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组竹制成的新型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9918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2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重组竹制成的新型墙板,包括重组竹墙板主体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设于所述重组竹墙板主体上的第一连接件,和连接相邻重组竹墙板的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平行滑动贯穿所述重组竹墙板主体的滑动杆部,两个分设于滑动杆部两端的连接部;所述重组竹墙板主体内形成有供所述滑动杆部匹配滑动的导向滑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突破传统墙板的构造形式,主体采用重组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相邻的两个重组竹墙板通过第二连接件与两重组竹墙板上的第一连接件相扣合而连接在一起,结构新颖合理,相邻墙板连接便捷,操作灵活,实用性强。

A new type of wallboard made of recombined bamboo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ew wallboard recombinant bamboo bamboo wall, including the main body and the connecting piece; the connecting piece comprises a main body arranged on the bamboo wall on the first connecting piece and the connecting adjacent wall first connecting piece of bamboo second connectors; the first connector comprises a parallel slide through the bamboo wall board main body sliding rod, two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sliding rod; the bamboo wall formed in the main body for the sliding rod, sliding guide slide hole. The utility model breaks the traditional structure of wall, main use of bamboo, in actual use, the two adjacent bamboo wall and the two wall of bamboo on the first connecting piece through second connecting buckle together, the structure is reasonable, the adjacent wall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venient, flexible operation, practical stro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组竹制成的新型墙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墙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组竹制成的新型墙板。
技术介绍
建筑墙板的结构已为公知,但是市场上现有的墙板无论在材料外观上还是在相邻墙板卡扣连接的结构上都有待改进。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合理,相邻墙板连接便捷,操作灵活,实用性强的重组竹制成的新型墙板。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重组竹制成的新型墙板,包括重组竹墙板主体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设于所述重组竹墙板主体上的第一连接件,和连接相邻重组竹墙板的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平行滑动贯穿所述重组竹墙板主体的滑动杆部,两个分设于滑动杆部两端的连接部;所述重组竹墙板主体内形成有供所述滑动杆部匹配滑动的导向滑孔;所述连接部包括水平设置并与所述滑动杆部垂直连接的连接主体,以及连接于连接主体和所述滑动杆部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主体的横截面包括相对的处于上方的第一弧形部和处于下方的第二弧形部,以及相对的连接于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之间的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为处于同一圆弧上的圆弧形,所述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等长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竖向设置;所述连接杆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两端的第一连接单杆和第二连接单杆;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两个枢接在一起向下折叠翻转的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所述第一连接扣具有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扣具有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和所述第二连接槽朝向相反方向分别对应相邻的两个重组竹墙板的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主体相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槽的下部形成有开口朝外斜下方与外界连通供所述连接主体卡入第一连接槽内的第一卡口;所述第一连接扣包括处于所述第一卡口一侧并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扣的第一近连接单体,和处于第一卡口另一侧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扣的第一远连接单体;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一卡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主体相平行,所述第二连接槽的下部形成有开口朝外斜下方与外界连通供所述连接主体卡入第二连接槽内的第二卡口;所述第二连接扣包括处于所述第二卡口一侧并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扣的第二近连接单体,和处于第二卡口另一侧并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扣的第二远连接单体;所述第二连接槽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卡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槽的直径;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横截面半径,所述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的宽度相应。所述重组竹墙板主体在对应所述连接部的侧面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二连接件滑入滑出的容置槽;所述重组竹墙板主体包括形成两所述容置槽的空心部和处于两空心部之间的实心部,所述导向滑孔形成于所述实心部,所述滑动杆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实心部的宽度。所述滑动杆部外滑动套设有滑套,所述滑套固定于所述导向滑孔内。所述滑动杆部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滑套的横截面为相应的长方形。所述第一卡口的朝向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60°;所述第二卡口的朝向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60°。所述第一卡口的朝向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所述第二卡口的朝向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所述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的夹角为0-90°,且所述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配设有翻转角度限位卡部。所述第一卡口的下端口形成有供所述连接主体顺势滑入的第一倒角;所述第二卡口的下端口形成有供所述连接主体顺势滑入的第二倒角。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重组竹制成的新型墙板,突破传统墙板的构造形式,主体采用重组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相邻的两个重组竹墙板通过第二连接件与两重组竹墙板上的第一连接件相扣合而连接在一起,具体是,在初始状态,第二连接件的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处于同一直线上并朝向相反方向。当相邻的重组竹墙板A和重组竹墙板B需要连接时,依靠重组竹墙板A的滑动杆部与导向滑孔相配合滑动将重组竹墙板A的连接部拉出,依靠重组竹墙板B的滑动杆部与导向滑孔相配合滑动将重组竹墙板B的连接部拉出。将第二连接件的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向下翻转折叠适当角度,形成倒立的V字形,使第一卡口竖直朝下与重组竹墙板A的连接部相对应,第二卡口竖直朝下与重组竹墙板B的连接部相对应。第二连接件向下使重组竹墙板A的连接部通过第一卡口滑入第一连接槽内;使重组竹墙板B的连接部通过第二卡口滑入第二连接槽内。然后将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压平重新处于同一直线上,并与重组竹墙板A和重组竹墙板B处于同一平面内,不再呈倒立的V字形,此时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都重新朝外斜下方,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呈八字形设置。如此,重组竹墙板A的连接部不会从第一卡口脱出,而保持卡在第一连接槽内;重组竹墙板B的连接部不会从第二卡口脱出,而保持卡在第二连接槽内,进而使重组竹墙板A和重组竹墙板B通过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连接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重组竹制成的新型墙板,其结构新颖合理,相邻墙板连接便捷,操作灵活,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状态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状态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使用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使用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三使用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四使用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第三状态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重组竹墙板主体11-导向滑孔12-容置槽2-第一连接件21-滑动杆部211-滑套22-连接部221-连接主体2211-第一弧形部2212-第二弧形部2213-第一直线部2214-第二直线部222-连接杆2221-第一连接单杆2222-第二连接单杆3-第二连接件31-第一连接扣311-第一连接槽312-第一卡口313-第一近连接单体314-第一远连接单体32-第二连接扣321-第二连接槽322-第二卡口323-第二近连接单体324-第二远连接单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本技术的一种重组竹制成的新型墙板,如图1-9所示,包括重组竹墙板主体11和连接件;连接件包括设于重组竹墙板主体1上的第一连接件2,和连接相邻重组竹墙板的第一连接件2的第二连接件3;第一连接件2包括平行滑动贯穿重组竹墙板主体1的滑动杆部21,两个分设于滑动杆部21两端的连接部22;重组竹墙板主体1内形成有供滑动杆部21匹配滑动的导向滑孔11;连接部22包括水平设置并与滑动杆部21垂直连接的连接主体221,以及连接于连接主体221和滑动杆部21之间的连接杆222;连接主体221的横截面包括相对的处于上方的第一弧形部2211和处于下方的第二弧形部2212,以及相对的连接于第一弧形部2211和第二弧形部2212之间的第一直线部2213和第二直线部2214;第一弧形部2211和第二弧形部2212为处于同一圆弧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重组竹制成的新型墙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组竹制成的新型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重组竹墙板主体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设于所述重组竹墙板主体上的第一连接件,和连接相邻重组竹墙板的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平行滑动贯穿所述重组竹墙板主体的滑动杆部,两个分设于滑动杆部两端的连接部;所述重组竹墙板主体内形成有供所述滑动杆部匹配滑动的导向滑孔;所述连接部包括水平设置并与所述滑动杆部垂直连接的连接主体,以及连接于连接主体和所述滑动杆部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主体的横截面包括相对的处于上方的第一弧形部和处于下方的第二弧形部,以及相对的连接于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之间的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为处于同一圆弧上的圆弧形,所述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等长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竖向设置;所述连接杆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两端的第一连接单杆和第二连接单杆;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两个枢接在一起向下折叠翻转的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所述第一连接扣具有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扣具有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和所述第二连接槽朝向相反方向分别对应相邻的两个重组竹墙板的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主体相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槽的下部形成有开口朝外斜下方与外界连通供所述连接主体卡入第一连接槽内的第一卡口;所述第一连接扣包括处于所述第一卡口一侧并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扣的第一近连接单体,和处于第一卡口另一侧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扣的第一远连接单体;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一卡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主体相平行,所述第二连接槽的下部形成有开口朝外斜下方与外界连通供所述连接主体卡入第二连接槽内的第二卡口;所述第二连接扣包括处于所述第二卡口一侧并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扣的第二近连接单体,和处于第二卡口另一侧并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扣的第二远连接单体;所述第二连接槽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卡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槽的直径;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横截面半径,所述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的宽度相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组竹制成的新型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重组竹墙板主体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设于所述重组竹墙板主体上的第一连接件,和连接相邻重组竹墙板的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平行滑动贯穿所述重组竹墙板主体的滑动杆部,两个分设于滑动杆部两端的连接部;所述重组竹墙板主体内形成有供所述滑动杆部匹配滑动的导向滑孔;所述连接部包括水平设置并与所述滑动杆部垂直连接的连接主体,以及连接于连接主体和所述滑动杆部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主体的横截面包括相对的处于上方的第一弧形部和处于下方的第二弧形部,以及相对的连接于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之间的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为处于同一圆弧上的圆弧形,所述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等长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竖向设置;所述连接杆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两端的第一连接单杆和第二连接单杆;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两个枢接在一起向下折叠翻转的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所述第一连接扣具有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扣具有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和所述第二连接槽朝向相反方向分别对应相邻的两个重组竹墙板的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主体相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槽的下部形成有开口朝外斜下方与外界连通供所述连接主体卡入第一连接槽内的第一卡口;所述第一连接扣包括处于所述第一卡口一侧并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扣的第一近连接单体,和处于第一卡口另一侧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扣的第一远连接单体;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一卡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主体相平行,所述第二连接槽的下部形成有开口朝外斜下方与外界连通供所述连接主体卡入第二连接槽内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兵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金竹竹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