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循环温度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70143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循环温度控制器,包括主油箱、控温设备及控制系统,所述主油箱与所述控温设备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主油箱内装设介质油,所述管道上设置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上设有至少一个半导体热电致冷器,所述半导体热电致冷器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油循环温度控制器,采用半导体热电致冷器,可以对升降温过程进行精准和快速的控制,同时,采用副油箱,使部分热量在主油箱及副油箱之间进行传递,进一步提高了升降温的效率,同时降低了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循环温度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温度循环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循环温度控制器。
技术介绍
油循环温度控制器是橡胶硫化机电加热导热油炉,其通过导热油或导热水循环控温。其具体工作原理为:泵浦驱动传热介质(通常为水或油)从装有内置加热器的油箱中到达控温设备,再从控温设备回到油箱。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热流体温度或控温设备内部温度,调节热流体的温度从而调节控温设备的温度。其中,一般水式控制温度范围较低,油式控制温度范围较高。水式的工作温度为90℃,加压水式的工作温度为160℃~180℃,油式用于工作温度≥150℃的场合,最高工作温度为350℃。就传热介质本身而言,以水作传热介质经济环保,即使发生泄漏,也可直接排放,不会污染环境,但水容易使水箱、流道腐蚀和结垢,所以除需做防腐蚀剂预处理外,在使用中还要定期除锈。因此,若在需控制的温度范围较高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油式循环温度控制器控制温度。但是,现有的油式循环温度控制器存在相应慢、容易产生过冲,无法对升降温过程进行准确和快速控制,以及在升降温过程中,损失功率较大,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现对升降温进行准确和快速控制的一种油循环温度控制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循环温度控制器,包括包括主油箱、控温设备及控制系统,所述主油箱与所述控温设备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主油箱内装设介质油,所述管道上设置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上设有至少一个半导体热电致冷器,所述半导体热电致冷器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进一步的,所述主油箱内设有一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控温设备上设有一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进一步的,包括一副油箱,所述半导体热电致冷器连接于所述主油箱与所述副油箱之间。进一步的,所述主油箱及所述副油箱之间分别设有一导热硅树脂橡胶。进一步的,所述副油箱内设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进一步的,所述副油箱外设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装置为循环水冷却装置。进一步的,所述主油箱内设有一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循环温度控制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循环温度控制器,采用半导体热电致冷器,可以对升降温过程进行精准和快速的控制。二、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循环温度控制器通过采用副油箱,使部分热量在主油箱及副油箱之间进行传递,进一步提高了升降温的效率,同时降低了功耗。三、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循环温度控制器通过在副油箱内设置加热器,以及在副油箱外设置冷却装置,可迅速升降副油箱内介质油的温度,从而将温度传递至主油箱,达到快速补充热量或传递出多余热量的作用。四、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循环温度控制器,在主油箱内设有液位传感器,实时监测主油箱内液位高度,继而形成缺油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循环温度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循环温度控制器中控制系统的模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和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油循环温度控制器。如图1所示,本技术披露了一种油循环温度控制器,包括控制器本体,其中控制器本体内包括一主油箱1及一副油箱4,其中,如图1所示,副油箱4位于主油箱1一侧旁,而在本技术此实施方式中,将副油箱4设于主油箱1下方为例加以说明,当然,其具体位置关系不做限定。作为优选的,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此实施方式中,主油箱1及副油箱4之间连接至少一个半导体热电致冷器5,在本技术此实施方式中,半导体热电致冷器的数量以2个为例加以说明,其具体个数并不做限定。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在本技术此实施方式中,主油箱1及副油箱4之间分别设有一导热硅树脂橡胶9,继而使部分热量在主油箱1及副油箱4之间进行传递,进一步提高了升降温的效率,同时降低了功耗。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循环温度控制器的控制器本体内还包括一控制系统3,上述两个半导体热电致冷器5均与控制系统3连接,通过控制系统3控制半导体热电致冷器5内的电流方向及电流大小,继而控制半导体热电致冷器5加热或降温,以及控制加热及降温的温度。控制器本体内的主油箱1及副油箱4内均装设有介质油,其中,控温设备2通过管道7与主油箱1连通,管道7上设置循环泵12,从而,使主油箱1内的介质油通过管道7进入控温设备2,在经过管道7流回主油箱1中,继而通过介质油的油温控制控温设备2的温度。作为优选的,如图1所示,主油箱1内及控温设备2上至少一处设有温度传感器,在本技术此实施方式,以两处均设有温度传感器为例加以说明,即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此实施方式中,主油箱1内设有一第一温度传感器10,第一温度传感器10与控制系统3连接,控温设备2上设有一第二温度传感器11,第二温度传感器11与控制系统3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10反馈主油箱1内的介质油油温至控制系统3,第二温度传感器11反馈控温设备2内的温度至控制系统,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10及第二温度传感器11反馈的温度,控制系统3控制控制半导体热电致冷器5内的电流方向及电流大小,继而控制半导体热电致冷器5加热或降温,以及控制加热及降温的温度。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此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3中包括与第一温度传感器10及第二温度传感器11连接的变送器31、与变送器31连接的模数转换单元32,与半导体热电致冷器5连接的驱动电源35,与驱动电源35连接的数模装换单元34,以及中央控制器30,模数转换单元32及数模装换单元34均与中央控制器30连接。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0及第二温度传感器11采集到的温度通过变送器31及模数转换单元32采集送至中央控制器30,控制系统3中还包括存储单元33,存储单元33中预先输入存储有标准温度范围,存储单元33与中央控制器30连接,中央控制器30根据存储单元33中存储的标准温度范围,通过数模装换单元34及驱动电源35控制半导体热电致冷器5电流的方向和电流大小,继而控制半导体热电致冷器5加热或降温,以及控制加热及降温的温度。作为优选的,在本技术此实施方式中,副油箱4内还设有加热器8,加热器8连接于控制系统3,副油箱4外设有冷却装置6,冷却装置6连接于控制系统3,具体的,在本技术此实施方式中,冷却装置6为循环水冷却装置。通过在副油箱4内设置加热器8,以及在副油箱4外设置冷却装置6,可迅速升降副油箱4内介质油的温度,从而将温度传递至主油箱1,达到快速补充热量或传递出多余热量的作用。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在本技术此实施方式中,主油箱1内设有一液位传感器13,液位传感器13与控制系统3连接,在主油箱1内设有液位传感器13,实时监测主油箱1内液位高度,继而形成缺油保护。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如前,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技术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油循环温度控制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循环温度控制器,包括主油箱(1)、控温设备(2)及控制系统(3),所述主油箱(1)与所述控温设备(2)通过管道(7)连通,所述主油箱(1)内装设介质油,所述管道(7)上设置循环泵(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1)上设有至少一个半导体热电致冷器(5),所述半导体热电致冷器(5)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循环温度控制器,包括主油箱(1)、控温设备(2)及控制系统(3),所述主油箱(1)与所述控温设备(2)通过管道(7)连通,所述主油箱(1)内装设介质油,所述管道(7)上设置循环泵(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1)上设有至少一个半导体热电致冷器(5),所述半导体热电致冷器(5)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循环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1)内设有一第一温度传感器(10),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0)与所述控制系统(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油循环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设备(2)上设有一第二温度传感器(11),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1)与所述控制系统(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循环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副油箱(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中海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