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升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66905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起重机的升高系统(1)。该系统包含一个用于安装标准节(3)或者用于将标准节(3)从起重机的塔式结构(4)中取出的升高装置(2)和一个用于控制升高装置(2)的控制装置(5)。该系统此外的特征还在于,包含一个用于监控升高装置(2)和/或塔式结构(4)的连接装置状态的第一传感器(51),对此,第一传感器(51)和控制装置(5)相连。由此可以简化起重机的升高过程,并提高升高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起重机升高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重机升高系统。
技术介绍
术语“升高”在起重机领域是指将标准元件插入起重塔中,以便将起重机升高至期望的吊挂高度。对此,设有一种以可移动方式和塔式结构相连的升高装置,该装置比较典型的形式是围绕起重塔,并在其一侧具有一开口,通过该开口可以将标准节(标准元件)插入塔式结构中或者从塔式结构中取出。在现有技术水平下,该升高装置也被称作升高罩、升高座、升高平台或者伸缩车。但始终是指一种和起重塔相连的可移动结构,该结构用于将标准节插入塔式结构中或者将标准节从塔式结构中取出。起重机的升高通常在完全安装好的起重机上部部件处进行,该起重机上部部件比较典型的形式是包含主悬臂、配合悬臂、配合压载物、起重舱和旋转环。升高装置安装在起重机上部部件的下方,在和上部部件相连时应使得,起重机上部部件可以被升起。由此,可以将标准节插入塔式结构中或者从塔式结构中取出,以便将起重机上部部件移动至期望的高度。在升高起重机时,塔式结构位于升高装置上部的起重机段借助升降装置被升高,然后将标准节插入生成的空隙中。对此,新插入的标准节借助在塔式结构上工作的安装工固定在塔式结构上。起重机的升高由于需要在插入或者取出标准节过程中实施高强度的人力工作,因而花费较高。此外,在实施升高过程中,实施升高过程的人员存在较高的事故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简化起重机的升高过程,并明显降低升高过程中的事故风险。上述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升高系统得以解决。该系统包含一种用于将标准节安装至起重机塔式结构中或者将标准节从起重机塔式结构中取出的升高装置以及一种用于控制该升高装置的控制装置。此外,该系统的特征还在于,系统包含一种用于监控升高装置和/或塔式结构连接装置状态的第一传感器,对此,第一传感器和控制装置相连。该第一传感器可以是一种机电、感应、电容、光学或者超声波传感器。当然,也可以设有多个对升高装置和/或塔式结构的连接装置进行监控的第一传感器。对此,第一传感器优选监测连接装置在闭合位置或者打开位置的状态。此外,比较有利的方案是,该第一传感器也可以确定作用于连接装置上的力矩。起重塔包含多个相互重叠安排的标准节,该标准节相互连接在一起。通常,单个的标准节通过螺栓或者类似连接装置相互连接在一起。借助该第一传感器可以自行监控对安全有重要意义的连接装置,尤其是螺钉和/或者螺栓连接的状态。由此可以识别出未正确安装的连接装置,并将相应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因而,借助第一传感器可以识别出可能危及塔式结构稳定性的未正确安装的连接装置的危险。对此,每个新插入的标准节的连接均通过第一传感器加以检验。该传感器通过电缆或者无线连接的方式和控制装置相连,并将相应的连接装置状态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种有利的变体,上述控制装置此外还包含一个用于连接起重机其中控制器的结构,从而使得起重机和升高装置通过共同的控制装置,优选通过控制升高装置的控制装置进行控制。该控制过程可以实现特别安全的升高过程,且人员花费较低。由此可以将置于地面上的标准节通过吊挂高度待升高的起重机的悬臂从地面吊起,并转交给升高装置,对此,借助既可以控制起重机,也可以控制升高装置的控制装置对起重机和升高装置进行控制。因为使用一个共同的控制装置,因此减少了在由控制起重机的元件转交给升高装置的过程中因使用不同的控制装置而产生的错误。此外,因为控制由“单人”进行,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升高系统可以简化升高过程,且需要的操作人员更少。连接起重机起重控制器的接口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进行连接。该接口在设计时应使得控制装置具有接入起重机控制器的权限,且可以对起重机进行控制。也可以选择通过起重机控制器对升高装置进行控制。由此可以确保,起重控制和升高装置的控制借助共同的控制装置进行。该升高系统优选包含第二传感器,用于监测安装在升高装置或者塔式结构导向框架上的标识,该标识可推导出塔式结构的特定性能,对此,第二传感器和控制装置相连。导向框架被称作升高装置的外框架,该框架比较典型的方式是从外部包裹标准节,且在和标准节相连时使得该框架从上部压在起重机上部部件上。借助第二传感器识别到的标识可以推导出塔式结构的特定性能。该信息被传递至控制装置,由此,该控制装置在升高过程中或者也可以在起重操作中降低相应的负载力矩。用于控制升高装置的控制装置在设计时优选使得控制命令发送给升高装置的葫芦驱动装置。借助该葫芦驱动装置,标准节被水平移动至借助该升高装置形成的空隙中。此外也可以使用该葫芦驱动装置将需要从塔式结构中取出的标准节水平移出,然后借助可正常工作的起重机上部部件将其置于地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可选的有利特征,该系统此外还包含一个用于监控该升高装置的升降设备的第三传感器,对此,第三传感器和控制装置相连。升高装置的升降设备可以将起重机所有安排在其上方的元件升起。在由该升降设备形成的空隙中可以插入标准节。当然,借助该升降装置也可以升起安排在其上方的起重元件,以便将标准节从塔式结构中取出。对此,第三传感器尤其可以监控升降设备的位置或者状态,以便获得可能的取出或者插入标准节的信息。此外,第三传感器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连接和控制装置相连,从而使得将第三传感器获得的信息发送至控制装置。同时,第三传感器在设计时应使得可以确定升高装置在塔式结构上的位置。第三传感器优选可以识别由升降设备所使用的支撑架和/或者探测升降装置是否正确支撑在在该支撑架上。该升高装置支撑在至少一个支撑架上,该支撑架将升降设备形成的支撑力传递至塔式结构。此外,可以在一个标准节上安排多个相互垂直间隔一定距离的支撑架。在插入一个标准节后,升降装置将其所支撑的支撑架切换为安排在更高高度上的支撑架。然后可以重复标准节的插入过程,由此起重机得以升高。该系统优选包含一个用于监测升高装置和/或起重机方向和/或倾斜角度的第四传感器,对此,该第四传感器和控制装置相连。该第四传感器在设计时优选使得可以监测升高装置以及起重机的精确位置。由此,可以简化起重机的平衡调节过程。也可以通过起重机控制器或者控制装置自动实施起重机的平衡调节。对此可以自动控制旋转移动、葫芦移动、升降装置和悬臂的移动过程。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可选特征,所有的移动以及机械部件的位置均可以通过位移探测系统进行监控。对于机械部件,可以监测起重机的旋转移动、主悬臂的葫芦移动、用于通过水平移动将标准节插入塔式结构或者借助水平移动将标准节从塔式结构中取出的升高装置的葫芦驱动装置的移动、悬臂的移动、主悬臂吊挂滑轮的移动和/或配合悬臂压载物的移动。位移监测系统可以使用机电、感应、电容、光学或者基于超声波的传感器。对此,也可以组合不同的传感器类型。此外,位移监测系统可以监测上述详细说明的机械部件的精确位置。由此,例如可以推导出固定在升高装置葫芦驱动装置上的标准节的位置。优选将信息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连接传递至控制装置。该升高系统优选包含一个用于监测升高装置至少一个位置力矩的第五传感器,对此,该第五传感器和控制装置相连。该连接过程可以以无线或者有线的方式加以实现。第五传感器优选安排在连接装置上,从而可以监测施加在连接装置上的力矩。根据第五传感器测量到的数据可以实施塔式结构的自动安装或者拆卸。该信息被发送至控制装置,并由控制装置进行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起重机升高系统

【技术保护点】
用于起重机的升高系统(1),包含:一个用于安装标准节(3)或者用于将标准节(3)从起重机的塔式结构(4)中取出的升高装置(2)一个用于控制升高装置(2)的控制装置(5),其特征在于,一个用于监控升高装置(2)和/或塔式结构(4)的连接装置(13)状态的第一传感器(51),对此,第一传感器(51)和控制装置(5)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2.20 DE 102015002237.71.用于起重机的升高系统(1),包含:一个用于安装标准节(3)或者用于将标准节(3)从起重机的塔式结构(4)中取出的升高装置(2)一个用于控制升高装置(2)的控制装置(5),其特征在于,一个用于监控升高装置(2)和/或塔式结构(4)的连接装置(13)状态的第一传感器(51),对此,第一传感器(51)和控制装置(5)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1),其中,控制装置(5)具有一个用于连接起重机起重控制器的接口(6),从而使得起重机和升高装置(2)可以通过一个共同的控制装置,尤其是控制装置(5)进行控制。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1),此外,包含一个用于监测安装在升高装置(2)的导向框架(7)或者塔式结构(4)上的标识的第二传感器(52),该标识可以推导出塔式结构(4)的特定性能,对此,第二传感器(52)和控制装置(5)相连。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1),此外,包含一个用于监控升高装置(2)的升降设备(10)的第三传感器(53),对此,第三传感器(53)和控制装置(5)相连。5.根据上述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库斯·霍夫迈斯特安德烈亚斯·胡松
申请(专利权)人:利勃海尔比伯拉赫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