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回油管折弯穿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9421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1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回油管折弯穿芯,包括一端与设备上的连接杆相连接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依次间隔铰接有形成串珠状的第一、第二及第三抽芯珠,所述第一、第二抽芯珠远离固定杆另一端的端面下部和固定杆另一端的端面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回油管折弯时相邻抽芯珠之间相贴合形成弯曲状的斜面。该折弯穿芯,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方便用于涡轮增压回油管折弯弯曲,保证涡轮增压回油管弯曲处不会发生变形。

Turbocharged return pipe bending through co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urbocharger oil return pipe bending mandrel, including fixed rod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a connecting rod is on the device, the other end of the fixed rod are hinged with the first interval second and formed Beaded three core beads, lower end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core pulling beads from the other end of the fixing ro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fixing rod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return pipe for bending adjacent pumping core ball jointed slope between the bending forming. The bending and piercing core not only has simple structure, but also is convenient for bending and bending of the turbocharger return pipe, so as to ensure that the deformation of the back of the turbocharger return pipe can not occu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轮增压回油管折弯穿芯
本技术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回油管折弯穿芯。
技术介绍
涡轮增压回油管由于其独特的结构使得其某些部位需要弯曲,现有的涡轮增压回油管由于其管壁较薄,在弯曲时经常会发生弯曲部位变形,出现褶皱、破裂等情况。为此,需要一种涡轮增压回油管折弯穿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回油管折弯穿芯,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方便用于涡轮增压回油管折弯弯曲,保证涡轮增压回油管的弯曲处不会发生变形。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涡轮增压回油管折弯穿芯,包括一端与设备上的连接杆相连接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依次间隔铰接有形成串珠状的第一、第二及第三抽芯珠,所述第一、第二抽芯珠远离固定杆另一端的端面下部和固定杆另一端的端面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回油管折弯时相邻抽芯珠之间相贴合形成弯曲状的斜面。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沉孔,所述沉孔内设置有与连接杆相螺接的螺纹孔,所述固定杆中部的前后侧面上还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扳手相配合的槽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抽芯珠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凸起的铰接部,所述第一、第二抽芯珠及固定杆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铰接部伸入的凹槽,所述铰接部伸入凹槽内并经穿过铰接部及凹槽的转轴与相邻的抽芯珠或固定杆实现铰接。进一步地,相邻两转轴之间的距离为8mm,所述转轴与设置于铰接部上的铰接孔之间的间隙为0.2mm。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该折弯穿芯,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方便用于涡轮增压回油管折弯弯曲,保证涡轮增压回油管的弯曲处不会发生变形;同时制作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弯曲状态示意图;图中:10-固定杆11-斜面12-沉孔13-螺纹孔14-槽口15-凹槽20-第一抽芯珠21-斜面22-铰接部23-凹槽30-第二抽芯珠31-斜面32-铰接部33-凹槽40-第三抽芯珠42-铰接部50-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技术并不限于此。参考图1至图3一种涡轮增压回油管折弯穿芯,包括一端与设备上的连接杆相连接的固定杆10,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依次间隔铰接有形成串珠状的第一抽芯珠20、第二抽芯珠30及第三抽芯珠40,所述第一、第二抽芯珠远离固定杆另一端的端面下部和固定杆另一端的端面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回油管折弯时相邻抽芯珠之间相贴合形成弯曲状的斜面21、31、11。该穿芯最大的弯曲角度为90°。所述固定杆、第一抽芯珠及第二抽芯珠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依次为70°、72°、75°。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沉孔12,所述沉孔内设置有与连接杆相螺接的螺纹孔13,所述固定杆中部的前后侧面上还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扳手相配合的槽口14,以便穿芯安装时与扳手相配合,转动整个穿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抽芯珠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凸起的铰接部22、32、42,所述第一、第二抽芯珠及固定杆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铰接部伸入的凹槽23、33、15,所述铰接部伸入凹槽内并经穿过铰接部及凹槽的转轴50与相邻的抽芯珠或固定杆实现铰接,以便抽芯珠的转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转轴之间的距离为8mm,所述转轴与设置于铰接部上的铰接孔之间的间隙为0.2mm,从而保证回油管在折弯时保证弯曲90°。该穿芯的使用方法:将固定杆的一端与折弯机上的连接杆相螺接完成该折弯穿芯的固定;将待折弯的涡轮增压回油管套置在折弯穿芯上,通过折弯机上的推动机构推动涡轮增压回油管的另一端使涡轮增压回油管弯曲成所需角度,将弯曲后的涡轮增压回油管从折弯穿芯上,脱下即完成涡轮增压回油管的弯曲并保证涡轮增压回油管在弯曲处不会发生变形。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涡轮增压回油管折弯穿芯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涡轮增压回油管折弯穿芯,包括一端与设备上的连接杆相连接的固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依次间隔铰接有形成串珠状的第一、第二及第三抽芯珠,所述第一、第二抽芯珠远离固定杆另一端的端面下部和固定杆另一端的端面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回油管折弯时相邻抽芯珠之间相贴合形成弯曲状的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增压回油管折弯穿芯,包括一端与设备上的连接杆相连接的固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依次间隔铰接有形成串珠状的第一、第二及第三抽芯珠,所述第一、第二抽芯珠远离固定杆另一端的端面下部和固定杆另一端的端面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回油管折弯时相邻抽芯珠之间相贴合形成弯曲状的斜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回油管折弯穿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沉孔,所述沉孔内设置有与连接杆相螺接的螺纹孔,所述固定杆中部的前后侧面上还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春煜李士威黄云元林兴谢勇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诺贝尔福基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