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的外观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764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继电器的外观检测装置,包括机台、第一料道、第二料道、翻转机构、第一视觉系统、第二视觉系统、第三视觉系统以及旋转升降机构,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支架、螺旋料道及翻转驱动源,螺旋料道连接第一料道和第二料道,螺旋料道为螺旋式光滑槽,第一料道上的继电器能在螺旋料道内实现翻转,第一视觉系统位于第一料道的上方且其摄像头正对继电器底面,旋转升降机构用于将第一料道上的继电器抓取并将其送到正对第二视觉系统的检测位置,旋转升降机构还能带动继电器在检测位置旋转,且旋转升降机构的旋转轴竖向设置,第三视觉系统位于第二料道的一侧且其摄像头正对继电器顶面。减少了视觉系统的使用数量,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检测成本。检测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器的外观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继电器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的外观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继电器(relay)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继电器具有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0003]随着科技发展,用户对继电器不仅满足于功能上,对继电器在品质外观要求也进一步的提高。现有的继电器的外观是主要是通过人工目视及手工方式进行检测,通过人工方式使得误差较大检测不够准确;虽然目前也有采用视觉检测机构对继电器的外观进行自动检测,但是至少需要六个视觉检测机构对继电器的外观进行检测,这样无疑增加了检测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的外观检测装置,可以减少视觉检测机器的使用,从而降低检测成本。
[0005]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继电器的外观检测装置,包括机台、第一料道、第二料道、翻转机构、用于对继电器底面进行检测的第一视觉系统、用于对继电器四个侧面进行检测的第二视觉系统、用于对继电器顶面进行检测的第三视觉系统以及旋转升降机构,所述第一料道用于传送继电器,且所述继电器底面朝上放置在第一料道内,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支架、设于翻转支架上的螺旋料道及驱动螺旋料道转动的翻转驱动源,所述螺旋料道用于连接第一料道和第二料道,所述螺旋料道为螺旋式光滑槽,第一料道上的继电器能在所述螺旋料道内实现翻转,所述第一视觉系统位于第一料道的上方且其摄像头正对继电器底面,所述旋转升降机构用于将第一料道上的继电器抓取并将其送到正对第二视觉系统的检测位置,所述旋转升降机构还能带动继电器在检测位置旋转,且所述旋转升降机构的旋转轴竖向设置,所述第三视觉系统位于第二料道的一侧且其摄像头正对继电器顶面。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视觉系统包括第一支架、设于第一支架上的第一相机及第一补光圈,所述第一相机位于所述第一补光圈的上方。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视觉系统包括第二支架、设于第二支架的X轴横移导轨、与所述X轴横移导轨滑动配合的X轴横移板、驱动X轴横移板移动的X轴横移气缸、设于X轴横移板上的Y轴横移板、驱动所述Y轴横移板移动的Y轴横移气缸、与所述Y轴横移板滑动配合的调节板以及设于调节板上的第二相机和第二补光圈,所述第二补光圈位于所述第二相机的前方。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视觉系统包括第三支架、设于第三支架上的第三相机及位于第三相机的前方的第三补光圈,所述第三相机外面设有保护罩。
[0010]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升降机构包括固定支架、纵向导轨、纵移板、纵移气缸、驱动电机及旋转抓手,所述纵向导轨设于固定支架上,所述纵移板与所述纵向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纵移气缸设于固定支架上且其活塞杆与所述纵移板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纵移板上,所述旋转抓手包括旋转轴及与旋转轴连接的吸盘,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旋转轴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抓手设有两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有主动齿轮,两个旋转抓手的旋转轴分别设有从动齿轮,两个从动齿轮分别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对继电器底面的针脚进行检测的针脚检测系统,所述针脚检测系统位于所述第一料道的一侧,所述针脚检测系统包括第四相机及第四补光圈。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料道上设有夹取位置和分料位置,所述夹取位置没有输送带,所述分料位置设有输送带,所述第一料道的一侧设有用于将分料位置上的继电器进行隔开的分料机构,所述第一料道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将分料位置上的继电器传送至夹取位置的拨叉传送机构。
[0014]进一步地,所述分料机构包括至少三个间隔设置的分料挡棒,每个分料挡棒分别由分料气缸驱动;所述拨叉传送机构包括传送支架、设于传送支架上的传送横移导轨、与所述传送横移导轨滑动配合的传送横移板、驱动传送横移板移动的传送横移气缸、与所述传送横移板连接的载料拨叉以及驱动所述载料拨叉纵移的纵移气缸,所述载料拨叉开设有与继电器配合的U形卡料槽。
[0015]进一步地,所述传送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传送横移板抵接的缓冲器。
[0016]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在本技术中,通过第一视觉系统对继电器底面进行外观检测,通过旋转升降机构将第一料道的继电器抓取并送到正对第二视觉系统的检测位置,然后旋转继电器,从而通过第二视觉系统对继电器的四个侧面依次进行外观检测,侧面检测完成后,将检测好的继电器通过翻转机构传送至第二料道上,第一料道上的继电器经过螺旋料道进行翻转,最后通过第三视觉系统对继电器顶面进行外观检测。通过旋转升降机构和翻转机构的配合,只需三个视觉系统即可对继电器的六个面进行外观检测,减少了视觉系统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的外观检测装置的示意图之一;
[0019]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的外观检测装置的示意图之二;
[0020]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的外观检测装置的第二视觉系统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的外观检测装置的第三视觉系统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的外观检测装置的翻转机构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翻转驱动源;
[0023]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的外观检测装置的旋转升降机构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的外观检测装置的拨叉传送机构的示意图;
[0025]图中:1、机台;2、第一料道;21、分料挡棒;22、分料气缸;23、传送支架;24、传送横移导轨;25、传送横移板;26、传送横移气缸;27、载料拨叉;28、U形卡料槽;29、缓冲器;3、第二料道;4、翻转机构;41、翻转支架;42、螺旋料道;5、第一视觉系统;51、第一相机;52、第一
补光圈;6、第二视觉系统;61、第二支架;62、X轴横移导轨;63、X轴横移板;64、X轴横移气缸;65、Y轴横移板;66、Y轴横移气缸;67、调节板;68、第二相机;69、第二补光圈;7、第三视觉系统;71、第三相机;72、第三补光圈;8、旋转升降机构;81、固定支架;82、纵向导轨;83、纵移板;84、纵移气缸;85、驱动电机;86、旋转轴;87、吸盘;88、主动齿轮;89、从动齿轮;9、针脚检测系统;91、第四相机;92、第四补光圈;10、继电器;101、针脚;102、插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1)、第一料道(2)、第二料道(3)、翻转机构(4)、用于对继电器(10)底面进行检测的第一视觉系统(5)、用于对继电器(10)四个侧面进行检测的第二视觉系统(6)、用于对继电器(10)顶面进行检测的第三视觉系统(7)以及旋转升降机构(8),所述第一料道(2)用于传送继电器(10),且所述继电器(10)底面朝上放置在第一料道(2)内,所述翻转机构(4)包括翻转支架(41)、设于翻转支架(41)上的螺旋料道(42)及驱动螺旋料道(42)转动的翻转驱动源,所述螺旋料道(42)用于连接第一料道(2)和第二料道(3),所述螺旋料道(42)为螺旋式光滑槽,第一料道(2)上的继电器(10)能在所述螺旋料道(42)内实现翻转,所述第一视觉系统(5)位于第一料道(2)的上方且其摄像头正对继电器(10)底面,所述旋转升降机构(8)用于将第一料道(2)上的继电器(10)抓取并将其送到正对第二视觉系统(6)的检测位置,所述旋转升降机构(8)还能带动继电器(10)在检测位置旋转,且所述旋转升降机构(8)的旋转轴(86)竖向设置,所述第三视觉系统(7)位于第二料道(3)的一侧且其摄像头正对继电器(10)顶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视觉系统(5)包括第一支架、设于第一支架上的第一相机(51)及第一补光圈(52),所述第一相机(51)位于所述第一补光圈(52)的上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视觉系统(6)包括第二支架(61)、设于第二支架(61)的X轴横移导轨(62)、与所述X轴横移导轨(62)滑动配合的X轴横移板(63)、驱动X轴横移板(63)移动的X轴横移气缸(64)、设于X轴横移板(63)上的Y轴横移板(65)、驱动所述Y轴横移板(65)移动的Y轴横移气缸(66)、与所述Y轴横移板(65)滑动配合的调节板(67)以及设于调节板(67)上的第二相机(68)和第二补光圈(69),所述第二补光圈(69)位于所述第二相机(68)的前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视觉系统(7)包括第三支架、设于第三支架上的第三相机(71)及位于第三相机(71)的前方的第三补光圈(72),所述第三相机(71)外面设有保护罩。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秀峰陈飞勇聂建林泽鹏李东春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高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