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罩和液晶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7406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屏蔽罩和液晶显示设备,其中,屏蔽罩包括一对折弯边,各折弯边凸设有用以抵顶在背壳上的支撑构件;与现有技术对比,安装该屏蔽罩时,将设置于屏蔽罩上的支撑构件抵顶于背壳上,再通过两个紧固件穿过屏蔽罩上的第一固定孔和背壳上的第二固定孔,即可实现屏蔽罩在背壳上的固定,所需紧固件数量少,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装配效率,此外,该屏蔽罩能够很方便地装配于不平整的电子设备上,不需要在电子设备上添加铆柱或凸包等复杂结构,增强了其适用性,同时简化了模具加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设备,包括背壳,背壳上设置有上述的屏蔽罩,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液晶显示设备装配效率高,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屏蔽罩和液晶显示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屏蔽罩和液晶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电子设备的金属屏蔽罩大多为规则形状,其模具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很好地装配在平整的电子设备上;但是对于不平整的电子设备,则需要在电子设备上添加铆柱或者冲起多处凸包等复杂结构以配合装配屏蔽罩,并且通常需要四个或者四个以上的螺丝才能很好的固定屏蔽罩,装配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屏蔽罩,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屏蔽罩和不平整的电子设备之间的不匹配性,以及装配所需紧固件数量多,使装配效率低下的缺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屏蔽罩,固定于背壳上,所述屏蔽罩包括一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本体相对两侧边缘的一对折弯边,各所述折弯边在面向所述背壳的一侧表面上均凸设有用以抵顶在所述背壳上的两个支撑构件,每个所述折弯边上于两个所述支撑构件之间均开设有供紧固件穿过的第一固定孔,所述背壳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对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通过所述紧固件连接固定。进一步地,各所述支撑构件均包括用以与所述背壳抵接的承载部和连接于承载部与折弯边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部。进一步地,所述承载部平行于所述折弯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承载部的端部。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承载部的相对两端,所述支撑构件呈拱桥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折弯边上开设有用于冲压形成所述支撑构件的开口。进一步地,所述背壳上凸设有用于与所述折弯边抵接的凸台,所述凸台的顶面形成有所述第二固定孔。进一步地,所述凸台的顶面凸设有定位凸起,所述折弯边上设置有供所述定位凸起穿过的定位孔。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为螺钉。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包括背壳,所述背壳上设置有上述的屏蔽罩。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提供的屏蔽罩,安装时,将设置于屏蔽罩本体相对两侧边缘的折弯边上的支撑构件抵顶于背壳上,再通过紧固件穿过屏蔽罩上的第一固定孔和背壳上的第二固定孔,仅需两个紧固件即可实现屏蔽罩在背壳上的固定,所需紧固件少,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装配效率,此外,该屏蔽罩能够很方便地装配于不平整的电子设备上,不需要在电子设备上添加铆柱或者凸包等复杂结构,增强了其适用性,同时简化了模具加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设备,包括背壳,背壳上设置有上述的屏蔽罩,该液晶显示设备装配效率高,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屏蔽罩、电路板和背壳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屏蔽罩、电路板和背壳的组装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屏蔽罩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壳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中B部的放大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屏蔽罩110:本体120:折弯边130:支撑构件140:第一固定孔131:承载部132:连接部150:定位孔160:开口200:背壳210:第二固定220:凸台230:定位凸起300:电路板400: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技术的结构起限定作用。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蔽罩100,固定于背壳200上,屏蔽罩100包括一本体110和设置于本体110相对两侧边缘的一对折弯边120,各折弯边120在面向背壳200的一侧表面上均凸设有用以抵顶在背壳200上的两个支撑构件130,每个折弯边120上于两个支撑构件130之间均开设有供紧固件400穿过的第一固定孔140,背壳200上开设有与第一固定孔140对应的第二固定孔210,第一固定孔140和第二固定孔210通过紧固件400连接固定。如图3所示,上述的屏蔽罩100,包括一本体110和设置于本体110相对两侧边缘的一对折弯边120,各折弯边120在面向背壳200的一侧表面上均凸设有用以抵顶在背壳200上的两个支撑构件130,安装时,如图1和图2所示,将屏蔽罩上的支撑构件抵顶于背壳上,再通过紧固件穿过屏蔽罩上的第一固定孔和背壳上的第二固定孔,仅需两个紧固件即可实现屏蔽罩在背壳上的固定,所需紧固件数量少,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装配效率,此外,该屏蔽罩能够很方便地装配于不平整的电子设备上,不需要在电子设备上添加铆柱或者凸包等复杂结构,增强了其适用性,同时简化了模具加工。如图4所示,各支撑构件130均包括用以与背壳200抵接的承载部131和连接于承载部131与折弯边120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部132,连接部132连接于折弯边120与承载部131之间并支撑承载部131,使承载部131凸设于折弯边120上,这样,支撑构件的结构简单,屏蔽罩能够很方便地装配于不平整的电子设备上。进一步地,承载部131平行于折弯边120设置,保证屏蔽罩在背壳上不易发生晃动,也使得支撑构件的载重能力更强,屏蔽罩在背壳上的固定更加牢固。进一步地,连接部132连接于承载部131的端部,因此,支撑构件的结构更加简单,可通过一体成型形成;连接部的数量可为一个,连接部连接于承载部的一个端部,使支撑构件呈悬臂状;连接部的数量也可为多个,连接部连接于承载部周围,使支撑构件呈凸台状。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部132分别连接于承载部131的相对两端,支撑构件呈拱桥状结构,拱桥状结构坚固可靠,能够更好地承受屏蔽罩和背壳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作为进一步地优化,承载部131上设置有弹性垫片(图未示),固定屏蔽罩后,弹性垫片夹在屏蔽罩的支撑构件与背壳之间,能够进一步增加承载部与背壳之间的接触面积,屏蔽罩在背壳上更加稳定,同时,也增加了屏蔽罩与背壳之间的缓冲作用。本实施例中,折弯边120上开设有用于冲压形成支撑构件130的开口160,支撑构件由折弯边冲压形成,支撑构件与折弯边一体形成,不需要在屏蔽罩上额外增加新的部件,加工方便,效率高。如图5和图6所示,背壳200上凸设有用于与折弯边120抵接的凸台220,凸台220的顶面形成有第二固定孔210,凸台抵接于折弯边上,增加了屏蔽罩和背壳之间的支撑作用,而第二固定孔开设于凸台的顶面,使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小,固定时,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之间的定位更加准确方便,能够提高装配效率,同时,能够提高紧固件的固定作用,使屏蔽罩在背壳上的固定更加牢固。如图4和图6所示,凸台220的顶面凸设有定位凸起230,折弯边120上设置有供定位凸起230穿过的定位孔150,通过在背壳上设置定位凸起以及在折弯边上设置相应的定位孔,当定位凸起穿过定位孔即可实现屏蔽罩在背上的定位,因此,装配过程中,能够快速确定屏蔽罩在背壳上的固定位置,提高装配效率。进一步地,紧固件400为螺钉,使屏蔽罩的安装操作简单。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屏蔽罩和液晶显示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屏蔽罩,固定于背壳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包括一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本体相对两侧边缘的一对折弯边,各所述折弯边在面向所述背壳的一侧表面上均凸设有用以抵顶在所述背壳上的两个支撑构件,每个所述折弯边上于两个所述支撑构件之间均开设有供紧固件穿过的第一固定孔,所述背壳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对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通过所述紧固件连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蔽罩,固定于背壳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包括一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本体相对两侧边缘的一对折弯边,各所述折弯边在面向所述背壳的一侧表面上均凸设有用以抵顶在所述背壳上的两个支撑构件,每个所述折弯边上于两个所述支撑构件之间均开设有供紧固件穿过的第一固定孔,所述背壳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对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通过所述紧固件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构件均包括用以与所述背壳抵接的承载部和连接于所述承载部与所述折弯边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平行于所述折弯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承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勇董良坚马艳平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