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6445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2:45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基板、晶体管、电容器以及发光单元。晶体管及电容器配置于基板上。发光单元配置于基板上且与电容器对应设置,其中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电性连接至晶体管,且第一发光二极管与电容器相重叠。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可具有良好的空间利用率、修补功能或减少失效机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显示装置具有主动式发光、高亮度、高对比、低功耗等优势,且相较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装置具有较长寿命等优点,因此近年来成为新型显示器大力发展的技术之一。为了满足高解析度的需求,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正朝向由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阵列排列的微米尺寸的发光二极管组成的方向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具有良好的空间利用率、修补功能或减少失效机率。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基板、晶体管、电容器以及发光单元。晶体管及电容器配置于基板上。发光单元配置于基板上且与电容器对应设置,其中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电性连接至晶体管,且第一发光二极管与电容器相重叠。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基板、晶体管以及发光单元。晶体管配置于基板上。发光单元配置于基板上,其中发光单元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多个发光二极管共同电性连接至晶体管,且多个发光二极管中的至少两个彼此相并联。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基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晶体管,配置于所述基板上;电容器,配置于所述基板上;以及发光单元,配置于所述基板上且与所述电容器对应设置,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电性连接至所述晶体管,且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电容器相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5.20 US 62/339,107;2016.06.14 US 62/350,169;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晶体管,配置于所述基板上;电容器,配置于所述基板上;以及发光单元,配置于所述基板上且与所述电容器对应设置,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电性连接至所述晶体管,且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电容器相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扫描线及数据线,配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扫描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不相同,且所述晶体管电性连接至所述扫描线及所述数据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还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及第三发光二极管,且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配置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相并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相并联或串联。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配置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分别皆与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同一侧以及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同一侧。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配置于所述基板上,其中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通过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彼此电性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层,配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绝缘层介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之间,且所述第三电极通过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中的第一接触窗开口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分别皆与所述第一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贤胡顺源谢朝桦毛立维刘同凯郭书铭谢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