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游植物沉降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1789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游植物沉降分离装置,包括亚格力套管,还包括固定在一起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上盖板上开设有上盖板孔,上盖板孔与亚格力套管的底端连接,下盖板的顶面设置有隔板滑槽,隔板滑槽的槽底与上盖板孔位置对应的部分开设有下盖板孔,下盖板孔与沉淀杯的顶部连接,沉淀杯的底部设置有放水阀,隔板滑槽内设置有分离隔板,分离隔板与拉杆一端连接,拉杆另一端依次穿过嵌设在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的拉杆密封圈、以及开设在下盖板上的拉杆穿孔后与手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浮游植物样品沉降后的分离操作时间减少80%以上,避免扰动使得沉淀的浮游植物进入上清液,方便定容工作,不容易损坏。

A device for settling and separating phytoplankt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hytoplankton settling separation device, including sub GREE casing, which is fixed at the upper cover and lower cover together, on the cov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hole on the cover, on the cover plate hole and GREE at the bottom of the slee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op surface of the lower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clapboard chute, the hole of the cover plate corresponding to the position on the part of the partition groove is arranged under the bottom hole of the cover plate, the top plate and the connecting hole precipitation cup, precipitation cup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drainage valve, diaphragm is arranged in the chute separation plate, one end of the pull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paration plate, the other end of the pull rod passes through the embedded in the rod between the cover plate and the sealing cover ring, and the opening rod on the lower cover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handle after the perforation. The separation time of the phytoplankton sample is reduced by more than 80% after the settlement of the phytoplankton sample, and the disturbance is avoided, so that the precipitated phytoplankton enters the supernatant,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volume work and is not easy to dam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游植物沉降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生态环境监测
,更具体涉及一种浮游植物沉降分离装置。适用于浮游植物定量样品计数前的前处理环节,包括样品的沉淀、浓缩及分离。
技术介绍
随着工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大量营养物质和有毒物质的输入,引起水库、湖泊的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造成藻类大量繁殖,溶解氧耗竭,水质恶化及水生态失衡。目前湖库富营养化以及藻类水华暴发(Waterblooms)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据统计,我国66%的湖泊、水库都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藻类水华暴发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重点湖泊如滇池、太湖、巢湖,长江部分支流、珠江部分江段等水域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富营养化问题。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生物量增加及群落结构组成改变,进而引起生态系统失稳,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影响水体景观功能、使用功能、危害水产品安全及人体健康等等,严重威胁着饮水安全,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应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藻类水华事件,适应新时期水资源管理与水生态保护工作需要,水环境及水资源管理部门相继将藻类监测纳入到常规监测范围中去。如2008年,水利部水文局统一部署开展了藻类试点监测工作,并于2016年1月发布《内陆水域浮游植物检测技术规程》(Sl733-2016)。环保部也多次举办藻类监测培训班,提高藻类监测能力。在藻类监测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藻类的浓缩,传统的该装置如图1所示,按照《内陆水域浮游植物检测技术规程》(Sl733-2016)规定,操作方法为将从野外采集并固定的水样,在实验室内倒入沉淀器中静置沉淀48h后,用虹吸管(直径2mm左右为宜,插入水面的一端用25号筛绢封盖)小心缓慢抽掉上清液,虹吸流速不能超过150mL/min,吸至澄清液1/3时,应进一步降低流速。整个虹吸过程不可扰动下层沉淀藻类,一旦扰动,则需要重新静止沉淀。虹吸后余下20~25mL沉淀物转入30mL定量瓶中。用少许上清液冲洗容器几次,冲洗液加到30mL定量瓶中,最后定容至30mL。利用传统装置进行浮游植物浓缩分离其虹吸过程及定容过程约需要10分钟,而且很容易在虹吸时扰动沉淀藻类,需要重新沉淀24小时以上,再者由于虹吸时难以保证每次液面的位置严格一致,给后续定容也造成麻烦。传统的方法耗时耗力,尤其是短期内需要浓缩大量样品时,效率不高。而本专利技术研发的装置则增加了不锈钢分离隔板,在沉淀时将隔板拉出,藻类48小时沉淀完成后推进隔板,将上清液与沉淀藻类隔离,然后迅速倒去上清液,拉开隔板,将沉淀藻类放入定量瓶,冲洗后定容即可。与传统的沉淀、浓缩及分离装置相比,新装置克服了传统装置使用虹吸法去除上清液进行分离所需时间较长、沉淀的浮游植物容易被扰动的缺点,使得分离操作时间减少80%以上。同时,由于采用不锈钢及高密度亚格力材料制作,使得装置的耐用性显著增加,新装置更加高效、耐用,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浮游植物沉降分离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浮游植物沉降分离装置,包括亚格力套管,还包括固定在一起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上盖板上开设有上盖板孔,上盖板孔与亚格力套管的底端连接,下盖板的顶面设置有隔板滑槽,隔板滑槽的槽底与上盖板孔位置对应的部分开设有下盖板孔,下盖板孔与沉淀杯的顶部连接,沉淀杯的底部设置有放水阀,上盖板的底面开设有上盖板环槽,上盖板环槽内嵌设有上盖板密封圈,上盖板孔位于上盖板环槽的环内,隔板滑槽的槽底上开设有下盖板环槽,下盖板环槽内嵌设有下盖板密封圈,下盖板孔位于下盖板环槽的环内,隔板滑槽内设置有分离隔板,分离隔板与拉杆一端连接,拉杆另一端依次穿过嵌设在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的拉杆密封圈、以及开设在下盖板上的拉杆穿孔后与手柄连接。如上所述的上盖板上开设有第一半圆环槽,下盖板上开设有第二半圆环槽,第一半圆环槽和第二半圆环槽构成拉杆密封圆环槽,拉杆密封圈嵌设在拉杆密封圆环槽内。如上所述的拉杆密封圆环槽与拉杆密封圈之间涂设有密封胶。如上所述的上盖板的外沿和下盖板的外沿之间通过盖板螺丝固定。如上所述的下盖板的外沿的顶面设置有外环槽,外环槽内嵌设有外环密封圈,隔板滑槽位于外环密封圈的环内。如上所述的亚格力套管上设置有刻度。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与传统的浮游植物沉淀器相比,本专利技术由于增加了分离隔板,浮游植物沉淀完成后,关上分离隔板,即可将上清液倒出,而传统的虹吸法吸取上清液则需要缓慢操作,耗时耗力,本专利技术使得分离操作时间减少80%以上。2、使用传统的虹吸法,在虹吸过程中容易扰动下层沉淀的浮游植物,使其进入上清液,而一旦扰动下层沉淀浮游植物,按照要求则必须重新沉淀,从而影响后续的检测工作。本专利技术由于增加了分离隔板,浮游植物沉淀完成后推进分离隔板,即使扰动,沉淀的浮游植物也不会再进入上清液。3、使用传统的虹吸法吸取上清液时,往往难以准确控制剩余液面的位置,使得每次浓缩后的样品体积存在较大差别,这给后续的定容工作带来麻烦。本专利技术由于使用了沉淀杯,沉淀杯的体积是固定的约28ml,所以每次浓缩后的体积控制相对比较准确,方便下一步的定容工作。4、传统的浮游植物沉淀器采用玻璃材质,一体成型,由于玻璃易碎,使得传统的浮游植物沉淀器损坏率较高。而本专利技术采用亚格力材料、塑料及不锈钢材质,结实耐用,不容易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浮游植物沉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分离隔板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沉淀杯的连接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2与传统方法所得结果对照图;图9为上盖板结构示意图;图10为下盖板结构示意图;图11为上盖板环槽结构示意图;图12为下盖板环槽结构示意图。图中1-亚格力套管,2-分离装置,3-沉淀杯,4-拉杆,5-分离隔板,6-上盖板,7-下盖板,8-放水阀,9-拉杆穿孔,10-盖子,11-外环密封圈,12-盖板螺丝,13-手柄,14-拉杆密封圈,15-下盖板密封圈,16-隔板滑槽,17-拉杆固定螺丝,18-沉淀杯外螺纹,19-下盖板内螺纹,20-亚格力套管外螺纹,21-上盖板内螺纹,22-上盖板孔,23-下盖板孔,24-涂胶区域,25-上盖板密封圈,26-外环槽,27-下盖板环槽,28-上盖板环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浮游植物沉降分离装置,包括亚格力套管1,还包括固定在一起的上盖板6和下盖板7,上盖板6上开设有上盖板孔22,上盖板孔22与亚格力套管1的底端连接,下盖板7的顶面设置有隔板滑槽16,隔板滑槽16的槽底与上盖板孔22位置对应的部分开设有下盖板孔23,下盖板孔23与沉淀杯3的顶部连接,沉淀杯3的底部设置有放水阀8,上盖板6的底面开设有上盖板环槽28,上盖板环槽28内嵌设有上盖板密封圈25,上盖板孔22位于上盖板环槽28的环内,隔板滑槽16的槽底上开设有下盖板环槽27,下盖板环槽27内嵌设有下盖板密封圈15,下盖板孔23位于下盖板环槽27的环内,隔板滑槽16内设置有分离隔板5,分离隔板5与拉杆4一端连接,拉杆4另一端依次穿过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浮游植物沉降分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浮游植物沉降分离装置,包括亚格力套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一起的上盖板(6)和下盖板(7),上盖板(6)上开设有上盖板孔(22),上盖板孔(22)与亚格力套管(1)的底端连接,下盖板(7)的顶面设置有隔板滑槽(16),隔板滑槽(16)的槽底与上盖板孔(22)位置对应的部分开设有下盖板孔(23),下盖板孔(23)与沉淀杯(3)的顶部连接,沉淀杯(3)的底部设置有放水阀(8),上盖板(6)的底面开设有上盖板环槽(28),上盖板环槽(28)内嵌设有上盖板密封圈(25),上盖板孔(22)位于上盖板环槽(28)的环内,隔板滑槽(16)的槽底上开设有下盖板环槽(27),下盖板环槽(27)内嵌设有下盖板密封圈(15),下盖板孔(23)位于下盖板环槽(27)的环内,隔板滑槽(16)内设置有分离隔板(5),分离隔板(5)与拉杆(4)一端连接,拉杆(4)另一端依次穿过嵌设在上盖板(6)和下盖板(7)之间的拉杆密封圈(14)、以及开设在下盖板(7)上的拉杆穿孔(9)后与手柄(1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游植物沉降分离装置,包括亚格力套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一起的上盖板(6)和下盖板(7),上盖板(6)上开设有上盖板孔(22),上盖板孔(22)与亚格力套管(1)的底端连接,下盖板(7)的顶面设置有隔板滑槽(16),隔板滑槽(16)的槽底与上盖板孔(22)位置对应的部分开设有下盖板孔(23),下盖板孔(23)与沉淀杯(3)的顶部连接,沉淀杯(3)的底部设置有放水阀(8),上盖板(6)的底面开设有上盖板环槽(28),上盖板环槽(28)内嵌设有上盖板密封圈(25),上盖板孔(22)位于上盖板环槽(28)的环内,隔板滑槽(16)的槽底上开设有下盖板环槽(27),下盖板环槽(27)内嵌设有下盖板密封圈(15),下盖板孔(23)位于下盖板环槽(27)的环内,隔板滑槽(16)内设置有分离隔板(5),分离隔板(5)与拉杆(4)一端连接,拉杆(4)另一端依次穿过嵌设在上盖板(6)和下盖板(7)之间的拉杆密封圈(14)、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英才王树磊胡圣唐剑锋卓海华梁建奎唐涛张爱静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