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6707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高体液的扩散性,并且能够快速吸收体液。解决手段是一种生理用卫生巾(1),包含在配置于肌肤侧的上层片(10)和配置于非肌肤侧的下层片(11)之间配置有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吸收体(4)。所述上层片(10)中,分别设置有多个向肌肤侧鼓起的形成所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填充用的第1空间部(13)的第1突出部(14)、以及向肌肤侧鼓起的形成所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填充用的第2空间部(15)的第2突出部(16),所述第2空间部(15)比所述第1空间部(13)容积小;填充于所述第2空间部(15)的所述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比填充于所述第1空间部(13)的所述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吸收性物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理用卫生巾、卫生护垫、失禁垫等吸收性物品,更详细而言,涉及具备在上层片和下层片之间配置高吸水性聚合物而得到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作为所述吸收性物品,已知的是在聚乙烯片或聚乙烯片层压无纺布等不透液性背面片和无纺布或透液性塑料片等透液性正面片之间存在具备吸收并保持体液功能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对于这种吸收性物品也反复进行了许多的改良,作为所述吸收体,提出了具有在2层的片间配置高吸水性聚合物而得到的结构的吸收体。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吸收性片材料,在片剖面为波形且成形有多个沟状结构的第1片材料的沟状结构内填充高吸收性聚合物以使其成为20g/m2~200g/m2,在填充有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的第1片材料的各沟状结构的波形的顶点粘合有第2片材料。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为具有顶层片、背层片以及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吸收性层叠体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层叠体从顶层片侧开始依次具有:上侧片状吸收层、纤维集合层和下侧片状吸收层,所述纤维集合层具有纸浆纤维,所述上侧片状吸收层和所述下侧片状吸收层分别在无纺布片间具有吸水性树脂但不具有纸浆纤维,所述上侧片状吸收层和所述下侧片状吸收层分别在无纺布片间具有配置有吸收性树脂的多个吸水性树脂存在区域和与所述吸水性树脂存在区域邻接的吸水性树脂非存在区域,在所述吸水性树脂非存在区域中无纺布彼此接合而形成密封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9938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53187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与包含纸浆等吸水性的纤维集合体的吸收体相比,具有在2层片间配置有高吸水性聚合物的结构的吸收体在能够薄型化这一方面具有特征。但是,高吸水性聚合物与纸浆相比,吸水速度慢、体液的扩散性也差,因此被指出了在一次排出大量体液的情况下,体液不能够被快速吸收,而且体液集中在恒定的部分而以溢流方式发生泄漏的问题。对于这点,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吸收性片材料中,在多个沟状结构中填充有高吸水性聚合物,因此在片的几乎整个面的范围内配置有大致均等量的高吸水性聚合物,在排出大量体液的情况下,体液不能被高吸水性聚合物快速吸收,产生泄漏的可能性高。另一方面,在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通过设置吸水性树脂非存在区域,体液透过该吸水性树脂非存在区域而被下层的纤维集合层吸收,不过并没有得到由片状吸收层本身就能够高效吸收体液的结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课题在于,在具备在上层片和下层片之间配置有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中,提供能够提高体液的扩散性且能够快速吸收体液的吸收性物品。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作为项1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含在配置于肌肤侧的上层片和配置于非肌肤侧的下层片之间配置有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片中,分别设置有多个向肌肤侧鼓起的形成所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填充用的第1空间部的第1突出部、以及向肌肤侧鼓起的形成所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填充用的第2空间部的第2突出部,所述第2空间部比所述第1空间部容积小;填充于所述第2空间部的所述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比填充于所述第1空间部的所述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小。根据上述项1所述的专利技术为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含在配置于肌肤侧的上层片和配置于非肌肤侧的下层片之间配置有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收体。所述上层片中分别设置有多个:向肌肤侧鼓起的形成高吸水性聚合物填充用的第1空间部的第1突出部、以及向肌肤侧鼓起的形成高吸水性聚合物填充用的第2空间部的第2突出部,所述第2空间部比所述第1空间部容积小。因此,体液易于沿着所述第1突出部和第2突出部的边界部分扩散,利用宽阔区域的高吸水性聚合物而使体液被快速吸收。进一步地,由于第2突出部内部的第2空间部的容积小于第1突出部内部的第1空间部,因此在第1突出部和第2突出部的平面形状相同的情况下第2突出部向肌肤侧的鼓起高度变低,因此体液易于沿着该高度低的第2突出部扩散。另外,在使第2突出部的平面形状小于第1突出部的情况下,体液易于沿着该平面形状小的第2突出部扩散。由此,体液易于沿着由相对小的容积形成的第2突出部扩散,因此利用宽阔区域的高吸水性聚合物而使体液被快速吸收。另外,使填充于第2空间部的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比填充于第1空间部的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小,以使得沿着所述第2突出部的体液的扩散不降低。由此,沿着第2突出部的体液的扩散变得良好,能够消除因体液集中于恒定的部分而导致溢流这样的泄漏。作为项2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项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所述第2突出部的周围配置有所述第1突出部,而且在相邻的所述第2突出部之间设置有不存在所述第1突出部的部分。在上述项2所述的专利技术中,由于在所述第2突出部的周围配置有所述第1突出部,而且在相邻的第2突出部之间设置有不存在第1突出部的部分,因此通过该不存在第1突出部的部分,体液易于沿着相邻的所述第2突出部扩散,并且体液被填充于所述第2突出部的高吸水性聚合物快速吸收。作为项3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项1、2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通过使所述第2突出部向肌肤侧鼓起的高度小于所述第1突出部向肌肤侧鼓起的高度,或者使所述第2突出部的平面形状的面积小于第1突出部的平面形状的面积,或者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使所述第2空间部的容积小于所述第1空间部的容积。在上述项3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对于使所述第2空间部的容积小于第1空间部的容积的手段进行了规定。具体而言,通过使所述第2突出部向肌肤侧鼓起的高度小于所述第1突出部向肌肤侧鼓起的高度,或者使所述第2突出部的平面形状的面积小于第1突出部的平面形状的面积,或者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相对地使空间部的容积减小。作为项4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项1~3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填充于所述第1空间部的所述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为50g/m2~300g/m2,而且填充于所述第2空间部的所述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为20g/m2~150g/m2。在上述项4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对于填充于第1空间部的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以及填充于第2空间部的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作为项5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项1~4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1空间部和第2空间部的容积比为第1空间部:第2空间部=2~10:1。在上述项5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对于第1空间部和第2空间部的容积比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作为项6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项1~5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1突出部和第2突出部交替配置成格子状。在上述项6所述的专利技术中,由于所述第1突出部和第2突出部交替配置成格子状,因此第2突出部的前后左右被第1突出部包围,而且在倾斜方向上相邻的第2突出部彼此连续地配置。由此,体液易于沿着相邻的第2突出部在倾斜的方向上扩散。作为项7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项1~5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平面形状包含圆形或楕圆形的所述第1突出部被配置成格子状,而且由所述第1突出部四角围成的区域作为所述第2突出部。在上述项7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将平面形状包含圆形或楕圆形的第1突出部配置成格子状,将由该第1突出部四角围成的区域、即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吸收性物品

【技术保护点】
吸收性物品,其包含在配置于肌肤侧的上层片和配置于非肌肤侧的下层片之间配置有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片中分别设置有多个向肌肤侧鼓起的形成所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填充用的第1空间部的第1突出部、以及向肌肤侧鼓起的形成所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填充用的第2空间部的第2突出部,所述第2空间部比所述第1空间部容积小;填充于所述第2空间部的所述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比填充于所述第1空间部的所述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3.16 JP 2015-0518941.吸收性物品,其包含在配置于肌肤侧的上层片和配置于非肌肤侧的下层片之间配置有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片中分别设置有多个向肌肤侧鼓起的形成所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填充用的第1空间部的第1突出部、以及向肌肤侧鼓起的形成所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填充用的第2空间部的第2突出部,所述第2空间部比所述第1空间部容积小;填充于所述第2空间部的所述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比填充于所述第1空间部的所述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所述第2突出部的周围配置有所述第1突出部,且在相邻的所述第2突出部之间设置有不存在所述第1突出部的部分。3.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通过使所述第2突出部向肌肤侧鼓起的高度小于所述第1突出部向肌肤侧鼓起的高度,或者使所述第2突出部的平面形状的面积小于第1突出部的平面形状的面积,或者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从而使所述第2空间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绳聪子
申请(专利权)人: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