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辊以及粉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6782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4:35
粉碎辊(6)具备以倾斜轴线(O2)为中心旋转并具有在与粉碎工作台(4)之间对被破碎物进行粉碎的外周面(64)的辊主体(62)。外周面(64)朝向辊主体(62)的径向的外侧形成凸状。外周面(64)具有第一外周面(641)和第二外周面(642)。第一外周面(641)形成为横跨最大外径点(A)的两侧并以相同的曲率半径形成的圆弧状。第二外周面(642)向沿第一外周面(641)的虚拟圆的径向的内侧后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粉碎辊以及粉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粉碎辊以及粉碎装置。本申请依据2015年4月17日提出的日本特愿2015-085220号申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处援用其内容。
技术介绍
为了将燃料煤炭粉碎为煤粉,使用辊磨机。辊磨机是使用了辊的粉碎装置。辊磨机具有:工作台,被旋转驱动;多个辊,朝向该工作台旋转自如地装配并配置。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这种辊磨机。在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4所述的辊磨机中,辊的辊主体弯曲的外周面以在与弯曲的工作台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状态被配置。辊磨机通过辊主体以及工作台旋转,将煤炭等被破碎物夹入辊主体的外周面与工作台的上表面的间隙进行粉碎。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02453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35477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119877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41017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再者,在如上所述的辊磨机中,由于对被破碎物进行持续粉碎,所以辊主体的外周面以及工作台的上表面被磨损。其结果是,辊主体的外周面与作为工作台的上表面的粉碎面的间隔扩大。由于该间隔扩大,辊磨机的粉碎能力降低。因此,在辊磨机中,当由于磨损使间隔扩大时,需要通过定期移动辊使外周面接近工作台并进行调整使间隔变窄,来抑制粉碎能力的降低。但是,在辊主体的外周面弯曲的情况下,外周面的中央附近的磨损量比外周面的端部多。其结果是,在为了使因磨损而扩大的间隔变窄而移动辊主体以便缩小与工作台的距离的情况下,即便欲使磨损量多的外周面的中央附近靠近工作台,磨损量少的外周面的端部也与工作台接触。因此,不能使辊主体充分接近工作台,而有可能无法得到需要的粉碎能力。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得到需要的粉碎能力的辊主体以及粉碎装置。技术方案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以下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粉碎辊具备以轴线为中心旋转并具有在与粉碎工作台的粉碎面之间对被破碎物进行粉碎的外周面的辊主体,所述外周面具有:第一外周面,以朝向所述辊主体的与所述轴线正交的径向的外侧形成凸状的方式弯曲,并且在包含所述轴线的截面,横跨最大外径点的两侧以相同的曲率半径形成的圆弧状;以及第二外周面,形成于所述第一外周面的轴线方向的端部的至少一侧并连接至所述辊主体的朝向轴线方向的端面,并比沿所述第一外周面的虚拟圆向所述虚拟圆的所述径向的内侧后退。根据这种结构,能预先使第二外周面向第一外周面的径向的内侧后退。由此,形成有第二外周面的区域的磨损量至少比形成有磨损量多的第一外周面的区域更能抑制第二外周面接近粉碎面侧。因此,即使第一外周面的磨损继续进行,在外周面中,也能使第一外周面保持在最靠近粉碎面的状态。因此,能在不受形成有第二外周面的外周面的轴线方向的端部的影响的情况下,以使第一外周面与粉碎面的间隔接近预先规定的值的方式移动辊主体。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的粉碎辊中,在第一方案中,所述第二外周面也可以在包含所述轴线的截面中相对于所述外周面整个区域的所述轴线方向的宽度形成为10%以上30%以下的宽度。根据这种结构,能在形成第二外周面的同时,形成用于维持粉碎能力的宽度的第一外周面。由此,能在不降低辊主体的粉碎能力的情况下形成第二外周面。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的粉碎辊,在第一或第二方案中,所述第二外周面也可以形成为以朝向所述辊主体的径向外侧形成凸状的方式弯曲,并且相对于作为所述辊主体的所述轴线方向的宽度的辊直径的曲率半径的比、即辊曲率比小于所述第一外周面的辊曲率比。根据这种结构,能作为向沿第一外周面的虚拟圆的径向的内侧后退的面以高精度形成第二外周面。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的粉碎辊,在第三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外周面的辊曲率比为0.45以下,所述第二外周面的辊曲率比为0.2以下。根据这种结构,能通过第一外周面抑制粉碎能力的降低,并且以高精度使第二外周面比第一外周面后退。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案的粉碎辊,在第一或第二方案中,所述第二外周面也可以在包含所述轴线的截面中形成为直线状。根据这种结构,例如能通过对外周面的端部进行倒角等容易地形成第二外周面。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案的粉碎装置具备:第一至第五方案中的任一粉碎辊;粉碎工作台,可旋转地被支承,在所述粉碎面与所述粉碎辊的所述外周面之间对所述被破碎物进行粉碎。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外周面具有第二外周面,能充分地使辊主体接近粉碎工作台,并能得到需要的粉碎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粉碎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粉碎辊进行说明的放大图。图3是对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粉碎辊的情况下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进行说明的曲线图。同图(a)是表示粉碎装置的使用时间与粉碎辊的外周面以及粉碎工作台的粉碎面的间隔的关系的曲线图。同图(b)是表示粉碎装置的使用时间与研磨机容量的关系的曲线图。图4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粉碎辊与不具有第二外周面的粉碎辊的形状的差异进行比较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5是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粉碎辊进行说明的主要部位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至图4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粉碎装置1进行说明。粉碎装置1是为了陆用锅炉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IntegratedGasificationCombinedCycle),而用于对煤炭和石油焦等块状的被破碎物进行粉碎的固体辊磨机。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粉碎装置1具有外壳2、原料供给管3、粉碎工作台4、多个粉碎辊6、旋转式分级器(旋转式分离器)7。原料供给管3从铅直方向的上方朝向外壳2的内部贯通。粉碎工作台4设置于外壳2的内部。粉碎辊6与粉碎工作台4协作对被破碎物进行粉碎。旋转式分级器7设置于外壳2的内部的粉碎工作台4的上方。外壳2形成为以沿铅直方向的中心轴线O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的中空形状。在外壳2中设置有从外部送入一次空气的入口端口21。入口端口21设置于配置在铅直方向的下方的粉碎工作台4的侧向。在外壳2中将已粉碎的被破碎物与从入口端口21送入的一次空气一起排出的出口端口22设置于铅直方向的上方。就是说,在外壳2的内部界定有从入口端口21朝向出口端口22流动的一次空气的流路。原料供给管3是将由未图示的供给源供给的煤炭等被破碎物从铅直方向的上方导入外壳2内的管状构件。原料供给管3配置于外壳2的中心位置并沿中心轴线O1在铅直方向延伸。原料供给管3贯通外壳2的上部被配置。原料供给管3的开口的下端部配置于外壳2的铅直方向的中央附近。粉碎工作台4载置煤炭等被破碎物。粉碎工作台4配置于外壳2内的铅直方向的下方并与原料供给管3配置于同轴上。粉碎工作台4可旋转地支承在搭载于外壳2的工作台旋转轴40。工作台旋转轴40能通过沿铅直方向的工作台旋转轴40以中心轴线O1为中心旋转。粉碎工作台4具有与中心轴线O1同心配置于铅直方向的上表面的粉碎面41。粉碎面41是形成为以中心轴线O1为中心的圆环状的弯曲面。粉碎面41以与后述的粉碎辊6的外周面64对应的方式弯曲而形成。粉碎面41以远离中心轴线O1的方式,越到粉碎工作台4的外周侧越向高倾斜。旋转式分级器7通过粉碎工作台4和粉碎辊6对被粉碎的被破碎物进行分级。旋转式分级器7设置于外壳2的内部的铅直方向的上方。旋转式分级器7以包围原料供给管3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粉碎辊以及粉碎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粉碎辊,具备以轴线为中心旋转并具备在与粉碎工作台的粉碎面之间对被破碎物进行粉碎的外周面的辊主体,其中,所述外周面,具有:第一外周面,以朝向所述辊主体的与所述轴线正交的径向的外侧形成凸状的方式弯曲,并且在包含所述轴线的截面中,横跨最大外径点的两侧且以相同的曲率半径形成的圆弧状;以及第二外周面,形成于所述第一外周面的轴线方向的端部的至少一侧并连接至所述辊主体的朝向轴线方向的端面,且比沿所述第一外周面的虚拟圆向所述虚拟圆的所述径向的内侧后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4.17 JP 2015-0852201.一种粉碎辊,具备以轴线为中心旋转并具备在与粉碎工作台的粉碎面之间对被破碎物进行粉碎的外周面的辊主体,其中,所述外周面,具有:第一外周面,以朝向所述辊主体的与所述轴线正交的径向的外侧形成凸状的方式弯曲,并且在包含所述轴线的截面中,横跨最大外径点的两侧且以相同的曲率半径形成的圆弧状;以及第二外周面,形成于所述第一外周面的轴线方向的端部的至少一侧并连接至所述辊主体的朝向轴线方向的端面,且比沿所述第一外周面的虚拟圆向所述虚拟圆的所述径向的内侧后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碎辊,其中,所述第二外周面在包含所述轴线的截面中相对于所述外周面整个区域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有马谦一松本慎治大丸卓一郎福井和司石本大辅滨屋秀行内田英睦甲斐德亲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