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8954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装置,其包括:轿厢(106)、对重(108)、曳引机(110)、以及补偿装置(120)。补偿装置包括:吊挂在补偿绳张紧轮(124)的旋转轴(124a)上的第一张紧垂重(126);设置在第一张紧垂重下方的井道底部(103),中间部具有可以使第一张紧垂重穿过的通孔(128a)的第一追加垂重(128);以及连接第一张紧垂重和第一追加垂重的第一柔性绳索(129)。通常,第一柔性绳索处于松弛状态,第一追加垂重的重力不会作用在补偿绳张紧轮上。当补偿绳张紧轮向上跳跃时,随之跳跃的第一张紧垂重通过第一柔性绳索拉起第一追加垂重,使第一追加垂重的重力作用在补偿绳张紧轮上,抑制补偿绳张紧轮的跳跃。

Elevator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levator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ar (106), a counterweight (108), a traction machine (110), and a compensation device (120). The compensating device comprises: hanging in compensation rope tensioner (124) of the axis of rotation (124a) of the first vertical tensioning weight (126); set in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well below the vertical tension weight (103), the middle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can make the first tension across the vertical weight (128A) the first additional vertical weight (128); and the connection of the first vertical tension weight and the first additional vertical weight first flexible rope (129). In general, the first flexible rope is in a relaxed state, and the first gravitational force added to the vertical weight does not act on the compensation rope tensioner. When the compensation rope tension wheel jumps upwards, the first tight weight will jump up through the first flexible rope to pull the first additional weight, so that the first additional gravity will act on the compensation rope tension wheel, and restrain the jump of the compensation rope tension wh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装置。
技术介绍
曳引式电梯装置是利用位于曳引轮槽的曳引绳与曳引轮槽的摩擦力,驱动连接于曳引绳两端的轿厢和对重上下运行。电梯运行时,轿厢侧和对重侧的曳引绳的长度在不断变化。对于高层建筑的长行程电梯来讲,曳引绳的长度和重量都很大。所以,根据轿厢和对重的位置,当曳引轮一侧的曳引绳远远长于另一侧时,曳引轮两侧载荷会产生严重的不平衡,使电梯难以实现稳定的运行。为了减少电梯运行中曳引轮两侧所承受的载荷差,电梯装置上通常设有补偿装置。常见的补偿装置主要由补偿绳和张紧轮构成。补偿绳的一端连接在轿厢,另一端连接在对重,而在补偿绳的下垂弯曲部搭载有张紧轮。相关内容可以参照《电梯-原理·安装·维修》第二章第九节<补偿装置>(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上海市电梯培训中心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发行;2011年11月第1版)。另外,电梯装置通常具有限速器,用于监控电梯的运行速度。限速器包括限速器本体、限速器绳以及张紧轮等。限速器绳与安装在轿厢或对重(以下为叙述方便,只例举轿厢)的连杆系统相连接,在通常的运行过程中伴随轿厢一同移动。当轿厢的下降速度超过额定速度时,限速器本体将制停限速器绳,从而通过连杆系统带动安装在轿厢下方的安全钳动作,强行制停轿厢。相关内容可以参照上述《电梯-原理·安装·维修》第二章第五节<限速器、安全钳和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不论是补偿装置的张紧轮还是限速器的张紧轮,都是靠其重力保持补偿绳或限速器绳的张紧状态。当张紧轮的重量不足时,如上述《电梯-原理·安装·维修》的图2-40所示,经常在张紧轮的旋转轴上垂挂配重(以下,称为“垂重”),以增加张紧的重力。在电梯下行过程中安全钳动作,轿厢被紧急制停时,对重、曳引绳、补偿绳以及限速器绳都将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向原来的移动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退回,这将带动张紧轮向上跳跃。电梯的行程越长,补偿绳以及限速器绳的长度就越长,导致跳跃的幅度就会越大。当这种跳跃的幅度较大时,跳跃后回落的张紧轮不仅可能伤害补偿绳或限速器绳,而且可能导致张紧轮脱离补偿绳或限速器绳。抑制这种跳跃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增加悬挂在张紧轮旋转轴上的垂重,大型的垂重可以抑制对重、曳引绳、补偿绳以及限速器绳的惯性移动,从而抑制张紧轮的跳跃。但是,如果增加补偿装置的垂重,为了承受这些重量必须增加曳引绳的根数。对于长行程电梯来讲,曳引绳的重量占很大的比重,增加曳引绳的数量必将加大曳引机的负担,必要时需要提高曳引机的规格,同时也需要提高控制柜的规格与其相配。同样,如果增加限速器的垂重,为了承受其负荷也需要提高限速器的规格。这些装置随着规格的提高其尺寸也将变大,为了容纳这些装置,必要时需要加大机房的尺寸。这些都将大幅度提高电梯装置的成本。另外,曳引绳和补偿绳在使用过程中会渐渐被拉长,这将使补偿装置的张紧轮的高度也随之渐渐降低。如果补偿装置的张紧机构的最低点(例如垂重的下端)触到井道底部,则该张紧机构将失去张紧效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装配电梯时需要保证补偿装置的张紧机构的最低点与井道底部之间的间距不小于规定的距离,并需要定期检测和调整该间距。随着增加垂重的重量,垂重的尺寸也会增加。为了避免垂重与周围装置的相互干涉,增加垂重的重量通常是通过增加垂重的高度来实现。而为了保证增加高度后的垂重的最低点与井道底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规定的距离,则需要增加底坑的深度(即增加井道整体的高度)。这不仅将大幅度提高电梯装置的成本,而且在建筑物结构的限制下很难实现。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5-338958号公开了另一种可以抑制张紧轮跳跃的电梯用补偿绳张紧轮装置。这种装置在张紧轮的两侧设有两个油缸,两个油缸内的活塞用柔性的条状体连接,该条状体的中间部挂在张紧轮的框架上。当张紧轮向上移动时,将通过条状体拉动活塞,而油缸内的粘性油将阻止活塞的移动,张紧轮移动的速度越快粘性油的阻力就越大,从而可以抑制张紧轮的跳跃。即油缸和活塞构成了一种缓冲机构。但是,张紧轮向上跳跃时会产生很大的力,为了克服这个力从而抑制张紧轮的跳跃,活塞和油缸都需要很大的断面积。另外,如果曳引绳和补偿绳被拉长,张紧轮高度降低,使活塞落到油缸的底部,则该装置将失去抑制张紧轮跳跃的作用。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油缸又需要较大的长度。换言之,该技术需要大规格的油缸和活塞,这将大幅度提高电梯装置的成本。此外,张紧轮向上跳跃的力将通过油缸作用在固定该油缸的井道底部。为了防止该固定部的破损,必须加强井道底部和该固定部的强度。这也将大幅度提高电梯装置的成本。而且,由于在现有的电梯装置上难以实现井道底部的加固,所以这种缓冲机构难以追加到现有的电梯装置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其能够以简单地结构和较低的成本有效地抑制补偿绳张紧轮的跳跃。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包括:井道;升降于所述井道的轿厢;通过曳引绳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驱动所述轿厢的曳引机;具有补偿绳和补偿绳张紧轮,用于平衡曳引轮两侧负载的补偿装置;以及具有限速器绳和限速器张紧轮的限速器。所述补偿装置包括:吊挂在所述补偿绳张紧轮的旋转轴上的第一张紧垂重;设置在所述第一张紧垂重下方的井道底部,中间部具有可以使所述第一张紧垂重穿过的通孔的第一追加垂重;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张紧垂重和所述第一追加垂重的第一柔性绳索。在通常运行时,所述第一柔性绳索处于松弛状态,所述第一追加垂重的重力不会作用在所述补偿绳张紧轮上。当运行发生异常导致所述补偿绳张紧轮向上跳跃时,随之跳跃的所述第一张紧垂重将通过所述第一柔性绳索拉起所述第一追加垂重,使所述第一追加垂重的重力作用在所述补偿绳张紧轮上,抑制所述补偿绳张紧轮的跳跃。由于本专利技术电梯装置在通常运行时,第一柔性绳索处于松弛状态,第一追加垂重的重力不会作用在补偿绳张紧轮上,所以不需要因第一追加垂重的存在而增加曳引绳的数量,不需要提高曳引机和控制柜的规格,不需要加大机房的尺寸,不需要大幅度提高电梯装置的成本。而当电梯运行发生异常导致补偿绳张紧轮向上跳跃时,被拉紧的第一柔性绳索可以使第一追加垂重的重力作用在补偿绳张紧轮上,从而有效地抑制补偿绳张紧轮的跳跃。另外,由于第一追加垂重的中间部具有可以使第一张紧垂重穿过的通孔,所以,尽管第一追加垂重设置在第一张紧垂重的下方,也能保证第一张紧垂重的下方具有足够的空间。当曳引绳和补偿绳被拉长,补偿绳张紧轮高度下降时,也不会因第一张紧垂重的下端与第一追加垂重相接触而失去张紧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电梯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简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中补偿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A-A剖面的简略投影示意图。图4简略地表示图2所示补偿装置的补偿绳张紧轮向上跳跃时的状态。图5简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电梯装置的第2实施例的补偿装置的示意图。图6简略地表示图5所示补偿装置的补偿绳张紧轮向上跳跃时的状态。图7简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电梯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补偿装置的示意图。图8是简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电梯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100电梯装置;102井道;103井道底部;104机房;106轿厢;108对重;110曳引机;112曳引轮;114曳引绳;116安全钳;120补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装置,其包括:井道;升降于所述井道的轿厢;通过曳引绳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驱动所述轿厢的曳引机;具有补偿绳和补偿绳张紧轮,用于平衡曳引轮两侧负载的补偿装置;以及具有限速器绳和限速器张紧轮的限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装置包括:吊挂在所述补偿绳张紧轮的旋转轴上的第一张紧垂重;设置在所述第一张紧垂重下方的井道底部,中间部具有可以使所述第一张紧垂重穿过的通孔的第一追加垂重;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张紧垂重和所述第一追加垂重的第一柔性绳索,在通常运行时,所述第一柔性绳索处于松弛状态,所述第一追加垂重的重力不会作用在所述补偿绳张紧轮上,当运行发生异常导致所述补偿绳张紧轮向上跳跃时,随之跳跃的所述第一张紧垂重将通过所述第一柔性绳索拉起所述第一追加垂重,使所述第一追加垂重的重力作用在所述补偿绳张紧轮上,抑制所述补偿绳张紧轮的跳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装置,其包括:井道;升降于所述井道的轿厢;通过曳引绳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驱动所述轿厢的曳引机;具有补偿绳和补偿绳张紧轮,用于平衡曳引轮两侧负载的补偿装置;以及具有限速器绳和限速器张紧轮的限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装置包括:吊挂在所述补偿绳张紧轮的旋转轴上的第一张紧垂重;设置在所述第一张紧垂重下方的井道底部,中间部具有可以使所述第一张紧垂重穿过的通孔的第一追加垂重;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张紧垂重和所述第一追加垂重的第一柔性绳索,在通常运行时,所述第一柔性绳索处于松弛状态,所述第一追加垂重的重力不会作用在所述补偿绳张紧轮上,当运行发生异常导致所述补偿绳张紧轮向上跳跃时,随之跳跃的所述第一张紧垂重将通过所述第一柔性绳索拉起所述第一追加垂重,使所述第一追加垂重的重力作用在所述补偿绳张紧轮上,抑制所述补偿绳张紧轮的跳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井裕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