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清龙专利>正文

含中草药成份的桑黄栽培方法及桑黄菌株技术

技术编号:16590565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1 08:48
一种含中草药成份的桑黄栽培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制备培养基:将桑葚树枝进行干燥后磨粉成为一第一原料,备至少一中药材作为一第二原料,备一淀粉作为一第三原料,将该第一原料、该第二原料、该第三原料以及水共同混合搅拌均匀为一培养基;装瓶:将该培养基装入一培养瓶中;灭菌:将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瓶进行灭菌处理;植菌:将桑黄的菌种置入该培养瓶中;封瓶培养:在一除菌环境中将该培养瓶封装后进行培养,以获得具有该第二原料中的中药材成份的桑黄菌株。

Mesima cultivation method and Phellinus linteus strains containing Chinese herbal ingredients

Phellinus linteus cultivation method containing Chinese herbal ingredients,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preparing culture medium: mulberry branches are dry after grinding into a first material, producing at least on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s a raw material second, preparation of a starch as a raw material third, the first of the second raw materials, raw materials, the raw materials and water third as a common mixing medium; bottling: place the medium into a flask; sterilization: a culture flask culture medium were sterilized; planting bacteria: will be placed in the culture medium of Phellinus linteus strains; culture: the culture bottle in a sterilization environment, the culture bottle package, Phellinus strains in order to obtain the medicinal ingredients of the raw materials in the seco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中草药成份的桑黄栽培方法及桑黄菌株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含中草药成份的桑黄栽培方法及以该方法栽培的桑黄菌株。
技术介绍
依据目前的科学研究,桑黄具有防癌抗癌、保护肝脏、降低血脂、调整血糖与免疫系统、抑制尿酸等优良药效,被视为是防癌良方,然而,野生桑黄数量稀少、生长缓慢,价格高而难以普及,因此,开始出现了人工栽培桑黄的技术,例如太空包栽培或液体培养等,藉以缩短桑黄生长时程、提高产量。然而,单一桑黄的成份、药效有限,使用者仍然需要搭配其他不同中药材一同服用才能达到预定的药效,这使得药材成本居高不下,不利于中医药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中草药成份的桑黄栽培方法,能栽培出具有额外中药材成份的桑黄菌株,进而具有较一般桑黄为佳的药效。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中草药成份的桑黄栽培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制备培养基:将桑葚树枝进行干燥后磨粉成为一第一原料,备至少一中药材作为一第二原料,备一淀粉作为一第三原料,将该第一原料、该第二原料、该第三原料以及水共同混合搅拌均匀为一培养基。装瓶:将该培养基装入一培养瓶中。灭菌:将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瓶进行灭菌处理。植菌:将桑黄的菌种置入该培养瓶中。封瓶培养:在一除菌环境中将该培养瓶封装后进行培养,以获得具有该第二原料中的中药材成份的桑黄菌株。更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基中更添加有红糖。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原料包含复数种不同的中药材。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原料为玉米淀粉。更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基中的水重量为所述第一原料、所述第二原料与所述第三原料的重量总和的0.8倍。更进一步地,所述菌种的桑黄含有桑黄以外的中药材的成份。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原料、所述第二原料、所述第三原料的重量比为1:1:1。更进一步地,在灭菌的步骤时,以一灭菌釜在120℃下加热2小时。更进一步地,封装后的培养瓶经过2至4个月的培养。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桑黄菌株,通过上述的含中草药成份的桑黄栽培方法所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中草药成份的桑黄栽培方法和桑黄菌株,具有除了桑黄本身药效的外的其他中药药效,且培养方式简单、良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图2至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培养基;11:第一原料;12:第二原料;13:第三原料;14:水;20:菌种;20’:桑黄菌株;30:培养瓶;31:封膜;S1:制备培养基;S2:装瓶;S3:灭菌;S4:植菌;S5:封瓶培养。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可能的实施形式,然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欲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请参考图1至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中草药成份的桑黄栽培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制备培养基S1:将桑葚树枝进行干燥后磨粉成为一第一原料11,备至少一中药材作为一第二原料12,备一淀粉作为一第三原料13,将该第一原料11、该第二原料12、该第三原料13以及水14共同混合搅拌均匀为一培养基10。其中,该第二原料12可为中药材粉末或是包含药汁的中药材(其药汁的水份重量不计入第二原料12的重量,而应计入水14的重量),而该第三原料13可使用玉米淀粉等。较佳者,该第二原料12包含复数种中药材彼此混合,该第一原料11、该第二原料12、该第三原料13与水14以搅拌机混合均匀。在本实施例中,该培养基10中的水14重量为该第一原料11、该第二原料12与该第三原料13的重量总和的0.8倍,该第一原料11、该第二原料12、该第三原料13的重量比为1:1:1。在较佳实施例中,该培养基中更可添加有约1wt%的红糖以促进桑黄生长。装瓶S2:将该培养基10装入一培养瓶30中。更明确的说,该培养瓶30具有一容置空间与一开口,该培养基10适量地盛入该容置空间中,如图2所示。灭菌S3:将装有培养基10的培养瓶30进行灭菌处理。较明确来说,将该培养瓶30置入一灭菌釜中在120℃下加热2小时,以达到灭菌效果。植菌S4:将桑黄的菌种20置入该培养瓶30中,如图3所示。较佳者,该菌种20的桑黄含有桑黄以外的药材的成份,更明确来说,该菌种20可以选用以本专利技术的培养方法所培养的桑黄菌株,其已含有额外中药材成份,以确保培养瓶30中的所有桑黄菌株均含有额外的中药材成份。封瓶培养S5:在一除菌环境中将该培养瓶30封装(例如以一封膜31封闭该培养瓶30的开口)后进行培养,以获得具有该第二原料12中的中药材成份的桑黄菌株20’,如图4至6所示。培养的时间大约为2至4个月,例如,生长较快的夏季为2个月,生长较慢的冬季为3至4个月。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种由上述方法所培养制成的桑黄菌株,其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了中药材成份而具有该中药材的成份,进而能提供除了桑黄本身以外的中药材药效。通过上述方法,本专利技术能提供三萜类与多醣体含量丰富的桑黄菌株,可供进一步制成中药材、桑黄粉末等供食用,而能提供较一般人工栽培桑黄为佳的药效,极具进步之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含中草药成份的桑黄栽培方法及桑黄菌株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中草药成份的桑黄栽培方法,其特在在于,包含以下步骤:制备培养基:将桑葚树枝进行干燥后磨粉成为一第一原料,备至少一中药材作为一第二原料,备一淀粉作为一第三原料,将该第一原料、该第二原料、该第三原料以及水共同混合搅拌均匀为一培养基;装瓶:将该培养基装入一培养瓶中;灭菌:将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瓶进行灭菌处理;植菌:将桑黄的菌种置入该培养瓶中;封瓶培养:在一除菌环境中将该培养瓶封装后进行培养,以获得具有该第二原料中的中药材成份的桑黄菌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中草药成份的桑黄栽培方法,其特在在于,包含以下步骤:制备培养基:将桑葚树枝进行干燥后磨粉成为一第一原料,备至少一中药材作为一第二原料,备一淀粉作为一第三原料,将该第一原料、该第二原料、该第三原料以及水共同混合搅拌均匀为一培养基;装瓶:将该培养基装入一培养瓶中;灭菌:将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瓶进行灭菌处理;植菌:将桑黄的菌种置入该培养瓶中;封瓶培养:在一除菌环境中将该培养瓶封装后进行培养,以获得具有该第二原料中的中药材成份的桑黄菌株。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中草药成份的桑黄栽培方法,其特在在于,所述培养基中更添加有红糖。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中草药成份的桑黄栽培方法,其特在在于,所述第二原料包含复数种不同的中药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中草药成份的桑黄栽培方法,其特在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清龙
申请(专利权)人:陈清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