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作物壮苗剂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1034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作物壮苗剂及其用途,其包含有效调节作物生长的含多糖活性成分,所述含多糖活性成分包含来源于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guus(Fr.)Pilat)的含多糖活性成分;其能改善作物的以下性状中的至少一种:促进植株生长、使得苗床期作物苗绿苗、壮苗、抗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作物壮苗剂中活性成分的多糖含量为0.1‑100mg/mL。本发明专利技术来源于桦褐孔菌的含多糖活性成分包含桦褐孔菌提取液或发酵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作物壮苗剂还可包含另外的食药用菌的活性成分。食药用菌选自灵芝、香菇、猴头、虫草、茯苓、猪苓、桑黄、木耳、云芝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农业技术领域。

A crop seedling agent and its us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rop seedling agent and use thereof, comprising the effective regulation of crop growth of polysaccharide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containing the active ingredient contains polysaccharide from Inonotus obliquus (Inonotus obliguus (Fr.) Pilat) the polysaccharide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traits which can improve crop the promotion of plant growth, the seedbed period of crop, green seedlings and disease resistance. The polysaccharide content of active ingredients of crop seedling agent of the invention in 0.1 100mg/mL.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derived from the polysaccharide containing active components of the obliquus obliquus, including the extract or fermentation liquid of the obliquus obliquus. Crop seedling agent of the invention can also contain active ingredients in edible medicinal fungus. One or more kinds of edible and medicinal fungi from letinous edodes, Ganoderma lucidum, Hericium, Cordyceps, Poria, Polyporus, Phellinus, fungus, Coriolus versicolor in. The invention is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作物壮苗剂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
,涉及作物壮苗剂,具体涉及一种作物壮苗剂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桦褐孔菌(Inonotusobliguus(Fr.)Pilat)是珍稀的药用真菌。桦褐孔菌又名白桦茸、桦树泪,主要分布于芬兰、波兰、俄罗斯、日本和我国,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一带。桦褐孔菌在野生环境下很少形成子实体,子实体生长缓慢,只有在活的桦树上生长10~15年才具有药用价值,并且每两万棵桦树上只有一棵着生桦褐孔菌。因此,桦褐孔菌野生资源极其珍稀。随着近年来的药用开发,桦褐孔菌的野生资源遭受着掠夺式开发,已面临枯竭。野生桦褐孔菌价格昂贵,是灵芝的7-8倍,且子实体野生资源有限,日益枯竭。桦褐孔菌含有丰富的多糖、桦褐孔菌素、萜类、甾醇、生物碱、黑色素等活性物质,具有抗癌、降糖、抗衰老、抗病毒、防治艾滋病等作用。民间将桦褐孔菌广泛用于防治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病毒性疾病。随着人类对菌类药物的重新认识,桦褐孔菌在全球范围内将会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桦褐孔菌进行了液体发酵方面的研究。现阶段,有关桦褐孔菌的深层发酵配方和发酵方法的研究报道较多,主要是在桦褐孔菌菌丝体的生长、培养条件以及相关代谢产物(多糖、多酚)等方面进行研究。2004年江玉姬等对桦褐孔菌菌丝体生长的营养需求和培养条件进行初步研究(江玉姬等,桦褐孔菌的培养特性研究,福建农业学报,19(2):92~95,2004)。2006年王振河等利用二次回归预测并试验了不同碳/氮源对菌丝发酵生物量及条件进行研究(王振河等,桦褐孔菌液体深层培养研究,菌物学报,25(3):461~467,2006)。2008年雷萍等采用L9(34)的正交试验,得到桦褐孔菌液体培养的最优方案(雷萍等,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8(6):967~970,2008)。这些报道对桦褐孔菌的发酵配方、发酵技术和代谢产物等开展工作,未涉及针对胞外β-葡聚糖代谢产物为指标的液体发酵技术,更没有将发酵产物作为壮苗剂用于调节作物生长、提高经济价值的研究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作物壮苗剂,其包含有效调节作物生长的、来源于桦褐孔菌(Inonotusobliguus(Fr.)Pilat)的含多糖活性成分;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其中所述活性成分能改善作物的以下性状中的至少一种:促进植株生长、使得苗床期作物苗绿苗、壮苗、抗病。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其中桦褐孔菌的活性成分含有桦褐孔菌多糖。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的作物壮苗剂是指影响作物(如水稻)生长和分化的制剂,其在使用后可以促进植株生长、使得苗床期作物苗整齐、粗壮、绿苗、壮苗、抗病、须根系发达、增加苗重、增加茎基宽、插秧期提前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壮苗包括但不限于提高作物苗的株高、植株鲜重、干重以及叶绿素含量(SPAD值,利用叶绿素计(例如,SPAD-502,由KONICAMINOLTAHoldings,Inc.制造)测得的叶绿素含量)、改善植株的生长性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的所述作物是单子叶植物,如禾本科作物,如小米、玉米或稻,如水稻;例如可以选自饲料作物、油料作物、谷类作物、水果作物、观赏植物、蔬菜作物、纤维作物、香料作物、坚果作物、草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块茎作物、块根作物和森林作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的作物优选禾本科作物。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的作物优选为水稻。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的作物优选为玉米。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的作物为转基因作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的作物为非转基因作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转基因作物是指基因组中稳定地整合有编码某种蛋白的某种异源基因的作物,非转基因作物是指不含异源基因的作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作物壮苗剂是液体或者固体,例如浓缩液或者干燥的固体如粉末,或者稀释液。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作物壮苗剂是用于直接施用给作物的液体或固体。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的作物壮苗剂包含(或者是)来源于桦褐孔菌(Inonotusobliguus(Fr.)Pilat)的有效调节作物生长的活性成分。所述来源于桦褐孔菌(Inonotusobliguus(Fr.)Pilat)的有效调节作物生长的活性成分优选含有桦褐孔菌多糖。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作物壮苗剂中,桦褐孔菌多糖含量可以为(以作物壮苗剂为基础计算)0.1-100mg/mL、1-100mg/mL、1-30mg/mL、2-20mg/mL,优选桦褐孔菌多糖含量为0.1、0.2、0.3、0.4、0.5、0.6、0.7、0.8、0.9、1、2、3、4、5、6、7、8、9、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mg/mL或者介于它们任何两个数值之间的多糖含量,更优选桦褐孔菌多糖含量为10mg/mL。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桦褐孔菌多糖含量是作物壮苗剂在稀释后或者配制成最终施用液时浓度为(以作物壮苗剂为基础计算)0.1-100mg/mL、1-100mg/mL、1-30mg/mL、2-20mg/mL,优选桦褐孔菌多糖含量为0.1、0.2、0.3、0.4、0.5、0.6、0.7、0.8、0.9、1、2、3、4、5、6、7、8、9、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mg/mL或者介于它们任何两个数值之间的多糖含量,更优选桦褐孔菌多糖含量为10mg/mL。多糖含量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测定。优选地,多糖含量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苯酚-硫酸法是利用多糖在硫酸的作用下先水解成单糖,并迅速脱水生成糖醛衍生物,然后与苯酚生成橙黄色化合物。再以比色法测定。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植物(如作物)生长调节剂含有桦褐孔菌多糖作为活性成分。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优选所述多糖是水溶性多糖,如β-葡聚糖。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多糖是采用苯酚-硫酸法能测定的多糖。现已明确发现,桦褐孔菌液体发酵的水溶性多糖类以β-葡聚糖(1,3-β-葡聚糖、1,6-β-葡聚糖)为主。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来源于桦褐孔菌的含多糖活性成分包含或者是桦褐孔菌提取物,例如桦褐孔菌的水提取物或其浓缩物或干燥产物或其他加工产物。例如桦褐孔菌的水提取物是用水提取桦褐孔菌菌体得到的产物,可通过例如在加热的条件(如70-100摄氏度,如80-100、90-100或100摄氏度)下用水提取桦褐孔菌菌体而获得。在一个具体例子中,桦褐孔菌提取物为提取液。桦褐孔菌提取物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提取方法获得。优选地,将桦褐孔菌烘干至恒重,然后将菌体粉碎,过筛,得桦褐孔菌菌粉,然后将桦褐孔菌菌粉加水在加热的条件下如70-100(如80-100、90-100或100)摄氏度处理1-5h,提取1-3次,合并提取液;还可以包括测定多糖含量,稀释至所需多糖含量,获得桦褐孔菌提取液。任选地,还可以包括对桦褐孔菌提取液进一步加工,如浓缩或者干燥等步骤。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来源于桦褐孔菌的含多糖活性成分包含或是桦褐孔菌发酵液或其浓缩物、干燥产物或提取物或其他加工产物,在一个具体例子中,是桦褐孔菌深层发酵液;所述发酵液可以含有或不含桦褐孔菌。现已明确发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作物壮苗剂及其用途

【技术保护点】
作物壮苗剂,其特征在于该作物壮苗剂包含有效调节作物生长的、来源于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guus(Fr.)Pilat)的含多糖活性成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作物壮苗剂,其特征在于该作物壮苗剂包含有效调节作物生长的、来源于桦褐孔菌(Inonotusobliguus(Fr.)Pilat)的含多糖活性成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作物壮苗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物是单子叶植物,优选谷类作物,更优选水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物壮苗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成分的多糖含量为0.1-100mg/mL、1-100mg/mL、1-30mg/mL、2-20mg/mL,优选活性成分的多糖含量为0.1、0.2、0.3、0.4、0.5、0.6、0.7、0.8、0.9、1、2、3、4、5、6、7、8、9、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mg/mL或者介于它们任何两个数值之间的多糖含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壮苗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来源于桦褐孔菌的含多糖活性成分包含桦褐孔菌提取物或其浓缩物或干燥产物或其它加工产物。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作物壮苗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桦褐孔菌提取物是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的:将桦褐孔菌烘干至恒重,然后将菌体粉碎,过筛,得桦褐孔菌菌粉,然后将桦褐孔菌菌粉加水在70-100摄氏度的条件下处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增华张丕奇戴肖东高娃孔祥辉马庆芳刘佳宁马银鹏陈贺王晗丛燕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