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最好是衣料上装配纽扣,铆钉或类似件的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437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最好是在衣料上装配钮扣,钮钉,铆钉或类似件的机器(1)。这些钮扣,钮钉或类似件都是由上部部件(124,125)和下部部件(67,68)组成,它们从料箱送到上工具(9)和下工具(10)中,通过杆(140)的升降运动而相互牢靠地联结在一起,而其间置于衣料(167)。相对的上、下工具各成行地前后相随地装在U表滑块(30)的上、下脚柱(51)和(48)上,通过对滑块定位,使各要进行装配操作的上工具(99)进入与杆(14)相啮合的位置。(*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最好是在衣料上装配钮扣,钮钉,铆钉或类似件的机器。这种机器已由EP0345622A2公开,其中,从机器操纵者方向来看,它有两个平行并列设置的工作位置。每个工作位置是由一个上工具和下工具以及一个安装上工具的升降杆组成。力的传递件是一个曲柄机构,它对一双臂式的臂杆进行作用。利用一个转换装置可以有选择地使某个升降杆与该臂杆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个这种类型的机器,用它能最佳地装配各种不同形状的钮扣,铆钉等配件。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机器的结构,其特点之一在于其优化的操纵方式。从机器的操纵者方向来看,先有技术中的那种平行并列设置的两个工作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机器中已不存在,而是只有一个唯一的工作位置。尽管如此,仍然实现了对由上部件和下部部件组成的各种形状的钮扣,铆钉的装配。这是通过在相对的位置上成行地前后相随地装在U形滑块的上、下翼脚上的上工具和下工具来实现的。由此可使进行装配工作的各个上、下工具始终保持轴向对齐的位置,而不必将这些工具带到它们相互对齐的位置上,从而实现了钮扣,铆钉等的上、下部件的最佳联结。与先有技术中两个工作位置的情况相反,只有唯一的一个工作位置能便于衣料的定位。由此大大减少了由于衣料定位错误而造成的废品数量。利用一种程序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要装配的配件情况使滑块在相应的程度上移动,使得在该位置上各个要进行装配操纵的上工具进入与推杆相啮合的位置。因此,推杆的移动方向同时也是上工具的移动方向,从而从整体上来看,本专利技术的机器有利于力的传递同时具有节省空间的结构。当至少设置三个成行地前后相随的上工具时(其中中间的是穿孔工具),那么可以在相应的衣料上成套地完成钮扣、铆钉等的装配。穿孔工具最好由一个十字刀具构成,这样穿孔后材料上留下一个让相应的钮扣杆身部分穿过的十字缝。各钮扣部件由一个上部部件和一个下部部件构成,其中一个是固定部件,另一个是功能部件。中间的穿孔工具可以允许通常形状的固定部件中配有套筒形杆身,该杆身不必很尖锐。由此可以采用生产成本较低的钮扣部件。由于穿孔工序必须在装配工序之前进行,原则上滑块要移动到穿孔工具与杆相啮合的位置上。为了不仅在穿孔期间而且在各钮扣部件的装配期间都使衣料保持不移动,在杆的下面,位于U形自由空间的高度上设有夹持材料的夹紧面。这些夹紧面在滑块最终定位之前移动到夹持位置上。本专利技术中,上夹紧面可由一个预防事故的手指保护件来控制。因此现有的机器部件具有多种功能。此外,按照本专利技术,滑块要进行两次前后相接的移动,进行定位。滑块的进一次移动用于使中间的穿孔工具与杆配位。穿孔工序结束后,进行第二次滑块移动,使得其中某个相邻的上工具进行与杆相啮合的位置。在滑块相继进行的移动期间夹紧面相对于衣料的夹紧位置一次也没有松动过。因此钮扣部件始终在先前穿了孔的位置上进行装配。在敏感的织物上也证明这种措施是有利的。此外,上工具在上方的U形脚柱中可在移动方向的直角方向上垂直地调节。垂直调节在滑块移动期间通过导向斜槽就已经能进行。由此保证各进行装配操作的上工具可靠地进入与推杆相啮合的位置。第一个传动机构用于使滑块完成第一次移动行程。这是使穿孔工具进行操作的位置。滑块接着进行的第二次移动行程是借助于另一个分开的传动机构完成的,从穿孔位置来看,该移动或者是向前或者是向后。借助于第二个传动机构而在用于滑块进行第一次移动行程的传动机构中实现弹性自由运动可以使滑块移动到前移或后移的位置上。这种弹性自由运动过程此外还防止了任何可以出现的破坏性强制力,例如由异物或在钮扣部件传送中出现的堵塞所造成。用于第一次移动行程的传动机构由凸轮传动机构的控制臂构成。该控制臂作用于滑块的轴颈(枢轴)上,并具有两个在轴颈两侧的可克服弹簧作用张开的臂件。根据滑块从其所处的中间位置移开的方向的不同情况,其中的一个臂件克服弹簧的作用力而摆动。由于弹簧加载的作用,在滑块返回时,两个臂件顶着轴颈,恢复到初始位置,使得每次滑块重新从其原始位置移动出来时都能按照控制进入中间位置。由于上工具的相应形状的端部部件,在滑块移动时,各端部部件自动地进入与杆相啮合的位置。由于有由端部部件上的两个相互相对设置的槽形成的刚性连接,保证了杆的连接部分的进入及通过。因此在进入的位置上各上工具在两个方向上被杆强制地夹紧。用于滑块进行第二次移动行程的传动机构是借助于一程序控制的,作用在上方的滑块脚柱的控制杆进行传动的。按照控制杆程控地摆动到那个位置上的不同情况(这取决于要装配的配件),滑块将从进行穿孔的中间位置(在该位置处穿孔已完成)朝某一个方向移出,在该方向上相应的上工具的相配的端部部件进入与杆的连接部分相啮合的位置。当位于上工具侧的夹紧面由手指保护件的运动来控制时,位于下工具侧的夹紧面则是由在移动方向上前后设置的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一个在夹持方向上受弹簧加载,另一个由滑块的移动运动控制在夹持方向上。下方的夹紧面分成两部分还有一个好处,即要装配钮扣的衣料的相应部分始终被可靠地保持不动,并且是不仅在对衣料穿孔时,而且在装配相应的钮扣部件时都是保持不动。为了穿孔,杆和穿孔工具一起完全移动到下方的杆位置上。然后杆稍微往回移动一些。接着滑块完成第二次移动行程。在此之后杆和相配的上工具一起又移动到其下方的最终位置,以便在钮扣的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之间形成连接。然后杆再向上移动,这样当对杆进行控制的曲柄机构转动一个360°后,就不仅完成了穿孔工序也完成了连接工序。下面对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装配机器的前视图;图2,机器在U形结构的滑块部分中的纵剖图;图3,机器在上、下工具的曲柄传动机构部分中沿图2中Ⅲ-Ⅲ线的剖面图;图4,沿图2中Ⅳ-Ⅳ线的剖面视图;图5,沿图2中Ⅴ-Ⅴ线的另一个放大的剖面视图;图6,U形结构的支承着上、下工具的滑块部分的示意图,其中滑块位于其初始位置(或称正常位置);图7,相应于图6的一个示意图,但滑块完成了第一移动行程,其中上工具的一个冲孔杆进入与推杆相啮合在位置;图8,控制杆,推杆,上工具和上工具的导向件的布置情况的一个放大详细示意图;图9,沿图8中Ⅸ-Ⅸ线的剖面视图;图10,下部工作部分的放大视图,设置在此处的夹紧面保持在初始位置上;图11,在下工具的部分中的一个纵剖面视图;图12,下工具的俯视图;图13,在位于上工具侧的夹紧面和推杆的啮合部分中的一个纵剖面视图;图14,在上工具的部分中的一个纵剖面视图;图15,U形滑块的放大视图,其中由该滑块控制的摇臂被保持在初始位置(正常位置)上;图16根据图7的一个视图,其中位于上工具侧的夹紧面和上工具被部分地下降,以便进行手指保护测量;图17,根据图16在上、下工具区域中的一个纵剖视图;图18,相应于图15的一个视图。但此处滑块向前滑动到使摇臂进入一个释放位置;图19,图7的一个随动视图(或称配合视图),此时上工具侧的夹紧面和上工具和与冲孔杆相啮合的推杆一起这样地下降,使得装入的材料不可移动地保持在上工具侧的夹紧面和下工具侧的夹紧面之间;图20,图19的一个随动视图,涉及对材料的穿孔;图21,相应于图8的一个视图,但涉及图19所示的工作位置;图22,在按照图19所示的上、下工具区域中的一个剖视图;图23,图18的一个随动视图,其中此处已释放的臂被偏转;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衣料上装置配钮扣,铆钉或类似件的机器(1),这些钮扣,铆钉或类似件由上部部件(124,125)和下部部部件(167,168)组成,置于上工具(9)和下工具(10)中,将材料(衣料)置于上、下部件之间,通过推杆(140)的升降运动使上、下部件牢靠地相互连接起来,为装配不同的上部部件(124,125)和下部部件(67,68)配有多个料箱(11,12,13,14)和上工具(9)以下工具(10),其特征在于,这些上工具(9)和下工具(10)在相对的位置上成行地相继装在U形滑块(30)上、下翼脚(51)和(48)上,通过对滑块定位,被带入装配操作的各上工具(9)则进入与推杆(140)相啮合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DE 1991-5-31 P4117767.31.在衣料上装配钮扣,铆钉或类似件的机器(1),这些钮扣,铆钉或类似件由上部部件(124,125)和下部部件(167,168)组成,置于上工具(9)和下工具(10)中,将材料(衣料)置于上、下部件之间,通过推杆(140)的升降运动使上、下部件牢靠地相互连接起来,为装配不同的上部部件(124,125)和下部部件(67,68)配有多个料箱(11,12,13,14)和上工具(9)以下工具(10),其特征在于,这些上工具(9)和下工具(10)在相对的位置上成行地相继装在U形滑块(30)上、下翼脚(51)和(48)上,通过对滑块定位,被带入装配操作的各上工具(9)则进入与推杆(140)相啮合的位置。2.尤其按照权利要求1的机器,其特征在于,至少设有成行地前后相随的上工具(9),其中中间的那个上工具是一个穿孔工具(穿孔杆107)。3.尤其按照前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的机器,其特征在于,设有位于杆(140)下面的,在滑块(30)的U形自由空间高度上夹持材料(167)的夹紧面(92,94,129)。4.尤其按照前述一个或数个权利要求的机器,其特征在于,夹紧面(92,94,129)为使滑块(30)的最终定位而向前行进,进入夹持位置。5.尤其按照前述一个或数个权利要求的机器,其特征在于,为使滑块(30)定位,滑块(30)进行两次相互衔接的移动,滑块(30)的第一次移动使中间的穿孔工具(穿孔杆107)与杆(140)配位,紧接其后的第二次移动使一个相邻的上工具(铆杆105,106)配位。6.尤其按照前述一个或数个权利要求的机器,其特征在于,在两个移动阶段中夹紧面(92,94,129)都保持在夹持位置上。7.尤其按照前述一个或数个权利要求的机器,其特征在于,在上部U形脚柱(51)中的上工具(9)在移动方向的直角方向上垂直可调地设置。8.尤其按照前述一个或数个权利要求的机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伯劳沃泰欧考克斯卡尔约瑟夫考帕茨海沃蒂特维林乌利希沃尔费茨股恩特
申请(专利权)人:舍费尔有限公司威廉普瑞姆创作二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