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锂电池保护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67281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二次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二次锂电池保护管理系统,包括充电电路模块、电池管理电路模块、DC‑DC降压电路模块以及锂电池,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模块分别与所述充电电路模块、DC‑DC降压电路模块以及锂电池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模块包括电池管理芯片,所述电池管理芯片包括分别与锂电池正极和负极电连接的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所述电池管理芯片的正极连接端与锂电池之间设置有切换三极管。通过在电池管理芯片的正极连接端与锂电池之间设置切换三极管,使得充电过程中通过切换三极管断开DC‑DC降压电路模块与电池管理电路模块之间的连接,即通过断开DC‑DC降压电路模块以减少电量的消耗提升充电效率,同时降低电池的发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锂电池保护管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二次锂电池
,具体涉及二次锂电池保护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干电池不仅适用于消费类电子等民用领域,而且也适用于国防、电信、医学等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领域。干电池属于化学电源中的原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每年废弃干电池百亿只以上。随着全球能源紧缺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可重复充电使用的电池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目前二次可充电电池有镍氢,镍镉、锂电池,目前AA、AAA型镍氢、镍镉电池标称电压为1.2V,锌锰、碱锰电池标称电压为1.5V,锂电池标称电压为3.7V~4.2V。因此各种电池使用领域不能全部兼容。例如越来越常用的锂电池要想低压输出,则必要要配备降压电路。另外,锂电池能量密度高,但化学性质活泼,不同于传统铅酸蓄电池。使用时必须使用电池管理系统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和保护。例如较为常见的5号(AA)二次锂电池均配有电池管理电路,但是现有的5号二次锂电池普遍存在工作(放电)时发热量大、充放电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二次锂电池保护管理系统,以提高锂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并降低锂电池工作时的发热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二次锂电池保护管理系统,包括充电电路模块、电池管理电路模块、DC-DC降压电路模块以及锂电池,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模块分别与所述充电电路模块、DC-DC降压电路模块以及锂电池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模块包括电池管理芯片,所述电池管理芯片包括分别与锂电池正极和负极电连接的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所述电池管理芯片的正极连接端与锂电池之间设置有切换三极管。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二次锂电池保护管理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切换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二次锂电池保护管理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池管理芯片的正极连接端连接,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锂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有控制电平。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二次锂电池保护管理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充电电路模块能够将外部电源转换为恒流恒压电源给锂电池充电。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二次锂电池保护管理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DC-DC降压电路模块能够将锂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二次锂电池保护管理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DC-DC降压电路模块能够将锂电池的输出电压降压至1.5V。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二次锂电池保护管理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充电电路模块包括LED指示灯。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二次锂电池保护管理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锂电池为AA锂电池或AAA锂电池。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二次锂电池保护管理系统,包括充电电路模块、电池管理电路模块、DC-DC降压电路模块以及锂电池,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模块分别与所述充电电路模块、DC-DC降压电路模块以及锂电池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模块包括电池管理芯片,所述电池管理芯片包括分别与锂电池正极和负极电连接的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所述电池管理芯片的正极连接端与锂电池之间设置有切换三极管。通过在电池管理芯片的正极连接端与锂电池之间设置切换三极管,使得充电过程中通过切换三极管断开DC-DC降压电路模块与电池管理电路模块之间的连接,即通过断开DC-DC降压电路模块以减少电量的消耗提升充电效率,同时降低电池的发热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如图1和2所示,提供二次锂电池保护管理系统,包括充电电路模块、电池管理电路模块、DC-DC降压电路模块以及锂电池,其中所述锂电池为AA锂电池或是AAA锂电池,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模块分别与所述充电电路模块、DC-DC降压电路模块以及锂电池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模块包括电池管理芯片U1,所述电池管理芯片U1包括分别与锂电池正极和负极电连接的正极连接端BAT+和负极连接端BAT-,所述电池管理芯片U1的正极连接端BAT+与锂电池之间设置有切换三极管。通过在电池管理芯片U1的正极连接端BAT+与锂电池之间设置切换三极管,使得充电过程中通过切换三极管断开DC-DC降压电路模块与电池管理电路模块之间的连接,即通过断开DC-DC降压电路模块以减少电量的消耗以提升充电效率,同时降低电池的发热量。同时设置的切换三极管还能实现锂电池的同端口充放电,充电时通过切换三极管切断锂电池与DC-DC降压电路模块的连接,从而实现同端口充电;放电时,将切换三极管通导,使锂电池和电池管理电路模块连接,再由DC-DC降压电路模块实现降压输出,该电路结构简单实用,易于实现,同端口充放电使电路结构更加紧凑。其中,所述切换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PNP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池管理芯片U1的正极连接端BAT+连接,所述PNP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锂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有控制电平。当施加在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的控制电平为高电平时,锂电池的的正极与电池管理芯片U1断开;当施加在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的控制电平为低电平时,PNP型三极管Q1导通,从而使锂电池的正极与电池管理芯片U1连通。其中,所述充电电路模块能够将外部电源转换为恒流恒压电源给锂电池充电。所述DC-DC降压电路模块能够将锂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所述DC-DC降压电路模块能够将锂电池的输出电压降压至1.5V。作为优选,所述充电电路模块包括LED指示灯,以起到充电提示以及低电量提示的作用。通过设置该二次锂电池保护管理系统,当锂电池为5号锂电池时,电池的静态功耗小于50UA,电池稳压1.5V输出效率超过95%。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二次锂电池保护管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二次锂电池保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电路模块、电池管理电路模块、DC‑DC降压电路模块以及锂电池,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模块分别与所述充电电路模块、DC‑DC降压电路模块以及锂电池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模块包括电池管理芯片,所述电池管理芯片包括分别与锂电池正极和负极电连接的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所述电池管理芯片的正极连接端与锂电池之间设置有切换三极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二次锂电池保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电路模块、电池管理电路模块、DC-DC降压电路模块以及锂电池,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模块分别与所述充电电路模块、DC-DC降压电路模块以及锂电池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模块包括电池管理芯片,所述电池管理芯片包括分别与锂电池正极和负极电连接的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所述电池管理芯片的正极连接端与锂电池之间设置有切换三极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锂电池保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锂电池保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池管理芯片的正极连接端连接,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锂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昊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