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6580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5 0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构造,该连接器包含:绝缘壳体及组装于该绝缘壳体内的复数端子,所述复数端子的每一根均具有一体折弯之焊接端、接触端,及连接所述焊接端与接触端的衔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端子的焊接端与电路板上既定电讯传输位置连接,而所述衔接端具有不同方位的复数弯折,将所述接触端相互间的间距形成大于所述焊接端相互间的间距,藉以提供焊接端以小间距电讯连接于电路板,而接触端以大间距与对接端子电讯接触,达到连接器所应用的产品端自动化组装之效果。

Connector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nnector structure, the connector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terminals and an insulating shell assembled in the insulating shell, each one of the plurality of terminals are integrally welded bending end, a contact end, and the end connected with the contact end welding connection terminal,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a plurality of terminals of the welding end and circuit board established telecommunications transmission position connection, and the connection end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bending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ontact end of each form is greater than the spacing between each end of welding, so as to provide a welding end connected to the circuit board with small spacing Telecommunications, and contact end to contact with the large space docking terminal telecommunications, automated assembly to end product used by the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构造
本技术关于一种连接器构造,特别是指一种与电路板电讯连接,并以接触方式与对接连接器导通,适合应用于自动化组装的连接器构造。
技术介绍
连接器的功用主要用于传输电讯,其构造大体上包括绝缘壳体及组装于该绝缘壳体的复数端子,而根据不同的传输功能、组装型态、或是对接型态的不同,连接器上所组装的端子则有不同的设计,就以对接型态而论,概可分为相互插接形式或是相互接触形式两类,其中相互插接形式的端子,设计上主要考虑在于插拔寿命,此类端子一旦应用于产品,受限于端子本身的构型及对接型态,较不容易符合轻薄的要求及配合自动化组装。相对的,相互接触形式的端子,设计上主要考虑在于低构型的配合型态,此类端子一旦应用于产品,其一端普遍皆会与电路板作电讯连接,另一端再提供与对接连接器接触,因此,此类端子藉其低构型及接触型态,较能够符合轻薄的要求及配合自动化组装。习知计算机上的主板皆设置有散热风扇,该散热风扇的电力来自于该主板的电源,期间电源的供应即是透过相互插接形式的连接器来达到电讯连接,进言之,该散热风扇的转轴外接有电源线,并在该电源在线组接有第一连接器,而在计算机上的主板同样藉电源线组接有能够与该第一连接器对接的第二连接器,如是,当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对接后即能够将主板上的电源及讯号传输至将该散热风扇。惟,在讲求自动化生产的趋势下,习知以电源线组接连接器后再进行电讯对接的形式,似乎无法达到应用于产品端的自动化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产品端时能够达到自动化组装的效果之连接器构造,该连接器之端子的焊接端相互间的小间距,能够满足与主板上既定位置的电讯接触,而接触端相互间的大间距能够满足自动化组装过程与对接端子间大公差的电讯接触,藉以达到所应用的产品端能够自动化组装的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连接器构造,系与电路板电讯连接,所述连接器包含:绝缘壳体及组装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复数端子,复数端子的每一根均具有一体折弯之焊接端、接触端,及连接所述焊接端与接触端的衔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端子的焊接端与所述电路板上既定电讯传输位置连接,而所述衔接端具有不同方位的复数弯折,将所述接触端相互间的间距形成大于所述焊接端相互间的间距,藉以提供焊接端以小间距电讯连接于电路板,而所述接触端以大间距与对接端子电讯接触,达到连接器所应用的产品端自动化组装之效果。本技术连接器构造再一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端相互间的间距为等距也可以不等距;所述接触端相互间的间距为等距也可以不等距。本技术连接器构造又一特征,在于连接所述焊接端与接触端的衔接端,至少在弯折至所述接触端时以复数端子线材的宽面积一侧呈现,以利于与对接端子的接触。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连接器构造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之立体组合图;图3A、3B、3C为图2的前视图、底视图及侧视图;图4A、4B为本技术连接器应用于计算机主板组装风扇的实施例;图5A、5B为本技术连接器应用于膝上型计算机主板组装键盘的实施例。附图标记:连接器1绝缘壳体2复数端子3本体20颈身21端子收容槽201焊接端30接触端31衔接端32突起311接触端间距T1焊接端间距T2端子线材窄面积一侧m1端子线材宽面积一侧m2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A、3B、3C,分别为本技术连接器构造的立体分解图及组合图,以及组合后的前视图、底视图及侧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连接器1包括绝缘壳体2及复数端子3,该绝缘壳体2具有本体20及颈身21,该本体20及颈身21上分设有端子收容槽201用于组装复数端子3。该复数端子3,本实施例为四根设置,复数端子3的每一根均具有一体折弯之焊接端30、接触端31,及连接该焊接端30与接触端31的衔接端32,该焊接端30以复数端子3线材的窄面积一侧m1水平沿伸并等距平行并列,当组装于该绝缘壳体2后该焊接端30的表面会露出于该端子收容槽201(参照图3C),能够与计算机的电路板上既定电讯传输位置连接。该衔接端32一体由该焊接端30延伸,并经不同方位弯折后,以复数端子3线材的宽面积一侧m2再经不同方位多次的弯折形成悬臂式接触端31,并于该接触端31设置有一突起311,当组装于绝缘壳体2后该接触端31的突起311会突出于该端子收容槽201(参照图3C),以利于与对接端子的接触。值得一提的是,如图3A所示,接触端31相互间的间距T1藉该衔接端32不同方位复数弯折后形成大于焊接端30相互间的间距T2型态,藉以提供焊接端30以小间距电讯连接于电路板,而接触端31以大间距与对接端子电讯接触,如是,达到连接器所应用的产品端自动化组装之效果。另,本实施例连接器焊接端与接触端相互间的间距,依电讯连接的电路板设计的不同,以及应用产品端的对街连接器设计的不同,能够以等距设置(如上述实施例),也能够以不等距设置。续请参阅图4A、4B为本技术连接器应用于计算机主板组装风扇的实施例,请配合图3A观之,本技术连接器1藉焊接端30相互间的间距T2组固于电路板5上既定的电讯传输位置(参照图4A),此时该连接器1上该等接触端31的突起311露出,风扇6上的对接连接器60能够藉自动化机器的操作,将该风扇6直接组固于电路板5上的同时与接触端31的突起311电讯接触(参照图4B)。本技术另外的应用例如图5A、5B,为应用于膝上型计算机主板组装键盘,同样的请配合图3A观之,本实施例连接器1藉焊接端30相互间的间距T2组固于膝上型计算机主板7上既定的电讯传输位置(参照图5A),此时该连接器1上接触端31的突起311露出,键盘8上的对接连接器80能够藉自动化机器的操作,将该键盘8直接组固于该膝上型计算机主板7上的同时与接触端31的突起311电讯接触(参照图5B)。因此,本技术连接器1之端子3藉焊接端30相互间的小间距,能够满足与主板上既定位置的电讯接触,而藉接触端31相互间的大间距能够满足自动化组装过程与对接端子间大公差的电讯接触,藉以达到所应用的产品端能够自动化组装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连接器构造确能达到创作目的,符合专利要件,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大凡依据本技术所为之各种修饰与变化,仍应包含于本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接器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构造,系与电路板电讯连接,所述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壳体及组装于所述绝缘壳体内的复数端子,所述复数端子的每一根均具有一体折弯之焊接端、接触端,及连接所述焊接端与接触端的衔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端子的焊接端与电路板上既定电讯传输位置连接,而所述衔接端具有不同方位的复数弯折,所述接触端相互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焊接端相互间的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构造,系与电路板电讯连接,所述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壳体及组装于所述绝缘壳体内的复数端子,所述复数端子的每一根均具有一体折弯之焊接端、接触端,及连接所述焊接端与接触端的衔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端子的焊接端与电路板上既定电讯传输位置连接,而所述衔接端具有不同方位的复数弯折,所述接触端相互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焊接端相互间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端相互间的间距为等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端相互间的间距为不等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相互间的间距为等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上銘
申请(专利权)人:育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