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净化储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37803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6 0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雨水收集净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雨水净化储存装置。其包括旋流沉砂套管、沉砂收集斗、过滤单元以及集水箱,旋流沉砂套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在内管上设有进水孔,且内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都是封闭的,在外管和内管之间设有若干导流叶片;沉砂收集斗设在旋流沉砂套管底部,用于接收经旋流沉砂套管分离出来的颗粒物;在收集斗底部设置有阀门;过滤单元与旋流沉砂套管出口连接,用于过滤经旋流沉砂套管分离出来的雨水;集水箱设在过滤单元下方,用于接收经过滤单元过滤的雨水,集水箱还设有与旋流沉砂套管的内管的出口端相连通的排放管。该装置通过旋流沉砂和过滤单元组合,可有效提高对雨水径流的水质净化效果。

Rainwater purification storage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more specifically, relates to a rainwater purification and storage device. It includes the eddy sand casing, sand collecting bucket, water tank and filter unit, the eddy sand casing comprises an outer tube and an inner tube, the inner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pipe, and the inlet end and the outlet end is closed, the outer tube and the inner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guide vanes; sand the collecting bucket in swirling grit bottom of the casing, for receiving particles by swirling grit separated in the casing; the collecting bucket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part of the valve; the filter unit and the eddy sand casing outlet connection, used for filtering the vortex grit casing separated rainwater; water tank is disposed in the filter unit is for receiving, filtering unit filtration of rainwater collecting tank is also provided with eddy sand casing tub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discharge pipe outlet. The device and sand filtration unit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swir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water quality of runoff purifica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净化储存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收集净化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雨水净化储存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地表及屋面等区域富集了大量的污染物,而当降雨时,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污染物便随着雨水径流通过管道排出,而其所带来的污染现已成为受纳水体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但考虑不同地区下垫面类型、用地特征、地区性质等不同,污染物差异性较大且难以量化。其中屋面及城市道路、广场用地所产生的径流中往往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受纳水体,易引发受纳水体水质持续性变差甚至黑臭。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浇撒绿地及道路的用水需求不断增加,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其存在巨大的收集回用潜力。而如何将雨水进行净化,减轻雨水带来的污染及如何将雨水利用便成为了本专利的研究重点。现有的雨水净化储存装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一定容积或者降雨时间作为控制性参数,针对初期雨水污染严重的问题将初期雨水进行弃流或控制,而非初期雨水则直接进行储存回用;第二类则是雨水全部通过滤料层过滤,过滤后储存回用或直接外排。然而在实际运行中,两者皆存在着问题。第一类通过容积或者降雨时间进行控制的方式,把初期弃流作为水质控制的主要措施,其污染控制效果及所收集雨水的水质往往难以保证。若根据容积进行控制,则仅适用于较小控制面积的做法,当所需控制面积较大时,污染物随时间的初期效应逐渐减弱,初期弃流效果不佳,所需控制雨水体积过大,措施经济性较差;而根据降雨时间进行控制的方式更是受降雨特性影响,具体控制效果偶然性极大。两者储存回用的雨水水质均难以保证,甚至达不到生活杂用水回用标准。而第二类雨水全部通过滤料层过滤的方式,虽然保证了储存回用的雨水水质,但由于雨水径流流量变化范围较大,导致溢流量较大,无法保证收集水量,且滤料容易堵塞,维护频率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净化储存一体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水质控制效率低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水净化储存装置,其包括用于与雨落管连接的旋流沉砂套管、沉砂收集斗、过滤单元以及集水箱,所述旋流沉砂套管包括外管以及套设在所述外管内的内管,在所述内管上设置有若干进水孔,且所述内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都是封闭的,在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设置有若干呈螺纹状排列的导流叶片;所述沉砂收集斗设置在所述旋流沉砂套管的出口段的底部,用于接收经所述旋流沉砂套管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物;在所述旋流沉砂套管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排放所收集的固体颗粒物的阀门;所述过滤单元与所述旋流沉砂套管的出口连接,用于过滤经所述旋流沉砂套管分离出来的雨水;所述集水箱设置在所述过滤单元的下方,用于接收经所述过滤单元过滤的雨水,所述集水箱还设置有与所述旋流沉砂套管的所述内管的出口端相连通的排放管。其中,所述旋流沉砂套管包括顺次连接的倾斜段和水平段,其中,所述倾斜段的上端用作进口,所述水平段远离所述倾斜段的一端用作出口,所述沉砂收集斗位于所述旋流沉砂套管水平段底部,并与所述旋流沉砂套管的所述外管相连通。其中,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滤料层、位于所述滤料层上方的待过滤区以及位于所述待过滤区内的溢流板,所述待过滤区与所述旋流沉砂套管的出口连接,所述溢流板将所述待过滤区分割成靠近所述旋流沉砂套管的第一区域和远离所述旋流沉砂套管的第二区域;所述过滤单元还包括两个位于所述集水箱外部并与所述集水箱连通的测压管,其中一个测压管的下端位于所述滤料层顶部,另一个测压管的下端位于所述滤料层底部。其中,所述集水箱包括集水箱箱体、能够开启的集水箱盖及位于所述集水箱内的集水箱液位计,所述滤料层设置在所述集水箱箱体的上部,在所述集水箱内所述滤料层的上方形成所述待过滤区。其中,所述滤料层包括网盒以及各自置于所述网盒中的第一层滤料和第二层滤料,容纳有所述第二层滤料的网盒位于容纳有所述第一层滤料的网盒下方,且第二层滤料的粒径小于第一层滤料的粒径。其中,该雨水净化储存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待过滤区的侧壁上的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高度应不低于所述排放管进水口的高度,所述溢流口的高度应高于所述溢流板顶部的高度。其中,所述排放管的进水口位于所述内管内部,并高于所述内管的底部;且排放管与所述集水箱的连接处应低于所述滤料层。其中,所述集水箱液位计底部距所述集水箱底部的距离不大于40mm,且顶部高度应不低于所述溢流口底部。其中,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集水箱内的水回用的取水口,所述取水口位于所述集水箱侧壁上;所述取水口应不低于所述集水箱底部20mm,且不高于所述集水箱底部60mm。其中,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集水箱内的水排空的出水口,在所述集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向所述出水口逐渐倾斜的坡度。(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雨水净化储存装置在雨量较大时,通过采用旋流沉砂套管进行旋流沉砂,将雨水中携带的固体颗粒物甩向外管,并通过沉砂收集斗进行收集控制,达到固体颗粒物去除作用,经过旋流沉砂后的雨水经过滤单元过滤后进入集水箱,而分离出来的洁净雨水经内管上的进水孔集中于内管,然后通过排放管排至集水箱以备外排或回用。由于采用了旋流沉砂套管,实现了在旋流沉砂套管内部的雨水的初步沉砂分离,并将分离出的固体颗粒物收集于沉砂收集斗中,使得分离后的雨水中固体颗粒物大大减少,降低了后续污染负荷,延长了滤料的使用寿命,保证了贮存雨水的水质。在降雨后,沉砂收集斗中的固体颗粒物可通过底部预留的阀门排出,实现了污染物的高效控制。此外,集水箱顶部采用可开启式设计,且滤料先置于网状盒子中再放入过滤单元中,这种方式使得滤料易于取出更换。此外,通过集水箱内的集水箱液位计可以观测集水箱的水位,掌握滤料层的过滤性能。通过位于滤料层顶部的测压管水头可以反应第一滤料层的积水堵塞情况,而其与位于滤料层底部的测压管水头的差值可以反应第一、第二滤料层整体的堵塞情况。而溢流板的设计可以使得雨水中污染物主要截留在滤料层的第一区域,更换滤料时主要更换滤料层第一区域的滤料即可。该雨水净化储存装置特别适用于屋面雨水及高架桥雨水的控制,当应用时,通过滤料层降低外排雨水污染物浓度,减少了污染物直接对于绿地的冲击,通过集水区贮存的雨水进行回用,还起到了一定的削峰作用。该装置使用方便,收集净化效果好,应用前景广阔。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雨水净化储存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的雨水净化储存装置沿A-A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雨水净化储存装置沿B-B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雨水净化储存装置沿C-C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2中的雨水净化储存装置沿D-D的剖视示意图图中,1:旋流沉砂套管;11:外管;12:内管;13:导流叶片;14:进水孔;15:连接件;2:过滤单元;21:待过滤区;22:滤料层;221:第一层滤料;222:第二层滤料;23:滤头;24:网盒;25:溢流板;26:测压管;3:集水箱;31:集水箱箱体;32:集水箱盖;33:集水箱液位计;4:排放管;5:溢流口;6:取水管;7:出水口;8:雨落管;9:沉砂收集斗;10: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雨水净化储存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水净化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雨落管连接的旋流沉砂套管、沉砂收集斗、过滤单元以及集水箱,所述旋流沉砂套管包括外管以及套设在所述外管内的内管,在所述内管上设置有若干进水孔,且所述内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都是封闭的,在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设置有若干呈螺纹状排列的导流叶片;所述沉砂收集斗设置在所述旋流沉砂套管的出口段的底部,用于接收经所述旋流沉砂套管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物;在所述旋流沉砂套管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排放所收集的固体颗粒物的阀门;所述过滤单元与所述旋流沉砂套管的出口连接,用于过滤经所述旋流沉砂套管分离出来的雨水;所述集水箱设置在所述过滤单元的下方,用于接收经所述过滤单元过滤的雨水,所述集水箱还设置有与所述旋流沉砂套管的所述内管的出口端相连通的排放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净化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雨落管连接的旋流沉砂套管、沉砂收集斗、过滤单元以及集水箱,所述旋流沉砂套管包括外管以及套设在所述外管内的内管,在所述内管上设置有若干进水孔,且所述内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都是封闭的,在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设置有若干呈螺纹状排列的导流叶片;所述沉砂收集斗设置在所述旋流沉砂套管的出口段的底部,用于接收经所述旋流沉砂套管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物;在所述旋流沉砂套管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排放所收集的固体颗粒物的阀门;所述过滤单元与所述旋流沉砂套管的出口连接,用于过滤经所述旋流沉砂套管分离出来的雨水;所述集水箱设置在所述过滤单元的下方,用于接收经所述过滤单元过滤的雨水,所述集水箱还设置有与所述旋流沉砂套管的所述内管的出口端相连通的排放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净化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沉砂套管包括顺次连接的倾斜段和水平段,其中,所述倾斜段的上端用作进口,所述水平段远离所述倾斜段的一端用作出口,所述沉砂收集斗位于所述旋流沉砂套管水平段底部,并与所述旋流沉砂套管的所述外管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净化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滤料层、位于所述滤料层上方的待过滤区以及位于所述待过滤区内的溢流板,所述待过滤区与所述旋流沉砂套管的出口连接,所述溢流板将所述待过滤区分割成靠近所述旋流沉砂套管的第一区域和远离所述旋流沉砂套管的第二区域;所述过滤单元还包括两个位于所述集水箱外部并与所述集水箱连通的测压管,其中一个测压管的下端位于所述滤料层顶部,另一个测压管的下端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龙赵梦圆席广朋涂楠楠贺弋桓赵远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