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潜没式涵洞进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27073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22:27
一种潜没式涵洞进水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和供排水工程技术领域,由引河段、衔接段、前池、潜没式涵洞、拦污栅、检修闸门、进水池、水泵、出水管等主要部件组成,适用于进水池水位变幅很大的泵站,在保证水泵进水条件的基础上,采用潜没式涵洞进水结构设计方案,能大幅度降低拦污栅拦污高度和检修闸门挡水高度,节省设备投资和泵站建设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潜没式涵洞进水结构
本技术属于水利水电和供排水工程设备
,涉及一种泵站进水结构,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潜没式涵洞进水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不均,需要修建大量水利工程,进行灌溉、排涝、降渍和跨流域调水,保证工农业和人民生活正常进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环境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城市防洪泵站和活水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在我国许多地区,河道的水位变化幅度很大,使得拦污高度很大,挡洪高度增大,泵站运行安全性受到威胁,工程建设投资直线上升。泵站进水设计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进水池处于低水位时,水泵空化性能得到保证,如何使进水池处于高水位时,能节省泵站投资,又能保证泵站运行安全和运行管理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进水池水位变幅大,导致拦污高度大、挡洪高度增大、泵站运行安全性受到威胁等不足,提出一种潜没式涵洞进水结构,在保证水泵进水条件的基础上,能大幅度降低拦污栅拦污高度和检修闸门挡水高度,能有效节省拦污栅制造费用、减少检修闸门制造费用;拦污栅和检修闸门高度的降低,也为降低泵房高度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为全面节省泵站建设投资打下了基础,方便泵站运行、管理和维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潜没式涵洞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没式涵洞进水结构依次由引河段、衔接段、前池和进水池连接组成;所述衔接段由衔接段侧墙和衔接段地板构成,所述衔接段地板由前段和后段组成,所述前段水平布置并与所述引河段的底部等高程,所述后段呈向下倾斜的坡状;所述前池由前池侧墙和前池地板组成,所述前池侧墙上均布设有排水孔,所述前池地板的底部与所述衔接段地板的后段相连后沿水流方向逐渐降低,所述前池地板上均布设有冒水孔,所述前池地板下方设有反滤层;所述进水池是由边墩、中墩出水池后墙、第一基础梁、第二基础梁和进水池底板构成的矩形结构,所述第一基础梁下方设有涵洞顶板,所述涵洞顶板与所述进水池底板及边墩和中墩构成涵洞,所述涵洞顶板由圆弧段和直线段构成,所述圆弧段的高度随水流方向逐步降低,所述直线段与所述进水池底板平行,所述圆弧段与所述直线段之间设有检修闸门,所述检修闸门上方设有检修闸门槽,所述前池地板、衔接段地板和进水池底板两两之间设有水平止水片,所述涵洞进口处的进水池底板上设有拦污栅,所述拦污栅的上方设有拦污栅槽,所述第二基础梁上设有检修平台,水体经进水池从喇叭口吸入,从泵段获得能量后,沿泵管、内弯管、渐扩管、闸阀、出水管流出。所述拦污栅与进水池底板形成安装夹角,夹角范围为75°~80°,拦污栅沿拦污栅槽起吊和安装。所述前池侧墙垂直设置,墙表面均布设置排水孔,排水孔的直径为100mm、排水孔与排水孔的间距为2.0~3.0m。所述衔接段侧墙为扭面结构,分别连接引河段和前池段,墙表面均布设置排水孔,排水孔的直径为100mm、排水孔与排水孔的间距为2.0~3.0m。所述前池地板上设置冒水孔,冒水孔的直径为50mm、冒水孔与冒水孔的间距为1.2~1.5m。所述衔接段地板由前段和后段两部分组成,前段水平布置,与引河底等高程;后段与前池地板相连,呈坡状向下倾斜,坡度与前池地板的坡度相同。所述第一基础梁(9)和第二基础梁(16)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涵洞顶板(15)、边墩(28)、中墩(29)形成整体刚性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潜没式涵洞进水结构,结构新颖,布局合理,由引河段、衔接段、前池、潜没式涵洞、拦污栅、检修闸门、进水池、水泵、出水管等部件组成,采用潜没式涵洞进水结构,在保证水泵进水条件的基础上,能大幅度降低拦污栅拦污高度和检修闸门挡水高度,能有效节省拦污栅制造费用、减少检修闸门制造费用;拦污栅和检修闸门高度的降低,也为降低泵房高度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为全面节省泵站建设投资打下了基础,方便泵站运行、管理和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布局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全剖结构示意图。图中:引河段1、衔接段地板2、排水孔3、衔接段侧墙4、前池侧墙5、前池地板6、冒水孔7、反滤层8、第一基础梁9、拦污栅槽10、拦污栅11、水平止水片12、检修闸门13、检修门槽14、涵洞顶板15、第二基础梁16、检修平台17、泵管18、泵段19、喇叭口20、进水池底板21、内弯管22、渐扩管23、闸阀24、出水管25、泵房后墙基础26、出水池后墙27、边墩28、中墩2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潜没式涵洞进水结构,潜没式涵洞进水结构依次由引河段1、衔接段、前池和进水池连接组成;衔接段由衔接段侧墙4和衔接段地板2构成,衔接段地板2由前段和后段组成,前段水平布置并与引河段1的底部等高程,后段呈向下倾斜的坡状;前池由前池侧墙5和前池地板6组成,前池侧墙5上均布设有排水孔3,前池地板6的底部与衔接段地板2的后段相连后沿水流方向逐渐降低,前池地板6上均布设有冒水孔7,前池地板6下方设有反滤层8;进水池是由边墩28、中墩29、出水池后墙27、第一基础梁9、第二基础梁16和进水池底板21构成的矩形结构,第一基础梁9下方设有涵洞顶板15,涵洞顶板15与进水池底板21及边墩29和中墩29构成涵洞,涵洞顶板15由圆弧段和直线段构成,圆弧段的高度随水流方向逐步降低,直线段与进水池底板21平行,圆弧段与直线段之间设有检修闸门13,检修闸门13上方设有检修闸门槽14,前池地板6、衔接段地板2和进水池底板21两两之间设有水平止水片12,涵洞进口处的进水池底板21上设有拦污栅11,拦污栅11的上方设有拦污栅槽10,第二基础梁16上设有检修平台17,水体经进水池从喇叭口20吸入,从泵段19获得能量后,沿泵管18、内弯管22、渐扩管23、闸阀24、出水管25流出。如图1-2所示,一种潜没式涵洞进水结构,拦污栅11与进水池底板21形成安装夹角,夹角范围为75°~80°,拦污栅11沿拦污栅槽10起吊和安装;前池侧墙5垂直设置,墙表面均布设置排水孔3,排水孔3的直径为100mm、排水孔3与排水孔3的间距为2.0~3.0m;衔接段侧墙4为扭面结构,分别连接引河段1和前池段,墙表面均布设置排水孔3,排水孔3的直径为100mm、排水孔3与排水孔3的间距为2.0~3.0m;前池地板6上设置冒水孔7,冒水孔7的直径为50mm、冒水孔7与冒水孔7的间距为1.2~1.5m;衔接段地板2由前段和后段两部分组成,前段水平布置,与引河底等高程;后段与前池地板6相连,呈坡状向下倾斜,坡度与前池地板6的坡度相同;第一基础梁9和第二基础梁16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涵洞顶板15、边墩28、中墩29形成整体刚性结构。本技术采用潜没式涵洞进水结构,在保证水泵进水条件的基础上,能大幅度降低拦污栅拦污高度和检修闸门挡水高度,能有效节省拦污栅制造费用、减少检修闸门制造费用;拦污栅和检修闸门高度的降低,也为降低泵房高度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为全面节省泵站建设投资打下了基础,方便泵站运行、管理和维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潜没式涵洞进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潜没式涵洞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没式涵洞进水结构依次由引河段(1)、衔接段、前池和进水池连接组成;所述衔接段由衔接段侧墙(4)和衔接段地板(2)构成,所述衔接段地板(2)由前段和后段组成,所述前段水平布置并与所述引河段(1)的底部等高程,所述后段呈向下倾斜的坡状;所述前池由前池侧墙(5)和前池地板(6)组成,所述前池侧墙(5)上均布设有排水孔(3),所述前池地板(6)的底部与所述衔接段地板(2)的后段相连后沿水流方向逐渐降低,所述前池地板(6)上均布设有冒水孔(7),所述前池地板(6)下方设有反滤层(8);所述进水池是由边墩(28)、中墩(29)、出水池后墙(27)、第一基础梁(9)、第二基础梁(16)和进水池底板(21)构成的矩形结构,所述第一基础梁(9)下方设有涵洞顶板(15),所述涵洞顶板(15)与所述进水池底板(21)构成涵洞,所述涵洞顶板(15)由圆弧段和直线段构成,所述圆弧段的高度随水流方向逐步降低,所述直线段与所述进水池底板(21)平行,所述圆弧段与所述直线段之间设有检修闸门(13),所述检修闸门(13)上方设有检修闸门槽(14),所述前池地板(6)、衔接段地板(2)和进水池底板(21)两两之间设有水平止水片(12),所述涵洞进口处的进水池底板(21)上设有拦污栅(11),所述拦污栅(11)的上方设有拦污栅槽(10),所述第二基础梁(16)上设有检修平台(17),水体经进水池从喇叭口(20)吸入,从泵段(19)获得能量后,沿泵管(18)、内弯管(22)、渐扩管(23)、闸阀(24)、出水管(25)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没式涵洞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没式涵洞进水结构依次由引河段(1)、衔接段、前池和进水池连接组成;所述衔接段由衔接段侧墙(4)和衔接段地板(2)构成,所述衔接段地板(2)由前段和后段组成,所述前段水平布置并与所述引河段(1)的底部等高程,所述后段呈向下倾斜的坡状;所述前池由前池侧墙(5)和前池地板(6)组成,所述前池侧墙(5)上均布设有排水孔(3),所述前池地板(6)的底部与所述衔接段地板(2)的后段相连后沿水流方向逐渐降低,所述前池地板(6)上均布设有冒水孔(7),所述前池地板(6)下方设有反滤层(8);所述进水池是由边墩(28)、中墩(29)、出水池后墙(27)、第一基础梁(9)、第二基础梁(16)和进水池底板(21)构成的矩形结构,所述第一基础梁(9)下方设有涵洞顶板(15),所述涵洞顶板(15)与所述进水池底板(21)构成涵洞,所述涵洞顶板(15)由圆弧段和直线段构成,所述圆弧段的高度随水流方向逐步降低,所述直线段与所述进水池底板(21)平行,所述圆弧段与所述直线段之间设有检修闸门(13),所述检修闸门(13)上方设有检修闸门槽(14),所述前池地板(6)、衔接段地板(2)和进水池底板(21)两两之间设有水平止水片(12),所述涵洞进口处的进水池底板(21)上设有拦污栅(11),所述拦污栅(11)的上方设有拦污栅槽(10),所述第二基础梁(16)上设有检修平台(17),水体经进水池从喇叭口(20)吸入,从泵段(19)获得能量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红耕梁云辉周伟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