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纱去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2410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尾纱去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纱管下料机构(1),其具有供纱管(a)水平状态下料的下料通道(100);单件送出机构(2),其具有转轴(21),该转轴(21)靠近该下料通道(100)的出料口(101)设置,该转轴(21)外壁设有沿其周向均布的多个分离齿(22);除纱机构(3),其具有挡环(31)和推杆(32),该挡环(31)位于靠近所述转轴(21)一轴端设置,该挡环(31)内设有环状除纱刃(310),该推杆(32)位于靠近所述转轴(21)另一轴端设置,该推杆(32)与所述挡环(31)同心设置,该推杆(32)与推动气缸(33)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自动去除纱管上的尾纱,生产更安全,可提高生产效率。

A tail yarn remover

\u672c\u5b9e\u7528\u65b0\u578b\u516c\u5f00\u4e86\u4e00\u79cd\u5c3e\u7eb1\u53bb\u9664\u673a,\u5176\u7279\u5f81\u5728\u4e8e\uff1a\u5305\u62ec\u7eb1\u7ba1\u4e0b\u6599\u673a\u6784(1)\uff0c\u5176\u5177\u6709\u4f9b\u7eb1\u7ba1(a)\u6c34\u5e73\u72b6\u6001\u4e0b\u6599\u7684\u4e0b\u6599\u901a\u9053(100)\uff1b\u5355\u4ef6\u9001\u51fa\u673a\u6784(2)\uff0c\u5176\u5177\u6709\u8f6c\u8f74(21)\uff0c\u8be5\u8f6c\u8f74(21)\u9760\u8fd1\u8be5\u4e0b\u6599\u901a\u9053(100)\u7684\u51fa\u6599\u53e3(101)\u8bbe\u7f6e\uff0c\u8be5\u8f6c\u8f74(21)\u5916\u58c1\u8bbe\u6709\u6cbf\u5176\u5468\u5411\u5747\u5e03\u7684\u591a\u4e2a\u5206\u79bb\u9f7f(22)\uff1b\u9664\u7eb1\u673a\u6784(3)\uff0c\u5176\u5177\u6709\u6321\u73af(31)\u548c\u63a8\u6746(32)\uff0c\u8be5\u6321\u73af(31)\u4f4d\u4e8e\u9760\u8fd1\u6240\u8ff0\u8f6c\u8f74(21)\u4e00\u8f74\u7aef\u8bbe\u7f6e\uff0c\u8be5\u6321\u73af(31)\u5185\u8bbe\u6709\u73af\u72b6\u9664\u7eb1\u5203(310)\uff0c\u8be5\u63a8\u6746(32)\u4f4d\u4e8e\u9760\u8fd1\u6240\u8ff0\u8f6c\u8f74(21)\u53e6\u4e00\u8f74\u7aef\u8bbe\u7f6e\uff0c\u8be5\u63a8\u6746(32)\u4e0e\u6240\u8ff0\u6321\u73af(31)\u540c\u5fc3\u8bbe\u7f6e\uff0c\u8be5\u63a8\u6746(32)\u4e0e\u63a8\u52a8\u6c14\u7f38(33)\u8fde\u63a5\u3002 The utility model can automatically remove the bobbin yarn tail, production safety, production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纱去除机
本技术属于纺织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尾纱去除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去除纱管上残余尾纱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用勾刀将粗纱管上的纱线豁开,然后逐层剥离,这种方式不仅危险而且对粗纱管也是一种损伤。通过这种方式去除残余尾纱既耗费人力又影响纺纱效率。由此可见,有必要提供一种尾纱清除机,用于替代人工去除粗纱管上残余尾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尾纱去除机,能自动去除纱管上的尾纱,生产更安全,可降低劳动强度及提高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尾纱去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纱管下料机构(1),其具有供纱管(a)水平状态下料的下料通道(100),该下料通道(100)倾斜设置,该下料通道(100)上端设有进料口(102),该下料通道(100)下端设有出料口(101);单件送出机构(2),其具有转轴(21),该转轴(21)靠近该下料通道(100)的出料口(101)设置,该转轴(21)外壁设有沿其周向均布的多个分离齿(22),该出料口(101)内最低位的一个纱管(a)可落入两个相邻分离齿(22)之间且经所述转轴(21)转动而送出;除纱机构(3),其具有挡环(31)和推杆(32),该挡环(31)位于靠近所述转轴(21)一轴端设置,该挡环(31)内设有环状除纱刃(310),该推杆(32)位于靠近所述转轴(21)另一轴端设置,该推杆(32)与所述挡环(31)同心设置,该推杆(32)与推动气缸(33)连接,该推动气缸(33)用于带动该推杆(32)朝向所述挡环(31)方向运动且将经该转轴(21)送出的纱管(a)推向所述挡环(31)内。采用上述方案,使用时,从进料口(102)放入待去除尾纱的纱管,该纱管沿下料通道(100)倾斜通道,可自动下料;而该出料口(101)内最低位的一个纱管(a)可落入两个相邻分离齿(22)之间且经所述转轴(21)转动而送出;而该推动气缸(33)可带动该推杆(32)朝向所述挡环(31)方向运动且将经该转轴(21)送出的纱管(a)推向所述挡环(31)内,当该纱管(a)从环状除纱刃(310)内整体穿出时,该纱管(a)外壁上的尾纱则被周向去除,不会存在残留。进一步,所述转轴(21)下方设置有尾纱收集箱(41),该尾纱收集箱(41)上端设有尾纱收集口(411)。该纱管(a)尾纱掉下后,可经尾纱收集口(411)落入尾纱收集箱(41)内,实现了集中收集,可回收利用。进一步,所述尾纱收集箱(41)外壁上安装有用于使该尾纱收集箱(41)内形成负压的负压风机(42)。该负压风机(42)可使该尾纱收集口(411)处气流向下运动,以使去除后的尾纱均被吸入所述尾纱收集箱(41)内,以避免轻质尾纱不能掉入尾纱收集箱(41)内。由于采用负压吸风,在去除过程中所产生的飞花,短绒及棉尘等都能被及时吸走,使车间生产区含尘量很低。进一步,所述尾纱收集箱(41)下端设有排纱口(412),该排纱口(412)上配装有底盖(43),且该底盖(43)可打开或关闭。该底盖(43)打开后,该尾纱收集箱(41)内尾纱可集中排出,且在排除时,由于从下方排出,不会影响本尾纱去除机正常工作。进一步,还包括纱管收集箱(5),该纱管收集箱(5)位于靠近所述挡环(31)出口一侧设置。该纱管收集箱(5)用于收集已去除尾纱的纱管,且自动收集,不用人工拿取,纱管集中放置,也便于管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本技术能自动去除纱管上的尾纱,生产更安全,可降低劳动强度以提高生产效率。第二,本纱管下料机构,可使位于该下料通道内的各纱管一个个地自动并接下料,可连续地单个纱管下料,下料稳定性好。第三,当转轴转动时,位于出料口内最低位的一个纱管可落入两个相邻分离齿之间且经转轴转动而送出,且该下料通道内纱管,在当该转轴每转动一次时,只能分离送出一个,以满足该环状除纱刃内一次只能对单个纱管进行尾纱切除。第四,该纱管收集箱和尾纱收集箱分别用于对纱管和尾纱集中收集,便于分类管理,不需人工操作,且便于直接回收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一种尾纱去除机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一种尾纱去除机在推杆推送前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一种尾纱去除机在推杆推送完的俯视图。图4是图1中A-A截面图。图5是本技术中挡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5,一种尾纱去除机,包括纱管下料机构1,单件送出机构2除纱机构3等。所述纱管下料机构1具有供纱管a水平状态下料的下料通道100,该下料通道100倾斜设置,该下料通道100上端设有进料口102,该下料通道100下端设有出料口101。优选地,该进料口102为V状口或喇叭状,使该进料口102外口较大,能便于纱管放入。优选地,所述出料口101截面为条形孔(或矩形孔),该条形孔宽度少许大于纱管a直径且该条形孔长度少许大于纱管a轴向长度,以实现只许供单个纱管a经过,该下料通道100下部内的各纱管a为一个个地并接下料,可为一个个纱管连续地去除尾纱做准备。所述单件送出机构2上具有转轴21,该转轴21靠近该下料通道100的出料口101设置,该转轴21外壁设有沿其周向均布的多个分离齿22,该出料口101内最低位的一个纱管a可落入两个相邻分离齿22之间且经所述转轴21转动而送出;使用时,该转轴21可转动安装在机架上,该转轴21与电机连接,该电机用于驱动该转轴21做旋转运动且能控制转轴21的转角。该电机可采用伺服电机,能精准控制转角。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转轴21与电机之间可采用棘轮机构连接,以实现控制该转轴21间歇地作圆周运动。所述除纱机构3具有挡环31和推杆32,该挡环31位于靠近所述转轴21一轴端设置,该挡环31内设有环状除纱刃310,该推杆32位于靠近所述转轴21另一轴端设置,该推杆32与所述挡环31同心设置,该推杆32与推动气缸33连接,该推动气缸33用于带动该推杆32朝向所述挡环31方向运动且将经该转轴21送出的纱管a推向所述挡环31内。采用上述方案,使用时,从进料口102放入待去除尾纱的纱管,该纱管沿下料通道100倾斜通道,可自动下料且一个个地并接分布;而该出料口101内最低位的一个纱管a可落入两个相邻分离齿22之间且经所述转轴21转动而送出;而该推动气缸33可带动该推杆32朝向所述挡环31方向运动且将经该转轴21送出的纱管a推向所述挡环31内,当该纱管a从环状除纱刃310内整体穿出时,结合图1和5,该纱管a外壁上的尾纱则被周向去除,不会存在残留。进一步,所述转轴21下方设置有尾纱收集箱41,该尾纱收集箱41上端设有尾纱收集口411。该纱管a尾纱掉下后,可经尾纱收集口411落入尾纱收集箱41内,实现了集中收集,可回收利用。进一步,所述尾纱收集箱41外壁上安装有用于使该尾纱收集箱41内形成负压的负压风机42。该负压风机42可使该尾纱收集口411处气流向下运动,以使去除后的尾纱均被吸入所述尾纱收集箱41内,以避免轻质尾纱不能掉入尾纱收集箱41内。进一步,所述尾纱收集箱41下端设有排纱口412,该排纱口412上配装有底盖43,且该底盖43可打开或关闭。该底盖43打开后,该尾纱收集箱41内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尾纱去除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尾纱去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纱管下料机构(1),其具有供纱管(a)水平状态下料的下料通道(100),该下料通道(100)倾斜设置,该下料通道(100)上端设有进料口(102),该下料通道(100)下端设有出料口(101);单件送出机构(2),其具有转轴(21),该转轴(21)靠近该下料通道(100)的出料口(101)设置,该转轴(21)外壁设有沿其周向均布的多个分离齿(22),该出料口(101)内最低位的一个纱管(a)可落入两个相邻分离齿(22)之间且经所述转轴(21)转动而送出;除纱机构(3),其具有挡环(31)和推杆(32),该挡环(31)位于靠近所述转轴(21)一轴端设置,该挡环(31)内设有环状除纱刃(310),该推杆(32)位于靠近所述转轴(21)另一轴端设置,该推杆(32)与所述挡环(31)同心设置,该推杆(32)与推动气缸(33)连接,该推动气缸(33)用于带动该推杆(32)朝向所述挡环(31)方向运动且将经该转轴(21)送出的纱管(a)推向所述挡环(3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纱去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纱管下料机构(1),其具有供纱管(a)水平状态下料的下料通道(100),该下料通道(100)倾斜设置,该下料通道(100)上端设有进料口(102),该下料通道(100)下端设有出料口(101);单件送出机构(2),其具有转轴(21),该转轴(21)靠近该下料通道(100)的出料口(101)设置,该转轴(21)外壁设有沿其周向均布的多个分离齿(22),该出料口(101)内最低位的一个纱管(a)可落入两个相邻分离齿(22)之间且经所述转轴(21)转动而送出;除纱机构(3),其具有挡环(31)和推杆(32),该挡环(31)位于靠近所述转轴(21)一轴端设置,该挡环(31)内设有环状除纱刃(310),该推杆(32)位于靠近所述转轴(21)另一轴端设置,该推杆(32)与所述挡环(31)同心设置,该推杆(32)与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大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财衡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