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茶油压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8023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0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茶油压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食用茶油压榨方法,经过将茶籽晒干,浸泡,蒸煮熟透,冷冻后压榨,使得出油率大幅度的提高,而且有效的避免了传统处理方法导致的营养损失较大的缺陷,提高了茶油的品质,并且结合活性炭或者硅藻土加入量的控制,使得脱色效果较优,而且避免了杂质的进入,提高了茶油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茶油压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油压榨
,尤其是一种食用茶油压榨方法。
技术介绍
茶叶籽油为新资源食品,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橄榄油,达到了83%以上,维生素E含量极高,富含茶多酚,其营养价值极高,被誉为东方顶级营养油。目前,我国对于茶叶籽油的生产过程中,其采用工艺主要有热榨法和冷榨法;热榨发生产,容易导致茶叶籽油中的营养成分、活性物质以及固有的芳香味散失,导致制备的茶叶籽油的颜色较深,使得必须要进行精炼加工,导致能耗较大;而采用冷榨法生产茶叶籽油,导致脱壳分离困难,脱壳后茶叶籽仁含油率较高,加压困难,容易堵塞设备,导致压榨机无法正常运转。为此,现有技术中有研究者针对该技术问题做出了研究,如专利号为201210247051.5的茶叶籽油常温压榨方法,其将茶叶籽低温烘干、籽壳分离、低温挤压压榨、毛油精制等步骤,精制时(1)首先在常压下收集毛油过滤、滤网清洁、捞渣排渣连续循环作业;(2)混合酸化水洗,脱胶处理;(3)静置毛油,加热至50-60℃保温,并恒温静置60-72小时,分离去除油中的水分和杂质;(4)然后再将除杂毛油进行真空下低温脱水;(5)将除水毛油在5℃下静置,结晶、养晶48h,析出油中的蜡质和酯质并分离;(6)将除晶后茶叶籽油进行隔膜压滤,去除油中的蜡质和酯质,得到精制茶叶籽油;使得整个工艺的温度低于65℃,降低了能耗,出油率高,油茶品质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食用茶油压榨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食用茶油压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茶籽晒干,在粉碎机中粉碎成粉末;(2)将粉末倒入水中,使得与水充分接触浸泡,加热蒸煮至粉末熟透;(3)置于冷冻机中,采用温度为-20~-10℃冷冻处理10-30min;(4)投入压榨机中,控制真空度为0.03-0.05MPa,常温压榨,得到毛油;(5)将毛油除杂除水,得到初油;向初油中加入占初油质量0.2-0.5%的活性炭或者硅藻土,在真空度0.13~0.21MPa下,加热处理10-20min后,冷却至常温,过滤;(6)将步骤(5)制备的物料,在转速为3~7r/min下搅拌,冷却至-1℃~-3℃,静置养晶3天以上,过滤,得到茶油。所述的晒干是将茶籽水分含量调整为5-8%。所述的浸泡,温度为30-40℃。所述的加热蒸煮,温度为80-90℃。所述的冷冻,温度为-15℃。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除杂除水是按照现有技术中的方法进行的,如专利号为201210247051.5中的精炼过程的脱杂脱水,也可以是传统的茶油制备的脱杂脱水工艺。经过将茶籽晒干,浸泡,蒸煮熟透,冷冻后压榨,使得出油率大幅度的提高,而且有效的避免了传统处理方法导致的营养损失较大的缺陷,提高了茶油的品质,并且结合活性炭或者硅藻土加入量的控制,使得脱色效果较优,而且避免了杂质的进入,提高了茶油品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茶油压榨方法,相比专利号为201210247051.5的茶叶籽油常温压榨方法压榨出来的茶油的出油率提高了5%左右,而且使得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提高了6%左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实施例1一种食用茶油压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茶籽晒干,在粉碎机中粉碎成粉末;(2)将粉末倒入水中,使得与水充分接触浸泡,加热蒸煮至粉末熟透;(3)置于冷冻机中,采用温度为-20℃冷冻处理10min;(4)投入压榨机中,控制真空度为0.03MPa,常温压榨,得到毛油;(5)将毛油除杂除水,得到初油;向初油中加入占初油质量0.2%的活性炭,在真空度0.13MPa下,加热处理10min后,冷却至常温,过滤;(6)将步骤(5)制备的物料,在转速为3r/min下搅拌,冷却至-1℃℃,静置养晶3天以上,过滤,得到茶油。所述的晒干是将茶籽水分含量调整为5%。所述的浸泡,温度为30℃。所述的加热蒸煮,温度为80℃。实施例2一种食用茶油压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茶籽晒干,在粉碎机中粉碎成粉末;(2)将粉末倒入水中,使得与水充分接触浸泡,加热蒸煮至粉末熟透;(3)置于冷冻机中,采用温度为-10℃冷冻处理30min;(4)投入压榨机中,控制真空度为0.05MPa,常温压榨,得到毛油;(5)将毛油除杂除水,得到初油;向初油中加入占初油质量0.5%的硅藻土,在真空度0.21MPa下,加热处理20min后,冷却至常温,过滤;(6)将步骤(5)制备的物料,在转速为7r/min下搅拌,冷却至-3℃,静置养晶3天以上,过滤,得到茶油。所述的晒干是将茶籽水分含量调整为8%。所述的浸泡,温度为40℃。所述的加热蒸煮,温度为90℃。实施例3一种食用茶油压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茶籽晒干,在粉碎机中粉碎成粉末;(2)将粉末倒入水中,使得与水充分接触浸泡,加热蒸煮至粉末熟透;(3)置于冷冻机中,采用温度为-15℃冷冻处理20min;(4)投入压榨机中,控制真空度为0.04MPa,常温压榨,得到毛油;(5)将毛油除杂除水,得到初油;向初油中加入占初油质量0.3%的活性炭,在真空度0.17MPa下,加热处理15min后,冷却至常温,过滤;(6)将步骤(5)制备的物料,在转速为5r/min下搅拌,冷却至-2℃,静置养晶3天以上,过滤,得到茶油。所述的晒干是将茶籽水分含量调整为7%。所述的浸泡,温度为35℃。所述的加热蒸煮,温度为85℃。实施例4一种食用茶油压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茶籽晒干,在粉碎机中粉碎成粉末;(2)将粉末倒入水中,使得与水充分接触浸泡,加热蒸煮至粉末熟透;(3)置于冷冻机中,采用温度为-10℃冷冻处理10min;(4)投入压榨机中,控制真空度为0.03MPa,常温压榨,得到毛油;(5)将毛油除杂除水,得到初油;向初油中加入占初油质量0.5%的硅藻土,在真空度0.13MPa下,加热处理20min后,冷却至常温,过滤;(6)将步骤(5)制备的物料,在转速为3r/min下搅拌,冷却至-2℃,静置养晶3天以上,过滤,得到茶油。所述的晒干是将茶籽水分含量调整为8%。所述的浸泡,温度为30℃。所述的加热蒸煮,温度为85℃。实施例5一种食用茶油压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茶籽晒干,在粉碎机中粉碎成粉末;(2)将粉末倒入水中,使得与水充分接触浸泡,加热蒸煮至粉末熟透;(3)置于冷冻机中,采用温度为-20℃冷冻处理30min;(4)投入压榨机中,控制真空度为0.03MPa,常温压榨,得到毛油;(5)将毛油除杂除水,得到初油;向初油中加入占初油质量0.5%的活性炭,在真空度0.15MPa下,加热处理17min后,冷却至常温,过滤;(6)将步骤(5)制备的物料,在转速为7r/min下搅拌,冷却至-1℃,静置养晶3天以上,过滤,得到茶油。所述的晒干是将茶籽水分含量调整为8%。所述的浸泡,温度为40℃。所述的加热蒸煮,温度为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食用茶油压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茶籽晒干,在粉碎机中粉碎成粉末;(2)将粉末倒入水中,使得与水充分接触浸泡,加热蒸煮至粉末熟透;(3)置于冷冻机中,采用温度为‑20~‑10℃冷冻处理10‑30min;(4)投入压榨机中,控制真空度为0.03‑0.05MPa,常温压榨,得到毛油;(5)将毛油除杂除水,得到初油;向初油中加入占初油质量0.2‑0.5%的活性炭或者硅藻土,在真空度0.13~0.21MPa下,加热处理10‑20min后,冷却至常温,过滤;(6)将步骤(5)制备的物料,在转速为3~7r/min下搅拌,冷却至‑1℃~‑3℃,静置养晶3天以上,过滤,得到茶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茶油压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茶籽晒干,在粉碎机中粉碎成粉末;(2)将粉末倒入水中,使得与水充分接触浸泡,加热蒸煮至粉末熟透;(3)置于冷冻机中,采用温度为-20~-10℃冷冻处理10-30min;(4)投入压榨机中,控制真空度为0.03-0.05MPa,常温压榨,得到毛油;(5)将毛油除杂除水,得到初油;向初油中加入占初油质量0.2-0.5%的活性炭或者硅藻土,在真空度0.13~0.21MPa下,加热处理10-20min后,冷却至常温,过滤;(6)将步骤(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保森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秧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