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立峰专利>正文

一种电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8367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装置,包括喷水基体以及设置在喷水基体顶部的喷水箱,喷水箱下方的喷水基体内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顶壁旋转配合连接有第一锥转轮,第一锥转轮顶部固定设有向上延长部贯通第一空腔内顶壁且旋转配合连接的搅动轴,第一空腔下方的喷水基体内设有左右延长设置的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左侧延长尾端相贯通设有向上延长设置的第一滑行腔,第一滑行腔顶部延长部位于第一空腔的左侧相对位置,第一空腔左侧内壁与第二空腔顶部延长部内的右侧内壁之间旋转配合连接有左右延长设置的第一转轴;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寿命强,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喷水的工作效率以及喷水质量。

Cable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ble device comprises a spray substrate and is arranged in the water at the top of the water tank body, a first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spray box below the matrix, the first cavity top wall rotation is matched with a first bevel wheel, the first runner cone is fixed at the top is provided with an upward extension through the top wall and the rotation of the first cavity. With the connection of the stirring shaft, second cavity extending around set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base below the first cavity, second cavity communicated with the left end extending to the first sliding cavity extends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first slide left cavity top part of the extension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cavity and the first cavity and the second cavity top left inner wall extending between the right side the rotation in the inner wall part is matched with a first shaft extending around the set;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long service life. Strong life,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spray and the quality of water spr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
,具体是一种电缆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缆铺设的过程中,对于较为粗重的电缆,往往需要人工拖曳前进,因此电缆表面会沾有许多泥灰,因此需要在电缆装好后在未通电时对其表面进行洗刷,传统方式通过人工手持抹布进行擦洗,这一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现有的冲刷设备较为复杂,而且冲刷的不够均匀,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缆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缆装置,包括喷水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喷水基体顶部的喷水箱,所述喷水箱下方的所述喷水基体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顶壁旋转配合连接有第一锥转轮,所述第一锥转轮顶部固定设有向上延长部贯通所述第一空腔内顶壁且旋转配合连接的搅动轴,所述第一空腔下方的所述喷水基体内设有左右延长设置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左侧延长尾端相贯通设有向上延长设置的第一滑行腔,所述第一滑行腔顶部延长部位于所述第一空腔的左侧相对位置,所述第一空腔左侧内壁与所述第二空腔顶部延长部内的右侧内壁之间旋转配合连接有左右延长设置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左侧延长尾端伸进所述第一滑行腔内,所述第一转轴右侧延长尾端伸进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转轴左右两侧尾端均固定设有第二锥转轮,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二锥转轮与所述第一锥转轮左端齿合连接,所述第二空腔右侧延长尾端相贯通设有向下延长设置的第二滑行腔,所述第一滑行腔内滑行配合连接有第一滑行块,所述第二滑行腔内设有第二滑行块,所述第二空腔内部中间位置与前后内壁旋转配合连接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设有向左右两侧延长设置的转杆,所述转杆左右两侧尾端均设有导行杆,左右两侧所述导行杆上均滑行配合连接有滑行套杆,左右两侧所述滑行套杆背离所述导行杆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滑行块前端以及与所述第二滑行块前端旋接,所述转杆中间底部位置固定设有向下延长的空心杆,所述空心杆内设有导行滑行槽,所述空心杆底部配合连接有转化装置,所述第二滑行腔上方的所述喷水基体内设有启闭装置,所述喷水箱顶壁左部开设有加水孔,所述加水孔上方螺线纹配合连接有密封盖。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喷水箱左侧的所述喷水基体顶部设有喷水实行装置,所述喷水箱右侧的所述喷水基体顶部设有水泵,所述喷水实行装置包括底端与所述喷水基体顶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左端面设有多个等间距的喷水头,所述第一输水管右端设有第一端口,所述水泵顶部设有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之间设有第二输水管。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搅动轴顶部延长部伸进所述喷水箱内且尾端与所述喷水箱内顶壁旋转配合连接,所述喷水箱内的所述搅动轴外表面设有多个等间距的搅动叶。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空腔左侧内顶壁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空腔右侧内底壁设有第二斜面。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行块顶端面内设有搅动电动机,所述搅动电动机顶端面配合连接有探出所述第一滑行块顶端面外且用以与所述第一滑行腔内的所述第二锥转轮齿合连接的第三锥转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转化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下方的所述第二空腔内底壁内的滑行槽,所述滑行槽内左右延长设置螺杆,所述螺杆上螺线纹配合连接有导行推块,所述螺杆左侧延长尾端与所述滑行槽左侧内壁旋转配合连接,所述螺杆右侧延长尾端与转化电动机配合连接,所述转化电动机外表面设置于所述滑行槽右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导行推块顶部固定设有向上延长设置的推杆,所述推杆顶部延长部伸进所述第二空腔内且顶部前端固定设有伸进所述导行滑行槽内且滑行配合连接的滑行头。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启闭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行腔顶部且向上延长设置的第一滑行槽,所述第一滑行槽内底部与所述第二滑行腔内顶部相贯通设置,所述第一滑行槽内滑行配合连接启闭滑行块,所述启闭滑行块底部尾端与所述第二滑行块顶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行槽左侧的所述喷水基体内设有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一排管,所述第一排管顶部延长尾端与所述喷水箱内底部相贯通设置,所述第一滑行槽右侧的所述喷水基体内设有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二排管,所述第二排管顶部延长尾端与所述水泵底部相贯通设置,所述第一排管底部延长尾端与所述第二排管底部延长尾端之间连接有贯通所述第一滑行槽且相贯通设置的第三排管,所述启闭滑行块顶部内设有通水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第一滑行腔内滑行配合连接第一滑行块,第二滑行腔内设第二滑行块,第二空腔内部中间位置与前后内壁旋转配合连接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固定设向左右两侧延长设置的转杆,转杆左右两侧尾端均设导行杆,左右两侧导行杆上均滑行配合连接滑行套杆,左右两侧滑行套杆背离导行杆一侧分别与第一滑行块前端以及与第二滑行块前端旋接,转杆中间底部位置固定设向下延长的空心杆,空心杆内设导行滑行槽,空心杆底部配合连接转化装置,第二滑行腔上方的喷水基体内设启闭装置,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搅动工作的传动工作以及启闭装置开启和关闭工作,提高了自动化控制率,减少人工操作,提高整体工作效率。2.通过转化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转轴下方的第二空腔内底壁内的滑行槽,滑行槽内左右延长设置螺杆,螺杆上螺线纹配合连接导行推块,螺杆左侧延长尾端与滑行槽左侧内壁旋转配合连接,螺杆右侧延长尾端与转化电动机配合连接,转化电动机外表面设置于滑行槽右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导行推块顶部固定设向上延长设置的推杆,推杆顶部延长部伸进第二空腔内且顶部前端固定设伸进导行滑行槽内且滑行配合连接的滑行头,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第三锥转轮与第二锥转轮离合控制以及启闭装置的开启和闭合工作,提高了自动控制率,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了使用效率。3.通过启闭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滑行腔顶部且向上延长设置的第一滑行槽,第一滑行槽内底部与第二滑行腔内顶部相贯通设置,第一滑行槽内滑行配合连接启闭滑行块,启闭滑行块底部尾端与第二滑行块顶端面固定连接,第一滑行槽左侧的喷水基体内设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一排管,第一排管顶部延长尾端与喷水箱内底部相贯通设置,第一滑行槽右侧的喷水基体内设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二排管,第二排管顶部延长尾端与水泵底部相贯通设置,第一排管底部延长尾端与第二排管底部延长尾端之间连接贯通第一滑行槽且相贯通设置的第三排管,启闭滑行块顶部内设通水孔,从而实现开启供水以及闭合停止供水工作,提高喷水操控效率。4.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自动控制搅动工作的离合连接以及供水的开启和闭合工作,减少损耗,提高使用寿命,同时,能实现持续控制搅动工作,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喷水的工作效率以及喷水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缆装置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缆装置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缆装置喷水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缆装置,包括喷水基体5以及设置在所述喷水基体5顶部的喷水箱6,所述喷水箱6下方的所述喷水基体5内设有第一空腔54,所述第一空腔54内顶壁旋转配合连接有第一锥转轮541,所述第一锥转轮541顶部固定设有向上延长部贯通所述第一空腔54内顶壁且旋转配合连接的搅动轴61,所述第一空腔54下方的所述喷水基体5内设有左右延长设置的第二空腔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装置,包括喷水基体以及设置在喷水基体顶部的喷水箱,其特征在于:喷水箱下方的喷水基体内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顶壁旋转配合连接有第一锥转轮,第一锥转轮顶部固定设有向上延长部贯通第一空腔内顶壁且旋转配合连接的搅动轴,第一空腔下方的喷水基体内设有左右延长设置的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左侧延长尾端相贯通设有向上延长设置的第一滑行腔,第一滑行腔顶部延长部位于第一空腔的左侧相对位置,第一空腔左侧内壁与第二空腔顶部延长部内的右侧内壁之间旋转配合连接有左右延长设置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左侧延长尾端伸进第一滑行腔内,第一转轴右侧延长尾端伸进第一空腔内,第一转轴左右两侧尾端均固定设有第二锥转轮,第一空腔内第二锥转轮与第一锥转轮左端齿合连接,第二空腔右侧延长尾端相贯通设有向下延长设置的第二滑行腔,第一滑行腔内滑行配合连接有第一滑行块,第二滑行腔内设有第二滑行块,第二空腔内部中间位置与前后内壁旋转配合连接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固定设有向左右两侧延长设置的转杆,转杆左右两侧尾端均设有导行杆,左右两侧导行杆上均滑行配合连接有滑行套杆,左右两侧滑行套杆背离导行杆一侧分别与第一滑行块前端以及与第二滑行块前端旋接,转杆中间底部位置固定设有向下延长的空心杆,空心杆内设有导行滑行槽,空心杆底部配合连接有转化装置,第二滑行腔上方的喷水基体内设有启闭装置,喷水箱顶壁左部开设有加水孔,加水孔上方螺线纹配合连接有密封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装置,包括喷水基体以及设置在喷水基体顶部的喷水箱,其特征在于:喷水箱下方的喷水基体内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顶壁旋转配合连接有第一锥转轮,第一锥转轮顶部固定设有向上延长部贯通第一空腔内顶壁且旋转配合连接的搅动轴,第一空腔下方的喷水基体内设有左右延长设置的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左侧延长尾端相贯通设有向上延长设置的第一滑行腔,第一滑行腔顶部延长部位于第一空腔的左侧相对位置,第一空腔左侧内壁与第二空腔顶部延长部内的右侧内壁之间旋转配合连接有左右延长设置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左侧延长尾端伸进第一滑行腔内,第一转轴右侧延长尾端伸进第一空腔内,第一转轴左右两侧尾端均固定设有第二锥转轮,第一空腔内第二锥转轮与第一锥转轮左端齿合连接,第二空腔右侧延长尾端相贯通设有向下延长设置的第二滑行腔,第一滑行腔内滑行配合连接有第一滑行块,第二滑行腔内设有第二滑行块,第二空腔内部中间位置与前后内壁旋转配合连接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固定设有向左右两侧延长设置的转杆,转杆左右两侧尾端均设有导行杆,左右两侧导行杆上均滑行配合连接有滑行套杆,左右两侧滑行套杆背离导行杆一侧分别与第一滑行块前端以及与第二滑行块前端旋接,转杆中间底部位置固定设有向下延长的空心杆,空心杆内设有导行滑行槽,空心杆底部配合连接有转化装置,第二滑行腔上方的喷水基体内设有启闭装置,喷水箱顶壁左部开设有加水孔,加水孔上方螺线纹配合连接有密封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箱左侧的所述喷水基体顶部设有喷水实行装置,所述喷水箱右侧的所述喷水基体顶部设有水泵,所述喷水实行装置包括底端与所述喷水基体顶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左端面设有多个等间距的喷水头,所述第一输水管右端设有第一端口,所述水泵顶部设有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之间设有第二输水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立峰
申请(专利权)人:沈立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