增压板,所述增压板的后方设置有辅助板,所述排气歧管的输入端对应辅助板设置。该多流道增压式气缸盖,结构简单,造价低,有效对发动机燃烧室内燃料充分燃烧,提高发动机的动力。

A multi channel pressurized cylinder hea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lti channel booster type cylinder cover, including pressure flow, cylinder head and exhaust manifold, the output of the air pressure passage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mixing chamber, the mixing chamber is arranged on the cylinder cover and the side cover,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ylinder, the cylinder cover corresponding to the mixing chamber set a gas guide plate, set the end of the air guide plate with an air outlet, the air outlet is arranged inside the cylinder cover corresponding to the pressure plate, the pressure plate is set on the back of the auxiliary plate, the input end of the corresponding auxiliary plate of the exhaust manifold set. The multi channel pressurized cylinder head is simple in structure and low in cost. It can effectively burn the fuel 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of the engine and improve the engine's p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流道增压式气缸盖
本技术涉及气缸盖
,尤其涉及一种多流道增压式气缸盖。
技术介绍
发动机的燃烧室是由气缸和气缸盖合扣而成的,但现有的气缸中出去活塞移动的位置还有较大的剩余空间,因此,燃烧室内的压力相对较低,压缩比较小,然后得不到充分燃烧,造成发动机无力,油耗高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流道增压式气缸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流道增压式气缸盖,包括气压流道、气缸盖和排气歧管,所述气压流道的输出端设置有混合室,所述混合室与设置在气缸盖的侧边,并与气缸盖相通连接,所述气缸盖内对应混合室设置有导气板,所述导气板的末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气缸盖内对应出气口设置有增压板,所述增压板的后方设置有辅助板,所述排气歧管的输入端对应辅助板设置。优选地,所述气压流道至少设置两组。提高气缸盖内的气压产生效率。优选地,所述出气口与增压板之间的距离为2-5cm。使增压板在不影响出气口的出气的同时,对出气口内排出的气压提升。优选地,所述增压板上均匀设置有通孔。出气口排出逇气体对增压板冲击,气体通过增压板上的通孔排出,从而增压气体的压力。优选地,所述辅助板设置有多组,并分别交错与气缸盖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板上端部设置有增压孔,所述增压孔的内部直径小于通孔的内部直径。辅助板上的增压孔对气体增压排出,提高气缸盖内的气压,增加发动机内燃料的燃烧,增加发动机的动力。优选地,所述排气歧管的输入端与辅助板对应处设置有导板。通过导板将气缸盖内的气压通过排气歧管排出,并提高气压排出的效率。本技术中,气压流道内的气压流入混合室内,混合室内的导气板将气压通过出气口对增压板冲击,气体通过增压板上的通孔排出,通过增压板在不影响出气口的出气的同时,对出气口内排出的气压提升,辅助板上的增压孔对气体增压排出,提高气缸盖内的气压,增加发动机内燃料的燃烧,增加发动机的动力,导板将气缸盖内的气压通过排气歧管排出,并提高气压排出的效率。该多流道增压式气缸盖,结构简单,造价低,有效对发动机燃烧室内燃料充分燃烧,提高发动机的动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流道增压式气缸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流道增压式气缸盖的增压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流道增压式气缸盖的辅助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压流道;11混合室;2气缸盖;21导气板;22出气口;23增压板;231通孔;24辅助板;241增压孔;3排气歧管;31导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多流道增压式气缸盖,包括气压流道1、气缸盖2和排气歧管3,所述气压流道1的输出端设置有混合室11,所述气压流道1至少设置两组。提高气缸盖2内的气压产生效率。所述混合室11与设置在气缸盖2的侧边,并与气缸盖2相通连接,所述气缸盖2内对应混合室11设置有导气板21,所述导气板21的末端设置有出气口22,所述气缸盖2内对应出气口22设置有增压板23,所述出气口22与增压板23之间的距离为2-5cm。使增压板23在不影响出气口22的出气的同时,对出气口22内排出的气压提升。所述增压板23上均匀设置有通孔231。出气口22排出的气体对增压板23冲击,气体通过增压板23上的通孔231排出,从而增压气体的压力。所述增压板23的后方设置有辅助板24,所述辅助板24设置有多组,并分别交错与气缸盖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板24上端部设置有增压孔241,所述增压孔241的内部直径小于通孔231的内部直径。辅助板24上的增压孔241对气体增压排出,提高气缸盖2内的气压,增加发动机内燃料的燃烧,增加发动机的动力。所述排气歧管3的输入端对应辅助板24设置。所述排气歧管3的输入端与辅助板24对应处设置有导板31。通过导板31将气缸盖2内的气压通过排气歧管3排出,并提高气压排出的效率。本技术中,气压流道1内的气压流入混合室11内,混合室11内的导气板21将气压通过出气口22对增压板23冲击,气体通过增压板23上的通孔232排出,通过增压板23在不影响出气口22的出气的同时,对出气口22内排出的气压提升,辅助板24上的增压孔241对气体增压排出,提高气缸盖2内的气压,增加发动机内燃料的燃烧,增加发动机的动力,导板将气缸盖2内的气压通过排气歧管3排出,并提高气压排出的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多流道增压式气缸盖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流道增压式气缸盖,包括气压流道(1)、气缸盖(2)和排气歧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流道(1)的输出端设置有混合室(11),所述混合室(11)与设置在气缸盖(2)的侧边,并与气缸盖(2)相通连接,所述气缸盖(2)内对应混合室(11)设置有导气板(21),所述导气板(21)的末端设置有出气口(22),所述气缸盖(2)内对应出气口(22)设置有增压板(23),所述增压板(23)的后方设置有辅助板(24),所述排气歧管(3)的输入端对应辅助板(24)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流道增压式气缸盖,包括气压流道(1)、气缸盖(2)和排气歧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流道(1)的输出端设置有混合室(11),所述混合室(11)与设置在气缸盖(2)的侧边,并与气缸盖(2)相通连接,所述气缸盖(2)内对应混合室(11)设置有导气板(21),所述导气板(21)的末端设置有出气口(22),所述气缸盖(2)内对应出气口(22)设置有增压板(23),所述增压板(23)的后方设置有辅助板(24),所述排气歧管(3)的输入端对应辅助板(24)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流道增压式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流道(1)至少设置两组。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泽伟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悦达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