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衔簧触点铰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7165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继电器衔簧触点铰合结构,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铰合结构包括设置在骨架上的簧片、衔铁和动触点,簧片的首端与动触点连接、中部与衔铁固定连接、尾端向下弯折形成带拐角的铰合结构,关键是:所述的铰合结构是由簧片、衔铁和动触点组成的一体成型结构。一个工序就可以将簧片的制造成型、打曲以及簧片与动触点、衔铁的铰合过程完成,可以减少作业人员,提升生产效率,使得簧片、动触点、衔铁的一致性得到了很大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器衔簧触点铰合结构
本技术属于继电器
,涉及到一种继电器衔簧触点铰合结构。
技术介绍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电磁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轭铁、动簧片等组成,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下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导通、切断的目的。现有继电器的簧片制造成型后如图1所示,簧片的制造成型、打曲以及簧片与动触点、衔铁的铰合均为单独的工序,需要生产多个半成品,生产线的人员数量较多,生产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一种继电器衔簧触点铰合结构,可以减少作业人员,提升生产效率,使得簧片、动触点、衔铁的一致性得到了很大改善。本技术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继电器衔簧触点铰合结构,包括设置在骨架上的簧片、衔铁和动触点,簧片的首端与动触点连接、中部与衔铁固定连接、尾端向下弯折形成带拐角的铰合结构,关键是:所述的铰合结构是由簧片、衔铁和动触点组成的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衔铁上设置有定位柱,簧片中部与定位柱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定位孔,簧片借助定位孔和定位柱的配合与衔铁卡接定位。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定位孔沿簧片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定位孔的直径分别为1.64-1.7cm、1.1-1.15cm,对应地,定位柱的数量也是两个。所述动触点的直径为2.1-2.15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簧片、衔铁和动触点一体成型,一个工序就可以将簧片的制造成型、打曲以及簧片与动触点、衔铁的铰合过程完成,可以减少作业人员,提升生产效率,使得簧片、动触点、衔铁的一致性得到了很大改善。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簧片制造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代表簧片,2代表衔铁,3代表动触点,4代表定位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一种继电器衔簧触点铰合结构,包括设置在骨架上的簧片1、衔铁2和动触点3,动触点3的直径为2.1-2.15cm且优选为2.1cm。簧片1的首端与动触点3连接、中部与衔铁2固定连接、尾端向下弯折形成带拐角的铰合结构,所述的铰合结构是由簧片1、衔铁2和动触点3组成的一体成型结构,一个工序就可以将簧片1的制造成型、打曲以及簧片1与动触点3、衔铁2的铰合过程完成,可以减少作业人员,提升生产效率,使得簧片1、动触点3、衔铁2的一致性得到了很大改善。衔铁2上设置有定位柱4,簧片1中部与定位柱4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定位孔,簧片1借助定位孔和定位柱4的配合与衔铁2卡接定位。定位孔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定位孔沿簧片1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定位孔的直径分别为1.64-1.7cm、1.1-1.15cm且分别优选为1.6cm、1.1cm,对应地,定位柱4的数量也是两个,直径较大的定位柱4位于靠近簧片1首端的一侧,两个定位柱4定位牢固可靠,可以防止晃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继电器衔簧触点铰合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继电器衔簧触点铰合结构,包括设置在骨架上的簧片(1)、衔铁(2)和动触点(3),簧片(1)的首端与动触点(3)连接、中部与衔铁(2)固定连接、尾端向下弯折形成带拐角的铰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合结构是由簧片(1)、衔铁(2)和动触点(3)组成的一体成型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衔簧触点铰合结构,包括设置在骨架上的簧片(1)、衔铁(2)和动触点(3),簧片(1)的首端与动触点(3)连接、中部与衔铁(2)固定连接、尾端向下弯折形成带拐角的铰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合结构是由簧片(1)、衔铁(2)和动触点(3)组成的一体成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衔簧触点铰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衔铁(2)上设置有定位柱(4),簧片(1)中部与定位柱(4)相对应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杨岳秀峰陈飞勇周义马蕊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高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