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质水驱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表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60181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2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均质水驱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表征方法,包括:开展不同渗透率、渗透率级差条件下室内水驱油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建立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的数学表达式,表达式系数为a、b、c;建立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的数学表达式系数a、b、c与渗透率的数学表达式,表达式系数为A1、A2、B1、B2、C1、C2;建立A1、A2、B1、B2、C1、C2与渗透率级差的数学表达式;形成无因次采液指数与渗透率、渗透率级差、含水率的数学表达式。该方法可以充分反映矿场客观存在的储层非均质导致的地层中油水分布和变化过程对产液能力的影响,增强了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对矿场开发实践的指导作用。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of dimensionless liquid production index curve for heterogeneous water drive reservoi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heterogeneous reservoir dimensionless fluid index curve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include: to carry out different indoor water permeability, permeabili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il displacement experiment;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alysi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on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f fluid index and water content, the expression of a, B, C coeffici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for dimensionles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f coefficient of liquid index and water ratio of a, B, C and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A1, A2, expression, B1, B2, C1, C2; A1, A2, mathematic expressions of B1, B2, C1, C2 and permeability; forming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without dimension liquid production index and permeability, permeability and water content. The method can fully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oil and water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process in reservoir formation caused by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and enhance the guiding role of dimensionless liquid production index curve to field development pract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均质水驱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表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开发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非均质水驱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表征方法。
技术介绍
储层非均质性及油水粘度差异降低了油藏的水驱波及程度,导致油井提前见水和见水后产量显著递减。保持合理产液规模是水驱油田特高含水阶段延缓产量递减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矿场开发生产中主要是利用室内试验岩心测试的油水相渗曲线计算出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以此为理论依据确定油田的合理产液量大小。但所计算的无因次采液指数只与含水率有关,未考虑由于储层物性的非均质导致的地层中油水分布和变化过程对产液能力的影响。也就是说,岩心内的水驱油方式与三维非均质油藏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岩心相渗曲线的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理论算法并不适用于真实油藏。为此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新的非均质水驱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表征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准确表征油藏非均质条件下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变化规律的非均质水驱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表征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非均质水驱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表征方法,该非均质水驱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表征方法包括:步骤1,开展不同渗透率、渗透率级差条件下室内水驱油实验;步骤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建立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的数学表达式,表达式系数为a、b、c;步骤3,建立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的数学表达式系数a、b、c与渗透率的数学表达式,表达式系数为A1、A2、B1、B2、C1、C2;步骤4,建立A1、A2、B1、B2、C1、C2与渗透率级差的数学表达式;步骤5,形成无因次采液指数与渗透率、渗透率级差、含水率的数学表达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在步骤1中,开展不同渗透率条件下室内单管水驱油实验;开展不同渗透率级差条件下室内多管并联水驱油实验,为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表征提供样本数据。在步骤1中,采用具有相同矿物组成、不同粒度分布的石英砂和粘土制作不同渗透率的填砂模拟岩心,在恒定压差条件下分别进行单管、双管并联的非稳态水驱油实验,模拟岩心气测渗透率从595x10-3μm2到6232x10-3μm2,并联岩心的渗透率级差最大为8.7,配置的白油粘度为15mPa·s,模拟地层水矿化度为3000PPM、粘度为1mPa·s。在步骤2中,分析每组实验数据无因次采液指数-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建立普遍适用的无因次采液指数-含水率的数学表达式:式中:JLD—无因次采液指数;fw—含水率;a、b、c—系数。在步骤3中,分析渗透率级差相近的无因次采液指数-含水率数学表达式系数与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建立a、b、c与渗透率的一次线性表达式:式中:K—渗透率,10-3μm2;A1、A2、B1、B2、C1、C2—系数。在步骤4中,分析不同渗透率级差条件下,系数A1、A2、B1、B2、C1、C2与渗透率级差的变化规律,建立A1、A2、B1、B2、C1、C2与渗透率级差的数学表达式:B1=-0.0004KDB2=1.1925KD-1.1108C1=0.0003KDC2=-0.6905KD+1.3529式中:KD—渗透率级差,小数。在步骤5中,建立无因次采液指数JLD与渗透率、渗透率级差、含水率的数学表达式:式中,K—渗透率;KD—渗透率级差,小数;fw—含水率。本专利技术中的非均质水驱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表征方法,涉及油田开发
,尤其涉及油藏工程经验方法,即水驱油藏非均质条件下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变化规律的数学表征方法。该方法以并联岩心的水驱油实验数据分析为基础,回归建立渗透率、渗透率级差对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变化规律影响的多元方程,表征油藏非均质条件下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非均质水驱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表征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a、b、c与渗透率的关系曲线;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A1、A2、B1、B2、C1、C2与渗透率级差的关系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所示,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非均质水驱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表征方法的流程图。步骤101,开展不同渗透率、渗透率级差条件下室内水驱油实验。开展不同渗透率条件下室内单管水驱油实验;开展不同渗透率级差条件下室内多管并联水驱油实验,为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表征提供样本数据。步骤10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建立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的数学表达式,表达式系数为a、b、c。分析每组实验数据无因次采液指数-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建立普遍适用的无因次采液指数-含水率的数学表达式,式中:JLD—无因次采液指数;fw—含水率;a、b、c—系数。步骤105,建立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的数学表达式系数a、b、c与渗透率的数学表达式,表达式系数为A1、A2、B1、B2、C1、C2。分析渗透率级差相近的无因次采液指数-含水率数学表达式系数与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建立a、b、c与渗透率的一次线性表达式。即,式中:K—渗透率,10-3μm2;A1、A2、B1、B2、C1、C2—系数。步骤107,建立A1、A2、B1、B2、C1、C2与渗透率级差的数学表达式。分析不同渗透率级差条件下,系数A1、A2、B1、B2、C1、C2与渗透率级差的变化规律,建立A1、A2、B1、B2、C1、C2与渗透率级差的数学表达式。即,B1=-0.0004KDB2=1.1925KD-1.1108C1=0.0003KDC2=-0.6905KD+1.3529。式中:KD—渗透率级差,小数。步骤109,形成JLD与渗透率、渗透率级差、含水率的数学表达式。集成上述数学表达式,最终建立JLD与渗透率、渗透率级差、含水率的数学表达式。即,在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包括了以下步骤:在步骤1中,采用具有相同矿物组成、不同粒度分布的石英砂和粘土制作不同渗透率的填砂模拟岩心,在恒定压差条件下分别进行单管、双管并联的非稳态水驱油实验31组(基本参数见表1)。模拟岩心气测渗透率从595x10-3μm2到6232x10-3μm2,并联岩心的渗透率级差最大为8.7。配置的白油粘度为15mPa·s,模拟地层水矿化度为3000PPM、粘度为1mPa·s。表1物理模拟试验实验基本参数表如图2所示,为根据渗透率为595x10-3μm2单管室内试验数据得到的无因次采液指数-含水率关系曲线。在步骤2中,分析每组实验数据无因次采液指数-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建立普遍适用的无因次采液指数-含水率的数学表达式如,渗透率为766x10-3μm2单管实验的无因次采液指数-含水率的数学表达式为:JLD=-0.5897fw3+2.8069*fw2+0.6503*fw+1;渗透率为2727x10-3μm2单管实验的无因次采液指数-含水率的数学表达式为:JLD=1.4431fw3+1.1841*fw2-0.0309*fw+1。在步骤3中,分析渗透率级差相近的无因次采液指数-含水率数学表达式系数与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建立a、b、c与渗透率的一次线性表达式,如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非均质水驱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表征方法

【技术保护点】
非均质水驱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非均质水驱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表征方法包括:步骤1,开展不同渗透率、渗透率级差条件下室内水驱油实验;步骤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建立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的数学表达式,表达式系数为a、b、c;步骤3,建立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的数学表达式系数a、b、c与渗透率的数学表达式,表达式系数为A1、A2、B1、B2、C1、C2;步骤4,建立A1、A2、B1、B2、C1、C2与渗透率级差的数学表达式;步骤5,形成无因次采液指数与渗透率、渗透率级差、含水率的数学表达式。

【技术特征摘要】
1.非均质水驱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非均质水驱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表征方法包括:步骤1,开展不同渗透率、渗透率级差条件下室内水驱油实验;步骤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建立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的数学表达式,表达式系数为a、b、c;步骤3,建立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的数学表达式系数a、b、c与渗透率的数学表达式,表达式系数为A1、A2、B1、B2、C1、C2;步骤4,建立A1、A2、B1、B2、C1、C2与渗透率级差的数学表达式;步骤5,形成无因次采液指数与渗透率、渗透率级差、含水率的数学表达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均质水驱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开展不同渗透率条件下室内单管水驱油实验;开展不同渗透率级差条件下室内多管并联水驱油实验,为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表征提供样本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均质水驱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采用具有相同矿物组成、不同粒度分布的石英砂和粘土制作不同渗透率的填砂模拟岩心,在恒定压差条件下分别进行单管、双管并联的非稳态水驱油实验,模拟岩心气测渗透率从595x10-3μm2到6232x10-3μm2,并联岩心的渗透率级差最大为8.7,配置的白油粘度为15mPa·s,模拟地层水矿化度为3000PPM、粘度为1mPa·s。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均质水驱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分析每组实验数据无因次采液指数-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建立普遍适用的无因次采液指数-含水率的数学表达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邴绍献陈朝晖张海燕肖武孙成龙张超徐永春刘新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