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支撑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9953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2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模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用支撑管,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底座、高度粗调装置和高度微调装置;所述高度粗调装置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穿过限位通孔与定位通孔使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相互固定;所述高度微调装置包括支撑杆和内螺纹管,所述第二管体和支撑杆分别通过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套接在内螺纹管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建筑用支撑管的支撑管包括高度粗调装置和高度微调装置,所述高度粗调装置可以较方便的大程度调节支撑管的总体高度。所述高度微调装置通过调节内螺纹管的转动方向,对支撑管的高度进行微调,可适应一些支撑环境复杂的楼房模板。

Support tube for build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uilding template field, especially relates to a building with a supporting tub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connected successively from bottom to top of the rough height adjustment device and a height adjusting device; the rough height adjustment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pipe body, second pipe body and a fixing bolt, the fixing bolt passes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spacing with the positioning through hole of the first pipe body and second fixing tube body; the height adjusting device comprises a supporting rod and tube, the second pipe body and a supporting rod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first and second threads, thread sleeve tube ends.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supporting pipe of a supporting pipe for construction of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height coarse adjusting device and a height fine-tuning device, and the height coarse adjusting device can conveniently adjust the overall height of the supporting pipe to a large extent. The height fine-tuning device can adjust the height of the supporting pipe by adjusting the rotation direction of the inner thread tube, and can adapt to the complex building template with supporting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支撑管
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用支撑管。
技术介绍
房屋建设是指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上建设房屋等建筑物,包括住宅楼、工业厂房、商业楼宇、写字楼以及其他专用房屋。随着国内外房屋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劳动成本越来越高,人们建设房屋的成本也不断加大,现有的房屋中的侧墙以及屋顶的通常是采用很多小块模板进行人工支模和脱模,然后再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再将小块模板一块一块的进行拆卸,在支模的过种中现有的支模用的支撑管高度固定,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高度可粗调也可微调的建筑用支撑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建筑用支撑管,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底座、高度粗调装置和高度微调装置;所述高度粗调装置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固定螺栓,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与底座连接,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的侧面设有位于不同高度的多对对称的限位通孔,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套接在第一管体内并设有定位通孔,所述固定螺栓穿过限位通孔与定位通孔使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相互固定;所述高度微调装置包括支撑杆和内螺纹管,所述第二管体一端与第一管体套接,另一端侧面设有第一螺纹,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有第二螺纹,另一端设有支撑座,所述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方向相反,所述内螺纹管内侧设有与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二管体和支撑杆分别通过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套接在内螺纹管两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一种建筑用支撑管的支撑管的支撑杆包括高度粗调装置和高度微调装置,所述高度粗调装置为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可调长度的套管结构,使用螺栓固定,结构简单,可以较方便的大程度调节支撑管的总体高度。本技术支撑管还包括高度微调装置,通过调节内螺纹管的转动方向,使第二管体和支撑杆相互接近或背离,对支撑管的高度进行微调,可适应一些支撑环境复杂的楼房模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楼房浇注模板支撑管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底座;2、高度粗调装置;21、第一管体;211、限位通孔;22、第二管体;221、定位通孔;222、第一螺纹;23、固定螺栓;3、高度微调装置;31、支撑杆;311、第二螺纹;312、连接杆;313、支撑座;32、内螺纹管。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本技术的建筑用支撑管为长度可粗调也可微调的管状结构,可以适应不同的工况,提高了施工效率。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建筑用支撑管,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底座1、高度粗调装置2、高度微调装置3和支撑杆31;所述高度粗调装置2包括第一管体21、第二管体22和固定螺栓23,所述第一管体21的一端与底座1连接,所述第一管体21的另一端的侧面设有位于不同高度的多对对称的限位通孔211,所述第二管体22的一端套接在第一管体21内并设有定位通孔221,所述固定螺栓23穿过限位通孔211与定位通孔221使第一管体21和第二管体22相互固定;所述高度微调装置3包括支撑杆31和内螺纹管32,所述第二管体22一端与第一管体21套接,另一端侧面设有第一螺纹222,所述支撑杆31的一端设有第二螺纹311,另一端设有支撑座313,所述第一螺纹222和第二螺纹311的方向相反,所述内螺纹管32内侧设有与第一螺纹222和第二螺纹311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二管体22和支撑杆31分别通过第一螺纹222和第二螺纹311套接在内螺纹管32两端。本技术的建筑用支撑管的使用:安装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先调节第一管体21和第二管体22的相对位置,使调节支撑杆31尽量顶到模板,再用固定螺栓23固定第一管体21和第二管体22,之后通过调节内螺纹管32的转动方向,使第二管体22和支撑杆31相互接近或背离,对支撑管的高度进行微调,可适应一些支撑环境复杂的楼房模板。进一步的,上述的建筑用支撑管的支撑杆31包括多个螺纹连接的连接杆312组成。安装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或减少连接杆312的数量,调节支撑杆31尽量顶到模板。进一步的,上述的建筑用支撑管的所述支撑杆31的侧面设有转动通孔,所述转动通孔上设有转动杆。设有转动杆,便于使用者方便省力的转动支撑杆31。进一步的,上述的建筑用支撑管的内螺纹管32外侧对称固定有两个半圆环。设有半圆环,便于使用者方便省力的转动内螺纹管32。进一步的,上述的建筑用支撑管的底座1底部设有橡胶缓冲层或十字加强腿。此结构设置使底座1更稳定。实施例一一种建筑用支撑管,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底座1、高度粗调装置2、高度微调装置3和支撑杆31;所述高度粗调装置2包括第一管体21、第二管体22和固定螺栓23,所述第一管体21的一端与底座1连接,所述第一管体21的另一端的侧面设有位于不同高度的多对对称的限位通孔211,所述第二管体22的一端套接在第一管体21内并设有定位通孔221,所述固定螺栓23穿过限位通孔211与定位通孔221使第一管体21和第二管体22相互固定;所述高度微调装置3包括支撑杆31和内螺纹管32,所述第二管体22一端与第一管体21套接,另一端侧面设有第一螺纹222,所述支撑杆31的一端设有第二螺纹311,另一端设有支撑座313,所述第一螺纹222和第二螺纹311的方向相反,所述内螺纹管32内侧设有与第一螺纹222和第二螺纹311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二管体22和支撑杆31分别通过第一螺纹222和第二螺纹311套接在内螺纹管32两端。上述的建筑用支撑管的支撑杆31包括多个螺纹连接的连接杆312组成。所述支撑杆31的侧面设有转动通孔,所述转动通孔上设有转动杆。设有转动杆,便于使用者方便省力的转动支撑杆31。所述内螺纹管32外侧对称固定有两个半圆环。所述底座1底部设有橡胶缓冲层或十字加强腿。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建筑用支撑管在安装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可适当增加或减少连接杆的数量,调节支撑杆尽量顶到模板。然后可再利用高度粗调装置和高度微调装置进行调节,所述高度粗调装置为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可调长度的套管结构,使用螺栓固定,结构简单,可以较方便的大程度调节支撑管的总体高度。所述高度微调装置包括内螺纹管,通过调节内螺纹管的转动方向,使第二管体和支撑杆相互接近或背离,对支撑管的高度进行微调,可适应一些支撑环境复杂的楼房模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建筑用支撑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用支撑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底座、高度粗调装置、高度微调装置和支撑杆;所述高度粗调装置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固定螺栓,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与底座连接,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的侧面设有位于不同高度的多对对称的限位通孔,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套接在第一管体内并设有定位通孔,所述固定螺栓穿过限位通孔与定位通孔使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相互固定;所述高度微调装置包括支撑杆和内螺纹管,所述第二管体一端与第一管体套接,另一端侧面设有第一螺纹,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有第二螺纹,另一端设有支撑座,所述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方向相反,所述内螺纹管内侧设有与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二管体和支撑杆分别通过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套接在内螺纹管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支撑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底座、高度粗调装置、高度微调装置和支撑杆;所述高度粗调装置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固定螺栓,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与底座连接,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的侧面设有位于不同高度的多对对称的限位通孔,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套接在第一管体内并设有定位通孔,所述固定螺栓穿过限位通孔与定位通孔使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相互固定;所述高度微调装置包括支撑杆和内螺纹管,所述第二管体一端与第一管体套接,另一端侧面设有第一螺纹,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有第二螺纹,另一端设有支撑座,所述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方向相反,所述内螺纹管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清张国友张红英张国良罗小红张斌章秀金胡彩英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睿翼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