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激励使砂轮产生径‑扭复合振动的超声磨削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6540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8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激励使砂轮产生径‑扭复合振动的超声磨削方法及系统,利用连接螺栓将反射端、压电陶瓷片、铜电极及变幅器串接固定在一起,在变幅器上开螺旋槽,将单激励的纵向振动转换为纵‑扭复合振动,通过改变螺旋槽的结构参数,来改变纵‑扭幅值比,在变幅器的外端设置曲线板和砂轮,利用曲线板与平行砂轮的组合结构,将纵‑扭复合振动转换为径‑扭复合振动,结合有限元模态分析,优化调整曲线形状及砂轮直径,寻求最佳的径‑扭分量比,使平行砂轮输出径向振动和扭转振动以及对径向振幅和扭转振幅的放大。在径‑扭复合振动形式下,硬脆材料的被加工表面、磨削稳定性及砂轮使用寿命得到大幅度改善,对超声振动加工的普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Ultrasonic grinding method and system cause the wheel diameter torsional vibration of single excit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ystem and a method of single driven ultrasonic grinding cause the wheel diameter torsional vibration, the reflector, piezoelectric ceramics, copper electrode and transformer connected in series is fixed together with the connecting bolt, spiral groove in the transformer, the longitudinal vibration of a single excitation is converted to vertical torsional vibration, by changing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spiral groove, to change the longitudinal torsional amplitude ratio curve plate and wheel set in the outer end of the transformer, using a combination of structural curve plate and the parallel wheel, the longitudinal torsional vibration into diameter torsional vibration, finite element modal analysis combined with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the shape of the curve and wheel diameter, seeking the best size torsional component ratio, the output of parallel wheel radial vibration and torsional vibration and the amplitude of the radial and torsional amplitude amplification. The size of torsional vibrations, hard brittle material being machined, grinding stability and service life of the grinding wheel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ultrasonic vibration machi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激励使砂轮产生径-扭复合振动的超声磨削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声振动加工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激励使砂轮产生径-扭复合振动的超声磨削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硬脆材料,特别是纳米复相陶瓷和金属基复合材料加工需求日益增多,功率超声加工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传统的超声加工较多采用单一振动形式,随着超声振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纵-扭、纵-弯等复合振动形式得到发展。研究表明,在径-扭复合振动形式下,硬脆材料的被加工表面、磨削稳定性及砂轮使用寿命得到大幅度改善,应不同应用空间的要求,不仅需对工件或刀具施加不同方向的超声振动,且在保证较大的输出振幅的情况下,结构尺寸也应满足空间位置的要求。针对该情况,本文专利技术了一种单激励径-扭复合振动的超声加工方法及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减小占用空间、径-扭复合振动效果好且容易实施的单激励使砂轮产生径-扭复合振动的超声磨削方法及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激励使砂轮产生径-扭复合振动的超声磨削方法即系统,其技术方案是:利用连接螺栓将反射端、压电陶瓷片、铜电极及变幅器串接固定在一起,在变幅器上开螺旋槽,将单激励的纵向振动转换为纵-扭复合振动,通过改变螺旋槽的结构参数,来改变纵-扭幅值比,在变幅器的外端设置曲线板和砂轮,利用曲线板与平行砂轮的组合结构,将纵-扭复合振动转换为径-扭复合振动,结合有限元模态分析,优化调整曲线形状及砂轮直径,寻求最佳的径-扭分量比,使平行砂轮输出径向振动和扭转振动以及对径向振幅和扭转振幅的放大。所述曲线板为左曲线板和右曲线板,所述左曲线板和右曲线板的内端面分别与砂轮的左端面和右端面贴合接触,所述左曲线板和右曲线板的外端面均分别为曲面。针对应用空间和振动频率的需求,根据超声系统内部满足“二分之一波长”叠加规律,对压电陶瓷片、铜电极及反射端进行两段式换能器“夹心式”设计,其几何尺寸满足“四分之一波长”设计要求,相邻两压电陶瓷片的纵向极化方向相反,压电陶瓷片净化后通过粘合剂进行粘合;将阶梯型变幅杆与锥形变幅杆进行优势互补,形成圆锥过渡阶梯型变幅器,所述螺旋槽的结构参数包括螺旋槽的线数、宽度b、深度h及螺旋角a;所述反射端使用重金属制成,所述变幅器使用轻金属和中碳钢制成。在变幅器的法兰盘的两个端面上以变幅器的轴线为中心线分别开设减震沟和减震孔,所述减震孔圆心对称阵列均布;在所述变幅器的小端的两端分别开设螺纹孔,以匹配相应的连接螺栓;对所述反射端进行沉头设计,改用内六角螺栓连接。几何尺寸不仅局限为“二分之一波长”,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变幅器可采用“(n/2+1/4)波长”设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利用曲线板与平行砂轮的组合结构,将纵-扭复合振动转换为径-扭复合振动,结合有限元模态分析,优化调整曲线形状及砂轮直径,寻求最佳的径-扭分量比,在平行砂轮输出径向振动和扭转振动输出以及对径向振幅和扭转振幅的放大,对超声振动加工的普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2、本专利技术单激励产生的纵向振动在螺旋体与圆柱面接触的根部分解为沿着螺旋线方向和垂直螺旋线方向的振动,当这两种振动的振动频率与螺旋体的局部弯曲振动频率接近或相同时,螺旋体将产生纵向共振和弯曲共振,等效于螺旋体沿圆周面进行扭转振动,但变幅器的结构阻尼会造成输出端的纵向振动与扭转振动产生相位差,从而实现工具头的单激励纵-扭复合超声振动。3、本专利技术放大系数指变幅杆在共振频率下,输出端与输入端质点位移或速度之比,为了保证较大放大系数同时,避免截面突变处产生过大应力,将阶梯型变幅杆与锥形变幅杆优势互补,形成圆锥过渡阶梯型变幅器,其几何尺寸满足“四分之一波长”设计要求。4、本专利技术根据超声系统内部满足“二分之一波长”叠加规律,对压电陶瓷片、铜电极及反射端进行两段式换能器“夹心式”设计,其几何尺寸满足“四分之一波长”设计要求。相邻两压电陶瓷片的纵向极化方向相反,压电陶瓷片净化后通过专用粘合剂进行粘合。5、本专利技术反射端使用重金属,例如铜合金、合金钢等;变幅器使用轻金属和中碳钢(包括中碳合金钢),例如钛合金、铝合金45钢等,能够更好地实现能量传递。6、本专利技术在法兰盘的两个端面上以变幅器的轴线为中心线分别开设减震沟和减震孔,减震孔圆心对称阵列均布,有效地防止振动能量流的损耗。另外,在变幅器的小端的末端处开设锥孔和螺纹,以匹配相应的弹簧夹头及压帽,能够灵活调整工具头的伸出长度。7、本专利技术对换能器和变幅杆的进行整体式设计,将阶梯型变幅杆与锥形变幅杆优势互补,形成圆锥过渡阶梯型变幅器,避免截面突变处产生过大应力,易于推广实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单激励使砂轮产生径-扭复合振动的超声磨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变幅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忽略螺旋槽的变幅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图3,图中,1-变幅器连接螺栓,2-反射端,3-压电陶瓷片,4-铜电极,5-变幅器,6-左曲线板,7-右曲线板,8-砂轮,9-砂轮连接螺栓,10-法兰盘,11-螺旋槽,12-减震沟,13-大端螺纹孔,14-减震孔,15-小端螺纹孔。单激励使砂轮产生径-扭复合振动的超声磨削方法及系统,其技术方案是是:针对严格的应用空间需求及振动频率需求,进行了“四分之一波长”换能器和“四分之一波长”复合变幅杆的一体式理论设计,获得一体式转换系统的几何模型。利用变幅器连接螺栓1将反射端2、压电陶瓷片3、铜电极4及变幅器5进行螺纹连接,在变幅器5上开螺旋槽11,从而达到能量在转换的基础上实现纵-扭复合振动的目的。相邻压电陶瓷片3纵向极化方向相反,压电陶瓷片3净化后采用粘合剂粘合,并进行老化处理。在变幅器5的外端设置曲线板和砂轮8,利用曲线板与平行砂轮的组合结构,将纵-扭复合振动转换为径-扭复合振动,调整曲线形状及砂轮直径,寻求最佳的径-扭分量比,使砂轮输出径向振动和扭转振动以及对径向振幅和扭转振幅的放大。曲线板为左曲线板6和右曲线板7,左曲线板6和右曲线板7的内端面分别与砂轮8的左端面和右端面贴合接触,左曲线板6和右曲线板7的外端面均分别为曲面。结合有限元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通过修正法兰盘6节点位置、大端小端长度、螺旋槽7位置及形状等结构参数,优化几何模型。其中,槽深h的表达式为:;螺旋角a的表达式为:,一般在30°~60°范围内取值,其中,P为螺旋槽11的螺距;螺旋槽11的线数根据变幅器5的尺寸决定,一般在3~6范围内取值。结合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在变幅器末端实现“纵-扭”方向的超声振动的转换及输出。压电陶瓷片3预应力为3000-3500N/cm2,根据压电陶瓷片3的面积和变幅器连接螺栓1的横截面积,计算整个系统的预紧力,并通过测力矩扳手施加预紧力,进一步保证接触面间紧密贴合。变幅器连接螺栓1和砂轮连接螺栓9均采用高强度外六方螺栓。为了更好地实现能量传递,反射端2使用重金属,例如铜合金、合金钢等;变幅器5使用轻金属和中碳钢(包括中碳合金钢),例如钛合金、铝合金45钢等。为了防止振动能量流的损耗,在法兰盘10的两个端面上以变幅器5的轴线为中心线分别开设减震沟12和减震孔14,减震孔14圆心对称阵列均布。为保证径-扭复合超声振动系统的各接触面紧密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4/201710833832.html" title="单激励使砂轮产生径‑扭复合振动的超声磨削方法及系统原文来自X技术">单激励使砂轮产生径‑扭复合振动的超声磨削方法及系统</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激励使砂轮产生径‑扭复合振动的超声磨削方法,其特征是:利用连接螺栓将反射端、压电陶瓷片、铜电极及变幅器串接固定在一起,在变幅器上开螺旋槽,将单激励的纵向振动转换为纵‑扭复合振动,通过改变螺旋槽的结构参数,来改变纵‑扭幅值比,在变幅器的外端设置曲线板和砂轮,利用曲线板与平行砂轮的组合结构,将纵‑扭复合振动转换为径‑扭复合振动,结合有限元模态分析,优化调整曲线形状及砂轮直径,寻求最佳的径‑扭分量比,使平行砂轮输出径向振动和扭转振动以及对径向振幅和扭转振幅的放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激励使砂轮产生径-扭复合振动的超声磨削方法,其特征是:利用连接螺栓将反射端、压电陶瓷片、铜电极及变幅器串接固定在一起,在变幅器上开螺旋槽,将单激励的纵向振动转换为纵-扭复合振动,通过改变螺旋槽的结构参数,来改变纵-扭幅值比,在变幅器的外端设置曲线板和砂轮,利用曲线板与平行砂轮的组合结构,将纵-扭复合振动转换为径-扭复合振动,结合有限元模态分析,优化调整曲线形状及砂轮直径,寻求最佳的径-扭分量比,使平行砂轮输出径向振动和扭转振动以及对径向振幅和扭转振幅的放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激励使砂轮产生径-扭复合振动的超声磨削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曲线板为左曲线板和右曲线板,所述左曲线板和右曲线板的内端面分别与砂轮的左端面和右端面贴合接触,所述左曲线板和右曲线板的外端面均分别为曲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激励使砂轮产生径-扭复合振动的超声磨削方法,其特征是:针对应用空间和振动频率的需求,根据超声系统内部满足“二分之一波长”叠加规律,对压电陶瓷片、铜电极及反射端进行两段式换能器“夹心式”设计,其几何尺寸满足“四分之一波长”设计要求,相邻两压电陶瓷片的纵向极化方向相反,压电陶瓷片净化后通过粘合剂进行粘合;将阶梯型变幅杆与锥形变幅杆进行优势互补,形成圆锥过渡阶梯型变幅器,所述螺旋槽的结构参数包括螺旋槽的线数、宽度b、深度h及螺旋角a;所述反射端使用重金属制成,所述变幅器使用轻金属和中碳钢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激励使砂轮产生径-扭复合振动的超声磨削方法,其特征是:在变幅器的法兰盘的两个端面上以变幅器的轴线为中心线分别开设减震沟和减震孔,所述减震孔圆心对称阵列均布;在所述变幅器的两端分别开设螺纹孔,以匹配相应的连接螺栓;对所述反射端进行沉头设计,改用内六角螺栓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激励使砂轮产生径-扭复合振动的超声磨削方法,其特征是:几何尺寸不仅局限为“二分之一波长”,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变幅器可采用“(n/2+1/4)波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波赵重阳殷森张存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