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动力回转工作台及工艺流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9592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1 2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动力回转工作台及工艺流程,包括回转本体、动力组件和电机,所述回转本体的顶部设有转台,所述回转本体的右侧设有控制块,所述转台的右下侧设有挡块,所述回转本体的右侧设有第一动力输入端,所述回转本体的左下侧设有第二动力输入端,所述回转本体的第一动力输入端连接电机,所述回转本体的第二动力输入端连接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传动组件、支撑组件和推动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计的回转本体具备多种动力输入,设计了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利用两种动力输入接口,实现功能强化,并且选择一个输入端后,可以选择另一侧输入端接入辅助作为动力输出提供动能发电或者做有效动力输出源,节约了动力能源,功能性较强。

A new type of multi power rotary table and its technological proces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ovel multi power rotary table and process, including rotary body, power module and motor, the top of the rotary body is provided with the rotary table, at the right side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ontrol block, right side the turntable is provided with a stop block, and the rotating body are arrang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first power input the end of the rotary body, the lower left side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power input terminal, the first power input of the rotary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second power input of the rotary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component, the power component includes a transmission assembly, a support assembly and a drive assembly. The design of the rotary body of the invention has a variety of power input, the design of the first input and a second input, using two power input interface,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strengthening, and select an input, can be used as a power output for kinetic energy or effective power output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input source assisted selection, saving the dynamic energy function is stro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多动力回转工作台及工艺流程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新型多动力回转工作台及工艺流程。
技术介绍
回转工作台,即带有可转动的台面、用以装夹工件并实现回转和分度定位的机床附件,简称转台或第四轴。是镗床、钻床、铣床和插床等设备的重要附件,用于加工有分度要求的孔、槽和斜面,加工时转动工作台,则可加工圆弧面和圆弧槽等。通用转台按结构不同又分为水平转台、立卧转台和万能转台。传统的回转工作台,一般只具备一种动力输入端,往往都是通过电机进行带动整个设备进行运转,功能性较差,在调节转速时,经常会出现误差,而且容易造成电机损坏,这些问题就需要对传统设备进行改进,那么如何专利技术出一种新型多动力回转工作台及工艺流程,这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多动力回转工作台及工艺流程,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多动力回转工作台及工艺流程,包括回转本体、动力组件和电机,所述回转本体的顶部设有转台,所述回转本体的右侧设有控制块,所述转台的右下侧设有挡块,所述回转本体的右侧设有第一动力输入端,所述回转本体的左下侧设有第二动力输入端,所述回转本体的第一动力输入端连接电机,所述回转本体的第二动力输入端连接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传动组件、支撑组件和推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通过支撑组件连接推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立杆、条形盘和转动盘,所述立杆上设有转动盘和条形盘,所述条形盘一端与通过转轴与转动盘转动连接,所述条形盘的另一端连接转动杆;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动杆、支杆、圆轴,所述连动杆与支杆通过圆轴实现上下摆动,所述连动杆的右端连接所述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包括主推杆、活动杆、支架杆和气压缸,所述主推杆的左侧连接两个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左端共同连接一个支点,所述活动杆的左端上侧连接支架杆,所述支架杆连接连动杆,所述主推杆的底端连接至气压缸内部的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底部连接动力杆。优选的,所述第二输入端包括转盘、连接凸条、法兰盘和偏心轮,所述转盘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凸条,所述转盘通过转柱穿过多个法兰盘并转动连接偏心轮。优选的,所述连接凸条的一端设有连接球,所述转动盘的中心处设有对应连接球的凹腔,所述连接球通过插入凹腔内部实现连接传动组件。优选的,所述控制块包括座板和动板,所述座板固定连接于回转本体,所述座板的顶部设有动板,所述动板的一端设有凸条,所述动板的另一端设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设为可控制凸条。优选的,所述转台设为圆形结构,所述转台顶部设有多个条形槽,所述转台的中心处设有柱形凹槽。优选地,所述第一动力输入端接入电机,通过控制电机转动,带动转台转动进行工作,第二动力输入端可选择接入或不接入动力组件,不接入动力组件时,工作时第二动力输入端的转盘转动可以作为辅助的动力源输出;所述转盘上的连接凸条插入转动盘,实现回转本体与动力组件连接,利用气压缸内部的活塞板向上推动,活塞板推动动力杆,提供动力组件的整体动力,通过支撑组件传输动力至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通过第二动力输入端提供动能,带动回转本体的转台进行工作,可选择在第一动力输入端连接发电电动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的设计的回转本体具备多种动力输入,设计了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利用两种动力输入接口,实现功能强化,并且选择一个输入端后,可以选择另一侧输入端接入辅助作为动力输出提供动能发电或者做有效动力输出源,节约了动力能源,功能性较强。2.本专利技术的特色是除了利用电机带动回转本体进行作业,另一种利用气动原理通过推动组件作为气动主要动力,利用支撑组件作为辅助支撑和连接作用,同时利用传动组件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第二输入端,带动整个回转本体进行转动,气动的方式较为快速,且使用更加节能和环保,整体功能性较强,具备较强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多动力回转工作台及工艺流程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多动力回转工作台及工艺流程回转本体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多动力回转工作台及工艺流程动力组件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多动力回转工作台及工艺流程连接球与转动盘连接示意图。图中,1-回转本体,2-动力组件,3-电机,4-第一输入端,5-第二输入端,10-转台,11-控制块,12-挡块,20-传动组件,21-支撑组件,22-推动组件,51-转盘,52-连接凸条,53-法兰盘,54-偏心轮,55-转柱,101-条形槽,102-柱形槽,111-座板,112-动板,113-凸条,114-控制杆,200-立杆,201-条形盘,202-转动盘,203-转轴,204-转动杆,211-连动杆,212-支杆,213-圆轴,221-主推杆,222-活动杆,223-支架杆,224-气压缸,225-活塞板,226-动力杆,521-连接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实用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多动力回转工作台及工艺流程,包括回转本体1、动力组件2和电机3,所述回转本体1的顶部设有转台10,所述回转本体1的右侧设有控制块11,所述转台10的右下侧设有挡块12,所述回转本体1的右侧设有第一动力输入端4,所述回转本体1的左下侧设有第二动力输入端5,所述回转本体1的第一动力输入端连接电机3,所述回转本体1的第二动力输入端5连接动力组件2,所述动力组件2包括传动组件20、支撑组件21和推动组件22,所述传动组件20通过支撑组件21连接推动组件22;所述传动组件20包括立杆200、条形盘201和转动盘202,所述立杆200上设有转动盘202和条形盘201,所述条形盘201一端与通过转轴203与转动盘202转动连接,所述条形盘201的另一端连接转动杆204;所述支撑组件21包括连动杆211、支杆212、圆轴213,所述连动杆211与支杆212通过圆轴213实现上下摆动,所述连动杆211的右端连接所述推动组件22;所述推动组件22包括主推杆221、活动杆222、支架杆223和气压缸224,所述主推杆221的左侧连接两个活动杆222,所述活动杆222的左端共同连接一个支点,所述活动杆222的左端上侧连接支架杆223,所述支架杆223连接连动杆211,所述主推杆221的底端连接至气压缸224内部的活塞板225,所述活塞板225的底部连接动力杆226。所述第二输入端5包括转盘51、连接凸条52、法兰盘53和偏心轮54,所述转盘5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凸条52,所述转盘51通过转柱55穿过多个法兰盘53并转动连接偏心轮54。所述连接凸条52的一端设有连接球521,所述转动盘202的中心处设有对应连接球521的凹腔,所述连接球521通过插入凹腔内部实现连接传动组件20。所述控制块11包括座板111和动板112,所述座板111固定连接于回转本体1,所述座板111的顶部设有动板112,所述动板112的一端设有凸条1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多动力回转工作台及工艺流程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多动力回转工作台及工艺流程,包括回转本体(1)、动力组件(2)和电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本体(1)的顶部设有转台(10),所述回转本体(1)的右侧设有控制块(11),所述转台(10)的右下侧设有挡块(12),所述回转本体(1)的右侧设有第一动力输入端(4),所述回转本体(1)的左下侧设有第二动力输入端(5),所述回转本体(1)的第一动力输入端连接电机(3),所述回转本体(1)的第二动力输入端(5)连接动力组件(2),所述动力组件(2)包括传动组件(20)、支撑组件(21)和推动组件(22),所述传动组件(20)通过支撑组件(21)连接推动组件(22);所述传动组件(20)包括立杆(200)、条形盘(201)和转动盘(202),所述立杆(200)上设有转动盘(202)和条形盘(201),所述条形盘(201)一端与通过转轴(203)与转动盘(202)转动连接,所述条形盘(201)的另一端连接转动杆(204);所述支撑组件(21)包括连动杆(211)、支杆(212)、圆轴(213),所述连动杆(211)与支杆(212)通过圆轴(213)实现上下摆动,所述连动杆(211)的右端连接所述推动组件(22);所述推动组件(22)包括主推杆(221)、活动杆(222)、支架杆(223)和气压缸(224),所述主推杆(221)的左侧连接两个活动杆(222),所述活动杆(222)的左端共同连接一个支点,所述活动杆(222)的左端上侧连接支架杆(223),所述支架杆(223)连接连动杆(211),所述主推杆(221)的底端连接至气压缸(224)内部的活塞板(225),所述活塞板(225)的底部连接动力杆(22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动力回转工作台及工艺流程,包括回转本体(1)、动力组件(2)和电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本体(1)的顶部设有转台(10),所述回转本体(1)的右侧设有控制块(11),所述转台(10)的右下侧设有挡块(12),所述回转本体(1)的右侧设有第一动力输入端(4),所述回转本体(1)的左下侧设有第二动力输入端(5),所述回转本体(1)的第一动力输入端连接电机(3),所述回转本体(1)的第二动力输入端(5)连接动力组件(2),所述动力组件(2)包括传动组件(20)、支撑组件(21)和推动组件(22),所述传动组件(20)通过支撑组件(21)连接推动组件(22);所述传动组件(20)包括立杆(200)、条形盘(201)和转动盘(202),所述立杆(200)上设有转动盘(202)和条形盘(201),所述条形盘(201)一端与通过转轴(203)与转动盘(202)转动连接,所述条形盘(201)的另一端连接转动杆(204);所述支撑组件(21)包括连动杆(211)、支杆(212)、圆轴(213),所述连动杆(211)与支杆(212)通过圆轴(213)实现上下摆动,所述连动杆(211)的右端连接所述推动组件(22);所述推动组件(22)包括主推杆(221)、活动杆(222)、支架杆(223)和气压缸(224),所述主推杆(221)的左侧连接两个活动杆(222),所述活动杆(222)的左端共同连接一个支点,所述活动杆(222)的左端上侧连接支架杆(223),所述支架杆(223)连接连动杆(211),所述主推杆(221)的底端连接至气压缸(224)内部的活塞板(225),所述活塞板(225)的底部连接动力杆(2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动力回转工作台及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入端(5)包括转盘(51)、连接凸条(52)、法兰盘(53)和偏心轮(54),所述转盘(5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沃迪士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