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波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头颅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7997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1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头颅牵引装置,包括头盔体,所述头盔体的前部设有开口,头盔体内的前部设有上前定位气囊,头盔体内的后部设有上后定位气囊和下后定位气囊,所述的上前定位气囊和上后定位气囊位于开口之上,下后定位气囊靠近头盔体的底部,所述的上前定位气囊、上后定位气囊和下后定位气囊分别包括定位座以及与定位座固定的气囊体,所述定位座内设有与气囊体连通的空腔以及在空腔内滑动的活塞,所述定位座的下端设有与活塞联动的转块,所述的转块向定位座转动时带动活塞对气囊体抽气,所述头盔体外的两侧分别设有肩托,头盔体内的两侧分别设有可与肩托联动的支撑块。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提供稳定支撑并能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的头颅牵引装置。

A cranial trac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kull trac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helmet body, the front of the helme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in front of the helmet body has to position the airbag, the helmet body is provided with rear positioning after airbag and after positioning air bag, the air bag and forward positioning after positioning the airbag is over the opening, after near the bottom of the helmet airbag positioning, the positioning and positioning after forward airbag airbag and after positioning airbag respectively comprises a positioning seat and an airbag body positioning seat is fixed, the positioning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cavity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 bag body and a piston sliding in the cavity, the lower end of the positioning seat a block and the piston linkage, to block the rotation to drive the piston on the positioning seat airbag body pumping, on both sides of the helmet in vitro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shoulder, on both sides of the helmet body Do not have a support block that can be linked to the shoulder. The present invention aims to provide a cranial traction device that provides stable support and can avoid damage to the pat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颅牵引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头颅牵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颅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颈椎外科手术中,对于颈椎骨折、脱位等外伤通常的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牵引制动或手术治疗,在手术前也需要进行牵引制动。传统的牵引治疗方法是采用布套挂住患者的下颌,向上进行牵引,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4207871A,公开了一种颈椎牵引器。属于医用新材料
颈椎牵引器,包括充气后用于承托头部或牵引颈椎的气囊、对所述气囊充气的充气球、连接所述气囊和充气球的导气管和设置在所述导气管上的针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气管上的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设置在所述针阀和所述气囊之间。然而,这种方法存在缺陷,气囊产生的支撑力较小且稳定性差,并且无法控制患者头部的旋转,使患者常常感到不适,并且使得治疗者也感到操作很不方便,甚至常常会影响治疗效果。为了提高对于患者头部旋转的控制,设计出了一种头颅牵引架,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104936Y,其包括:头环、颅钉、牵引钩;其中的头环设为弓形,两端分别设有螺钉孔;上述颅钉旋进该螺钉孔,抵住颅骨并获得固定;其中的牵引钩垂直向上,钩在头环的中部,向上牵引。然而,传统牵引器的是在额骨或者顶骨上破皮钻孔,用颅钉插入两个孔压紧拉伸,必然会对患者的头骨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提供稳定支撑并能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的头颅牵引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头颅牵引装置,包括头盔体,所述头盔体的前部设有开口,头盔体内的前部设有上前定位气囊,头盔体内的后部设有上后定位气囊和下后定位气囊,所述的上前定位气囊和上后定位气囊位于开口之上,下后定位气囊靠近头盔体的底部,所述的上前定位气囊、上后定位气囊和下后定位气囊分别包括定位座以及与定位座固定的气囊体,所述定位座内设有与气囊体连通的空腔以及在空腔内滑动的活塞,所述定位座的下端设有与活塞联动的转块,所述的转块向定位座转动时带动活塞对气囊体抽气,所述头盔体外的两侧分别设有肩托,头盔体内的两侧分别设有可与肩托联动的支撑块。这样,头盔体的内部设有多个定位气囊,上前定位气囊、上后定位气囊和下后定位气囊的气囊体,可针对患者头部的不同部位进行定位支撑。定位座下端的转块,当受到压力作用时将向定位座转动,从而带动活塞滑移,将气囊体内的空气抽出部分,气囊体的体积缩小,以便于顺利将头盔体戴在患者头上进行定位。在定位完成时,转块不再受到头部压力作用而向外转动,带动活塞将空腔内的空气压回至气囊体内,保证气囊体与头部的贴合效果。此外,当转块或气囊体单独受力时,空气可在空腔和气囊体内流转,使另一者向外作用贴合与头部,从而保证转块和气囊体都能同时与头部贴合,提高牵引装置的支撑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座的下端设有与活塞移动方向一致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与活塞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设有斜槽,所述的转块上设有向滑槽延伸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端部设有与斜槽的滑动柱,连接臂上套设有复位弹簧。这样,当转块转动靠近定位座时,转块上的连接臂通过滑动柱与滑块的斜槽配合,推动滑块向远离定位座的方向滑动,从而带动活塞将气囊体内的空气抽出至空腔内,而当转块不再受力时则在复位弹簧作用下而向外转动,再将空腔内的空气压入到气囊体内。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臂呈以转块转轴为圆心的弧形,所述转块的外部设有圆弧形的过渡面。作为优选,所述的肩托包括与头盔体固定连接的定位部以及可相对定位部上下转动的转动部,所述的头盔体内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内侧设有与支撑座滑动配合的导柱,导柱的端部设有转动连接的连杆,所述支撑座中设有与两个连杆连接的推杆,所述的转动部上设有作用于推杆的推板,所述的定位部上设有带动推杆向头盔体外部移动的推杆弹簧。这样,支撑座上下两端的支撑块可相对支撑座上下移动,同时支撑块的移动受到肩托内转动部的控制。当患者头部的向一侧倾倒时,转动部相对定位部发生转动,通过推杆带动连杆作用,使得支撑块向支撑座外部方向顶出,从而加强对于头部的支撑力,防止头部继续向一侧偏转。作为优选,所述的肩托的下表面设有软垫,所述软垫的横截面呈圆弧形。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侧气囊,所述侧气囊位于支撑座上下两个支撑块之间。作为优选,所述推杆与连杆连接的一端侧气囊活塞体,所述的支撑座内设有容纳侧气囊活塞体的内腔,所述的内腔与侧气囊连通。这样,推杆在推动连杆时,也同时带动侧气囊活塞体移动,将内腔中的空气压入到侧气囊中,提高侧气囊的气压,从而增强支撑力和支撑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块的外表面由靠近侧气囊的一侧向顶部圆弧过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安装时可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安全性高;(2)安装过程方便快捷,提高了安装效率;(3)对于患者头部的支撑力和支撑效果稳定,起到良好的牵引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气囊体和定位座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支撑座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头盔体1,开口1a,上前定位气囊2a,上后定位气囊2b,下后定位气囊2c,气囊体21,定位座22,活塞23,杆体24,斜槽25,滑块26,连接臂27,复位弹簧28,转块29,空腔201,滑槽202,支撑块3,推杆弹簧31,推杆32,连杆33,导柱34,内腔35,侧气囊36,侧气囊活塞体37,支撑座38,肩托4,定位部4a,转动部4b,软垫4c,推板4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头颅牵引装置,包括头盔体1,头盔体的顶部贯通用于透气,头盔体的前部设有开口1a对应于眼部所在位置。头盔体内的前部设有上前定位气囊2a,头盔体内的后部设有上后定位气囊2b和下后定位气囊2c。上前定位气囊和上后定位气囊位于开口之上,并且两者的水平高度保持一致。下后定位气囊靠近头盔体的底部,下后定位气囊和上后定位气囊的竖直方向位置保持一致。结合图2所示,上前定位气囊、上后定位气囊和下后定位气囊分别包括定位座22以及与定位座固定的气囊体21,定位座与头盔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气囊体设置在定位座的侧面。定位座内设有与气囊体连通的空腔201以及在空腔内滑动的活塞23,空腔的下端设有通孔,通孔的下方设有滑槽202,滑槽的开设方向与活塞移动方向一致。滑槽内设有滑块26,滑块可在滑槽能上下滑移,滑块与活塞之间通过杆体24连接,从而实现与活塞的联动。定位座的下端设有转块29,转块位于滑槽外部,转块的下端与定位座转动连接,滑块的一侧设有斜槽25,转块上设有向滑槽延伸的连接臂27,连接臂的端部设有与斜槽的滑动柱,转块向定位座转动时带动活塞对气囊体抽气。连接臂呈以转块转轴为圆心的弧形,转块的外部设有圆弧形的过渡面,连接臂上套设有复位弹簧28,复位弹簧作用于转块向外转动时,带动活塞队气囊体进行充气。头盔体外的两侧分别设有肩托4,结合图3所示,肩托包括与头盔体固定连接的定位部4a以及可相对定位部上下转动的转动部4b,转动部与定位部齐平时,定位部的一侧对转动部实现定位,肩托的下表面设有软垫4c,软垫的横截面呈圆弧形。头盔体内设有支撑座38,支撑座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支撑块3,支撑块的外表面由靠近侧气囊36的一侧向顶部圆弧过渡。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头颅牵引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头颅牵引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头盔体(1),所述头盔体(1)的前部设有开口(1a),头盔体(1)内的前部设有上前定位气囊(2a),头盔体(1)内的后部设有上后定位气囊(2b)和下后定位气囊(2c),所述的上前定位气囊(2a)和上后定位气囊(2b)位于开口(1a)之上,下后定位气囊(2c)靠近头盔体(1)的底部,所述的上前定位气囊(2a)、上后定位气囊(2b)和下后定位气囊(2c)分别包括定位座(22)以及与定位座(22)固定的气囊体(21),所述定位座(22)内设有与气囊体(21)连通的空腔(201)以及在空腔(201)内滑动的活塞(23),所述定位座(22)的下端设有与活塞(23)联动的转块(29),所述的转块(29)向定位座(22)转动时带动活塞(23)对气囊体(21)抽气,所述头盔体(1)外的两侧分别设有肩托(4),头盔体(1)内的两侧分别设有可与肩托(4)联动的支撑块(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颅牵引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头盔体(1),所述头盔体(1)的前部设有开口(1a),头盔体(1)内的前部设有上前定位气囊(2a),头盔体(1)内的后部设有上后定位气囊(2b)和下后定位气囊(2c),所述的上前定位气囊(2a)和上后定位气囊(2b)位于开口(1a)之上,下后定位气囊(2c)靠近头盔体(1)的底部,所述的上前定位气囊(2a)、上后定位气囊(2b)和下后定位气囊(2c)分别包括定位座(22)以及与定位座(22)固定的气囊体(21),所述定位座(22)内设有与气囊体(21)连通的空腔(201)以及在空腔(201)内滑动的活塞(23),所述定位座(22)的下端设有与活塞(23)联动的转块(29),所述的转块(29)向定位座(22)转动时带动活塞(23)对气囊体(21)抽气,所述头盔体(1)外的两侧分别设有肩托(4),头盔体(1)内的两侧分别设有可与肩托(4)联动的支撑块(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颅牵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位座(22)的下端设有与活塞(23)移动方向一致的滑槽(202),所述滑槽(202)内设有与活塞(23)连接的滑块(26),所述滑块(26)的一侧设有斜槽(25),所述的转块(29)上设有向滑槽(202)延伸的连接臂(27),所述连接臂(27)的端部设有与斜槽(25)的滑动柱,连接臂(27)上套设有复位弹簧(2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头颅牵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臂(27)呈以转块(2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润熹韦登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