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0134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2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面板(10)和底壳(20),所述底壳(20)内设置有风机组件(30),所述底壳(20)包括底板(40)和设置在所述底板(40)上的侧壁(50),所述侧壁(50)上设置有进风孔(510)或出风孔(511),所述侧壁(50)包括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2),所述第一侧壁(51)上设置有至少部分进风孔(510),所述第二侧壁(52)上设置有至少部分出风孔(511),所述第一侧壁(51)和所述第二侧壁(52)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底壳(20)上。本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进风孔或出风孔的侧壁可以从底壳上拆卸掉,便于对进风孔和出风孔的清洗。

Electromagnetic furna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lectromagnetic oven panel, including: (10) and a bottom shell (20), wherein the bottom shell (20) is arranged in the fan assembly (30), wherein the bottom shell (20)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40) and set on the floor (40) on the side wall (50), the side wall (50) is arranged on the air inlet or outlet hole (510) (511), the side wall (50) includes a first side wall (51) and the second side wall (52), the first side wall (51) is arranged on at least in part the wind hole (510), the second side wall (52) is arranged on at least part of the air outlet hole (511), the first side wall (51) and the second side walls (52) detachably mounted in the bottom shell (20). The side wall provided with the air inlet hole or the air outlet hole can be disassembled from the bottom shell, so that the air inlet hole and the air outlet hole can be clean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炉
本技术涉及家电
,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技术介绍
电磁炉是一种常见的用于加热的家用电器。电磁炉在工作时,利用高频交流电通过线圈盘以使放置在电磁炉上的锅具底部产生涡流,从而对电磁炉上设置的锅具进行加热。电磁炉在工作时,内部元器件自身会产生热量,锅具的部分热量也会辐射到电磁炉内部的元器件上,这两部分热量都需要从电磁炉内部散出,否则将影响内部元器件的工作,甚至引起火灾。一般电磁炉内部都安装有风机,底壳上设置有进风孔和出风孔,在风机转动时,把外部的冷风带进电磁炉内部,再把热风吹出电磁炉。然而,当厨房内的油烟吸附在进风孔和出风孔时,将使二者堵塞,导致热量无法散出,因此用户需要经常清洗进风孔和出风孔。但是,进风孔和出风孔多且孔径小,而且清洗时又要防止液体进入电磁炉内部,所以清洗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设置有进风孔或出风孔的侧壁可以从底壳上拆卸掉,便于对进风孔和出风孔的清洗。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面板和底壳,所述底壳内设置有风机组件,所述底壳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孔或出风孔,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至少部分进风孔,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至少部分出风孔,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可拆卸的设置在底壳上,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进风孔、出风孔上油污太多时,可以将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放进水中清洗,烘干后再装上,使得进风孔或出风孔的清洗更加彻底。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有扣位,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扣位可拆卸的卡扣在所述安装部上。可选地,所述扣位包括卡扣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用于卡合所述固定部的卡合部。通过卡合部将固定部卡合,对第一侧壁起到固定作用,防止第一侧壁的移动。可选地,所述侧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的两侧的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凸耳,所述第三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卡合所述凸耳的凹部。通过将第一侧壁的两端与第三侧壁卡合,使得第一侧壁能够更加稳定的设置在底壳上。可选地,所述凸耳包括连接部、在所述连接部两端相对设置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在所述连接部卡设在所述凹部中时,所述凹部的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之间。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相对设置,且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之间设置有连接部,该连接部被卡设在该凹部中,该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之间的间距形成了容纳空间,该凹部的一侧壁可以位于该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之间,从而可以防止该凸耳从该凹部脱离,加强了对第一侧壁的位置固定。可选地,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凸起,在所述连接部卡设在所述凹部中时,所述第三凸起位于所述凹部的底壁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由于第一侧壁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耳,则对应的两个第三凸起位于凹部的底壁远离第一侧壁的一侧,二者将第一侧壁固定在两个凹部之间,在第一侧壁有移动的趋势时,二者被凹部的底壁所阻碍,使得第一侧壁无法移动。可选地,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底壳的可拆卸方式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底壳的可拆卸方式相同。可选地,所述电磁炉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可拆卸的盖设在所述底壳上,所述面板设置在所述上盖上。可选地,所述上盖的下表面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围栏,所述上盖的下表面靠近所述围栏设置有筋位,所述侧壁的顶端卡设在所述围栏与所述筋位之间。可选地,所述上盖的下表面设置有中空的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底壳内设置有中空的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可穿设在所述第二柱体中,螺钉可从所述底壳外部穿入所述第一柱体并与所述第一柱体螺纹连接。可选地,所述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其中,靠近所述风机组件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孔,远离所述风机组件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孔。上盖的筋位和第一侧壁的配合,可以保证第一侧壁不会由于变形而导致的段差,也能保证第一侧壁受冲击的强度。本技术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技术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电磁炉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扣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卡合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凸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凸耳与凹部的卡合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电磁炉的底壳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电磁炉的上盖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面板20-底壳21-第一柱体30-风机组件40-底板41-安装部411-卡合部50-侧壁51-第一侧壁510-进风孔511-出风孔512-扣位513-卡扣部514-固定部515-凸耳516-连接部517-第一凸起518-第二凸起519-第三凸起52-第二侧壁53-第三侧壁532-凹部的一侧壁60-上盖531-凹部62-筋位63-第一柱体61-围栏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电磁炉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扣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卡合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包括面板10和底壳20,底壳20内设置有风机组件30,底壳20包括底板40和设置在底板40上的侧壁50,侧壁50上设置有进风孔510或出风孔511。该侧壁50包括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2,其中,第一侧壁51上设置有至少部分进风孔510,第二侧壁52上设置有至少部分出风孔511。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2可拆卸的设置在底壳20上。在电磁炉的底壳20内设置的风机组件30,用于对电磁炉的内部进行散热。底壳20上设置有面板10,锅具可以放置在面板10的上方,线圈盘可以对面板10上放置的锅具等器具进行加热,使锅具等器具底部温度升高,实现电磁加热效果。本实施例的侧壁50包括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2,在该第一侧壁51上设置有至少部分进风孔,在第二侧壁52上设置有至少部分出风孔。在本实施例中,以图1所示的例子为例,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2相对设置,采用离心风机的侧进风风道,其中,靠近风机组件30的第一侧壁51上设置有进风孔510,远离风机组件30的第二侧壁52上设置有出风孔511。具体地,风机组件30通过进风孔510将外部的冷风吸入电磁炉内部,该冷风进入电磁炉内部之后,由风机组件30将冷风导向电磁炉内部的线圈盘和电路板等,然后经过热交换,热风从出风孔511散出。本实施例为了用户能够方便快捷的清理出风孔,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2可以通过螺钉、卡扣等方式,可拆卸的设置在底壳20上。第一侧壁51与底壳20的可拆卸方式与第二侧壁52与底壳20的可拆卸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此处不做特别限制。当该用户需要清理出风孔或进风孔时,用户将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2从底壳20上拆卸下来,对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2进行清洗。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可拆卸的设置在底壳上,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进风孔、出风孔上油污太多时,可以将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放进水中清洗,烘干后再装上,使得进风孔或出风孔的清洗更加彻底。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电磁炉的受力平衡,并且利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磁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炉,包括面板(10)和底壳(20),所述底壳(20)内设置有风机组件(30),所述底壳(20)包括底板(40)和设置在所述底板(40)上的侧壁(50),所述侧壁(50)上设置有进风孔(510)或出风孔(51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50)包括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2),所述第一侧壁(51)上设置有至少部分进风孔(510),所述第二侧壁(52)上设置有至少部分出风孔(511),所述第一侧壁(51)和所述第二侧壁(52)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底壳(2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炉,包括面板(10)和底壳(20),所述底壳(20)内设置有风机组件(30),所述底壳(20)包括底板(40)和设置在所述底板(40)上的侧壁(50),所述侧壁(50)上设置有进风孔(510)或出风孔(51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50)包括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2),所述第一侧壁(51)上设置有至少部分进风孔(510),所述第二侧壁(52)上设置有至少部分出风孔(511),所述第一侧壁(51)和所述第二侧壁(52)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底壳(2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51)的内侧靠近所述底板(40)的一端设置有扣位(512),所述底板(40)上设置有安装部(41),所述扣位(512)可拆卸的卡扣在所述安装部(4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位(512)包括卡扣部(513)和固定部(514),所述固定部(514)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51)上,所述安装部(41)上设置有用于卡合所述固定部(514)的卡合部(4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5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51)的两侧的第三侧壁(53),所述第一侧壁(5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凸耳(515),所述第三侧壁(53)上设置有用于卡合所述凸耳(515)的凹部(53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耳(515)包括连接部(516)、在所述连接部(516)两端相对设置的第一凸起(517)和第二凸起(518),所述第一凸起(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振卫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