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激励的发光物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8276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由通式R1×R2(1-x)BazCl↓[3+2z]给出的红外光激励发光物质,式中R1为稀土元素,X满足关系式0. 01<X≤1,R2为另一稀土元素,z满足关系式1<z<4。该物质最好是一种透明晶体,它在从400到1500nm的波长范围内,除由稀土离子吸收的波长外,具有高于70%的透射率。该物质可以高效率地把红外光转变为从蓝光到绿光波长范围内的可见光。(*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被红外辐射激励时发出可见光的物质,特别是关于一种包括适合于用作把红外激光转变为可见激光的激光器元件的透明晶体的红外光激励发光物质。如今,激光二极管已作为光通讯的光源用于实际中。光通讯中使用的激光二极管辐射1.33μm和1.55μm波长的激光,这种激光在石英纤维中只有很小损失。此外,发射波长约780nm的激光的激光二极管已被广泛应用于数字音频应用、激光打印机和其它场合。另一方面,波长大于780nm的红外光是不可见的,因此,开发了发射更短波长的激光的激光器件以使激光可用于可见激光范围。例如,高密度的光学存储器和显示器需要紧凑的可见激光光源。但是,今天已处于实际应用中的激光二极管的波长约为650nm,亦即红色。发射更短波长的激光,如绿光和蓝光的激光二极管尚未投入实际应用。就此,人们试图通过采用二次谐振产生器来进行倍频得到波长更短的激光。如果采用了该方法,那么,举个例子,波长850nm的红外激光就能转变为波长425nm的蓝光。不幸的是,温度控制的困难和高成本阻碍了紧凑的SHG(二次谐振产生器)激光器的实际应用。相应地,人们期望开发一种利用上变频现象把红外二极管激光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通式R1xR2(1-x)BazCl↓[3+2z]表示的红外光激励发光物质,其中R1为稀土元素组,x满足关系式0. 01<x≤1,R2为另一稀土元素组,z满足关系式1<z<4。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渡正治木村悦治田中道广花上康宏王宇湖永滨忍登成人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麻铁里尔株式会社住田光学玻璃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