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麻棉色织布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71748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7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布料,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麻棉色织布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麻棉色织布料,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由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交织构成,所述的第一经线材料为纯棉精梳纱,所述的第一纬线材料为麻棉混纺纱,所述基布层的内侧设有内层,所述内层采用摇粒绒,所述基布层和内层之间设有发热记忆层,所述发热记忆层采用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编织而成,所述内层的表面设有多个与人体接触的硅胶凸点,所述硅胶凸点呈矩阵式排列,所述基布层外侧设置有由荧光漆涂覆的自发光层,所述自发光层上还分布有玻璃微珠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麻棉色织布料,结构合理,功能性强,可以满足人们对服装布料更高的需求。

A new type of cotton yarn dyed fabric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loth, in particular to a novel cotton yarn dyed fabric.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a new type of cotton yarn dyed fabric, which comprises base cloth layer, wherein the substrate layer includes a first warp and weft interwoven warp first, first the material is pure cotton combed yarn, the first weft materials for ramie cotton blended yarn,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fabric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n inner layer. The inner layer of the fleece, the heating lay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memory of the base cloth layer and an inner layer, wherein the second meridians and second weft woven by heating the surface of the memory layer, the inner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ontact with the human body silicone bump, the silicone bumps are arrayed in a matrix type, the base fabric the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fluorescent paint coated self luminous layer, the luminescent layer are distributed on the glass bead lay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utility model of cotton yarn dyed fabric, reasonable structure, strong function, can meet higher demand for apparel fabr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麻棉色织布料
本技术涉及一种布料,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麻棉色织布料。
技术介绍
纯棉纤维具有保暖、吸汗柔软等特点,亚麻纤维具有滑爽、挺括等特点,麻棉交织的服装布料兼具保暖、吸汗、柔软以及防皱和光泽度好的优点。但是现有的市场上的麻棉色织布料,除了具有布料本身所有的优点外,功能方面还比较欠缺,不能满足人们对服装布料更高的需求。因此,应该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麻棉色织布料,以满足人们对服装布料更高的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麻棉色织布料,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由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交织构成,所述的第一经线材料为纯棉精梳纱,所述的第一纬线材料为麻棉混纺纱,所述基布层的内侧设有内层,所述内层采用摇粒绒,所述基布层和内层之间设有发热记忆层,所述发热记忆层采用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编织而成,所述内层的表面设有多个与人体接触的硅胶凸点,所述硅胶凸点呈矩阵式排列,所述基布层外侧设置有由荧光漆涂覆的自发光层,所述自发光层上还分布有玻璃微珠层。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经线采用记忆纤维构成,所述第二纬线采用发热纤维构成。所述硅胶凸点具有外凸的弧面端头。所述基布层和发热记忆层之间设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采用第三经线和第三纬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三经线和第三纬线的表面均涂覆有反光涂料。所述反射层分别与基布层和发热记忆层粘接。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应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的麻棉色织布料,内层采用摇粒绒,使得本技术布料保温效果好,为了让穿着的时候布料产生的湿热气体被吸收,采用吸热记忆层,将湿热的气体吸收,并且能够记忆其结构,对基布层有较好的防护。2、本技术的麻棉色织布料,在内层的表面设有多个与人体接触的硅胶凸点,一方面硅胶凸点与人体皮肤不易发生相对运动,可以克服传统布料在高强度运动中产生的高强度摩擦,有利于保护人体皮肤;另一方面硅胶凸起可将布料撑起,便于空气流通,透气性强。3、本技术的麻棉色织布料,在基布层外侧设置由荧光漆涂覆的自发光层,在夜间能带有一定的亮度,具有一定的警醒作用,自发光层上还分布有玻璃微珠层,可以将发出的亮光进行折射,扩大光源。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基布层,2、内层,3、发热记忆层,4、硅胶凸点,5、自发光层,6、玻璃微珠层,7、反射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新型麻棉色织布料,包括基布层1,所述基布层1由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交织构成,所述的第一经线材料为纯棉精梳纱,所述的第一纬线材料为麻棉混纺纱,所述基布层1的内侧设有内层2,所述内层2采用摇粒绒,所述基布层1和内层2之间设有发热记忆层3,所述发热记忆层3采用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二经线采用记忆纤维构成,所述第二纬线采用发热纤维构成,所述内层2的表面设有多个与人体接触的硅胶凸点4,所述硅胶凸点4具有外凸的弧面端头,所述硅胶凸点4呈矩阵式排列,所述基布层1外侧设置有由荧光漆涂覆的自发光层5,所述自发光层5上还分布有玻璃微珠层6。优选的,作为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一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基布层1和发热记忆层3之间设有反射层7,所述反射层7采用第三经线和第三纬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三经线和第三纬线的表面均涂覆有反光涂料。优选的,作为实施例三,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二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反射层7分别与基布层1和发热记忆层3粘接。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或替换,这些改进或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麻棉色织布料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麻棉色织布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布层(1),所述基布层(1)由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交织构成,所述的第一经线材料为纯棉精梳纱,所述的第一纬线材料为麻棉混纺纱,所述基布层(1)的内侧设有内层(2),所述内层(2)采用摇粒绒,所述基布层(1)和内层(2)之间设有发热记忆层(3),所述发热记忆层(3)采用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编织而成,所述内层(2)的表面设有多个与人体接触的硅胶凸点(4),所述硅胶凸点呈矩阵式排列,所述基布层(1)外侧设置有由荧光漆涂覆的自发光层(5),所述自发光层(5)上还分布有玻璃微珠层(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麻棉色织布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布层(1),所述基布层(1)由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交织构成,所述的第一经线材料为纯棉精梳纱,所述的第一纬线材料为麻棉混纺纱,所述基布层(1)的内侧设有内层(2),所述内层(2)采用摇粒绒,所述基布层(1)和内层(2)之间设有发热记忆层(3),所述发热记忆层(3)采用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编织而成,所述内层(2)的表面设有多个与人体接触的硅胶凸点(4),所述硅胶凸点呈矩阵式排列,所述基布层(1)外侧设置有由荧光漆涂覆的自发光层(5),所述自发光层(5)上还分布有玻璃微珠层(6)。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永忠龚秋萍龚冬兰韩根林龚根俭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姜堰新型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