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纤维用粘合剂组合物、橡胶增强用合成纤维及纤维增强橡胶构成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6480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用很少的涂敷量就能提高橡胶和合成纤维粘合性的橡胶纤维用粘合剂组合物,不仅保持了合成纤维自身特性,而且提供了一种改善了和橡胶粘合性的橡胶增强用合成纤维。和用这种橡胶增强用合成纤维增强橡胶的纤维增强用橡胶构造物。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橡胶纤维用粘合剂组合物,至少硅和镁作为构成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将硅/镁重量比为1/0.1-1.0的硅酸盐化合物混合到粘合剂基质成分中。硅酸盐化合物是它的1%水分散液的透光率为50%,和/或2%水分散液的触变指数为2.0-10.0%的为好,特别好的是蒙脱石。(*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改善橡胶和合成纤维粘接性的橡胶纤维用粘合剂组合物、利用这种粘合剂组合物进行涂敷,而改进了和橡胶粘接性的橡胶增强用合成纤维,及使用了这种橡胶增强用合成纤维的纤维增强用橡胶构成物。作为轮胎,传送带及软管等橡胶构成物的增强材料,可以使用以聚乙烯对苯二酸酯纤维为代表的聚酯纤维、以尼龙6纤维和尼龙66纤维为代表的聚酰胺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等的合成纤维,由于这些合成纤维会使橡胶的粘接性变坏,所以使用以环氧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及卤化苯酚化合物等作粘合剂基质成分的粘接处理剂,对合成纤维的表面进行涂敷处理,以对于合成纤维橡胶粘接性进行改善的方法。过去有很多提案。例如,作为有代表性的对聚酯纤维维的粘接处理剂可举出有像2,6-双(2′,4′-二羟基苯甲基)-4-氯酚-类的卤化苯酚、将间苯二酚·甲醛的反应生成物与由间苯二酚·甲醛的初聚物及橡胶浆形成的溶液(RFL液)进行混合的混合物(特公昭46-11251号公报)。但是,使用这种粘接处理剂时,为获得足够的粘合力(拉拔力),对于聚酯纤维使用粘接处理剂的涂敷量相当多,而且必须在高温下进行处理,由于采用了这种过于严厉的处理条件,存在着在通常的温度条件下,初期的粘合力(拉拔力)也变得相当高,反之,产生粘敷在纤维层之间剥落橡胶上的却很少的问题。另外,作为采用二级方式将粘接处理剂敷着在聚酯纤维上的方法,用由环氧化合物/封端基异氰酸酯/膨润土的混合溶液构成的第一处理液进行处理聚酯纤维,接着,用在RFL中添加了乙烯基脲素化合物的第二处理液进行处理,这种方法业已公开(例如,特公昭57-29586号公报),但这种方法获得的聚酯纤维的耐热粘合力(拉拔力)很低。不仅使第一处理液中所含膨润土的真比重增高,而且,由于它的粒子直径变大而失去粘性,很容易沉积,因而存在处理液的稳定性变坏的问题。再有,对于聚酯纤维,首先涂敷由环氧化合物/封端基异氰酸酯/胶乳的混合液所形成的第一处理液,接着涂敷由RFL形成的第二处理液的方法也已知(例如,特公昭60-24226号公报),但采用这种方法处理,所得到的聚酯纤维的初期粘合力(拉拔力)比较高,付与层间剥落橡胶上的却很多,其相反是被处理的聚酯纤维软线变硬,使得软线强度降低,不仅给加工成型带来困难,而且存在耐疲劳性能降低的问题。另外,作为对聚酰胺纤维,改进和橡胶粘接性能的优良处方的代表实例,将由单丝旦尼尔在4.5旦尼尔以下,原丝强度为12g/d以上的尼龙6或尼龙66纤维的超强度尼龙纤维所形成的轮胎增强用软线,在间苯二酚·甲醛初聚物/橡胶乳的混合液中进行浸泡时的软线强度作到0.5g/d以上,以此制造超强度尼龙轮胎增强用软线的方法(特开昭63-175179号公报)和,使用原丝强度为12g/d以上的尼龙66纤维构成的扭绞软线,在特定的软线拉伸热处理温度和张力下进行拉伸热处理后,在浸渍液中的橡胶浆乳中对于乙烯吡啶·苯乙烯·丁二烯共聚胶乳的总重的特定的乙类吡啶的比例,使用这种浸渍液对以上软线进行处理,可以防止在处理时软线强度降低的方法也已公知(特开平1-174628号公报)。但是,利用这些方法所获得的橡胶增强用聚酰胺纤维,纤维单丝旦尼尔低于4.5旦尼尔,不仅需要施用特殊的浸渍法,而且也没有获得良好的与橡胶粘合效果,实际情况是不得不将所得处理软线的用途作特殊规定。在通用性方面有问题。进而,作为对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改进和橡胶粘接性的技术的代表实例,例如,将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材料,在由具有羟基的聚环氧化合物和含有不饱和封端基环氧化合物形成的第一处理液中,进行浸渍后再进行热处理,接着再用由间苯二酚·甲醛·橡胶乳形成的第二处理液(RFL)进行处理的方法业已知道(特开昭61-126142号公报),但使用这种方法所获得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和橡胶的粘合力,与尼龙纤维和聚酯纤维相比,仍然存在低劣的问题。将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用由聚环氧化合物·封端基异氰酸酯化合物·橡胶乳形成的第一处理液进行处理,接着用在间苯二酚·甲醛·橡胶乳(RFL)中配制特殊的氯苯酚的第二处理液,进行处理的方法,也已知(特开平3-40875号公报),但使用这种方法获得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为了使之和橡胶产生的粘合力发挥至接近于尼龙和聚酯纤维,并要满足这种粘合力,必须增加粘合剂组合物的施用量,这会带来粘合剂组合物费用提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减少对合成纤维的施用量,而且也显示出优良的和橡胶粘接性能的橡胶·纤维用粘合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能保持合成纤维本身特性,而且和橡胶的粘接性能极优,具体的是初期粘合力(拉拔力)和层间剥落橡胶的涂敷极佳的橡胶增强用合成纤维。本专利技术的第3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了合成纤维增强构造物中的橡胶强度的纤维增强用橡胶构造物。达到上述第一目的的本专利技术橡胶·纤维用粘合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至少含有硅和镁为构成元素,并将硅/镁重量比为1/(0.1-1.0)的硅酸盐化合物配合于粘合剂的基质成份中(第一专利技术)。上述硅酸盐化合物所具有的特征是1%水分散液的透光率T在50%以上,和/或2%水分散液的触变指数为2.0-10.0。达到上述第二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橡胶增强用合成纤维,其特征是将橡胶纤维用粘合剂组合物涂敷在合成纤维的表面上(第二专利技术)。另外,达到上述第三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纤维增强橡胶构造物。其特征是使用上述第二专利技术的橡胶增强用合成纤维以增强构造物中橡胶的强度(第三专利技术)。第一和第二专利技术中的硅酸盐化合物,其特征是至少由硅和镁为构成元素所构成,该硅/镁重量比为1/(0.1-1.0),1%水分散液的透光率T为50%以上,而且1%水分散液的触变指数为2.0-10.0%。作为这种硅酸盐化合物的最佳例可举出合成高岭土的蒙脱石。作为在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粘合剂基质成分最好由选自间苯二酚·甲醛·橡胶乳或聚环氧化合物、封端基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和乙烯基脲素化合物和橡胶乳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主成分所构成。进而,相对于粘合剂基质成分的硅酸盐化合物添加量,最好为1-15(重量)%。在第二专利技术中,上述合成纤维是聚酯纤维软线,上述粘合剂组合物的施用量,对于纤维重量为2.0-4.0(重量)%,每一根软线的硬度为5-20g,每一根的拉拔T粘合力为5.8-7.5g/d,上述合成纤维是聚酰胺纤维软线,相对于纤维重量的上述粘合剂组合物的涂敷量为2.0-5.0(重量)%,每一根软线的硬度为5-20g,每一根的拉拔T粘合力为5.5-7.5g/d。上述合成纤维是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软线,相对于纤维重量的上述粘合剂组合物的涂敷量为3.0-5.0(重量)%,每一根软线的硬度为5-20g,每一根的拉拔T粘合力为5.5-7.5g,以及上述合成纤维是聚乙烯醇纤维软线,相对于纤维重量的上述粘合剂组合物的涂敷量为2.0-5.0(重量)%,每一根软线的硬度为5-20g,每一根的拉拔T粘合力为5.5-7.5g/d时分别为好的。加之,上述第二专利技术中的上述合成纤维软线,有上捻线和下捻线,上捻线的扭绞系数为900-1800,下捻线的扭绞系数为1300-2500。还有,所说的上述第三专利技术中的纤维增强橡胶构造物,具体的意指是轮胎、传送带和软管。下面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首先叙述本专利技术的橡胶·纤维用粘合剂组合物。在本专利技术的橡胶·纤维用粘合剂组合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橡胶.纤维用粘合剂组合物,其特征是在粘合剂基质成分中配合至少以硅和镁为主要的构成元素,硅/镁的重量比为1/0.1-1.0的硅酸盐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东海林宏光佐佐木孝行Y神田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