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聚酯基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8401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酯基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结构式如上,采用直接酯化法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酯交换法制备,通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或对苯二甲酸和丁二醇,在催化剂,稳定剂存在条件下,添加功能组分聚乙二醇进行酯化或者酯交换反应,缩聚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聚酯基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变功能和良好的温度调节作用,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相变材料及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聚酯基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相变储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本世纪30年代以来,特别是受70年代能源危机的影响,相变储热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在发达国家迅速崛起并得到不断发展。相变纤维技术起源于相变材料技术,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是指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形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相变材料由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相变过程,此时相变材料将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该技术是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发的成果。1983年,相变材料在保护太空实验的精密仪器防止受到高温侵袭的应用中表现了优越的性能。1987年,下属NASA的Triangle技术公司验证了相变材料与纺织纤维复合的可行性。随后,他们注册了该项专利,并成立了Gateway研究开发公司专门从事该种纤维及织物的研究,Outlast是他们注册的商标名,该纤维已经在美国和欧洲市场面世。一般来说,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相变材料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具有大的贮能容量,即必须有高的相变潜热,要求以单位质量和单位体积计算的相变潜热都足够大;(2)必须适合具体应用的要求,如作为温度调节服用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在25~29℃之间,而用于电子元件散热降温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在40~80℃之间;(3)具有化学和物理稳定性:相变材料必须无毒、无腐蚀性、无危险性,成本低、制造方便。相变材料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各种各样,迄今为止,已有超过500种的天然和合成相变材料被人们熟悉并了解。按相变温度的范围,可将相变材料分为三类:高温、中温和低温相变材料。按相变材料的组成成份,相变材料分为两类:有机类和无机类。按相变的方式,相变材料分为四类:固-固相变,固-液相变,固-气相变,及液-气相变材料。由于后两种相变方式在相变过程中,伴随有大量气体的存在,使材料体积变化较大。因此,尽管它们的相变焓较大,但在实际中很少应用,常用的就是固-固相变和固-液相变材料。固-液相变材料(包括水合盐PCM)在相转变过程中出现液体状态,必须用容器包装,防止液相泄漏而腐蚀或污染环境,这不但增加系统的成本,而且不能应用于无法携带容器的场合,如自动调温服装等。另外,固一液相变材料一般还存在过冷、相分离、储能性能-->衰退和封装容器价格高等缺点,因此限制了固-液相变材料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聚酯基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以丁二醇和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为原料,聚乙二醇(PEG)为功能组分,能有效吸收和释放能量,并对外界温度变化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而且制备工艺简单,功能显著,是一种纺丝性能良好的相变储能聚酯的合成方法。一种聚酯基相变材料,具有如下结构:其中,x,y在1~15000之间,n取于44~214之间。上述聚酯基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酯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介于10℃~100℃之间,其相变晗为3~35J/g。上述聚酯基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直接酯化法,或采用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法,具体包括:方法1:在反应釜中加入碾成粉末的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或者精对苯二甲酸(PTA),然后依次将丁二醇(BDO)、催化剂、稳定剂加入体系中,升温至190℃~210℃,进行酯化反应或者酯交换反应,持续反应1~2.5h;在充分进行了酯化或者酯交换反应之后,将功能组分聚乙二醇PEG加入反应体系,然后逐渐升温至240℃~250℃,在真空度0.1Pa~0.3Pa下,持续反应1~2h即可得到聚酯基的相变材料;或方法2:在反应釜中加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或者精对苯二甲酸,然后依次将丁二醇、功能组分聚乙二醇,催化剂,稳定剂加入体系中,升温至190℃~210℃,进行酯化反应或者酯交换反应,持续反应1~2.5h;在充分进行了酯化或者酯交换反应之后,将功能组分聚乙二醇PEG加入反应体系,然后逐渐升温至240℃~250℃,在真空度0.1Pa~0.3Pa下,持续反应1~2h即可得到聚酯基的相变材料;上述聚酯基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1、方法2中的丁二醇为1,4-丁二醇BDO,其添加量与DMT或者PTA添加量的摩尔比为1∶1~0.4。-->上述聚酯基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1、方法2中的催化剂是钛系催化剂、锑系催化剂、锌系催化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其中钛系催化剂是指钛酸四正丁酯,乙二醇钛,二氧化钛或其衍生物:如,钛酸四丁酯(TBT)、钛酸四异丙酯(TPT)、钛酸四异辛酯、四硬酯酰基钛、二异丙氧基-双乙酰丙酮基钛、二正丁氧基-双(三乙醇胺)钛、三丁基单乙酰基钛、三异丙基单乙酰基钛、四苯甲酸钛、以及钛酸酯与醋酸盐的混合物等,锑系催化剂是指三氧化二锑,乙二醇锑,醋酸锑,锑的醇盐和有机盐等,锌系催化剂指氧化锌,醋酸锌,乙二醇锌,锌的醇盐和有机盐等。上述聚酯基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1、方法2中的催化剂的总含量与DMT或者PTA添加量的重量比为20ppm~800ppm。上述聚酯基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1、方法2中的稳定剂是指磷酸、亚磷酸、次亚磷酸、焦磷酸、磷酸铵、磷酸三甲酯、磷酸二甲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二苯酯、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二苯酯、亚磷酸钱、磷酸二氢铵、三乙基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其添加量与DMT或者PTA添加量的重量比为10ppm~2000ppm。上述聚酯基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1、方法2中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2000~20000,其添加量与DMT或者PTA添加量的重量比为0.1~0.8。所述的聚酯基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原料,优选方法2。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变功能和温度调节功能,纺丝性能良好;(2)本专利技术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按照方法2,在2L的聚合釜中,依次加入194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178mL1,4-丁二醇(BDO),84.3g分子量为2000的PEG(PEG/DMT=45wt%),0.1ml磷酸(H3PO4/DMT=40ppm),2.2ml钛酸四正丁酯(元素钛的含量为300ppm)。设定釜温在160℃左右。温度达到140℃时,开始搅拌。当甲醇量达到35mL左右时,将釜温升到180℃。并逐渐将釜温升到200℃。待反应进行2小时左右直至无甲醇滴出,认为酯化阶段结束。设-->定釜温于210℃。关闭回流冷凝柱的阀门,开启抽真空阀并打开真空泵,在低真空下缩聚。大约30分钟后,将釜温升到220℃。当真空度达到130mmHg时,将釜温逐渐升到235℃。在0.1Pa下反应,直至搅拌功率达到170KW左右,停止反应。通入适当氮气冲料,收集条状树脂。实施例2酯交换采取实例1相同的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添加PEG的分子量为6000的84.3g(PEG/DMT=4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酯基相变材料,具有如下结构:    ***    其中,x,y在1~15000之间,n取于44~214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酯基相变材料,具有如下结构:其中,x,y在1~15000之间,n取于44~214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基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酯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介于10℃~100℃之间,其相变晗为3~35J/g。3.一种聚酯基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直接酯化法,或采用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法,具体包括:方法1:在反应釜中加入碾成粉末的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或者精对苯二甲酸(PTA),然后依次将丁二醇(BDO)、催化剂、稳定剂加入体系中,升温至190℃~210℃,进行酯化反应或者酯交换反应,持续反应1~2.5h;在充分进行了酯化或者酯交换反应之后,将功能组分聚乙二醇PEG加入反应体系,然后逐渐升温至240℃~250℃,在真空度0.1Pa~0.3Pa下,持续反应1~2h即可得到聚酯基的相变材料;或方法2:在反应釜中加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或者精对苯二甲酸,然后依次将丁二醇、功能组分聚乙二醇,催化剂,稳定剂加入体系中,升温至190℃~210℃,进行酯化反应或者酯交换反应,持续反应1~2.5h;在充分进行了酯化或者酯交换反应之后,将功能组分聚乙二醇PEG加入反应体系,然后逐渐升温至240℃~250℃,在真空度0.1Pa~0.3Pa下,持续反应1~2h即可得到聚酯基的相变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酯基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1、方法2中的丁二醇为1,4-丁二醇BDO,其添加量与DMT或者PTA添加量的摩尔比为1∶1~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昊段宗磊朱美芳赵宏鑫任怀银陈彦模张瑜孙宾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