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蹲便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62717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蹲便器系统,涉及厨卫设备技术应用领域。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当前蹲便器卫生差和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沿蹲便器台面外边缘布置具有射水孔的环形管线,当使用蹲便器后,利用从环形管线射水孔向便槽方向射的出水将台面冲洗干净,具有改善厕所卫生的效果;同时,针对蹲便器不同区段分别设计射水孔分布密度和大小,使得冲洗更合理。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在进水管线处接通了两路带水阀的软水管,分别与环形管线接通,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阀门开合及阀门开度,具有人性化管控水资源的作用;同时,软水管上分别接有吹扫功能的软气管,具有干燥蹲便器和防止管线和射水孔被堵的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蹲便器系统
本技术涉及厨卫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蹲便器系统。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蹲便器的使用十分频繁。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和舒适度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期盼。目前,蹲便器的环境卫生问题一直没得到有效的改善,尤其是蹲便器外表面的清洁问题突显的十分明显。经过调查发现,人们在使用厕所过程中,尿液以及其他排泄物经常散落到蹲便器的两侧(蹲便器的脚踏板上)或者蹲便器前侧。然而,传统的蹲便器的冲水系统,只能冲洗蹲便器内部便槽里的废弃物或排泄物,并不能冲洗掉这些散落在蹲便器脚踏板表面上或蹲便器前侧的污物(如尿液等)。久而久之,这些残留的污物对室内环境卫生以及室内空气质量造成严重破环。当前,市场上对蹲便器的改进,均没有涉及到脚踏板上的排泄物或纸屑的冲洗。现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措施还是人工清洁。例如:在公共厕所,有工作人员及时清洁散落到周边的废弃物或排泄物,这样虽然有效保持了环境清洁,但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而且大部分公共厕所,并没有清洁人员对厕所进行彻底的清洁,从而会产生以上诸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具备更自动化、更节约水资源、更利于厕所环境卫生的蹲便器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蹲便器系统,包括主进水管线、主出水管线,第一软水管、第二软水管、蹲便器以及沿蹲便器台面边缘布置安装的环形管线。所述第一软水管、第二软水管以及主出水管线通过第三接头分别与主进水管线连通,所述第一软水管通过第一接头与环形管线连通,所述第二软水管通过第二接头与环形管线连通,所述主出水管线的出水口与蹲便器的进水口连通。以上所述环形管线还设有至少一个射水孔,且射水孔的开孔朝向便槽方向。上述蹲便器系统,还包括连接在第一软水管上的第一水阀、连接在第二软水管上的第二水阀以及连接在主出水管线上的第三水阀。上述蹲便器系统,作为优化方案,所述蹲便器的脚踏板及其台面整体从外边缘向便槽由高到低倾斜。上述蹲便器系统,作为优化方案,所述环形管线位置高于蹲便器脚踏板。上述蹲便器系统,作为优化方案,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中间的环形管线为断开状态,且管口封闭,即所述环形管线包含第一环形管线和第二环形管线。上述蹲便器系统,作为优化方案,所述环形管线上的射水孔为多个,靠近脚踏板的射水孔分布密度高于环形管线其它位置处。上述蹲便器系统,作为优化方案,所述环形管线上的射水孔为多个,靠近脚踏板的射水孔大小大于环形管线其它位置处。上述蹲便器系统,作为优化方案,所述射水孔具有沿射水孔上沿设置的帽檐,且所述帽檐朝向便槽。上述蹲便器系统,作为优化方案,所述帽檐中间高于边缘。上述蹲便器系统,作为优化方案,还包括与第一软水管连通的第一软气管、与第二软水管连通的第二软气管,所述第一软气管设置在第一水阀和第一接头的中间,所述第二软气管设置在第二水阀和第二接头的中间,其中第一软气管和第二软气管的进口分别与在一送风设备连通。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蹲便器系统,在蹲便器外边缘增加了一圈具有射水孔的环形管线结构设计。由于大部分公厕没有专门的清洁人员或者家里面疏于厕所卫生打扫,久而久之,厕所如厕环境会变得越来越恶劣,而本技术蹲便器既可以对便槽内部进行冲洗,又可以对蹲便器台面进行冲洗,从而本技术方案直接解决了便槽周边区域容易脏的问题(如如厕后会残留尿液、纸屑以及泥土等),因此具有改善厕所卫生条件的有益效果。2、现有技术中,当蹲便器脚踏板和台面脏后往往需要人力进行清洁(尤其是公共厕所)。本技术的蹲便器系统增加具有射水孔环形管线结构设计后,本技术方案既免除了人工冲洗,又节约了水资源,总体上节省了厕所管理成本。3、本技术蹲便器系统的主出水管和两个软水管分别设有一个水阀。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调节三个水阀来调控主冲水和两侧附加冲水的水量大小。通过调节不同的阀门,主冲水管和软水管的出水量均可以被有效控制。若蹲便器周围出现废弃物或排泄物,可以根据情况打开连接主管线的第一水阀或第二水阀进行冲洗;若没有废弃物或排泄物,则可以不用打开连接软水管的水阀,只保留传统的蹲便器槽内冲洗方式。本技术方案既有效的管控了水资源,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冲洗方式,具有很强的实用效果。4、本技术蹲便器系统的环形管线设有射水孔,其中每一个射水孔都具有一个帽檐,该帽檐限定了射水的方向,这样的设计使得水都向蹲便器台面上射出,而不会喷到其他地方,因此本技术方案更利于集中冲洗的力度和范围,使得冲洗的效果更佳。5、由于蹲便器脚踏板处比其他位置更容易脏,本技术蹲便器系统环形管线上的射水孔开孔方式是,离脚踏板较近的环形管线射水孔的密度大于其他位置处或者离脚踏板较近的环形管线射水孔的大小大于其他位置处,本技术方案对冲洗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水资源利用合理。6、本技术蹲便器系统,蹲便器环形台面整体向内倾斜,这样的设计更利于冲洗后的脏水流向便槽内。7、本技术蹲便器系统,还设计了残留水渍的空气吹扫功能,该技术方案具有两点有益效果:第一,使得冲洗后的蹲便器台面可以更快的干燥,避免脚将残留的水渍带到其它地方,打湿周围的地板;第二,由于具有射水孔的环形管线和射水孔本身比较细,很容易被水垢或冰渣(冬天)堵住,因此该技术方案可以让射水管线和射水孔保持畅通。8、本技术的蹲便器系统,即保持了厕所的环境卫生,有效的预防了疾病传播;同时,又节约了水资源和人力成本。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蹲便器系统的管线结构和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蹲便器系统的环形管线和蹲便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蹲便器系统的环形管线分段结构和射水孔帽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更节约水资源和更利于厕所环境卫生的蹲便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进水管线23、主出水管线24、第一软水管21、第二软水管22、蹲便器4以及沿蹲便器台面42边缘布置的环形管线6;所述第一软水管、第二软水管以及主出水管线通过第三接头53分别与主进水管线连通,该接头为四通接头。所述第一软水管通过第一接头51与环形管线连通,所述第二软水管通过第二接头52与环形管线连通,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为三通接头。其中,所述主出水管线的出水口与蹲便器的进水口连通。如图2所示,所述环形管线还设有至少一个射水孔61,且射水孔的开孔朝向便槽41方向。这就意味着,本技术的射水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射水孔的个数、大小、形状,射水孔在环形管线上的密度和分布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优选方案是,离蹲便器脚踏板近的射水孔在环形管线上的分布密度高于环形管道其他位置处或者离蹲便器脚踏板近的射水孔大小大于环形管道其他位置处。由于脚踏板是最容易脏的地方,且环形管线中的水压会从进水处向流动方向减小,流量会逐渐下降。因此,这样的设计具有合理分配管线中水资源的目的,从而达到更佳的冲洗效果。如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环形管线上每个射水孔都具有沿射水孔上边缘设置的帽檐62,所述帽檐朝向便槽,而且帽檐从中心位置开始逐渐高于边缘,帽檐的檐边最远端最好不要伸出环形管线太远,以免妨碍人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蹲便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蹲便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进水管线(23)、主出水管线(24)、第一软水管(21)、第二软水管(22)、蹲便器(4)以及沿蹲便器(4)台面(42)边缘布置的环形管线(6);所述第一软水管(21)、第二软水管(22)以及主出水管线(24)通过第三接头(53)分别与主进水管线(24)连通,所述第一软水管(21)通过第一接头(51)与环形管线(6)连通,所述第二软水管(22)通过第二接头(52)与环形管线(6)连通,所述主出水管线(24)的出水口与蹲便器(4)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环形管线(6)还设有至少一个射水孔(61),且射水孔(61)的开孔朝向便槽(41)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蹲便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进水管线(23)、主出水管线(24)、第一软水管(21)、第二软水管(22)、蹲便器(4)以及沿蹲便器(4)台面(42)边缘布置的环形管线(6);所述第一软水管(21)、第二软水管(22)以及主出水管线(24)通过第三接头(53)分别与主进水管线(24)连通,所述第一软水管(21)通过第一接头(51)与环形管线(6)连通,所述第二软水管(22)通过第二接头(52)与环形管线(6)连通,所述主出水管线(24)的出水口与蹲便器(4)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环形管线(6)还设有至少一个射水孔(61),且射水孔(61)的开孔朝向便槽(41)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蹲便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第一软水管(21)上的第一水阀(31)、连接在第二软水管(22)上的第二水阀(32)以及连接在主出水管线(24)上的第三水阀(3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蹲便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蹲便器(4)的脚踏板(43)及其台面(42)整体从外边缘向便槽(41)由高到低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蹲便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管线(6)位置高于蹲便器脚踏板(4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蹲便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乃洲王尧唐诗怡刘巍张勤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