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济南大学专利>正文

抛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22668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抛丸器,包括壳体,以及容置在壳体内的抛丸轮、与抛丸轮同轴装配的分丸轮,还包括从一端装配在壳体上,并向分丸轮提供弹丸的进料装置,所述分丸轮的一端为用于与抛丸轮间装配的座,另一端为用于承接进料装置的端环体,座与端环体间环形排列有用于确定分丸孔的柱体;所述柱体至少离心侧和周向侧为粉末冶金材料体。依据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寿命相对比较长,并且成本相对比较低。

Shot blast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hot blast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d is arranged in the blast wheel, casing and blast wheel coaxial impeller assembly, including from the end of the assembly on the housing, and to provide the impeller feeding device of projectile, and one end of the impeller for the assembly and the blast wheel seat, the other end is used for receiving the feeding device end ring body, seat and end ring body are arranged in a ring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lumn ball hole; the cylinder is at least centrifugal and circumferential side side for powder metallurgy materials.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the service life is relatively long, and the cost is relatively 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抛丸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抛丸器。
技术介绍
抛丸技术是将来自进丸管的弹丸,经过分丸轮的初步加速,通过套在分丸轮外的定向套抛出,而后被叶片承接,沿叶片表面通过离心力继续加速,飞出抛丸器,从而实现对各种零部件表面的抛丸清理和强化。由于抛丸清理不受被清理件大小、形状和重量的限制,而且能够提高机械产品和金属构件的抗疲劳性能,消除应力集中,应力集中的消除需要比较大的机械冲击,因此,要求冲击到零件表面的弹丸的速度非常快。另外,弹丸本身应是理想状态下的球形,但实际制作出来的弹丸难以做到理想的球形结构。并且为了节约成本,弹丸通常要回收利用,新的弹丸都要混入一定量的回收到的弹丸。通常,被回收利用的弹丸因产生了机械撞击而使其圆度变得更差,并且很大比例的回收得到的弹丸本身会存在凹坑或者破损,这些弹丸会对抛丸器产生比较大的磨损。抛丸器中易于被磨损的部件主要是分丸轮和叶片,相对而言,由于弹丸在叶片表面的速度更快,因此,现在抛丸器失效研究的重点也主要落在叶片上,而对分丸轮较少关注。分丸轮失效表现在区域不平衡上,用于确定分丸口的柱体会受到弹丸的直接冲击和摩擦,易于失效,而分丸轮的其余部位则不容易失效。藉此会产生短板效应,若因柱体失效而报废整个分丸轮,则会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如中国专利文献CN2885505Y,其对分丸器的一些基本参数给出了说明,例如其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指出,所限定抛丸器的最大抛丸量可以达到19吨/小时,而弹丸的最终速度可以达到60米/秒,足见分丸轮和叶片所使用的环境。此外,其还指出,所使用的弹丸除了弹丸外,还包括棱角钢砂,而带有棱角的弹丸所产生的摩擦更加剧烈。其用于解决磨损问题的技术手段是,分丸轮、叶片等易损件采用高铬抗磨铸铁材料铸造,以提高零件本身的耐磨性能,然而,如前所述,例如分丸轮,并非各处的耐磨性均有相同的要求,整体铸造尽管可以解决区域耐磨性的问题,但整体耐磨性的提高也意味着材料性能的浪费。同样,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2640176U,其将分丸轮区分为安装座和筒体两个部件,为了提高耐磨性能,其筒体和安装座均采用高锰合金铸铁一体注塑成型。换言之,其整体材质仍然一致,存在着材料性能的浪费,而使的整体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相对比较长,并且成本相对比较低的抛丸器。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抛丸器,包括壳体,以及容置在壳体内的抛丸轮、与抛丸轮同轴装配的分丸轮,还包括从一端装配在壳体上,并向分丸轮提供弹丸的进料装置,所述分丸轮的一端为用于与抛丸轮间装配的座,另一端为用于承接进料装置的端环体,座与端环体间环形排列有用于确定分丸孔的柱体;所述柱体至少离心侧和周向侧为粉末冶金材料体。上述抛丸器,可选地,所述柱体具有:第一结构,整体为粉末冶金材料体;或第二结构,柱体包括与端环体和座一体的基体柱和一粉末冶金材料材质的槽体;相应于第一结构,于座和端环体上开有嵌装槽,以用于柱体在座和端环体上的装配;相应于第二结构,槽体扣在柱体上,而包绕槽体的向心侧和周向的两侧。可选地,相应于第一结构,嵌装槽具有分丸轮轴向的约束结构。可选地,所述嵌装槽为第一燕尾槽或第一T型槽。可选地,抛丸轮具有单端座板,该单端座板为叶轮,叶轮上设有叶片固定结构;相应地,叶片通过所述叶片固定结构固定在叶轮上。可选地,叶片为从向心端到离心端的两节段结构;上述的两节段结构中的两节段为平板;两平板间通过与两平板相对端相切的过渡弧连接。可选地,位于离心段的平板长度d2大于位于向心端的平板长度d1。可选地,d2为1.2~1.5倍的d1。可选地,两平板间的夹角为165~175度。可选地,叶片固定结构为成型在叶轮端面的第二燕尾槽或者第二T型槽,并在第二燕尾槽或者第二T型槽的离心端设有第一销孔;相应地,叶片的座部构造为燕尾结构或者T型结构,并相应开有第二销孔或挡座;提供一连接销,通过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或挡座约束叶片的离心向自由度。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具有较长使用寿命的分丸轮,该分丸轮既不是常规材质的分丸轮,也不是整体的昂贵材质的分丸轮,而只是对分丸轮的柱体进行加强,成本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具有比较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一种抛丸器主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相应于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分丸轮结构示意图。图4为另一种分丸轮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抛丸轮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叶轮结构示意图。图7为一种叶片结构示意图。图8为一种进丸装置结构示意图。图9为一种叶片结构参数图。图中:1.进料装置,2.分丸轮,3.抛丸轮,4.壳体,5.主轴,6.环形压板。11.料斗,12.抛出窗口,13.分丸轮容置腔。21.进丸口,22.端环体,23.镶柱,24.座板,25.座,26.基体柱,27.镶块。31.叶片,32.叶轮。311.离心端,312.挡座,313.安装座,314.向心端,315.第一段,316.过渡段,317.第二段。具体实施方式参照说明书附图1,主轴5是抛丸器的基础参考系,分丸轮2、抛丸轮3、壳体4、定向套等基本部件都需要与主轴5保持较高的同轴度。抛丸器上主要部件在主轴5轴向的两端,例如主轴5的轴向,用于确定端面。在图1中壳体4的左端盖设有轴承座,用于主轴5的引入,壳体4的右端盖用于安装进料装置1。主轴5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壳体4上,并通过轴承座孔探入到壳体4内部,该探入到壳体4内的轴头用于安装抛丸轮3和分丸轮2,图8中具有抛丸窗口12的套体结构为定向套,分丸轮2位于定向套内,通过抛丸窗口12抛出后进入到抛丸轮3中。相对而言,抛丸器中受摩擦力最大的部件是抛丸轮3的叶片31,次之是分丸轮2,再者是定向套,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目的是分丸轮2的耐磨性问题。再一目的是抛丸轮3的装配结构事宜。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其壳体4与鼓风机的风鼓壳体相似,都是鼓型结构,即具有主轴5轴向的两个端盖和大致以主轴5轴线为轴的柱面或者大致的回转体结构,用以确定一个大致是柱面或者两端小中间大的鼓型内腔。壳体4两个端盖中的一个可以与回转体结构整体铸造成型,也可以两个端盖单独成型后与独立成型的壳体4主体组配。抛丸器的功能部件大多数都被容置在壳体4内,其中的由主轴5驱动的部件是抛丸轮3和分丸轮2,主轴5位于壳体4内的轴头通过键或者其他固定结构将抛丸轮3安装在上述轴头上,而分丸轮2通常直接或者间接的安装在主轴5上。在图3所示的分丸轮2的右端,是分丸轮2的座25,该座25具有一个圆柱头,圆柱头与图中座板24连接的一端侧面设有键,而在图5所示的抛丸轮3上的中心孔(图6中所示的座孔324)则开有对称设置的键槽,相应地,分丸轮2的座25可以安装在抛丸轮3的中心孔上,然后轴向固定,实现两者的同轴装配。图1中,从进料装置1进入的弹丸通过自重产生的加速抛射进入到分丸轮2中,在分丸轮2通过主轴驱动所产生的旋转,使弹丸得到初步加速,相对而言,虽然弹丸在分丸轮2中的速度相对比较慢,但也因为速度慢,而在分丸轮2中滞留的时间稍长,其所受到的磨损比抛丸轮3稍小,而在抛丸器处于第二易于被磨损的部件。一般而言,分丸轮2是一体成型,例如由铸钢材料整体铸造成型,然后再进行后续的加工后产生,其制作工艺相对简单,但如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由于受材料本身性能的限制,使的其易于被磨损而失效。在
技术介绍
部分所引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抛丸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抛丸器,包括壳体,以及容置在壳体内的抛丸轮、与抛丸轮同轴装配的分丸轮,还包括从一端装配在壳体上,并向分丸轮提供弹丸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丸轮的一端为用于与抛丸轮间装配的座,另一端为用于承接进料装置的端环体,座与端环体间环形排列有用于确定分丸孔的柱体;所述柱体至少离心侧和周向侧为粉末冶金材料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丸器,包括壳体,以及容置在壳体内的抛丸轮、与抛丸轮同轴装配的分丸轮,还包括从一端装配在壳体上,并向分丸轮提供弹丸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丸轮的一端为用于与抛丸轮间装配的座,另一端为用于承接进料装置的端环体,座与端环体间环形排列有用于确定分丸孔的柱体;所述柱体至少离心侧和周向侧为粉末冶金材料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具有:第一结构,整体为粉末冶金材料体;或第二结构,柱体包括与端环体和座一体的基体柱和一粉末冶金材料材质的槽体;相应于第一结构,于座和端环体上开有嵌装槽,以用于柱体在座和端环体上的装配;相应于第二结构,槽体扣在柱体上,而包绕槽体的向心侧和周向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丸器,其特征在于,相应于第一结构,嵌装槽具有分丸轮轴向的约束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抛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嵌装槽为第一燕尾槽或第一T型槽。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抛丸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新宇王守仁王高琦温道胜王立虎王鑫松付坤张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