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水田作业机械履带式辅助行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25668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2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田作业机械履带式辅助行走装置,包括驱动轮、履带、支架,驱动轮分和水田行走轮均设置在支架上,驱动轮与水田行走轮相互啮合;所述履带的外表面设有与驱动轮相啮合的驱动齿,履带与驱动轮相互啮合,履带为封闭环状,履带包裹支架,并由支架支撑履带,所述支架随履带同步移动,驱动轮带动履带与水田行走轮同向转动,实现水田行走轮向履带传递功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使水田作业机械在不拆卸水田行走轮的情况下与履带式辅助行走装置啮合驱动,更加简便有效地实现水田作业机械在轮式与履带式之间转换。

Crawler type auxiliary walking device for paddy field working machiner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running device of crawler type auxiliary field work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driving wheel, driving wheel, crawler frame, walking wheels are divided and the paddy field is arranged on the bracket, the driving wheel and the wheel are engaged with each other in paddy field; an outer surface of the track is provided with a drive gear meshing, track and drive the wheel is meshed with the crawler track is a closed ring, and is supported by a support bracket package, track, the bracket moves with the synchronous track, the driving wheel drives the walking wheel track and paddy rotation in the same direction, realize the walking wheel to track the transmission power of paddy field. The paddy field working machine can drive the paddy field working machinery between the wheel type and the crawler type more simply and effectively without dismounting the paddy field walking wheel and driving with the crawler type auxiliary wal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田作业机械履带式辅助行走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田作业机械履带式辅助行走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水田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25%,水田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主要包括水田拖拉机、水田施药机等。目前水田作业机械以水田行走轮结构形式为主,由于接地比压高,连年作业后,泥脚逐年加深,严重情况下会破坏耕底层。履带式结构可以较好解决以上问题,但农业机械往往一机多用,履带式结构通用性不如水田行走轮结构,理论上可以在需要时,拆卸水田行走轮,再安装上履带,但使用极不方便。中国申请号为201610292561.2,公开了一种轮式与履带式状态相互转换的履带轮,可根据需要进行轮履工作状态切换,但该专利技术的装置为轮履一体,结构复杂,又增加了机身重量。美国申请号为13/861883,公开了一种汽车使用的履带系统,使用时,将汽车四个轮胎和履带系统连接在一起,依靠汽车轮胎与履带摩擦传递动力,但在泥水地里工作,泥浆粘附到轮胎和履带表面沟槽内,使摩擦传动失效,不适合农业机械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田作业机械履带式辅助行走装置,实现水田作业机械在轮式与履带式之间转换。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一种水田作业机械履带式辅助行走装置,包括水田行走轮、驱动轮、履带和支架;所述履带为封闭环状,履带包裹支架,并由支架支撑履带,所述驱动轮和水田行走轮(1)均安装在支架上,驱动轮与水田行走轮相互啮合,所述履带的外表面设有与驱动轮相啮合的驱动齿,履带与驱动轮相互啮合,所述支架随履带同步移动。优选地,包括两个驱动轮,两个所述驱动轮分布在水田行走轮的前后两端。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轮架、两个侧板、多对支重轮轴和多个支重轮,两个所述侧板相互平行,并分布于轮架的两侧,所述轮架的两侧面与侧板之间对称设有多对支重轮轴,所述支重轮轴的一端与轮架的侧面连接,另一端与侧板连接,所述支重轮轴上均设有支重轮,位于支架两端的支重轮的直径大于其他的支重轮的直径。优选地,所述履带的内侧面上间隔设有多列限位齿组,每两列限位齿组之间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数量与一对支重轮轴上的支重轮的数量相同,限位槽的宽度与支重轮的宽度相同,所述支重轮位于限位槽内。优选地,所述水田行走轮的内侧与驱动装置连接,水田行走轮的外侧与法兰盘固定连接,所述法兰盘与中央连接板的一端连接,中央连接板的另一端与侧板连接。优选地,所述驱动轮可转动地装在驱动轮轴上,驱动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侧连接板与两个侧板连接。优选地,两个所述驱动轮中一个具有与水田行走轮相啮合的轮齿,另一个为光轮。优选地,两个所述驱动轮上都具有与水田行走轮相啮合的轮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可以使水田作业机械在不拆卸水田行走轮的情况下与履带式辅助行走装置啮合驱动,更加简便有效地实现水田作业机械在轮式与履带式之间转换。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水田行走轮的连接方式,所述水田行走轮内侧与驱动装置连接,根据水田行走轮轮毂的结构特点,外侧与法兰盘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水田作业机械履带式辅助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履带式辅助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履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示支重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水田行走轮;2.驱动轮;3.履带;4.支架;5.驱动轮轴;6.轮架;7.中央连接板;8.侧板;9.支重轮轴;10.支重轮;11.法兰盘;12.限位槽;13.驱动齿;14.侧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水田作业机械履带式辅助行走装置,包括水田行走轮1、驱动轮2、履带3、支架4。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驱动轮2分布在水田行走轮1的前后两端,两个驱动轮2上都具有与水田行走轮1相啮合的轮齿,水田行走轮1与驱动轮2啮合,带动两个驱动轮2与水田行走轮1反向转动。如图3所示,履带3的外表面设有与驱动轮2相啮合的驱动齿13,履带3与驱动轮2啮合,履带3为封闭环状,履带3包裹支架4,并由支架4支撑履带3,所述支架4随履带3同步移动。驱动轮2带动履带3与水田行走轮1同向转动,实现水田行走轮1向履带3传递功率。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支架4包括轮架6、两个侧板8、多对支重轮轴9和多个支重轮10,两个所述侧板8相互平行,并分布于轮架6的两侧,所述轮架6的两侧面与侧板8之间对称设有多对支重轮轴9,所述支重轮轴9的一端与轮架6的侧面连接,另一端与侧板8连接,所述支重轮轴9上均设有一个支重轮10,支架4左右两端的两个支重轮10的直径大于其他的支重轮10的直径。所述水田行走轮1的内侧与驱动装置连接,水田行走轮1的一端与法兰盘11固定连接,所述法兰盘11与中央连接板8的一端连接,中央连接板8的另一端与侧板8连接。实现水田行走轮1与辅助行走装置相对位置固定,运行时不产生相对位移、脱离啮合等状况。所述驱动轮2安装在驱动轮轴5上,驱动轮轴5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侧连接板14与两个侧板8连接。所述履带3的内侧面上间隔设有三列限位齿组,每两列限位齿组之间设有限位槽12,所述限位槽12的宽度与支重轮10的宽度相同,支重轮10位于限位槽12内,使支重轮10纵向对齐且限定支重轮10的相对位置。所述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水田作业机械履带式辅助行走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田作业机械履带式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轮(2)、履带(3)和支架(4);所述履带(3)为封闭环状,履带(3)包裹支架(4),并由支架(4)支撑履带(3),所述驱动轮(2)和水田行走轮(1)均安装在支架(4)上,驱动轮(2)与水田行走轮(1)相互啮合,所述履带(3)的外表面设有与驱动轮(2)相啮合的驱动齿(13),履带(3)与驱动轮(2)相互啮合,所述支架(4)随履带(3)同步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田作业机械履带式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轮(2)、履带(3)和支架(4);所述履带(3)为封闭环状,履带(3)包裹支架(4),并由支架(4)支撑履带(3),所述驱动轮(2)和水田行走轮(1)均安装在支架(4)上,驱动轮(2)与水田行走轮(1)相互啮合,所述履带(3)的外表面设有与驱动轮(2)相啮合的驱动齿(13),履带(3)与驱动轮(2)相互啮合,所述支架(4)随履带(3)同步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作业机械履带式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驱动轮(2),两个所述驱动轮(2)分布在水田行走轮(1)的前后两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作业机械履带式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包括轮架(6)、两个侧板(8)、多对支重轮轴(9)和多个支重轮(10),两个所述侧板(8)相互平行,并分布于轮架(6)的两侧,所述轮架(6)的两侧面与侧板(8)之间对称设有多对支重轮轴(9),所述支重轮轴(9)的一端与轮架(6)的侧面连接,另一端与侧板(8)连接,所述支重轮轴(9)上均设有支重轮(10),位于支架(4)两端的支重轮(10)的直径大于其他的支重轮(10)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泽民陶春鸣魏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