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摄像头屏蔽壳铆接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7144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7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摄像头屏蔽壳铆接模具结构,涉及五金冲压模具领域。所述结构包括上模部分、下模部分和铆接模块,所述上模部分和所述下模部分通过限位件相对设置;所述下模部分包括:下模板、下垫板和下模座;所述下模板、所述下垫板、所述下模座按序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设置多对相对设置的浮升销对;所述上模部分包括:上模座、上垫板、固定板、斜楔顶杆、卸料板、凸模和斜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铆接工艺集成在屏蔽壳产品成型落料级进模中,省去了单独铆接工序,明显提升加工效率,提升产品一致性好,降低了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经过大量的生产实践验证,冲压件尺寸相当稳定,产品实用效果良好。

Riveting die structure for shielding shell of automobile camera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iveting die structure for the shielding shell of an automobile camera,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the hardware stamping die. The structure comprises an upper die, lower die part and riveting module, the upper part of mold and the lower mold part through the limiting piece oppositely arranged; the lower mold part comprises a lower template and a lower plate and a lower mould seat; wherein, the lower template plate, the lower mold seat in order from top to bottom;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lower template settings to set relative lifters; the upper mould includes upper mold seat and an upper plate, a fixed plate, the wedge top rod, stripper plate, punch and wedge. The riveting process is integrated into the blanking progressive die of the shielding shell product, the single riveting process is omitted,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is obviously improved, the product consistency is good, and the manufacturing cost is reduced.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production practice, the stamping parts size is quite stable, and the product has good practical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摄像头屏蔽壳铆接模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五金冲压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摄像头屏蔽壳铆接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一款汽车摄像头屏蔽壳产品,如图4-6,该屏蔽壳采用不锈钢材料,产品形状依靠A、B、C三条边折弯而成,折弯对接处需铆接在一起。上述铆接工序因难度较大,传统加工方式一般是先用级进模将零件折弯成型,然后再用单工序铆接,而,单工序铆接存在效率低,品质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摄像头屏蔽壳铆接模具结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汽车摄像头屏蔽壳铆接模具结构,所述结构包括上模部分、下模部分和铆接模块,所述上模部分和所述下模部分通过限位件相对设置;所述上模部分包括:上模座、上垫板、固定板、斜楔顶杆、卸料板、凸模和斜楔;所述上模座、所述上垫板、所述固定板、所述卸料板按序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斜楔依次贯穿所述固定板、所述卸料板,且所述斜楔沿竖直方向滑动,所述斜楔顶杆依次贯穿所述上模座、所述上垫板,然后沿竖直方向与所述斜楔接触;所述凸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另一端贯穿所述卸料板;所述下模部分包括:下模板、下垫板和下模座;所述下模板、所述下垫板、所述下模座按序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设置多对相对设置的浮升销对;所述铆接模块嵌入到所述下模部分,所述铆接模块包括:铆接滑块座、铆接滑块、铆接凸模固定块、铆接凸模和铆接凹模;所述铆接滑块座与所述斜楔组成斜楔机构,且在所述铆接滑块座的顶端设置滑槽,所述铆接滑块的顶端装入所述铆接滑块座的滑槽内;所述铆接滑块的底面上设置所述铆接凸模固定块,所述铆接凸模的一端锁紧在所述铆接滑块的底面,另一端从所述铆接凸模固定块的底面穿出;所述铆接滑块座设置在与所述铆接凸模匹配的所述铆接凹模的上方,所述铆接凹模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复位单元和第二复位单元,所述第一复位单元包括铆接顶块、铆接顶杆和第一弹簧,所述铆接顶块通过所述铆接顶杆与所述第一弹簧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单元包括互相连接的滑块复位杆和第二弹簧,且所述滑块复位杆贯穿所述铆接凹模;所述铆接凹模内设置卡块,且所述卡块突出所述铆接凹模朝向所述铆接滑块的平面。优选地,所述结构还包括铆接复位杆,所述铆接复位杆与所述铆接滑块座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卸料板为弹压式卸料板。优选地,所述卸料板的底面与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相对设置。优选地,所述上垫板、所述固定板、所述卸料板、所述下模板、所述下垫板的长宽规格相同。优选地,所述铆接滑块的主体结构为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的竖直侧面与所述铆接滑块座的竖直侧面贴近,且所述L型结构的竖直侧面的顶端装入所述铆接滑块座竖直侧面顶端设置的滑槽内,所述L型结构的竖直侧面在所述滑槽内的运动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L型结构的竖直侧面与所述铆接凹模平行。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分别设置在弹簧座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铆接工艺集成在屏蔽壳产品成型落料级进模中,省去了单独铆接工序,明显提升加工效率,提升产品一致性好,降低了制造成本。本技术经过大量的生产实践验证,冲压件尺寸相当稳定,产品实用效果良好。附图说明图1是汽车摄像头屏蔽壳铆接模具结构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汽车摄像头屏蔽壳铆接模具结构合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铆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屏蔽壳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4的俯视示意图;图6是图4的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所述汽车摄像头屏蔽壳铆接模具结构,所述结构包括上模部分、下模部分和铆接模块,所述上模部分和所述下模部分通过限位件相对设置;所述上模部分包括上模座1、上垫板2、固定板3、斜楔顶杆4、卸料板5、凸模6和斜楔7;所述上模座1、所述上垫板2、所述固定板3、所述卸料板5按序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斜楔7依次贯穿所述固定板3、所述卸料板5,且所述斜楔7沿竖直方向滑动,所述斜楔顶杆4依次贯穿所述上模座1、所述上垫板2,然后沿竖直方向与所述斜楔7接触;所述凸模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3,另一端贯穿所述卸料板5;所述下模部分包括:下模板9、下垫板10和下模座11;所述下模板9、所述下垫板10、所述下模座11按序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下模板9的上表面设置多对相对设置的浮升销对;所述铆接模块嵌入到所述下模部分,所述铆接模块包括:铆接滑块座13、铆接滑块14、铆接凸模固定块15、铆接凸模16和铆接凹模17;所述铆接滑块座13与所述斜楔7组成斜楔机构,且在所述铆接滑块座13的顶端设置滑槽,所述铆接滑块14的顶端装入所述铆接滑块座13的滑槽内;所述铆接滑块14的底面上设置所述铆接凸模固定块15,所述铆接凸模16的一端锁紧在所述铆接滑块14的底面,另一端从所述铆接凸模固定块15的底面穿出;所述铆接滑块座13设置在与所述铆接凸模16匹配的所述铆接凹模17的上方,所述铆接凹模17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复位单元和第二复位单元,所述第一复位单元包括铆接顶块18、铆接顶杆21和第一弹簧19,所述铆接顶块18通过所述铆接顶杆21与所述第一弹簧19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单元包括互相连接的滑块复位杆22和第二弹簧,且所述滑块复位杆22贯穿所述铆接凹模17;所述铆接凹模17内设置卡块23,且所述卡块23突出所述铆接凹模17朝向所述铆接滑块14的平面。更详细的解释说明:(一)所述结构还包括铆接复位杆20,所述铆接复位杆20与所述铆接滑块座13固定连接。(二)所述卸料板5为弹压式卸料板。(三)所述卸料板5的底面与所述下模板9的上表面相对设置。(四)所述上垫板2、所述固定板3、所述卸料板5、所述下模板9、所述下垫板10的长宽规格相同。(五)所述铆接滑块14的主体结构为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的竖直侧面与所述铆接滑块座13的竖直侧面贴近,且所述L型结构的竖直侧面的顶端装入所述铆接滑块座13竖直侧面顶端设置的滑槽内,所述L型结构的竖直侧面在所述滑槽内的运动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L型结构的竖直侧面与所述铆接凹模17平行。(六)所述第一弹簧19和所述第二弹簧分别设置在弹簧座上。本技术为一种实现铆接工艺的模具结构。屏蔽壳级进模可以将料带通过冲孔、折弯、铆接等工序将产品一次性成型,本技术为这套模具的铆接部分,见图1和图2,其余工序图中未画出。图1表示的是模具铆接部分的开模状态,图2是合模状态。本技术的开模状态时,斜楔7受斜楔顶杆4的弹力,使斜楔7下沉一段距离。在冲压过程中斜楔7先达到工作位置,凸模6才开始工作。料带12由浮升销8抬升在下模面上,料带12在送料方向自由送进。下模铆接部为一个模块,铆接滑块座13、铆接滑块14、铆接凸模固定块15、铆接凸模16和铆接凹模17均装在下模板9的型孔内水平直线滑动,见图3。铆接滑块座13固定在铆接凹模17上面,使铆接凸模16在随铆接滑块14的运动中与铆接凹模17保持准确的间隙。铆接凹模17下面有铆接顶块18和铆接弹簧座19,屏蔽壳24铆接后靠铆接顶杆21和铆接顶块18顶离铆接凹模17,卡块23限定屏蔽壳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摄像头屏蔽壳铆接模具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摄像头屏蔽壳铆接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上模部分、下模部分和铆接模块,所述上模部分和所述下模部分通过限位件相对设置;所述上模部分包括:上模座(1)、上垫板(2)、固定板(3)、斜楔顶杆(4)、卸料板(5)、凸模(6)和斜楔(7);所述上模座(1)、所述上垫板(2)、所述固定板(3)、所述卸料板(5)按序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斜楔(7)依次贯穿所述固定板(3)、所述卸料板(5),且所述斜楔(7)沿竖直方向滑动,所述斜楔顶杆(4)依次贯穿所述上模座(1)、所述上垫板(2),然后沿竖直方向与所述斜楔(7)接触;所述凸模(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3),另一端贯穿所述卸料板(5);所述下模部分包括:下模板(9)、下垫板(10)和下模座(11);所述下模板(9)、所述下垫板(10)、所述下模座(11)按序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下模板(9)的上表面设置多对相对设置的浮升销对;所述铆接模块嵌入到所述下模部分,所述铆接模块包括:铆接滑块座(13)、铆接滑块(14)、铆接凸模固定块(15)、铆接凸模(16)和铆接凹模(17);所述铆接滑块座(13)与所述斜楔(7)组成斜楔机构,且在所述铆接滑块座(13)的顶端设置滑槽,所述铆接滑块(14)的顶端装入所述铆接滑块座(13)的滑槽内;所述铆接滑块(14)的底面上设置所述铆接凸模固定块(15),所述铆接凸模(16)的一端锁紧在所述铆接滑块(14)的底面,另一端从所述铆接凸模固定块(15)的底面穿出;所述铆接滑块座(13)设置在与所述铆接凸模(16)匹配的所述铆接凹模(17)的上方,所述铆接凹模(17)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复位单元和第二复位单元,所述第一复位单元包括铆接顶块(18)、铆接顶杆(21)和第一弹簧(19),所述铆接顶块(18)通过所述铆接顶杆(21)与所述第一弹簧(19)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单元包括互相连接的滑块复位杆(22)和第二弹簧,且所述滑块复位杆(22)贯穿所述铆接凹模(17);所述铆接凹模(17)内设置卡块(23),且所述卡块(23)突出所述铆接凹模(17)朝向所述铆接滑块(14)的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摄像头屏蔽壳铆接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上模部分、下模部分和铆接模块,所述上模部分和所述下模部分通过限位件相对设置;所述上模部分包括:上模座(1)、上垫板(2)、固定板(3)、斜楔顶杆(4)、卸料板(5)、凸模(6)和斜楔(7);所述上模座(1)、所述上垫板(2)、所述固定板(3)、所述卸料板(5)按序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斜楔(7)依次贯穿所述固定板(3)、所述卸料板(5),且所述斜楔(7)沿竖直方向滑动,所述斜楔顶杆(4)依次贯穿所述上模座(1)、所述上垫板(2),然后沿竖直方向与所述斜楔(7)接触;所述凸模(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3),另一端贯穿所述卸料板(5);所述下模部分包括:下模板(9)、下垫板(10)和下模座(11);所述下模板(9)、所述下垫板(10)、所述下模座(11)按序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下模板(9)的上表面设置多对相对设置的浮升销对;所述铆接模块嵌入到所述下模部分,所述铆接模块包括:铆接滑块座(13)、铆接滑块(14)、铆接凸模固定块(15)、铆接凸模(16)和铆接凹模(17);所述铆接滑块座(13)与所述斜楔(7)组成斜楔机构,且在所述铆接滑块座(13)的顶端设置滑槽,所述铆接滑块(14)的顶端装入所述铆接滑块座(13)的滑槽内;所述铆接滑块(14)的底面上设置所述铆接凸模固定块(15),所述铆接凸模(16)的一端锁紧在所述铆接滑块(14)的底面,另一端从所述铆接凸模固定块(15)的底面穿出;所述铆接滑块座(13)设置在与所述铆接凸模(16)匹配的所述铆接凹模(17)的上方,所述铆接凹模(17)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复位单元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林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鸿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