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主轴的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22317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主轴的防护结构,包括机体、轴芯、防护罩、第一限流板和第二限流板;机体开设有用于通入高压气的第一气路;轴芯穿接于机体,且轴芯的下端伸出于机体外并形成为伸出段;防护罩固定在机体上并套设在轴芯外,且防护罩的下端内壁与伸出段之间间隔形成出气间隙;防护罩还开设有连通第一气路和出气间隙的第二气路;防护罩和轴芯围合形成安装腔,第一限流板和第二限流板均位于安装腔;第一限流板固定套装在伸出段上;第二限流板套设在第一限流板外并固定在防护罩上,并与第一限流板的外壁围合形成具有下导流口的防护腔;安装腔开设有与下导流口连通的储液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对电主轴实现双重的防护作用,延长电主轴的使用寿命。

Protection structure of electric spind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otective structure for electric spindle, comprising a body, a shaft core, a protective cover, a first current limiting plate and second limiting plates;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ass into the high pressure gas path; the shaft core penetrates the body, and the shaft core lower end extending out of the body and is formed out of section; the protective cover is fixed on the body and is sheathed on the shaft, and the interval is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wall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protective cover and the extending section of air gap; the protective cover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second air passag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gas and air gap; the protective cover and the shaft core formed the installation cavity, the first limiting board and second the limiting plates are arranged on the installation cavity; the first limiting plate is fixedly sheathed on the extending section; second limiting plate is sleeved on the first limiting plate and fixed on the protective cover, protective wall and cavity flow plate and the first limit formed with diversion port installation; A cavity with the reservoir connected diversion port.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double protection to the electric spindle, and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electric spin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主轴的防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护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电主轴的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多采用电主轴对零件进行加工,绝大多数零件的加工过程需要喷射切削液,同时被加工的零件常产生铁屑等污染物,而现有的电主轴的前端存在间隙,为了避免切削液和铁屑等污染物等进入电主轴内而影响其正常使用,现有的电主轴虽然也设置有防护结构,但是现有的电主轴存在以下结构:现有的电主轴多以一层防护结构,即密封结构为主,密封效果较差,导致部分的切削液等易穿过该层密封结构进入电主轴内,影响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主轴的防护结构,其能对电主轴实现双重的防护作用,延长电主轴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主轴的防护结构,包括机体、轴芯、防护罩、第一限流板和第二限流板;所述机体开设有用于通入气体的第一气路;所述轴芯穿接于所述机体,且所述轴芯的下端伸出于所述机体外并形成为伸出段;所述防护罩固定在所述机体上并套设在所述轴芯外,且所述防护罩的下端内壁与所述伸出段之间间隔形成出气间隙;所述防护罩还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气路和所述出气间隙的第二气路;所述防护罩和所述轴芯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第一限流板和第二限流板均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限流板固定套装在所述伸出段上;所述第二限流板套设在所述第一限流板外并固定在所述防护罩上,且所述第二限流板的内壁与所述第一限流板的外壁围合形成具有下导流口的防护腔;所述安装腔的腔壁开设有正对所述下导流口下方,并与所述下导流口连通的储液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流板包括固定套装在所述轴芯上的套筒,以及由所述套筒下端沿远离所述轴芯的方向向外延伸形成的限流部;所述第二限流板的内壁形成为限流面,所述限流面的上端贴于所述套筒外壁,所述限流面的下端与所述限流部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之间间隔形成所述下导流口。进一步地,所述限流部从其靠近所述套筒的一端至其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进一步地,所述限流面从其上端至其下端逐渐朝远离所述轴芯的方向倾斜。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罩包括安装座、防护盖板和防护套件,所述安装座固定在所述机体上;所述防护盖板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并套设在所述伸出段外;所述防护套件位于所述防护盖板和所述伸出段之间,所述防护套件与所述防护盖板过盈配合,且所述防护套件与所述伸出段之间间隔形成所述出气间隙;所述储液槽开设在所述防护盖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气路连通的第一通气道;所述防护盖板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通气道的第二通气道;所述防护套件外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气道连通的环形气槽;所述防护套件还开设有多个分流孔,所述分流孔连通所述环形气槽和所述出气间隙;所述第一通气道、第二通气道、环形气槽和分流孔四者公共构成所述第二气路。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孔从其靠近所述环形气槽的一端至其远离所述环形气槽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分流孔沿所述环形气槽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列,且任意两所述分流孔之间的距离相等。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流板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流经第一气路、第二气路和出气间隙的气体,在伸出段和防护罩之间气密封膜,而与防护罩配合形成防止外部铁屑、切削液等进入电主轴和安装腔内的防护结构;并在安装腔内设置第一限流板、第二限流板配合形成防护腔,之后与储液槽配合使用,进一步防止外部进入的液体或气路中产生的水分进入电主轴内,从而对电主轴起到双重防护作用,提高其防护效果,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主轴的防护结构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局部A的放大图。图中:10、机体;11、第一气路;20、轴芯;21、伸出段;30、防护罩;31、第二气路;311、环形气槽;312、分流孔;32、安装座;33、防护盖板;34、防护套件;40、第一限流板;41、套筒;42、限流部;50、第二限流板;60、出气间隙;70、储液槽;80、防护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2所示的一种电主轴的防护结构,包括机体10、轴芯20、防护罩30、第一限流板40和第二限流板50,将轴芯20穿接在机体10内,且轴芯20的下端伸出于机体10外并形成为伸出段21,伸出段21为对零件加工的外部刀具的安装部位;实际的电主轴中,采用轴承承接轴芯20,使其可相对机体10转动;在机体10上开设第一气路11;将防护罩30套设在轴芯20外并采用螺丝连接等等方式固定在机体10上,并使防护罩30的下端内壁与伸出段21之间间隔形成出气间隙60;防护罩30上还开设有连通第一气路11和出气间隙60的第二气路31;往第一气路11通入气体,该气体为高压气,高压气沿如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流动,即高压气经第一气路11和第二气路31,从出气间隙60中向下喷出而在防护罩30和伸出段21之间形成气密封膜,该气密封膜和防护罩30配合防止外部铁屑、液体等进入电主轴内,而形成第一层防护结构。再者,防护罩30和轴芯20围合形成安装腔,即由防护罩30的内壁和轴芯20的外部配合形成安装腔的腔壁;而第一限流板40和第二限流板50设置在安装腔内,并将第一限流板40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套装在伸出段21上,即第二限流板50与轴芯20固定连接并随轴芯20转动;第二限流板50套设在第一限流板40外并采用螺丝连接等等方式固定在防护罩30上,此时,第一限流板40和第二限流板50围合形成防护腔80,即由第一限流板40的外壁和第二限流板50的内壁形成防护腔80的腔壁,防护腔80还具有供液体流出的下导流口;安装腔还开设有正对下导流口下方并与防护腔80连通的储液槽70,使从下导流口流出的液体正好可流动至储液槽70;在外部液体突破第一层防护结构或者气路产生液体并流动至第一限流板40的位置时,由于第一限流板40的旋转产生离心力,而将液体甩到第二限流板50上,从而使液体进入防护腔80内,顺着防护腔80的腔壁流动至下导流口的位置(图2箭头所示的方向为液体流动方向),并流动至储液槽70的位置而被存储,避免了液体进入电主轴内,形成第二层防护结构;此时,可在电主轴使用一段时间后将储液槽70内的液体倒出,以维持正常的存储功能。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防护罩30、气路和出气间隙60形成第一层防护结构对电主轴内和防护腔80进行防护,避免外部铁屑、液体等进入电主轴或防护腔80;再者,采用防护腔80和储液槽70,将突破第一层防护结构的外部液体或者气路产生的液体存储在储液槽70内,而形成第二层防护结构,进一步防止液体进入电主轴内。优选地,第一限流板40包括固定套装在轴芯20上的套筒41,以及由套筒41下端沿远离轴芯20的方向向外延伸形成的限流部42;第二限流板50的内壁形成为限流面,限流面的上端与套筒41外壁贴合,限流面的下端与限流部42远离套筒41的一端之间间隔形成下导流口;通过上述的设置,使防护腔80位于轴芯20其中一侧的部位的纵截面呈三角形状,由液体大部分顺着限流面流动,故相对于截面呈方形的防护腔80,在确保液体有足够的流动空间的同时,限流面的长度最短,可使液体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主轴的防护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主轴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轴芯、防护罩、第一限流板和第二限流板;所述机体开设有用于通入气体的第一气路;所述轴芯穿接于所述机体,且所述轴芯的下端伸出于所述机体外并形成为伸出段;所述防护罩固定在所述机体上并套设在所述轴芯外,且所述防护罩的下端内壁与所述伸出段之间间隔形成出气间隙;所述防护罩还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气路和所述出气间隙的第二气路;所述防护罩和所述轴芯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第一限流板和第二限流板均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限流板固定套装在所述伸出段上;所述第二限流板套设在所述第一限流板外并固定在所述防护罩上,且所述第二限流板的内壁与所述第一限流板的外壁围合形成具有下导流口的防护腔;所述安装腔的腔壁开设有正对所述下导流口下方,并与所述下导流口连通的储液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主轴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轴芯、防护罩、第一限流板和第二限流板;所述机体开设有用于通入气体的第一气路;所述轴芯穿接于所述机体,且所述轴芯的下端伸出于所述机体外并形成为伸出段;所述防护罩固定在所述机体上并套设在所述轴芯外,且所述防护罩的下端内壁与所述伸出段之间间隔形成出气间隙;所述防护罩还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气路和所述出气间隙的第二气路;所述防护罩和所述轴芯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第一限流板和第二限流板均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限流板固定套装在所述伸出段上;所述第二限流板套设在所述第一限流板外并固定在所述防护罩上,且所述第二限流板的内壁与所述第一限流板的外壁围合形成具有下导流口的防护腔;所述安装腔的腔壁开设有正对所述下导流口下方,并与所述下导流口连通的储液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主轴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流板包括固定套装在所述轴芯上的套筒,以及由所述套筒下端沿远离所述轴芯的方向向外延伸形成的限流部;所述第二限流板的内壁形成为限流面,所述限流面的上端与所述套筒外壁贴合,所述限流面的下端与所述限流部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之间间隔形成所述下导流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主轴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部从其靠近所述套筒的一端至其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主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燕根张开良伍曦刘丹丹陈佳汤秀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