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匡新生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河道湖泊的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68650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湖泊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地表,所述地表顶部的左侧设置有污水源,所述污水源的右侧连通有污水收集管,所述污水收集管的右侧连通有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污水收集管、壳体、排水管、河流、植物净化浮岛、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第一连接管、隔板、出水管、第三过滤板、沉淀箱、生物搅拌器、过滤箱、污水箱、生物酶处理层、沸石处理层、第二进水管、第二水泵、第二抽水管、电动机、第一进水管、第一水泵、第一抽水管和生物净化箱,解决了现有的河道湖泊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污水效果较差的问题,该用于河道湖泊的污水处理系统,具备处理效果好的优点,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值得推广。

A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for river and lak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for rivers and lakes, including the ground surface. The left side of the top surface of the ground is provided with a dirty water source. The sewag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 sewage collection pipe on the right side,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sewage collection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sewage collecting pipe, casing, drains, rivers, purification of plant floating island, the first filter plate, filter plate second, the first connecting pipe, baffle, outlet pipe, third filter plate, settling tank and biological mixer, filter box, sewage tank, biological enzyme treatment layer, processing layer, water second zeolite pipe, second water pump, water pipes, second pumping motor, the first water inlet pipe, a first pump, the first pumping pipe and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tank, solves the existing River Lake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of sewage treatment effect is poor, the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for river lake, with good effect, convenient use worthy of promo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河道湖泊的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用于河道湖泊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水路,黄河水道,另有地名水道,目前,使用者在生活中经常会产生一些生活污水,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通常只是经过简单的处理,随后就将污水排放至河道或湖泊内,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差,在排放标准不达标的情况下,会造成河道或者湖泊的污染,加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湖泊的污水处理系统,具备处理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河道湖泊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污水效果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河道湖泊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地表,所述地表顶部的左侧设置有污水源,所述污水源的右侧连通有污水收集管,所述污水收集管的右侧连通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污水箱、沉淀箱、生物净化箱和过滤箱,所述污水收集管的右侧与污水箱连通,所述污水箱的内腔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和隔板,所述第二过滤板的底部连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底部与隔板连通,所述污水箱的右侧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污水箱的一端与沉淀箱连通,所述沉淀箱的内腔横向设置有第三过滤板,所述沉淀箱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两侧分别连通有第一抽水管和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抽水管和第一进水管远离第一水泵的一端分别贯穿至沉淀箱和生物净化箱的内腔,所述生物净化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贯穿至生物净化箱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生物搅拌器,所述过滤箱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两侧分别连通有第二抽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抽水管和第二进水管远离第二水泵的一端分别贯穿至生物净化箱和过滤箱的内腔,所述过滤箱的内腔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沸石处理层和生物酶处理层,所述过滤箱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所述地表顶部的右侧设置有河流,所述河流的内腔设置有植物净化浮岛。优选的,所述污水箱的顶部和壳体顶部的左侧均开设有相适配的开口,所述污水箱左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污管,排污管的左端贯穿至壳体的外侧,所述排水管的右端贯穿至壳体的外侧并延伸至河流的内腔。优选的,所述沉淀箱左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左端与污水箱的右侧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和隔板的两侧与污水箱的内壁均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板的两侧与沉淀箱的内壁均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沸石处理层和生物酶处理层的两侧与过滤箱的内壁均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的左端位于隔板的顶部,所述出水管的右端位于第三过滤板的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污水收集管、壳体、排水管、河流、植物净化浮岛、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第一连接管、隔板、出水管、第三过滤板、沉淀箱、生物搅拌器、过滤箱、污水箱、生物酶处理层、沸石处理层、第二进水管、第二水泵、第二抽水管、电动机、第一进水管、第一水泵、第一抽水管和生物净化箱,解决了现有的河道湖泊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污水效果较差的问题,该用于河道湖泊的污水处理系统,具备处理效果好的优点,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值得推广。2、本技术通过设置开口,方便使用者对第一过滤板顶部的杂质进行收集,通过设置第二连接管,方便沉淀箱内的污水流向污水箱的内腔,通过设置排污管,方便排出污水箱和沉淀箱内腔的污水,通过设置隔板,避免污水箱内腔底部的污水与污水箱内腔顶部的水混合在一起,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管,方便污水中的杂质流向隔板的底部,通过设置第三过滤板,起到过滤的作用,避免过多的杂质被第一抽水管抽出,通过设置生物搅拌器,方便对污水进行厌氧处理,缺氧处理和好氧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地表、2污水源、3污水收集管、4壳体、5排水管、6河流、7植物净化浮岛、8第一过滤板、9第二过滤板、10第一连接管、11隔板、12出水管、13第三过滤板、14沉淀箱、15生物搅拌器、16过滤箱、17污水箱、18生物酶处理层、19沸石处理层、20第二进水管、21第二水泵、22第二抽水管、23电动机、24第一进水管、25第一水泵、26第一抽水管、27开口、28生物净化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用于河道湖泊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地表1,地表1顶部的左侧设置有污水源2,污水源2的右侧连通有污水收集管3,污水收集管3的右侧连通有壳体4,壳体4内腔的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污水箱17、沉淀箱14、生物净化箱28和过滤箱16,污水箱17的顶部和壳体4顶部的左侧均开设有相适配的开口27,通过设置开口27,方便使用者对第一过滤板8顶部的杂质进行收集,污水箱17左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污管,排污管的左端贯穿至壳体4的外侧,通过设置排污管,方便排出污水箱17和沉淀箱14内腔的污水,沉淀箱14左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左端与污水箱17的右侧连通,通过设置第二连接管,方便沉淀箱14内的污水流向污水箱17的内腔,污水收集管3的右侧与污水箱17连通,污水箱17的内腔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板8、第二过滤板9和隔板11,第一过滤板8、第二过滤板9和隔板11的两侧与污水箱17的内壁均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隔板11,避免污水箱17内腔底部的污水与污水箱17内腔顶部的水混合在一起,第二过滤板9的底部连通有第一连接管10,第一连接管10的底部与隔板11连通,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管10,方便污水中的杂质流向隔板11的底部,污水箱17的右侧连通有出水管12,出水管12远离污水箱17的一端与沉淀箱14连通,出水管12的左端位于隔板11的顶部,出水管12的右端位于第三过滤板13的底部,沉淀箱14的内腔横向设置有第三过滤板13,第三过滤板13的两侧与沉淀箱14的内壁均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三过滤板13,起到过滤的作用,避免过多的杂质被第一抽水管26抽出,沉淀箱14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25,第一水泵25的两侧分别连通有第一抽水管26和第一进水管24,第一抽水管26和第一进水管24远离第一水泵25的一端分别贯穿至沉淀箱14和生物净化箱28的内腔,生物净化箱2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机23,电动机23的输出端贯穿至生物净化箱28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生物搅拌器15,通过设置生物搅拌器15,方便对污水进行厌氧处理,缺氧处理和好氧处理,过滤箱16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泵21,第二水泵21的两侧分别连通有第二抽水管22和第二进水管20,第二抽水管22和第二进水管20远离第二水泵21的一端分别贯穿至生物净化箱28和过滤箱16的内腔,过滤箱16的内腔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沸石处理层19和生物酶处理层18,沸石处理层19和生物酶处理层18的两侧与过滤箱16的内壁均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过滤箱16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河道湖泊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河道湖泊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地表(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1)顶部的左侧设置有污水源(2),所述污水源(2)的右侧连通有污水收集管(3),所述污水收集管(3)的右侧连通有壳体(4),所述壳体(4)内腔的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污水箱(17)、沉淀箱(14)、生物净化箱(28)和过滤箱(16),所述污水收集管(3)的右侧与污水箱(17)连通,所述污水箱(17)的内腔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板(8)、第二过滤板(9)和隔板(11),所述第二过滤板(9)的底部连通有第一连接管(10),所述第一连接管(10)的底部与隔板(11)连通,所述污水箱(17)的右侧连通有出水管(12),所述出水管(12)远离污水箱(17)的一端与沉淀箱(14)连通,所述沉淀箱(14)的内腔横向设置有第三过滤板(13),所述沉淀箱(14)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25),所述第一水泵(25)的两侧分别连通有第一抽水管(26)和第一进水管(24),所述第一抽水管(26)和第一进水管(24)远离第一水泵(25)的一端分别贯穿至沉淀箱(14)和生物净化箱(28)的内腔,所述生物净化箱(2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机(23),所述电动机(23)的输出端贯穿至生物净化箱(28)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生物搅拌器(15),所述过滤箱(16)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泵(21),所述第二水泵(21)的两侧分别连通有第二抽水管(22)和第二进水管(20),所述第二抽水管(22)和第二进水管(20)远离第二水泵(21)的一端分别贯穿至生物净化箱(28)和过滤箱(16)的内腔,所述过滤箱(16)的内腔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沸石处理层(19)和生物酶处理层(18),所述过滤箱(16)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5),所述地表(1)顶部的右侧设置有河流(6),所述河流(6)的内腔设置有植物净化浮岛(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道湖泊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地表(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1)顶部的左侧设置有污水源(2),所述污水源(2)的右侧连通有污水收集管(3),所述污水收集管(3)的右侧连通有壳体(4),所述壳体(4)内腔的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污水箱(17)、沉淀箱(14)、生物净化箱(28)和过滤箱(16),所述污水收集管(3)的右侧与污水箱(17)连通,所述污水箱(17)的内腔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板(8)、第二过滤板(9)和隔板(11),所述第二过滤板(9)的底部连通有第一连接管(10),所述第一连接管(10)的底部与隔板(11)连通,所述污水箱(17)的右侧连通有出水管(12),所述出水管(12)远离污水箱(17)的一端与沉淀箱(14)连通,所述沉淀箱(14)的内腔横向设置有第三过滤板(13),所述沉淀箱(14)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25),所述第一水泵(25)的两侧分别连通有第一抽水管(26)和第一进水管(24),所述第一抽水管(26)和第一进水管(24)远离第一水泵(25)的一端分别贯穿至沉淀箱(14)和生物净化箱(28)的内腔,所述生物净化箱(2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机(23),所述电动机(23)的输出端贯穿至生物净化箱(28)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生物搅拌器(15),所述过滤箱(16)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泵(21),所述第二水泵(21)的两侧分别连通有第二抽水管(22)和第二进水管(20),所述第二抽水管(22)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新生
申请(专利权)人:匡新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