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医药废水氮磷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611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医药废水氮磷处理装置,属于环境保护中的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生物医药废水氮磷处理装置,其中:包括高浓度废水处理区、低浓度废水处理区、RO反渗透净化区以及去离子装置,生物医药车间高浓度含磷废水先加铁、镁或铝盐化学除磷,出水与低浓度废水均匀混合后,泵入A

A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treatment device for biological medicine wastewa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treatment device for biological medicine wastewater,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iologic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pharmaceut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rea, low concentration wastewater treatment area, RO reverse osmosis purification zone and deionization device for processing high concentration wastewater, high concentration of phosphorus in wastewater bio Pharmaceutical Workshop before adding iron, magnesium or aluminum salt chemical phosphorus removal, effluent and low concentration wastewater after mixing, pumping 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医药废水氮磷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环境保护中的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医药废水氮磷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进入196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上人口密集和经济的发展,湖泊、河流受到氮磷等有机物的污染,引起了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关注,由此开始世界范围内的禁、限磷运动。当天然水体中总磷大于200mg/m3,无机氮大于300mg/m3,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富营养水体中的氮、磷促使水中的藻类急剧生长,大量藻类的生长消耗了水中的氧,使浮游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它们的尸体腐烂造成了水质污染,因此去除水体中的大量的氮磷是治理富营养的根本。据环保部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十大流域好于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是71.7%,IV、V类是19.3%,劣V类是9%,虽然与前几年相比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但全国水环境的形势非常严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就整个地表水而言,受到严重污染的劣V类水体所占比例较高,全国约10%,有些流域甚至大大超过这个数。如海河流域劣V类的比例高达39.1%。第二,流经城镇的一些河段,城乡接合部的一些沟渠塘坝污染普遍比较重,并且由于受到有机物污染,黑臭水体较多,受影响群众多,公众关注度高,不满意度高。第三,涉及饮水安全的水环境突发事件的数量依然不少。为此,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明确提出“深化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对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重金属及其他影响人体健康的污染物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整治力度。汇入富营养化湖库的河流应实施总氮排放控制。”早在2012年修订的《江苏省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中也规定:“太湖流域一、二、三级保护区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排放含氮磷等污染物的企业和项目”,要求处于太湖流域保护区内的企业和项目实行工艺废水“氮磷”零排放,即工艺废水(非生活废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全部排放,但对于已通过GMP认证的医药企业来说,工艺废水即使经过深度处理也不能回用于生产工艺。因此要求深度处理后外派的工艺废水中其TN、TP均应低于相应的检出限,也就是外排废水中“氮磷”污染物实行零排放。目前常见的工业废水氮磷污染物去除技术,大多将含氮磷废水混合后,采用生物除磷脱氮工艺,如A/O、A2/O或由此衍生出来的改良技术处理,再经过多级RO反渗透后出水外排,浓液经蒸发结晶或浓缩后做危废处置。上述技术路线可能存在以下缺点:a.进水中氮磷浓度较高时生化除磷脱氮效果不佳,导致后续处理负荷较大,RO处理级数增加;b.后续使用三效蒸发结晶或浓缩,增加了废水处理设施的一次性投资和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物医药废水氮磷处理装置,其中:包括高浓度废水处理区、低浓度废水处理区、RO反渗透净化区以及去离子装置,高浓度废水处理区包括废水收集池、化学除磷池、储泥池和第一污泥脱水机,废水收集池用于容纳高浓度废水,废水收集池与化学除磷池连接,高浓度废水在化学除磷池中分层为含磷污泥和除磷废水,储泥池用于接收含磷污泥,储泥池与第一污泥脱水机连接,第一污泥脱水机对含磷污泥脱水,低浓度废水处理区包括均质调节池、厌氧池、兼氧池、好氧池、二次沉淀池、污泥浓缩池以及第二污泥脱水机,均质调节池用于容纳低浓度废水和除磷废水,均质调节池的出水口与内有厌氧菌的厌氧池的进水口连接,厌氧池的出水口与内有厌氧菌和好氧菌的兼氧池的进水口连接,兼氧池的出水口与内有好氧菌的好氧池的进水口连接,好氧池包括出水口和混合液回流口,好氧池的出水口与二次沉淀池连接,好氧池的混合液回流口与兼氧池的进水口连接,二次沉淀池内的低浓度废水和除磷废水分层为二次滤液和二次沉淀污泥,污泥浓缩池用于接收二次沉淀污泥,污泥浓缩池与第二污泥脱水机连接,第二污泥脱水机对二次沉淀污泥脱水,RO反渗透净化区包括过滤器、消毒池、沙滤池、活性炭过滤结构、第一RO反渗透结构和第二RO反渗透结构,过滤器用于接收二次滤液,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消毒池进水口连接,消毒池的出水口与沙滤池的进水口连接,沙滤池的出水口与活性炭过滤结构的进水口连接,活性炭过滤结构的出水口与第一RO反渗透结构的进水口连接,第一RO反渗透结构和第二RO反渗透结构均包括浓水出水口和淡水出水口,第一RO反渗透结构的淡水出水口与第二RO反渗透结构的进水口连接,第一RO反渗透结构的浓水出水口与去离子装置的进水口连接,第二RO反渗透结构的淡水出水口连接外界,第一RO反渗透结构的浓水出水口与与第一RO反渗透结构的进水口连接,去离子装置内包括阳离子交换结构和阴离子交换结构,阳离子交换结构和阴离子交换结构用于清理水体中的正负离子,去离子装置的出水口连接沙滤池的进水口,第一污泥脱水机和第二污泥脱水机处理后的脱水污泥外运处理。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上述的阳离子交换结构为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结构为阴离子交换树脂。上述的生物医药废水氮磷处理装置还包括喷淋装置,阳离子交换结构和阴离子交换结构能放入喷淋装置中进行喷淋冲洗,使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喷淋装置对阳离子交换结构喷淋的喷淋水为稀硫酸液,喷淋装置对阴离子交换结构喷淋的喷淋水为稀碱液,沙滤池中铺设有过滤砂,活性炭过滤结构内放置有活性炭,第一RO反渗透结构和第二RO反渗透结构内均安装有RO反渗透膜,化学除磷池2内注入有铁盐和/或镁盐和/或铝盐,化学除磷池内的PH在9以上。上述的高浓度废水中污染物浓度为:COD1000-11850mg/L,TN16.8-605mg/L,TP13.1-1092mg/L,氨氮13.2-50.9mg/L,低浓度废水中污染物浓度为:COD6.0-20mg/L,TNND-7.5mg/L,TP0.37-4.37mg/L,氨氮ND-4.1mg/L。上述的消毒池内设置有数个交错设置的隔板,隔板将消毒池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数个相连通的流道,每个流道上均设置有紫外灯,消毒池内的池壁以及隔板表面均贴附有用于反射紫外线的铝箔层,紫外灯外罩有紫外灯抛光铝板灯罩,每个流道均具有坡度,相邻流道间坡度方向相反,且坡度方向为进水侧高,出水侧低。上述的紫外灯所用紫外线波长范围200-275nrn,照射剂量60mJ/cm2,照射接触时间10-20s。一种生物医药废水氮磷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将高浓度废水注入废水收集池,高浓度废水从废水收集池进入化学除磷池,经化学除磷池中的铁盐和/或镁盐和/或铝盐化学处理后,产生沉淀,其中,沉淀的含磷污泥进入第一污泥脱水机脱水,脱出的滤液注入均质调节池5中,脱水后的污泥渣外运处置,化学除磷池的上清液为除磷废水,注入均质调节池5中进行下一步处理;二、将低浓度废水注入均质调节池5中,低浓度废水与沉淀的含磷污泥脱出的滤液以及除磷废水混合后,依次进入厌氧池、兼氧池、好氧池和二次沉淀池,经过厌氧和好氧处理后,再次进行沉淀,二次沉淀污泥注入污泥浓缩池,然后进入第二污泥脱水机脱水,脱出的滤液注入活性炭过滤结构中,脱水后的污泥渣外运处置,二次沉淀池的上清液为二次滤液,注入过滤器进行下一步处理;三、二次滤液依次经过过滤器、消毒池、沙滤池、活性炭过滤结构消毒过滤后,进入第一RO反渗透结构和第二RO反渗透结构后,得到浓水和淡水,淡水为达标水,排放至外界;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生物医药废水氮磷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医药废水氮磷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高浓度废水处理区(1)、低浓度废水处理区(2)、RO反渗透净化区(3)以及去离子装置(4),所述的高浓度废水处理区(1)包括废水收集池(11)、化学除磷池(12)、储泥池(13)和第一污泥脱水机(14),所述的废水收集池(11)用于容纳高浓度废水,所述的废水收集池(11)与化学除磷池(12)连接,所述的高浓度废水在化学除磷池(12)中分层为含磷污泥和除磷废水,所述的储泥池(13)用于接收含磷污泥,所述的储泥池(13)与第一污泥脱水机(14)连接,所述的第一污泥脱水机(14)对含磷污泥脱水,所述的低浓度废水处理区(2)包括均质调节池(21)、厌氧池(22)、兼氧池(23)、好氧池(24)、二次沉淀池(25)、污泥浓缩池(26)以及第二污泥脱水机(27),所述的均质调节池(21)用于容纳低浓度废水和除磷废水,所述的均质调节池(21)的出水口与内有厌氧菌的厌氧池(22)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厌氧池(22)的出水口与内有厌氧菌和好氧菌的兼氧池(23)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兼氧池(23)的出水口与内有好氧菌的好氧池(24)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好氧池(24)包括出水口和混合液回流口,所述的好氧池(24)的出水口与二次沉淀池(25)连接,所述的好氧池(24)的混合液回流口与兼氧池(23)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二次沉淀池(25)内的低浓度废水和除磷废水分层为二次滤液和二次沉淀污泥,所述的污泥浓缩池(26)用于接收二次沉淀污泥,所述的污泥浓缩池(26)与第二污泥脱水机(27)连接,所述的第二污泥脱水机(27)对二次沉淀污泥脱水,所述的RO反渗透净化区(3)包括过滤器(31)、消毒池(32)、沙滤池(33)、活性炭过滤结构(34)、第一RO反渗透结构(35)和第二RO反渗透结构(36),所述的过滤器(31)用于接收二次滤液,所述的过滤器(31)的出水口与消毒池(32)进水口连接,所述的消毒池(32)的出水口与沙滤池(33)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沙滤池(33)的出水口与活性炭过滤结构(34)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活性炭过滤结构(34)的出水口与第一RO反渗透结构(35)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第一RO反渗透结构(35)和第二RO反渗透结构(36)均包括浓水出水口和淡水出水口,所述的第一RO反渗透结构(35)的淡水出水口与第二RO反渗透结构(36)的进水口连接,第一RO反渗透结构(35)的浓水出水口与去离子装置(4)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第二RO反渗透结构(36)的淡水出水口连接外界,第一RO反渗透结构(35)的浓水出水口与第一RO反渗透结构(35)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去离子装置(4)内包括阳离子交换结构(41)和阴离子交换结构(42),所述的阳离子交换结构(41)和阴离子交换结构(42)用于清理水体中的正负离子,所述的去离子装置(4)的出水口连接沙滤池(33)的进水口,所述的第一污泥脱水机(14)和第二污泥脱水机(27)处理后的脱水污泥外运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医药废水氮磷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高浓度废水处理区(1)、低浓度废水处理区(2)、RO反渗透净化区(3)以及去离子装置(4),所述的高浓度废水处理区(1)包括废水收集池(11)、化学除磷池(12)、储泥池(13)和第一污泥脱水机(14),所述的废水收集池(11)用于容纳高浓度废水,所述的废水收集池(11)与化学除磷池(12)连接,所述的高浓度废水在化学除磷池(12)中分层为含磷污泥和除磷废水,所述的储泥池(13)用于接收含磷污泥,所述的储泥池(13)与第一污泥脱水机(14)连接,所述的第一污泥脱水机(14)对含磷污泥脱水,所述的低浓度废水处理区(2)包括均质调节池(21)、厌氧池(22)、兼氧池(23)、好氧池(24)、二次沉淀池(25)、污泥浓缩池(26)以及第二污泥脱水机(27),所述的均质调节池(21)用于容纳低浓度废水和除磷废水,所述的均质调节池(21)的出水口与内有厌氧菌的厌氧池(22)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厌氧池(22)的出水口与内有厌氧菌和好氧菌的兼氧池(23)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兼氧池(23)的出水口与内有好氧菌的好氧池(24)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好氧池(24)包括出水口和混合液回流口,所述的好氧池(24)的出水口与二次沉淀池(25)连接,所述的好氧池(24)的混合液回流口与兼氧池(23)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二次沉淀池(25)内的低浓度废水和除磷废水分层为二次滤液和二次沉淀污泥,所述的污泥浓缩池(26)用于接收二次沉淀污泥,所述的污泥浓缩池(26)与第二污泥脱水机(27)连接,所述的第二污泥脱水机(27)对二次沉淀污泥脱水,所述的RO反渗透净化区(3)包括过滤器(31)、消毒池(32)、沙滤池(33)、活性炭过滤结构(34)、第一RO反渗透结构(35)和第二RO反渗透结构(36),所述的过滤器(31)用于接收二次滤液,所述的过滤器(31)的出水口与消毒池(32)进水口连接,所述的消毒池(32)的出水口与沙滤池(33)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沙滤池(33)的出水口与活性炭过滤结构(34)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活性炭过滤结构(34)的出水口与第一RO反渗透结构(35)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第一RO反渗透结构(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克强张毅王伟王伟民卜元卿宋宁慧王娜
申请(专利权)人: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