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模板支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6347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施工模板支撑,包括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与下支撑部之间活动连接,且还包括用于固定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的连接结构(4),所述连接结构(4)在施工模板支撑进行支撑作业时设置在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的连接处;所述上支撑部包括上连接杆(3)和上支撑板(1),所述上连接杆(3)的上端连接上支撑板(1),上连接杆(3)的下端与下支撑部活动连接;解决现有支撑的缺点,减少材料的浪费,提高材料的重复利用率,大大增强了模板支撑的强度,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A construction template suppor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struction formwork support, including support and support activities, between the upper part and the lower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 support, and further comprises a connecting structure for fixed on the supporting part and the support part (4), the connecting structure (4)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e plate support operation support is arranged at the joint on the support and the lower support part; the supporting part comprises an upper connecting rod (3) and (1) on the support plate, wherein the upper connecting rod (3) is connected to the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 plate (1), the upper connecting rod (3) is connected to the lower end with the support of activities; support to solve the existing shortcomings, reduce material waste, improve material recycling rate, greatly enhance the formwork support strength, improve the safety of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模板支撑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等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施工模板支撑。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地,现浇混凝土现场会需要进行支模,而模板底部往往需要用支撑杆进行固定,尤其在小型工地上,一般采用树干或固定尺寸的钢筋对模板进行支撑,由于各类房屋高度不一,则进场需要对树干进行切割或垫高。不利于材料的再次利用,材料支撑的安全性能会降低,且非常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施工模板支撑,解决现有支撑柱的不足,提升材料的重复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施工的安全性。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施工模板支撑,包括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与下支撑部之间活动连接,且还包括用于固定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在施工模板支撑进行支撑作业时设置在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的连接处;所述上支撑部包括上连接杆和上支撑板,所述上连接杆的上端连接上支撑板,上连接杆的下端与下支撑部活动连接。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能够将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进行有的连接,从而使得整个施工模板支撑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下支撑部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下连接杆,且下连接杆的上端与上连接杆的下端活动连接,在施工模板支撑进行支撑作业时连接结构同时套设在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上。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能够将下连接杆活动套设在上连接杆内,从而方便收纳和支撑,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上连接杆为空心管结构,所述下连接杆为实心结构,且下连接杆能在上连接杆内放入和伸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在使用时,当进行调节和释放时,不会出现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完全分离,从而影响整个装配过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上连接杆下端部内径小于下连接杆顶部外径。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当进行支撑作业时,当施工模板支撑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后,便于将上连接杆、下连接杆和连接结构三者之间进行锁紧,而提高施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强度,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下连接杆为螺纹杆结构,上连接杆的下部设置有外螺纹,且在连接结构的内部上下部分分别设置有与外螺纹和下连接杆相适配的内螺纹结构。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当上连接杆、下连接杆和连接结构三者之间锁紧后,为进一步提高施工模板支撑的强度和稳定度,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下连接杆的径向上设置有多个孔洞。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能够便于在连接结构上放置别的需要使用的凉皮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连接结构的外壳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插销的通孔。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能够有效增强施工模板支撑的支撑效果和强度,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上支撑板与上连接杆的连接处还设置有上加强筋。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能够有效增强施工模板支撑的支撑效果和强度,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底板和下连接杆的连接处还设置有下加强筋。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防止支撑时,上支撑板与被支撑物之间打滑,从而造成支撑不良或安全事故,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上支撑板的顶部为防滑处理结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解决现有支撑的缺点,减少材料的浪费,提高材料的重复利用率,大大增强了模板支撑的强度,提高施工的安全性。(2)本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降低作业人员模板支撑时的劳动强度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连接处示意图。其中,1-上支撑板,2-上加强筋,3-上连接杆,4-连接结构,5-下连接杆,6-底板,7-下加强筋,8-内螺纹孔,9-插销,10-孔洞,11-外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施工模板支撑,解决现有支撑的缺点,减少材料的浪费,提高材料的重复利用率,大大增强了模板支撑的强度,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如图1-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包括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与下支撑部之间活动连接,且还包括用于固定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的连接结构4,所述连接结构4在施工模板支撑进行支撑作业时设置在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的连接处;所述上支撑部包括上连接杆3和上支撑板1,所述上连接杆3的上端连接上支撑板1,上连接杆3的下端与下支撑部活动连接。在实际使用时,将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连接好后,利用连接结构4将上下支撑部进行固定,具体的上支撑部内的上连接杆3和下支撑部相连接,而后通过连接结构4将上连接杆3和下支撑部连接,上支撑部内的上支撑板1用于与待支撑物进行接触,实现支撑。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能够将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进行有的连接,从而使得整个施工模板支撑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下支撑部包括底板6和设置在底板6上的下连接杆5,且下连接杆5的上端与上连接杆3的下端活动连接,在施工模板支撑进行支撑作业时连接结构4同时套设在上连接杆3和下连接杆2上,在设计使用时,可以将下连接杆5设置在上连接杆3内也可以将上连接杆3设置在下连接杆5内,使得两者能够实现活动连接配合,而当两者连接好后通过连接结构4将两者牢牢的锁紧,避免出现因两者未锁紧而改变施工模板支撑高度,起不到支撑作用的情况发生。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能够将下连接杆活动套设在上连接杆内,从而方便收纳和支撑,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上连接杆3为空心管结构,所述下连接杆5为实心结构,且下连接杆5能在上连接杆3内放入和伸出,在设置时,将上连接杆3设置为空心管结构,相应的将下连接杆5设置成实心结构,从而实现两者的活动连接配合。实施例4: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在使用时,当进行调节和释放时,不会出现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完全分离,从而影响整个装配过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上连接杆3下端部内径小于下连接杆5顶部外径。实施例5: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当进行支撑作业时,当施工模板支撑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后,便于将上连接杆、下连接杆和连接结构三者之间进行锁紧,而提高施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强度,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下连接杆5为螺纹杆结构,上连接杆3的下部设置有外螺纹11,且在连接结构4的内部上下部分分别设置有与外螺纹11和下连接杆5相适配的内螺纹结构。实施例6: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当上连接杆、下连接杆和连接结构三者之间锁紧后,为进一步提高施工模板支撑的强度和稳定度,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下连接杆5的径向上设置有多个孔洞10,在使用时,当上连接杆、下连接杆和连接结构三者之间锁紧后,可以用等于或小于孔洞10的杆件插入到连接结构4下端的孔洞10内,从而使得整个施工模板支撑的支撑强度和稳定度更高。实施例7: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施工模板支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施工模板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与下支撑部之间活动连接,且还包括用于固定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的连接结构(4),所述连接结构(4)在施工模板支撑进行支撑作业时设置在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的连接处;所述上支撑部包括上连接杆(3)和上支撑板(1),所述上连接杆(3)的上端连接上支撑板(1),上连接杆(3)的下端与下支撑部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模板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与下支撑部之间活动连接,且还包括用于固定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的连接结构(4),所述连接结构(4)在施工模板支撑进行支撑作业时设置在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的连接处;所述上支撑部包括上连接杆(3)和上支撑板(1),所述上连接杆(3)的上端连接上支撑板(1),上连接杆(3)的下端与下支撑部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模板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部包括底板(6)和设置在底板(6)上的下连接杆(5),且下连接杆(5)的上端与上连接杆(3)的下端活动连接,在施工模板支撑进行支撑作业时连接结构(4)同时套设在上连接杆(3)和下连接杆(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施工模板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杆(3)为空心管结构,所述下连接杆(5)为实心结构,且下连接杆(5)能在上连接杆(3)内放入和伸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施工模板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杆(3)下端部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翔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