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吨位数控折弯机新型下梁及折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7283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7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中大吨位数控折弯机新型下梁及折弯机,属于数控折弯机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弯机下梁在长期使用中会产生变形,并且下梁变形会使折弯精度逐步降低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下梁包括前下梁、中间下梁和后下梁,下梁前后两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销,定位销贯穿前下梁、中间下梁和后下梁并楔入整套下梁内,并通过螺钉Ⅰ锁紧固定;位于下梁中段上、下两端的前下梁和后下梁之间分别设置有多个定距套,定距套贯穿中间下梁;两个胶木板分别安装在定距套的外侧且位于前下梁与中间下梁,后下梁与中间下梁之间的间隙内,螺钉Ⅱ贯穿前下梁、定距套和后下梁并锁紧固定。

New type of lower beam and bending machine for medium and large tonnage numerical control bend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arge tonnage CNC bending machine model and beam bending machine, CNC bending machine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is: to solve the bending machine in the prior art under the beam will be deformed in the long-term use, will gradually reduce the bending precision and deformation of beam problems. The technical scheme is: under the beam comprises a front lower beam, the middle beam and lower beam ends after, before and after the beam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positioning pin, a positioning pin through the front lower beam, the middle beam and the back lower beam and wedge set lower beam, and the screw is locked and fixed with 1; a spacing sleeve is respectively arranged between the front beam and a rear beam located under the beam section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spacing sleeve through the middle beam; two plywood are arranged at the outer side of the spacing sleeve and is located in the front lower beam and the middle beam, the gap between the beam and the middle beam after in the front lower beam, through the screw of fixed distance sleeve and the rear beam Bingsuo tightly fix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大吨位数控折弯机新型下梁及折弯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折弯机
,具体地说是中大吨位数控折弯机新型下梁及折弯机。
技术介绍
在数控折弯机领域,客户关注更多的是折弯机折弯精度,但如果折弯机长久使用的情况下,折弯机下梁就很容易出现挠度变形。现有市场范围内的折弯机下梁与机架侧板的连接,多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仅仅只是依靠下梁自身强度,难以满足使用要求,常常会导致下梁变形,影响产品的加工质量;针对此问题,如专利201320146787.3,名称为一种钢板折弯机,该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固定支架,固定在固定支架之间的下梁,固定在下梁上方的折弯刀座,设置在固定支架之间并位于下梁上方的上梁,设置在上梁下方的刀具,连接在上梁和固定支架下方的液压缸,以及连接在固定支架底部连接架,还包括均匀焊接在下梁侧部和折弯刀座下部之间的加强筋,以及均匀连接在连接架和折弯刀座侧部固定板;该专利虽提高了下梁的强度,并且不会因为长时间的使用而导致下梁变形,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焊接下梁易受焊接应力及在长期使用中受力作用下产生变形。传统折弯机的下梁结构为3块板结构,前下梁和后下梁主要起支撑作用,液压挠度补偿油缸工作时前下梁和后下梁起支撑作用,油缸顶住中间下梁实现挠度补偿功能,由于前下梁和后下梁都是焊接结构,中间下梁被顶起后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到原始状态,长久使用会出现下梁变形的问题,并且下梁变形会使折弯精度逐步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中大吨位数控折弯机新型下梁及折弯机,该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弯机下梁在长期使用中会产生变形,并且下梁变形会使折弯精度逐步降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中大吨位数控折弯机新型下梁,下梁包括前下梁、中间下梁和后下梁,中间下梁设置在前下梁和后下梁之间,挠补油缸贯穿前下梁、中间下梁和后下梁,设置在前下梁、中间下梁和后下梁之间,且前下梁和后下梁支撑在挠补油缸的底部,挠补油缸的伸缩杆与中间下梁接触相连;下梁前后两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销,定位销贯穿前下梁、中间下梁和后下梁并楔入整套下梁内,并通过螺钉Ⅰ锁紧固定;位于下梁中段上、下两端的前下梁和后下梁之间分别设置有多个定距套,定距套贯穿中间下梁;两个胶木板分别安装在定距套的外侧且位于前下梁与中间下梁,后下梁与中间下梁之间的间隙内,螺钉Ⅱ贯穿前下梁、定距套和后下梁并锁紧固定。下梁为倒凸字型结构的下梁。定距套厚度大于中间下梁厚度与两个胶木板厚度之和。挠补油缸的数量至少为1个。下梁上定位销的数目为1~4个。每个定位销内螺钉Ⅰ的数目至少为2个,且螺钉Ⅰ的长度大于前下梁、中间下梁和后下梁三者厚度之和。螺钉Ⅱ的数目至少为1个,且螺钉Ⅱ的长度不超过前下梁、定距套和后下梁三者厚度之和。折弯机,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机架侧板和下梁,下梁为上述中任一一种下梁,通过多个螺钉Ⅰ将整套下梁连接到机架侧板上。本专利技术的中大吨位数控折弯机新型下梁及折弯机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下梁前后两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销,定位销贯穿前下梁、中间下梁和后下梁并楔入整套下梁内,并通过螺钉Ⅰ锁紧固定;螺钉Ⅰ将整套下梁连接到机架侧板上,使中间梁可在液压挠度补偿工作时实现作用,同时在液压挠度补偿不工作时,中间下梁可通过定位销的作用恢复至原始状态,避免中间下梁长期使用无法恢复自然状态;2、定距套厚度大于中间下梁厚度与两个胶木板厚度之和,中间下梁便能够以两个定位销为回转中心进行挠度回转,中间下梁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挠度向上挠度拱起,也容易恢复自然状态,避免了焊接应力及焊接下梁在长期的受力作用下的变形问题;3、挠补油缸贯穿前下梁、中间下梁和后下梁,且前下梁和后下梁支撑在挠补油缸的底部,挠补油缸的伸缩杆与中间下梁接触相连;挠补油缸工作,挠补油缸的活塞杆伸出顶起中间下梁,从而使中间下梁挠度变形进行补偿来保证折弯精度,折弯结束时挠补油缸失压,中间下梁恢复原位,使中间下梁能够自由挠补并复位;4、该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安装拆卸方便,并且采用了螺栓拼装及定位销结构,避免了折弯机下梁在长期使用中会产生变形,提高了折弯机折弯精度,提高了生产率,减少了废品率,因此,具有很好的推广和使用价值。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中大吨位数控折弯机新型下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大吨位数控折弯机新型下梁的A-A剖视图;附图3为大吨位数控折弯机新型下梁的B-B剖视图;附图4为大吨位数控折弯机新型下梁B-B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下梁,2、前下梁,3、中间下梁,4、后下梁,5、挠补油缸,6、伸缩杆,7、定位销,8、螺钉Ⅰ,9、定距套,10、胶木板,11、螺钉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中大吨位数控折弯机新型下梁,倒凸字型结构的下梁1包括前下梁2、中间下梁3和后下梁4,中间下梁3设置在前下梁2和后下梁4之间,挠补油缸5贯穿前下梁2、中间下梁3和后下梁4,设置在前下梁2、中间下梁3和后下梁4之间,且前下梁2和后下梁4支撑在挠补油缸5的底部,挠补油缸5的数量为4个,挠补油缸5的伸缩杆6与中间下梁3接触相连;下梁1前后两端设置有2个定位销7,定位销7贯穿前下梁2、中间下梁3和后下梁4并楔入整套下梁1内,并且每个定位销7通过2个螺钉Ⅰ8锁紧固定,螺钉Ⅰ8的长度大于前下梁2、中间下梁3和后下梁4三者厚度之和;位于下梁1中段上、下两端的前下梁2和后下梁4之间分别设置有2个定距套9,定距套9贯穿中间下梁3;两个胶木板10分别安装在定距套9的外侧且位于前下梁2与中间下梁3,后下梁4与中间下梁3之间的间隙内,且定距套9厚度大于中间下梁3厚度与两个胶木板10厚度之和,中间下梁3便能够以两个定位销7为回转中心进行挠度回转;1个螺钉Ⅱ11贯穿前下梁2、定距套9和后下梁4并锁紧固定,且螺钉Ⅱ11的长度不超过前下梁2、定距套9和后下梁4三者厚度之和。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的折弯机,其结构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机架侧板和下梁1,下梁1为实施例1中的下梁1,通过8个螺钉Ⅰ8将整套下梁1连接到机架侧板上。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
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专利技术。但是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
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中大吨位数控折弯机新型下梁及折弯机

【技术保护点】
中大吨位数控折弯机新型下梁,下梁包括前下梁、中间下梁和后下梁,中间下梁设置在前下梁和后下梁之间,挠补油缸贯穿前下梁、中间下梁和后下梁,设置在前下梁、中间下梁和后下梁之间,且前下梁和后下梁支撑在挠补油缸的底部,挠补油缸的伸缩杆与中间下梁接触相连;其特征在于下梁前后两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销,定位销贯穿前下梁、中间下梁和后下梁并楔入整套下梁内,并通过螺钉Ⅰ锁紧固定;位于下梁中段上、下两端的前下梁和后下梁之间分别设置有多个定距套,定距套贯穿中间下梁;两个胶木板分别安装在定距套的外侧且位于前下梁与中间下梁,后下梁与中间下梁之间的间隙内,螺钉Ⅱ贯穿前下梁、定距套和后下梁并锁紧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中大吨位数控折弯机新型下梁,下梁包括前下梁、中间下梁和后下梁,中间下梁设置在前下梁和后下梁之间,挠补油缸贯穿前下梁、中间下梁和后下梁,设置在前下梁、中间下梁和后下梁之间,且前下梁和后下梁支撑在挠补油缸的底部,挠补油缸的伸缩杆与中间下梁接触相连;其特征在于下梁前后两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销,定位销贯穿前下梁、中间下梁和后下梁并楔入整套下梁内,并通过螺钉Ⅰ锁紧固定;位于下梁中段上、下两端的前下梁和后下梁之间分别设置有多个定距套,定距套贯穿中间下梁;两个胶木板分别安装在定距套的外侧且位于前下梁与中间下梁,后下梁与中间下梁之间的间隙内,螺钉Ⅱ贯穿前下梁、定距套和后下梁并锁紧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大吨位数控折弯机新型下梁,其特征在于下梁为倒凸字型结构的下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常成乔荣旺沈伟陈汗青虞敬淼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嘉意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