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用式的缝纫进料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8714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用式的缝纫进料工装,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缝纫机固定,另一端的上方通过紧固螺栓与摆杆固定连接,所述摆杆为“S”形结构,所述摆杆的一端固定有进料工装A,所述摆杆的另一端固定有进料工装B,所述紧固螺栓位于摆杆的中部。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可知,通过摆杆的两端固定有不同的进料工装,从而可以根据缝纫的要求,进行衬衫不同部位的缝纫,减少了更换进料工装的时间或者更换缝纫机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Dual-purpose sewing tool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ual-purpose sewing feed fixture comprises a fixed rod, one end of the sewing machine and the fixed rod is fixed, the other end of the above through the fastening bolt and the swing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the pendulum is \S\ shaped structure, wherein one end of the swinging rod is fixed into the material tooling A, the other end of the swinging rod is fixed with a feed tooling B, locat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wing rod fastening bolt.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rough both ends of the pendulum rod is fixed with different feeding tooling,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parts of sewing, sewing shirts, reduces replacement feeding time of tooling or replace sewing machine time,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两用式的缝纫进料工装
本技术涉及制备衬衫缝纫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用式的缝纫进料工装。
技术介绍
公元前16世纪古埃及第18王朝已有衬衫,是无领、袖的束腰衣。14世纪诺曼底人穿的衬衫有领和袖头。16世纪欧洲盛行在衬衫的领和前胸绣花,或在领口、袖口、胸前装饰花边。18世纪末,英国人穿硬高领衬衫。维多利亚女王时期,高领衬衫被淘汰,形成现代的立翻领西式衬衫。19世纪40年代,西式衬衫传入中国。衬衫最初多为男用,20世纪50年代渐被女子采用,现已成为常用服装之一。衬衫在制衣的时候,需要对其的不同部位进行缝纫,为了保证缝纫效果,一般对于不同区域的缝纫,会使用不同的进料工装,以提高缝纫效率和缝纫质量。但是,目前这种工装一般都是直接固定在缝纫机上的,如果操作工在某台缝纫机上缝纫完某个部位需要对另外一个部位缝纫的时候,操作工要么将该进料工组行拆下并固定上对应的另一个进料工装,要么就要在车间内另外找一台固定有对应的另一个进料工装的缝纫机,导致操作工的时间浪费,降低了操作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两用式的缝纫进料工装,通过摆杆的两端固定有不同的进料工装,从而可以根据缝纫的要求,进行衬衫不同部位的缝纫,减少了更换进料工装的时间或者更换缝纫机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在摆杆两端固定不同的进料工装,从而可以使得缝纫机一机多用,明显提高了缝纫机的缝纫适用性;通过条型通孔B和条型通孔C的作用,可以根据不同衬衫的不同部位,调节至不同的进料位置,进一步提高了缝纫机的适用性。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两用式的缝纫进料工装,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缝纫机固定,另一端的上方通过紧固螺栓与摆杆固定连接,所述摆杆为“S”形结构,所述摆杆的一端固定有进料工装A,所述摆杆的另一端固定有进料工装B,所述紧固螺栓位于摆杆的中部。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摆杆的端部分别通过杆套与进料工装A或进料工装B固定连接。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杆套的一端与进料工装A或进料工装B固定,杆套的顶面沿杆套的长度方向设有条型通孔B,固定螺栓B穿过条型通孔B与摆杆固定。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摆杆以紧固螺栓的轴心为圆心呈中心对称。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固定杆通过固定螺栓C与缝纫机固定。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固定螺栓C穿过固定杆所设的条型通孔C与缝纫机固定。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条型通孔C沿前后方向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本技术的两用式的缝纫进料工装,通过摆杆的两端固定有不同的进料工装,从而可以根据缝纫的要求,进行衬衫不同部位的缝纫,减少了更换进料工装的时间或者更换缝纫机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二、本技术的两用式的缝纫进料工装,通过在摆杆两端固定不同的进料工装,从而可以使得缝纫机一机多用,明显提高了缝纫机的缝纫适用性。第三、本技术的两用式的缝纫进料工装,通过条型通孔B和条型通孔C的作用,可以根据不同衬衫的不同部位,调节至不同的进料位置,进一步提高了缝纫机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固定杆20,所述固定杆20的一端与缝纫机固定,另一端的上方通过紧固螺栓21与摆杆19固定连接,所述摆杆19为“S”形结构,所述摆杆19的一端固定有进料工装A1,所述摆杆19的另一端固定有进料工装B2,所述紧固螺栓21位于摆杆19的中部;所述摆杆19的端部分别通过杆套18与进料工装A1或进料工装B2固定连接;所述杆套18的一端与进料工装A1或进料工装B2固定,杆套18的顶面沿杆套18的长度方向设有条型通孔B24,固定螺栓B22穿过条型通孔B24与摆杆19固定;所述摆杆19以紧固螺栓21的轴心为圆心呈中心对称;所述固定杆20通过固定螺栓C23与缝纫机固定;所述固定螺栓C23穿过固定杆20所设的条型通孔C25与缝纫机固定;所述条型通孔C25沿前后方向设置。当缝纫机需要通过进料工装A1进行缝纫的时候,将紧固螺栓21拧松,然在摆杆19的作用下,带动进料工装A1转动至缝纫机缝纫进料的对应位置,此时进料工装B2远离缝纫机缝纫进料位置处,然后通过拧紧紧固螺栓21,从而将摆杆19和固定杆20固定,再根据进料工装A1与缝纫进料处的位置关系、通过调节进料工装A1对应的杆套18上的固定螺栓B22,以及固定螺栓C23,从而沿着杆套18的长度方向和前后方向将进料工装A1调节至合适位置;当缝纫机需要通过进料工装B2进行缝纫的时候,将紧固螺栓21拧松,然在摆杆19的作用下,带动进料工装B2转动至缝纫机缝纫进料的对应位置,此时进料工装A1远离缝纫机缝纫进料位置处;然后通过拧紧紧固螺栓21,从而将摆杆19和固定杆20固定,再根据进料工装B2与缝纫进料处的位置关系、通过调节进料工装B2对应的杆套18上的固定螺栓B22,以及固定螺栓C23,从而沿着杆套18的长度方向和前后方向将进料工装B2调节至合适位置;当缝纫机既不需要进料工装A1也不需要进料工装B2进行缝纫的时候,将紧固螺栓21拧松,然在摆杆19的作用下,带动进料工装A1和进料工装B2转动至均离开缝纫机缝纫进料的对应位置,然后通过拧紧紧固螺栓21,从而将摆杆19和固定杆20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两用式的缝纫进料工装

【技术保护点】
两用式的缝纫进料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杆(20),所述固定杆(20)的一端与缝纫机固定,另一端的上方通过紧固螺栓(21)与摆杆(19)固定连接,所述摆杆(19)为“S”形结构,所述摆杆(19)的一端固定有进料工装A(1),所述摆杆(19)的另一端固定有进料工装B(2),所述紧固螺栓(21)位于摆杆(19)的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两用式的缝纫进料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杆(20),所述固定杆(20)的一端与缝纫机固定,另一端的上方通过紧固螺栓(21)与摆杆(19)固定连接,所述摆杆(19)为“S”形结构,所述摆杆(19)的一端固定有进料工装A(1),所述摆杆(19)的另一端固定有进料工装B(2),所述紧固螺栓(21)位于摆杆(19)的中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式的缝纫进料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19)的端部分别通过杆套(18)与进料工装A(1)或进料工装B(2)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用式的缝纫进料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套(18)的一端与进料工装A(1)或进料工装B(2)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艳孙云龙张广川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