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松平专利>正文

内藏式杆足一体自攻螺旋伞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7878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1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藏式杆足一体自攻螺旋伞插,包括伞插本体(1),所述伞插本体(1)为螺旋状。本申请提供的伞插将伞插本体设计为螺旋状,将传统伞插的与土地之间的平面接触变为螺旋式咬合接触;加大了伞插与土地之间的接触面积,使伞插插入土地后难以拔出,大大提高了伞插稳定性;将伞插和伞杆设计为一体式,加长了伞插的力臂,无须附加瞬间的强冲击力即可将伞插打入,且方便收纳,有效避免了伞插丢失的情况。

Inner Tibetan self tapping spiral umbrella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kind of internal Tibetan type rod foot self tapping spiral umbrella insert, including an umbrella insert body (1), and the umbrella insert body (1) is a spiral shape. 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the umbrella umbrella inserted inserted body is designed into a spiral, the plane contact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umbrella inserted and land into spiral occlusal contact; increase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land and the inserted umbrella, the umbrella is inserted into the ground to pull out, greatly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umbrella umbrella inserted inserted; and an umbrella rod designed for integrated, lengthened umbrella plug arm, high impact without additional moment of the umbrella is inserted into, and convenient storage, effectively avoids the loss of the umbrella is inser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藏式杆足一体自攻螺旋伞插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伞插,尤其是涉及一种内藏式杆足一体自攻螺旋伞插。
技术介绍
伞插,用于固定钓鱼伞、沙滩伞和休息伞等伞体,现有伞插的稳定性和便携性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为了便携,许多厂家推出了单足伞插;而为了克服稳定性和便携性的矛盾,一些生产厂家多采用了加粗、加长足身的手段,但效果却并不理想。此外,现有的伞插的足身多采用除尖端外通体为直径相等的圆柱形,或上大下小的三棱形。上述伞插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圆柱形足身平滑,与土地接触面积小,摩擦力小,稍有晃动足身即与土地分离,在风力持续作用下容易出现松动甚至被连根拔起;2、上大下小三棱形结构虽然容易打入地下,但此种结构同样容易松动拔起,只要将伞插拔起2毫米,伞足与土地就已经完全分离;3、加长足身不仅不利于携带,且需较大的外部冲击力才能打入地下;4、伞插和伞杆分离设计,伞插丢失概率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伞插所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土地之间咬合力大、不易松动的内藏式杆足一体自攻螺旋伞插。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此所提供的内藏式杆足一体自攻螺旋伞插包括伞插本体,所述伞插本体为螺旋状。该伞插设计为螺旋状,将传统伞插的与土地之间的平面接触变为螺旋式咬合接触;通过螺旋状伞插还加大了伞插与土地之间的接触面积,使伞插转入土层后难以拔出,大大提高了伞插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伞插本体的底部为螺旋锥形。采用锥形底部使伞插容易旋转进入地下,攻入过程更为省力。进一步的,本申请提供的伞插还包括与所述伞插本体连接的伞杆。将伞插和伞杆设计为一体式,加长了伞插的力臂,将伞插攻入地下时,无须附加瞬间的强冲击力即可将伞插旋转进入。在遇到松软地面时,伞插进入地下的深度不会受到伞插长度的限制;且方便收纳,有效避免了伞插丢失的情况。进一步的,还包括套装于所述伞插本体上的伞插套。通过伞插套实现了伞插保护;此外,当不需要插地使用时,在不做任何拆装的情况下即可直接与有伞杆套管的钓鱼椅配合使用。与现有的伞插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伞插设计为螺旋状,将传统伞插的与土地之间的平面接触变为螺旋式咬合接触;加大了伞插与土地之间的接触面积,使伞插插入土地后难以拔出,大大提高了伞插稳定性;将伞插和伞杆设计为一体式,加长了伞插的力臂,无须附加瞬间的强冲击力即可将伞插攻入,且方便收纳,有效避免了伞插丢失的情况;在伞插外套装一伞插套,当不需要插地使用时,在不做任何拆装的情况下即可直接与有伞杆套管的钓鱼椅配合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所记载的伞插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所记载的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所记载的伞插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内藏式杆足一体自攻螺旋伞插;图中:1-伞插本体,2-伞杆,3-伞插套,11-连接头。具体实施方式在此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伞插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咬合力强,稳定性高,且便于收纳的内藏式杆足一体自攻螺旋伞插包括了伞插本体1,该伞插本体1为螺旋状,其上端设有用于连接伞杆和伞插套的连接头11。伞插本体1的底部为尖端,如为锥形,便于将伞插插入土中。此外,伞插本体1上还连接有伞杆2,伞杆2与连接头11之间采用“螺纹+专用强力胶”方式实现连接,或者冲压方式实现连接,实现了伞插本体1与伞杆2之间的连接,使其两者构成一体。在伞插本体1上还套装有伞插套3,伞插套3与连接头1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将伞插本体1置于伞插套3内,保护了伞插本体1。当需将伞插插入泥土中时,将伞插套3取下;当不需将伞插插入泥土或收回伞插时,将伞插套3套上即可。其中,伞插套3和伞杆2的直径可以不同,但最好相同。本申请所记载的伞插本体1采用任何一种硬质合金或不锈钢材料制成。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藏式杆足一体自攻螺旋伞插

【技术保护点】
内藏式杆足一体自攻螺旋伞插,其特征在于:包括伞插本体(1),所述伞插本体(1)为螺旋状。

【技术特征摘要】
1.内藏式杆足一体自攻螺旋伞插,其特征在于:包括伞插本体(1),所述伞插本体(1)为螺旋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藏式杆足一体自攻螺旋伞插,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插本体(1)的底部为锥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藏式杆足一体自攻螺旋伞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松平
申请(专利权)人:刘松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